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4年西城高三语文期末试卷

2014年西城高三语文期末试卷

发布时间:2021-01-06 18:09:06

A. 谁有西城区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终测试卷 (100分钟完成)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 看拼音写词语。8分
zi xun que fa fan tian fu di sheng dan jie
( )( ) ( ) ( )
meng long sa tuo jie jin quan li bo lan zhuang kuo
( ) ( ) ( ) ( )
二、 按要求填表。8分
汉字 音序 部首 笔画名称 组成词语
秦 第五画:
嘉 第十画:
翁 第三画:
隶 第四画:
三、 换个部分组成词,再组成词语。3分
__( ) ___( ) __( )
骏< __( ) 瑕<___( ) 梢<__( )
四、注音、字形、带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词语序号是:( )4分
A. 动弹(dong tan) 撇嘴 腊烛 兴国安邦(国家)
B. 邮差(you chai ) 圆圈 奠基 各抒(表达)己见
C. 困窘(kun jiong) 面庞 岗位 瞻前顾(照顾)后
D. 密诀(mi jue ) 勾勒 通讯 翠色欲(将要)流
四、 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2分)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2分)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座椅,你快坐下吧!”(2分)

间接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再选择两个各造一个句子。(7分)
一旦……就…… 无论……都… 即使……也…… 与其……不如…… 不但……而且…… 既然……就……

(1)大量阅读( )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能提高写作能力。
(2)班车每天准时到达,( )刮风下雨( )都不误点。
(3)时间( )流逝( )再也不会返回。(3分)
造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原文内容填空并答题。(10分)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句子中,作者把兴安岭看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
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之情。

(2)羊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______白色的大花。这句话中“无边的绿毯”是指________。“白
色的大花”是指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4) 真是一株大树,__________________。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句子出自巴金的文章,题目是________。
八、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序号写在后面横线上。4分
(1)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地洞似的。(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3)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4)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排成通顺的话,序号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答题。20分
花瓣飘香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 给4、5、6、7自然段加上标点。(4分)
(2) 按“摘花瓣”、“对话”、“送花”三个意思分段,用“||”标明。(6分)
(3) 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6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简要写在下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30分)
《花瓣飘乡》的作者通过一件事刻画了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请你也通过一件事来写一个人,注意写出他(她)的特点。题目自定(诗情画意些)。

B. 给作文提供论点——2009年西城区高三期末考试语文作文(进入有材料)

海鸥老人
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秋天,昆明的滇池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总有一个老人,几乎每一天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
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四百多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三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时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
纪念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有微笑。啊!好伟大!
[编辑本段]课文《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C. 能告诉我一下西城期末语文,数学,英语阅读选择的答案吗......

怎么都没有英语的:一、 ( )要能复制的,我给20分 最佳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亲爱的同学们:语文一、看拼音,

D. 2011中考西城二模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初三二模试卷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6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C C D B B
二、填空(共8分)
7.(1)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
(2)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3)答案:闲来垂钓碧溪上
(4)答案: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评分标准:共5分。共5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8.答案:①齐天大圣 ②火眼金睛 ③如来佛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9.答案示例:①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
②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
评分标准:共4分。共2点,每点2分。
10.答案:①综合 ②程式 ③虚拟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11.答案示例:①缺少年轻的传承人(或年轻人不爱干)
②加大宣传,让年轻人了解、喜欢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学校聘请民间艺术大师进入学校讲座或开设选修课。
评分标准:共4分。概括困难2分,两个办法各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12.答案:(1)偏爱 (1)穿戴
评分标准: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示例:(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评分标准: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①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提得好。
②立即下令赏谏,并根据提意见的程度设立奖赏等级。
评分标准: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照抄原文不得分。第②点如果答成三个具体措施,得1分,少一点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15分)
15.答案示例:①严厉而古板 ②鬼鬼祟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
③越来越显得匆匆 ④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评分标准:共4分。共4点,每点1分。
16.答案示例:我从第一次发现的白发中感到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评分标准:共4分。“白发”(或“时间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这一次露出了痕迹”)2分,“感到时光飞逝,人生苦短”2分。
17.分析示例1:作者写时间“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会变戏法”……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时间无处不在而又形色匆匆的特点,将抽象的时间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分析示例2:作者从视觉角度写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写出了时间悄无声息而又处处留痕的特点,将抽象的时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仿写示例1:我的时间行走在上学的公交车里,行走在上课的铃声里,行走在课后的作业里。
仿写示例2:我的时间在开了又关了的校门中,在长了又短了的校服中,在哭了又笑了的脸庞中。
评分标准:共7分。分析4分。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时间的写法,2分;结合第⑥⑦两段,2分。(例子如超出第⑥⑦两段内容,扣1分。)仿写2分。内容结合学生生活,1分;写法与原文一致,1分。语言表达1分。
(二)(共8分)
18.答案要点:①如果删去“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就无法与前面的“中国高铁有多项技术世界领先”相呼应;②同时也使后面的“领先日本和欧洲10年”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评分标准:共4分。共2个要点,每点2分。
19.答案示例:①中国高铁已经在国内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②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评分标准:共4分。共2点,每点2分。
(三)(共8分)
20.答案:荣誉必须是来自内心的。
评分标准:2分。
21.答案示例:首先作者论证了荣誉与名誉、野心的不同;其次作者论证了真正的荣誉必须满足的的四个条件。
评分标准:共3分。“名誉”“野心”各1分,条件1分。
22.【甲】②【乙】①【丙】③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六、作文(50分)
23. 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46分) 说明 书写(4分)
一类卷
(50—43) 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46—39分 以4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
二类卷
(42—37)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38—33分 以3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
(36—30)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32—26分 以29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
(29—0)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25—0分 以1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

说明: 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2.不写标题扣2分。
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绝对最新,我也是西城初三的,这次语文很简单吧

E. 求2019西城高一上语文试卷期末试卷的图片

2018-2019学年北京市西抄城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袭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作为哲学名词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一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一旦量的变化超出这个界限,原来的“度”就被破坏,事物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由此看来,“度”就是事物由量的变化到发生质的变化的临界点。比如说,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0 ℃即从液体转化为固体,我们称之为“冰”;加热到100 ℃即从液体转化为气体,我们称之为“汽”;只要温度保持在0 ℃到100 ℃之间,那么水就会保持液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谓的“水”。这里的0 ℃和100 ℃,也就是保持水的属性的度,一旦超过100℃或低于0℃,性质立即改变,就都不再是“水”。

所谓“过犹

F. 09西城区高三语文模拟卷答案

一模: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09 4
一、(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A(B保-宝,“咤”读zha。 C记-计,“痹”读bi。 D蹋-塌,“炫”读xuan)
2、B
3、B(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伯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学做坏事的人。恰合语境。A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逃也逃不脱。劫,佛教所指大灾难。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C势如破竹--形容像劈开竹子一样,劈开上面以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D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4、D(A“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反问句、“否认”“不会”,逻辑混乱。B结构残缺,“首映4天半”,缺主语。搭配不当,“288万多”不能修饰“人群”。C“提高......情况”搭配不当。)
5、C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B(程,意思是“标准”“尺寸”。)
7.D(乃,都是副词“才”的意思,表示后一事是前一事的结果。A两个“于”都是介词。第一个“于”表处所,意为“在”;第二个“于”表比较,意为“比”。B第一个“因”介词,意为“趁着”;第二个“因”介词,意为“凭借”。C两个“而”都是连 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
8.D(该句的意思是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见”表被动。)
9.C(②为处置累犯盗贼。③为忠于职守。⑥为从政特点。三者都不是“直接表现”。)
10.A(“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非滑州任上事,而是延州任上的事。)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共10处,两处1分)
12.(10分)
①(2分)D(“成了被遗忘的人”错。)
②(4分)“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1分)“才”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问”的情形。(1分)两字呼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1分)突出了
相逢的意外。(1分)
③(4分)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1分)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的盛情相待。(2分)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1分)
(以上两题,意思对即可)
13、(7分)
(1) 曷不委心任去留 (2)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潮打空城寂寞回
(5)以手抚臂坐长叹 (6)牵衣顿足拦道哭
(每小题1分,句中有错该小题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3分)C(“知识与理性不该影响爱的活动”错。文中说“他主张爱要受理性调节”,“爱与知识,本能与理智,二者不可或缺”。)
15、(3分)D(“是由于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同”错,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相同的。)
16、(4分)因为他认为,(1)闲暇对于人生十分重要。(2)过分膨胀的“事业心”使现代城市居民缺少积极的、个体独立的休闲。(3)人应该欣赏非实用的知识,体会其美感。(4)从“无用的”知识与无私的爱的结合中可生出智慧。(每点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4分)BD (A“君秦始皇并无什么功绩可言”错。C“虽与长城无关”错,精神是相同的;“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错,主要表达的是不怕艰苦,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E“匪遥”,不是指路途不远,而是指时间不远了。)(每项2分)
18、(5分)
(1)(3分)“忘怀了自己”是因为心灵被雄浑苍凉的秋日长城所震撼。(修饰词1分,长城1分,震撼1分)
(2)(2分)渴望建功立业(意欲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定语1分,中心词1分)
19、(4分)①紧扣题目,使文章的整体感更强(结构更严谨)。(1分)②反复,使情感表达更强烈突出。(1分)③提示着(表现了)作者从遗憾、到自恨自责、到坚定自信的情感变化。(2分,“提示变化”1分,定语1分)
20、(5分)主旨是:号召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要强健精神,壮起胆来。(2分)长城正是雄壮精神之象征。(1分)写长城可将抽象的主题表达得更加形象鲜明;含蓄,耐人寻味;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2分,答出两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l、(6分)(时间场景2分,劝导合情合理3分,语言生动1分。)
22、(4分)倪光南批评清华采购微软产品,排斥国产软件。(“倪光南”l分,“批评”1分,“清华采购微软产品”1分,“排斥国产软件”1分。)
【译文一】,
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年少时父亲过世,他到洛下游学。考中进士,补任长
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规定百姓交纳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收缴。而属吏以不合尺寸为由,
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尽苦头,趁机来获得贿赂;李若谷估量木材,
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后来)改任大理寺,任
宜兴县知县。官家收购湖洑茶。茶叶质量差的,旧时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把这质量差的
茶叶还给百姓,准许转手买卖来补偿所缺数量。(后来)调任陕州知州,强盗啸聚青灰山久久
不散,(李若谷)派遣衙门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盗贼杀死同伙自己来归顺。调任潭州
知州,洞庭湖贼人屡次拦截商人船只,杀人后总是把尸首投入水中。曾经捕获过(贼人),因
为没有尸首作为验证,每每(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又逃回来,
重新以抢劫为业,李若谷抓来他们,在市上行分裂尸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后来
李若谷)做到太常少卿,任滑州知州。黄河侵蚀韩村堤,(李若谷)夜里驱马前往,督促士兵制
作大埽,到早晨河堤完好无损。(李若谷后来)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
个城夹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
岸,用巨大的木头压住,后来虽然河水涨,(河岸)不再毁坏。官家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
少,李若谷就让制作露囤,这种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大多采用他的办法。(后
来)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
季雨水泛滥毁坏田地,他们就偷着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
决口,就调动靠近 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后来)
兼任贤院学士,做江宁知府。沿途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后来)
改任枢密直学士,做并州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后来)
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官拜参知政事。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于是)免去(原职)
改任资政殿大学士。(最后)以太子少傅职位退休,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
号康靖。李若谷本性端直庄重,在政府工作,发表论议常常近于宽容仁厚。管理百姓花费很
多心智思虑,和乐平易,仁爱待人。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
【译文二】
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
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魏明
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
(补充注释 ①陵云台:楼台名,在洛阳。②(guan):楼台)

G. 北京西城区初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题目预测

作文题目范围很文,猜题目不太现实,不如多看一些高一的好作文 ,掌握写作套路,拿高分会容易些,如些猜不中,损失会很大。
可能是地震

阅读全文

与2014年西城高三语文期末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