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2吉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吉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1-01-03 18:49:08

① 2012中考语文试题集锦谁有

网络文库里有很多这样的资料,你可以在网络文库里搜2012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② 吉林省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9分)
1.C 2.B 3.D
二、(36分)
4.D 5.C 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
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
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10.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
三、(25分)
11.
(2)
①匀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
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4)
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四、(25分)
12.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4)
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不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雷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时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五、(20分)
13.B
14.C
15.D
16.
②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③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 2012吉林省英语中考试题答案

答案在哪里??2012年吉林省中考英语试卷及其答案?? 没有啊!!

④ 2012吉林省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答案啊答案 求答案 ...2011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转载) 2011年中考真题专项训练(阅读理解部分) (2010.江苏省无锡市.三、阅读理解A,每小题2...

⑤ 2012精通中考语文答案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ü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ü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ü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ü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ü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⑥ 我想要一份2012年 长春市中考语文的真题和答案。

通道
5,选择题((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42分)
25.D 26.C 27.A 28。 B29.B 30.D31.C 32。 D33的。 A34高速公路。 C35的。 C36的。 B37号。 D38.A
六,填空(大问题,一共有六个小问题,为每个空白2分,共24分)
39。 (1)④(2)⑤(3)②40。软
41(1)(2)混合易分解
42 CO还原
43铜(或铜),铁(铁)
44(1)二氧化氯,氯气+2 NaClO2 == 2ClO2 +2氯化钠+4(2)
七,简单的答案(小问题大做文章,6分每小题,共18分)
45。 (1)铜的H2(2)水曹(3)氯化钠碳酸钙
46铁锈可溶于盐酸,盐酸除去铁锈,用清水洗净,并擦拭干净,然后应用上的油漆油
47易气化火焰应该是明亮容易能够抵御强风干扰的火焰不会熄灭
离开火焰熄灭由于空气稀薄的珠峰火炬燃料在寒冷的天气也应该考虑是不是寒风不朽最新的风力发电系统拥有的火炬自燃保护
八,实验题(2题,14分)
48(1)(2)集气瓶B C D
49(4)①水可以不使紫色石蕊测试解决方案,蓝色②对Na +不能让蓝紫色石蕊测试解决方案③在一个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测试解决方案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的OH-make来讲,紫色石蕊测试解决方案,蓝色。
(5)成立
九计算题(12分)
50.HCl +碱==盐+水
?36.5 40 58.5
?×100%,100×16%×
吗?==23.4克
Y == 14.6
只有找到化学

⑦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答案

你是哪个地方的啊~不同地方的试题不同吖,而且模拟题答案给你邮神马用,中考还是要靠自己

⑧ 求2012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目要有答案。

1、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与这段文字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C)
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气。①勇气就是古人说“舍我其谁”⑻鲁迅说“直面人生”,现代人说“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②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生命之果的。③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④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风光;将出海而又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B )
自贡日报5月17日讯(记者 冉昌龙 欧阳敏)15日至16日,省十一届运动会“圣火天使”、礼仪小姐选拔大赛复赛在汇东春华广场进行。200名佳丽在复赛中各展所长,最终,60名佳丽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决赛将挑选20人参加总决赛。
A. 十一届运动会“圣火天使”、礼仪小姐选拔大赛复赛在汇东春华广场进行。
B. 省十一届运动会“圣火天使”、礼仪小姐60名佳丽晋级决赛。
C. “圣火天使”、礼仪小姐选拔大赛复赛60名佳丽晋级决赛。
D. 十一届运动会“圣火天使”、礼仪小姐选拔大赛将挑选20人参加总决赛。

为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个连贯、恰当的语句。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牛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2、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技术从来就是双刃剑,(a它带来人类巨大进步,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b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也必然会带来人类巨大进步。)但是,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要我们始终遵循自然界规律,它终将造福于人类。
②我寻觅着古战场的遗迹。(a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展现。b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抵御清兵的李自成……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
3、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写出这三处的序号( )。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a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b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c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d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e然后领取纪念册。f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g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XX中学校庆会务组
X月X日
4、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 ,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5、下列语句上下文语意贯通、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
A、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映。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B、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诸花,则唐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宋诗如芍药海棠,秾花繁彩。
C、苏州诸园,风骚各领,面目各具:网狮园清雅恬淡,神韵独超;留园秀色夺人,风姿自妙。
D、今夜的林中,决不宜于将军夜猎——那从骑杂沓,传叫风生,会踏毁了这平整匀纤的雪地;朵朵火燎和生寒的铁甲,会划破这诗情画意的世界。
6、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
参考答案:1、解析:B(A、C两项所谈的“粗俗、鄙陋”和“外貌的不足”文段中并示涉及,D项中“优雅的气质”对后文概括不准确。从话题统一的要求来看,A、C也与后文不一致。) 2、B 3、bdg 解析:b中的“莅临”与“参加”重复;应删掉“参加”,保留有尊敬意味的“莅临”;d中生硬地用“务必”要求来宾,不得体;g中的“母校”只能对校友而言,应改为“学校”。 4、C,本题从语意连贯的角度考查辨析语境选择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应该了解所给句子的特点,理解其表达的内容,然后根据上下文(即语境)加以选择。第一段文字所给的两句话,①句从“今”的角度说,②句从“古”的角度说,下面两句话都是“古”在前,“今”在后,所以应选②①;第二段话阐述记忆对人的影响,从所给③④两句的关系看,④句是③句的延伸,所以其顺序应为③④。 解读:此类题要注意从一些关键词语上找思路。很多句子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排列组合的,弄清关系,就可以找到最佳位置。 5、D。A项,由最后一句中的“因而”可知,后面的内容是上文的结果,上句表原因。而后面有了陈述对象“故乡”,前面再说“母亲与故乡”就语义重复了,可以改为“因而,母亲时常成为艺术家歌颂的对象”。B项,应该注意前后对应,改为“唐诗如芍药海棠,秾花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C项,为了押韵,应该把“风骚各领,面目各具”改为“各具面目,各领风骚”。 6、(示例)爸爸:今天是您的生日,你在千里之外为事业、为家人的生计奔波,正因为有您,我才能坐在教室中参加中考,我一定会像您一样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自己。祝您生日快乐!

⑨ 2012吉林省中考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白露为霜 2 学而不思则罔 3 家书抵万金 4 天街小雨润如酥 5 似曾相识燕归来 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 柳暗花明景色佳或花红柳绿春意浓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甲)
9.战国
10.(1)犯错误(有过失) (2)通"横",梗塞,指不顺。
11.围绕翻译,意对即可
12,出身卑微 经历磨难 终有作为
13. 联系实际一分,谈启示二分
(乙)
14.这样
15.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16.修筑长提 有智慧
(二)现代文阅读
17 坎坷(三声)督促(四声) 嵌着(四声) 湖泊(po)一声
18 大家簇拥老王
汪老的话有情趣,值得品味
19 比喻加上表达效果
20 基本上都对
21 第一问都对 第二问是顺叙
22 汪老是一个有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的人
23 围绕钦佩 赞美 感激 怀念
24 内容真实具体即可
(三)名着阅读
25 注意结合内容谈心得
三 写作
歉疚
材料作文角度 团结互助 人性的光辉 不抛弃不放弃

......

阅读全文

与2012吉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