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高考语文选择题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选择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1-01-06 01:10:23

❶ 高考语文选择题答案和别人一样会怎么样

你好,高考选择题答案和别人一样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你不作弊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含答案)

1找出灭有病句的一项(

a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看成全国一流。
b
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c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
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神而丰富的内涵。
2对《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正确的(

a
首联用景物描写渲染了严酷的战斗气氛,使人联想到敌军压境,形势危急,大战在即的情势。
b
从听觉,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厉的战地气氛,直接描写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
C“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和爱国热情。
d
全文主要借助想象,用浓烟斑驳的色彩吧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3下列句中括号中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

a
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是站在军装笔挺的进军将领中,仍是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b
小张(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c
大家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d
同学们喜欢新颖别致的小玩意儿,原来那些样式陈旧,毫无个性的东西已(无人问津)
能做几道做几道,标号序号!
问题补充:
我既需
2008-08-02
10:42
爱&泪
回答:9
人气:40
解决时间:2008-08-04
08:48检举
答案应该依次是ABB。第一题,b项“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语序不对;c项“锐不可当”用词不当;d项关联词“既”与“也”搭配不当。第二题,“直接描写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表述有错,文章并没有直接描写“短兵相接”的场面。第三题,b项,"匠心独运"是指一个人具有“巧妙的心思”,一般用于什么设计之类的,所以用词不当。
玫瑰~love
2008-08-02
17:30
检举

❸ 求历年高考语文选择题及答案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上海世博会上,参观的人们,在沙特馆前排起了长龙,但一批人进去后约五分钟,后一批人才被允许接踵而至。
D.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0年08月15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国家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B.我们需要解决在反垄断立法中的根本:一方面是为企业创建一个自由竞争、协调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C.《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诸多不大习惯阅读戏剧作品的读者,特别是年青读者一个轻松地阅读莎翁作品的机会,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书的读者,即是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
D.宁夏人民出版社独家引进版权出版的《虚构之作品》,在中国的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作者是《纽约时报》曾给予这个睿智的作家极高评价的悬疑小说王后玛丽•海金斯•克拉克之手。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13、(3分)答案:B,(A、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含贬义)B、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C、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D、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14、(3分)答案:A( B项 宾语残缺,“解决……根本”后加“问题”。 C项“窗户”后加“的人”或“的读者”D项 去掉“之手” )
15、(3分)C 【③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 排除D项; “应有”与“不应”相对,故②句放前,排除A项;④⑥分别与⑤①照应,④前的“故”,可断定“④⑥”放“⑤①”后,排除B项 】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阅读全文

与高考语文选择题答案解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