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哈三中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答案
三中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C(原文中表述的是装饰的主要目的是美化自己) 2.C(强加因果,原文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原因) 3.B(A项张冠李戴,原文中描述用羽毛等装饰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C项原文中人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D项过于绝对,夸大了装饰的作用。) 4.B(领:领受,接受) 5.A 6.C(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 7.(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政要,古今异义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1分;寝,搁置1分;善,意动用法,认为„„好1分;主,主管,主持1分;句意1分)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1分;乃,竟然1分;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1分;宁,难道1分;句意1分)8.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 9.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 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1)答D给3分,答 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目的概括不全面,塑造人物以及表现战争的复杂残酷也是小说创作的目的。B项开篇没有细节描写。C项小说主人公形象有不同侧面,不是发展变化,而且“抗日英雄”是对人物形象的过分拔高。) (2)①遵守职业道德。剃头张有高超的技艺,却为了给同行留口饭,不肯使用“八音刀”。②朴素的爱国精神。拒绝成为中村专用理发师,为了保护游击队大义灭亲。(每个观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 (3)①小说介绍小剃头张人活络,朋友广,这是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条件。②在父亲拒绝为中村剃头时,主动承担这个工作,为获得情报提供可能性。③敌人扫荡游击队据点,游击队提前得到消息的情节,暗示了小剃头张为游击队提供了情报。 (4)示例一:①“剃头张”②“剃头张”是小说主人公。③小说情节全都围绕“剃头张”展开④“剃头张”身上表现出的朴素的爱国情怀是小说的主旨。 示例二:①“绝杀”②小说主人公剃头张用送终的刀工“绝杀”了自己的独生子。③暗示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绝杀”。④以“绝杀”为题,一语双关,更具匠心。 12.(1)答B给2分,答 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项“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到了“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C项“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表述有误,原文是“他没有受太大的罪”。E项“孤军奋战”不准确,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 (2)①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②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③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 (4)①“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②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③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④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 13.D(出类拔萃:形容某人的水平超出同类;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都不一样;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 14.C(A项承让是承蒙对方相让的意思,使用错误,不能说感谢对方承让;B项杂糅,原因或所致去掉一个;D项语序问题,将不仅和甚至的内容调换。) 15.B 16.例 《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部当时就大获成功的爱情喜剧,反应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精神。塑造了富有斗争精神的新女性形象。(至少拆分出3重意思,各1分。句意表达2分) 17.略(考虑要点:观点鲜明,以评论为主,表达得体,字数) 18.略你有数学文科的答案么哈三中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答案
『贰』 2019娄底三中初二语文期中测试卷作文题目是什么
我学会了包饺子
在我的记忆里,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事,有甜的,有苦的,有酸的,有辣的,有咸的……。其中,有一件事,我回想起来至今还是甜滋滋的呢?
记得去年冬天,我学会了包饺子。那天,奶奶买了许多饺子皮和肉馅料,叫正在看书的我来包饺子。我一惊,怎么办?我之前学过包饺子,非但没有成功,还浪费了不少材料。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亲切地鼓励我:“没有关系,你总结一下上次为什么失败,说不准这次就能成功哟!”听了奶奶的话,我顿时干劲十足,撸起袖子,沾了点水,大刀阔斧地跟起奶奶干了起来。只见奶奶的动作老练,行云流水,不一会儿一个个白娃娃似的可爱饺子就“腾空出世”了。可我呢?动作笨拙本来白白嫩嫩的饺子皮,从我手中一经过,顿时不成样子,几乎全军覆没,惨不忍睹,粗糙难看,不是饺子皮破了,就是露馅了。
正当我想放弃时,王老师经常对我们讲的,鼓励我们的话“坚持就是胜利”,在我耳边响起,让我顿时恢复了信心。开始寻找自己包饺子的不足。过了一会儿,我整理出了“包饺子三步曲”:1、把饺子皮平摊,将馅料放进饺子皮中,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2、将饺子皮对折,然后捏紧,越紧越好,松了会散开。3、双手握住饺子,将其挤压出花纹,不要太用力。不然会将饺子挤破。终于,在奶奶耐心指导和我不懈努力下,我成功包出了第一个饺子,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很快饺子下锅了。经过十五分钟三次的加小碗冷水后,三次的沸腾,可爱的饺子娃娃一个个露出了白白的肚皮,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
饺子出锅了!我顾不上烫,迫不及待的品尝起来,我突然间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饺子!享受美味的同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
『叁』 2016年某市三中尊德中学入学语文真卷一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什么才是我要的幸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是衣食无忧的生回活,还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古往今来,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怀抱着幸福的梦想,吞下了长生不老丹,飞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可独守着寒冷的广寒宫,她是否会感到做神仙的幸福呢.
而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马蒂尔德,在戴上项链做着幸福的梦的同时,却没有想到这幸福是答那样地短暂,她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嗜财如命的葛朗台,拥有如山的金币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当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轮椅上盯着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时,这样的幸福是多么的可悲.
『肆』 哈三中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答案
三中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C(原文中表述的是装饰的主要目的是美化自己)
2.C(强加因果,原文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原因)
3.B(A项张冠李戴,原文中描述用羽毛等装饰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C项原文中人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D项过于绝对,夸大了装饰的作用。) 4.B(领:领受,接受) 5.A
6.C(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
7.(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作为正总裁,主管这件事。(采分点:政要,古今异义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1分;寝,搁置1分;善,意动用法,认为„„好1分;主,主管,主持1分;句意1分)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近1分;乃,竟然1分;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1分;宁,难道1分;句意1分)8.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 9.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 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1)答D给3分,答 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目的概括不全面,塑造人物以及表现战争的复杂残酷也是小说创作的目的。B项开篇没有细节描写。C项小说主人公形象有不同侧面,不是发展变化,而且“抗日英雄”是对人物形象的过分拔高。) (2)①遵守职业道德。剃头张有高超的技艺,却为了给同行留口饭,不肯使用“八音刀”。②朴素的爱国精神。拒绝成为中村专用理发师,为了保护游击队大义灭亲。(每个观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
(3)①小说介绍小剃头张人活络,朋友广,这是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条件。②在父亲拒绝为中村剃头时,主动承担这个工作,为获得情报提供可能性。③敌人扫荡游击队据点,游击队提前得到消息的情节,暗示了小剃头张为游击队提供了情报。
(4)示例一:①“剃头张”②“剃头张”是小说主人公。③小说情节全都围绕“剃头张”展开④“剃头张”身上表现出的朴素的爱国情怀是小说的主旨。
示例二:①“绝杀”②小说主人公剃头张用送终的刀工“绝杀”了自己的独生子。③暗示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绝杀”。④以“绝杀”为题,一语双关,更具匠心。 12.(1)答B给2分,答 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项“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到了“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C项“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表述有误,原文是“他没有受太大的罪”。E项“孤军奋战”不准确,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
(2)①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②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③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 (4)①“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②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③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④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
13.D(出类拔萃:形容某人的水平超出同类;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都不一样;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
14.C(A项承让是承蒙对方相让的意思,使用错误,不能说感谢对方承让;B项杂糅,原因或所致去掉一个;D项语序问题,将不仅和甚至的内容调换。) 15.B
16.例 《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部当时就大获成功的爱情喜剧,反应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精神。塑造了富有斗争精神的新女性形象。(至少拆分出3重意思,各1分。句意表达2分)
17.略(考虑要点:观点鲜明,以评论为主,表达得体,字数) 18.略
你有数学文科的答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