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5高三无锡语文试卷

2015高三无锡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1-01-04 16:24:36

Ⅰ 无锡市2007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语文)

苏州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1.晚祈的钟鸣,似乎是寒风带来的,隐隐约约的,其实这只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对庐山这座宗教名山的“诚心祈福”,(2分)也是“在这夕阳如血的黄昏”对庐山的一种“虔诚的参悟”。(2分) ,
2.第一次出现的“这么一想"单独成段,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一个俗人面对着这座‘一山藏六教’的宗教名山……参悟”“这里面又该有多少轮回的秘密呢?"等内容的小结,又领启下文“让人感怀”的内容。第二次出现的“这么一想”,引出对上文所写的“先贤大家"登山行为的理性分析,使文章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3.答题要点:①庐山是有生命的。 ②富有宗教色彩。 ③既有大山的伟岸,又有水的圆融。(每答出一点得2分)
4.庐山是有着伟岸生命的山,不可能被征服,人们只能在登山过程中与它交流,参悟人生的意味,寻求心灵的回归。(3分)庐山是一座“一山藏六教”的宗教神山,对它应该充满敬意,甚至膜拜。(2分)
5.C(斥:驱逐)
6.B(①②表现王彦超作战有谋略,④讲的古制,不是王彦超的举动)
7.C(上表请求太祖处治的是自己当年没有挽留太祖的罪过,而非失言)
8.①(王彦超)于是领兵奔赴石州,他亲自击鼓催促士卒登城,亲自冒着箭石(指挥作战),几天后攻克了石州。(“趣”“鼓”“躬”各1分) ②宋太祖与王彦超有老交情,就来到作坊,召随从大臣宴会习射。(“旧”“因”“幸”各1分) ③(我)如今已经老迈无能,希望能够告老退休返回家园,这是我的愿望。)(“衰朽”“乞骸骨”各1分,判断句式1分)
9.(1)大雁是“孤雁”,太阳又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浪迹飘零之苦。(2分)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眼中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凄苦无奈之感。(2分)
(2)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2分)都写了酒醒后的情景,突出了孤独无依、凄凉难耐之感。(2分)
10.①无贵无贱 天长无少 ②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③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④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每空1分)
11.D(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12.(:(“审美活动使心灵感到自由”这句话把意思说反了,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心灵的自由是形成审美的基础)
l3.主动地寻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想像力的运用;审美态度的历史变迁和民族差异影响着审美关系的内涵。(每一点得2分)
14.不矛盾。两者都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也都要求在审美过程中人与自然必须融合。(3分)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了主体心灵对自然的体认,后者则强调了以人的自然与万物的自然相融合,以消除物我的界限。(3分)
15.D(“带核”不是刚柔相济的意思)
l6.C(A文中没有这个信息;B丰子恺的绘画才能不是郑振铎率先发现;D“治学严谨”没有依据)
l7.朱自清认为丰子恺的漫画反映了现实世界,他的作品幽默而意味深长,让人会心一笑之后又觉得心情沉重。(或:他的作品有的发人深省,看了让人心情沉重;有的非常幽默,看了令人发笑)(“叹气”和“笑”的解释各得3分)
18.言语鼓励,高度赞美丰子恺漫画的意境;创造机会,激励其创作;为其漫画集写序。(每一点得2分)
19.C(A委曲qū求全 B蒙méng混、启蒙méng C着zháo急 着zhuó手成春)
20.B(A“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潜移默化”不能用来修饰“模仿”。B岌岌可危,形容极其危险。C“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的篇幅叙述。多指文章篇幅过长。D“不可一世”指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用于贬义)
21.D(A句式杂糅;B主语和宾语搭酡不当;C重复)
22.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要求比喻恰当,内容能表现出“80后”的优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他们有很宽的视野和知识面,有梦想、有理想、有思想;有知识、有见识、有认识等等。(写出比吟句得2分,内容合适得2分)
23.标志设计表现人与灯欢快舞动。(2分)灯笼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象征着团圆与喜庆,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1分)北京奥运会文化节也是全人类的重大文化盛会,中华大地喜迎盛事,北京将张灯结彩迎接各地嘉宾。(1分)标志运用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中国书画艺术风格,与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相互映衬。(1分)

Ⅱ 无锡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答案

1.C

2.D(A项“别出心裁”:比喻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用法正确。B项“甚嚣尘上”:本形容军中忙乱喧哗的情状。后形容到处议论纷纷或反动言论十分嚣张。用在这里适合语境。c项“空谷足音”:空旷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符合语境。D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人们心里非常痛快。这里应用“大快朵颐”。)

3。D(A项搭配不当,“难题”和“走向成熟”不能搭配;B项成分残缺,应在“判定”后加上“的准则”;C项句式杂糅,删去“在作怪”。)

4.让人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人学会”1分:“提出问题”1分;“解决问题”1分,“思考问题”可不作要求)

5.中秋节一代一代地传承,传承的是民俗,传承的是文化,传承的是亲人的牵挂。(四句话得分分别是2、1、1、2,内容无关,形式再好,最多得2分。)

6.c操,解释为“持”,意思是所持的处世方法。

7。D((①是客观陈述徐孺子的事迹,②④是评价朝廷公卿士大夫。)

8.c(徐孺子没有“济世救人”,更没有“忘己为人”。)

9.(1)一百多年来,拥有强大的力量,对朝政有非分之想的人接连不断,都犹豫不决不敢发难。(得分点:擅、相属和逡巡,各1分,“擅”解释为“独揽、凭借”也可以)(2)这就是(表明)他的本心并不是在山林中自我满足,遗弃世人而不顾。(得分点:其意、自足于丘壑和遗世,各1分)(3)描绘了徐孺子的肖像,用中牢之礼来祭祠他,率领州中的宾客僚属来祭拜他。(得分点:图、祠和焉各1分)

10.(1)深夜听见风吹竹林的声音,感到其中充满怨恨;(2分)想在梦中寻找远离的亲人,偏偏梦难成而灯又熄。(2分)(2)这两句可谓情景交融,其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竹秋韵,那万叶千声在主人公听来都是怨恨之声,引发了无限离愁别恨。(答出“情景交融”和“拟人手法”各得1分,分析恰当得2分)

l 1.(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楚人一炬(3)古来圣贤皆寂寞(4)醉不成欢惨将别(5)乱红飞过秋千去(6)气吞万里如虎(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条横线】分)

12.“境地”之一是想使女书在更广的范围流传;(2分)“境地”之二是渴望被人理解、有人倾听、为人所用。(2分)

13.①流传或传播范围很小,文字仅停留于潇水河畔;②使用面很窄,只有女人才能透彻地解读;③了解文字的人很少,很少有人认真地用心去倾听过;④文字流传的结果很特殊,懂得女书的女人临死时都带着女书而去。(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14。以“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为标题,表明女书正在逐渐遗落和消亡,难以长久流传;(2分)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女书命运的无奈和感伤,(或怀想和惋惜)(2分)。

15.在常人看来,“女书”作为遗落和消亡的文字,只能成为我们无边的怀想,因而显得十分“弱小”;(2分)但“女书”凝聚着女人的百折柔肠、缕缕情丝,传达出最生动、最凄绝的声音,(2分)凸显出女陛对这个世界的反叛与忧怨,内容丰富,意味深长,值得玩味。(2分)(意思点到即可)

论述类文本

16.c(文中并未涉及社会哲学的起源)。

17.A(文中第二段解释了形成原因,A项最准确。B、C、D三项均不能说明“各种哲学理论与哲学学派”形成的原因)。

18.(6分)第一问:具体科学的问题,主要是指事实的问题,经验对象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而作为哲学的问题却是超越具体事实,超越经验对象,即形而上的问题。第二问:哲学的问题比具体科学的问题,显得更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第三问:意在强调哲学的问题,既要面对现实,又要超越现实,提出或发现哲学的问题更具挑战性。(每个问题2分)

19.(6分)第一问:哲学的“浪漫主义”指的是哲学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一面。第二问:因为哲学是人的智慧之学,而人的生活的根本特征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第三问:哲学首先体现为一种创新能力,其次体现为筹划和建构未来的崇高理想的能力,而这两者都是智慧的表现。(每个问题2分)。实用类文本16.B(原文是“觉得走进”,“令人瞩目的成果”也与原文不符)。

17.D(“探索”不合文意,原文有“较成熟的学术思想体系”)。

18。①考进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一批学术大师,进行读书和学术研究。②成为章太炎的入室弟子,结交了诸多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人士。③恩师王国维自尽,发愤撰写《屈原赋校注》以寄托哀思。(每点2分)

19.①清华求学,在王国维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确立了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正确思维与方法。②借助目录学、版本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个别分析、综合整理”的主张。

③汇集历代《楚辞》研究资料,多学科人手,多方面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④淡泊名利,全身心投入学业,并执着追求。(每点2分,答对任何3点即可得6分)

20作文评分参考江苏省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切人分为52分。

参考译文:

汉元兴以后,朝政由宦官掌握,小人依仗他们的威福,互相鼓动煽惑做坏事,中材之人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办。汉朝既失掉了它的权柄,朝政彻底败坏。但在位的公卿大夫都是豪俊出色的人,相互发愤同心,行正直之道,说严正之话,区分辨别是非黑白,不稍微屈服他们的意志,以至于不被(宦官小人)所容,有罗织罪名株连党人的案子发生。(但)他们的观点更坚定,他们的行为更激烈。(他们的)志向虽然没有完成,但忠心有余。在这个时候,天下听说他们风采,仰慕他们大义的人,个个感慨愤激,以至于解下印绶,抛弃家族骨肉互相勉励,赴死而不避。一百多年来,拥有强权,对朝政有非分之想的人接连不断,(但)都犹豫不决不敢发难。汉朝能在败亡的情势下继续存在,就是这些公卿大夫的力量。

徐孺子在这个时候,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征召他,他都不去。荐举有道之人,授予他太原太守的官职,安排好车马,备好礼节,召他(他)都不到。舍身而为人,与隐居而独善其身,那选择虽然不同,但有志于仁则是一样的。在位的士大夫,在乱世保持他们刚正不屈的节操,不因生死问题动摇他们的意志,与(那些)贪图俸禄的大臣差异太大了;然而(他们)不惜抛弃官位,大义在于救济世人的缘故。徐孺子曾经对郭林宗说:“大树将倾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没空闲安宁自处呢?”这(表明)他的本心也并不是在山林中自我满足,遗弃世人而不顾啊!《易经》对君子小人的消长进退,选择恰当的处世方法,未尝不是主张只要(社会)正常合理就现身,混乱不可就停止。这就是徐孺子未能用隐居来换取出仕的原因。

徐孺子是豫章南昌人。据《图记》记载:“章水向北流过南昌城,又向西流经白社。白社西面有孺子墓;又向北流过南塘,它东面是东湖。湖南部小洲上有孺子的住宅,称‘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在孺子墓道种松,太守谢景在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在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到拓拔氏的北魏,称之为聘君亭。”现在亭子还在,而湖南小洲,世人不知它曾经是孺子的住宅,又曾经是台。我做太守的第二年,方才就在那地方。结茅为堂,描绘了孺子的肖像,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祠他,率领州中的宾客僚属祭拜他。汉到现在将近千年,富贵而埋没无闻的人无法计算。孺子身居陋巷,偏偏被人称许思念至今。孺子的墓已经搞不清它确切的地方,而孺子台幸而可考查搞清。祭祠他,是用来向州民展示高尚的德行,所以一起收集了他出仕和隐居的观点写下这篇“记”。

语文加试题答案:

21.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

22.《出师表》、《隆中对》

23.诸葛亮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

24.A D(《祝福》不收在《呐喊》中;葛朗台没有迫使女儿流落他乡。)

25.(1)蒋干来访,周瑜利用蒋干设计;(1分)群英会上,周瑜假装醉酒,让蒋干盗书;(2分)又故意让蒋干偷听信的内容,使其信以为真;(1分)曹操看信后杀了蔡瑁和张允,中了周瑜的反间计。(1分)(2)众人敛声屏气,王熙凤高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可见其泼辣;当着老祖宗面夸赞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可见其善于阿谀奉承;说到黛玉母亲去世便用手帕做出擦眼泪的动作,贾母说了一句后又转悲为喜。可见其善于机变和逢迎。王熙凤一面询问黛玉的岁数、吃、玩情况,一面吩咐佣人打扫房间、搬放行李。可见其精明、干练(能干)。举出1例并写出其性格,得2分,举出3例并写出性格的,得5分。

26冲医注重预防和养生,强调和谐和平衡;治疗疑难杂症,中医总给人们意外惊喜;中医的独特疗法可避免西医术后疼痛。(每点2分)

27.加强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研究;加大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做好普及推广工作;传承中医要汲取西医的精华;改进中医技术,使之更科学,更有效。

Ⅲ 无锡市2010年秋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谢谢

参考答案
1.B
2.A
3.市政滞后(不足)、人口过多、治安严峻、地理环境差。(每点1分)
4.例:父亲,你的教诲像一盏灯,照亮我前程;你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挡风雨。你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你的爱,你的爱足够我一辈子享用,祝父亲节日快乐!(两个完整比喻3分,1句1分,2句3分;表达感激和祝福,2分,“感激”和“祝福”各1分) 5.B(稍:逐渐)6.C(①说明他少年有豪气,②只说他做出选择要做官,⑥是他的处世态度)7.D(“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8.(1)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禄:使……享受俸禄;家;句意各1分)(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见幸:被宠幸;引:推荐;止:推辞或阻止;句意各1分)(3)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晏然:安宁;弛:放松;句意各1分)9.(1)枫林。枫叶荻花秋瑟瑟(2分)(2)一是晚年贬官远赴外地,离别亲人朋友,容易牵动愁情而落泪;二是流落江湖的乐人演奏了哀切的水调子,与诗人被冷落的心境相吻合,产生了同是沦落人的感慨,因而流泪多;三是看到秋景产生的凄凉之感。(答出任何两点即可)(4分)(3)第一句写景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第三句写景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想象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4分)10.(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虽一毫而莫取;(3)唯见江心秋月白;(4)来吾道夫先路;(5)雕阑(栏)玉砌应犹在;(6)子欲养而亲不在(待);(7)非淡泊无以明志。
11.用看似矛盾的表述突出其职业精神(2分);标题充满悬念,吸引读者。(2分)12.他是一个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的失败英雄;他爱事业如生命,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这是他执著的信念和追求。(每点2分,如果写外在形象,给2分)13.沉船时,船员纷纷逃命,船长却坚守岗位与船共存亡,凸显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我”对疯船长的理解、崇敬,而其他人冷漠、嘲笑,提醒人们对失败英雄要有宽广的胸襟,多一份理解;陆地上的船和航海时的船,突出他坚守的职业精神;船长发疯时的形象和发疯后恢复常态的形象对比,突出他的执着追求。(每点2分,答对任何两点即可)14.世俗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并不是每一个执著追求的人都能成功;执著奋斗的失败者应受到尊敬,同样是英雄;英雄成其为英雄不是因为某件事的成功,而是其忠于职守、敬业的崇高精神。(每点2分)15.商业化改造历史街区、古村古镇;不尊重历史,胡编乱造影视作品。(3分)重新打造的文化遗产失去了文化内涵;伤害了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3分)16. 文章先列举历史街区改造和影视作品改编中出现的文化糟蹋现象,再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后果和社会根源,最后告诫人们“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6分 )
17.历史街区的改造应保留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独特的精神;宣传历史名人应尊重历史,不能借历史戏说,更不能无中生有;历史文化建设应保持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6分,每点2分)
19.彼 喜 穿 凿 者/ 弃 其 大 旨/ 取 其 发 兴 /于 所 遇 林 泉 人 物 /草 木 虫 鱼/ 以 为 物 物 皆 有 所 托 /如 世 间 商 度 隐 语 者
20.黄山谷:黄庭坚;杜子美:杜甫。21.读诗不能穿凿附会。22.A D
23.(1)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员猛将;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被华雄连斩多元大将;关羽挺身而出要战华雄;曹操为他温了一杯酒壮行,关羽没接就飞身出马;关羽斩了华雄,酒还未凉。(每点1分)(2)主要景物是翠竹,特点是清幽、安静和恬淡;(3分)潇湘馆的景物就是林黛玉性格的衬托与写照。(2分)24.选择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降低能耗;提高能源效率。(3分)25.高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过分强调速度;市场主体行为受到经济力量的驱动。(每点2分) 26.①政府出政策调控市场;②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③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环境、速度导向型增长方式;④分解节能指标、严格政绩考核;⑤建立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机制;⑥严格环境成本内部化监管。(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任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来太后去世,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
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昊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这只领悟了我的表面意思。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现在或许没有空闲来调教,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来的人个个都是强兵。”他看待世事,轻得像不值得做似的。到听了他设计的方案,即使是深思熟虑,也不能超过他。他仪表英俊,喜欢饮酒,性恪豪爽,表面看去好像不可用法度来约束他,退一步想想,他一生做事却追求大节,从不违背事理。不管是贤者不贤者,都十分喜欢结交。等到闲暇议论天下是非善恶,却没有几个人能符合他的心意。他写文章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Ⅳ 无锡市2012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语文答案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

Ⅳ 无锡2009秋高三语文调研 答案

无锡市2009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语文答案
语文 2010.1
1.D (A.mèi /jué dī /tí zhuó ;B. bǐnɡ /pínɡ jiè / jí xiān ; C. yù/yǔ bó

bào/pù ;D. chòu /xiù lǜ /lù biàn /pián ) 2.B(A项的“美轮美奂”只能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B项的“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期的收效;C项的“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可改为“拍手称道”;D项的“望其项背”意谓赶得上对方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一定要用于否定形式)

3.一种以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新型消费行为”每点为1分)

4.刘的标题强调这位文化人虽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值得悼念(1分)编者改的标题既保留了老人童心未泯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这位漫画家的影响之大(2分),既保留了怀念丁聪的想法,又巧妙利用其名字鲜明地点出其智慧(2分)5.C(附:归附)6.B(①说明其勤劳,③说明其勇敢,⑥说明其重情)7.C(“烧杀抢掠”是狼兵所为,天一去抵抗的也是狼兵)8.(1)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在通顺翻译出大意前提下,关注得分点,以下同“淋漓、蛇伏和敝盖”各1分);(2)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已而、援兵、登陴和怠”各1分);(3)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经无法挽回,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为、遽和属”各1分)9.(1)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2分);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2分)“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2分)(2)身处暗世(浊世)、知音难遇、遭到排挤后孤寂郁闷(4分)10.(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畏途巉岩不可攀;(3)奈何取之尽锱铢;(4)问君能有几多愁;(5)寄蜉蝣于天地;(6)则孤陋而寡闻;(7)岁岁年年人不同11.历史悠久、人口稀少、居住高山深谷、文化独具魅力与神秘(对1点1分,对2点3分,对3点4分,4点全对5分)12.第一线的羌文化研究学者几乎全军覆没;世代居住的村寨多已震毁,很难找回历史的生态和文化的灵魂;羌文化在此次地震中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或:地震的破坏对于羌文化遗产的保护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每点2分)13.运用想象、比喻、拟人手法(1分),化虚为实(1分),把受地震破坏的羌族文化比喻为一个老者离去的背影(1分),借此表达对羌族文化受破坏的惋惜之感(1分),既隐含了作者对保护羌文化遗产深深的担忧之情(1分),又表示了对修复羌文化遗产的期待(1分)14.羌民族遭受巨大灾难后,如何重建家园、重返家园;羌文化遭到毁坏后,如何将其修复、整理、保护和传承下去;表达了作者对羌民生活、羌文化保护传承深深的思考和担忧之情(每点2分)15.D(这种功利心的阅读不承载精神重负,文化含量低,收获不可能格外宝贵和难忘)16.“重”是从精神上的影响来说的,强调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或是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轻”是从书的功用心、实用心上说的,强调阅读的自发性(或没有预设期待)和阅读心境的解放(前后各3分)17.“这”指代“无用的阅读”(1分);“无用”是从功用心上讲的,虽没有功用心,却具有精神价值(1分);“无用的阅读”给人看不见的持久的渗透作用(1分),让人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1分),使人感到他人的存在(1分),看到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1分)

阅读全文

与2015高三无锡语文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