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考语文试卷一般都是什么题目啊
基础知识(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外)、分数是120或150
各地中考题型略有内差异大致分四部容分:
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
如果想要知道更准确的题型
建议lz网络当地去年中考试卷
Ⅱ 成都市近五年语文中考试卷
选择题:
( )1、选出错误的一项:
苏州园林注重了亭台轩榭的布局,既有怪石嶙峋,也有的各种图案的壁画,这只有那些胸中有丘壑的人才能设计出这种格局。
a.轩榭(xuān) b.嶙峋(xūn) c.镂空(lòu) d.丘壑(hè)
( )2、选出书写无误的一项:
a.对于比较精典的影视作品,我们必须有所摄猎。
b.挺而走险、违法乱纪的事情,我们应该加以抵制。
c.看着一团糟糕的试卷,他小声的抽咽了起来。
d.理想一定要实际,切不能可望而不可即。
(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 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②我一直 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不断地显现出现它崭新的远景。
③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 的水分。
a.观察 沉迷 充足 b.观看 沉醉 充沛
c.观察 沉醉 充足 d.观看 沉迷 充沛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相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c.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6.下面语句中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战于长勺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国恒亡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
( )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的阐述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人生道理。
b.文中第一段通过举例说明凡是欲成大器者,必先经受一番磨难。
c.第二段着重阐述苦难所带给人变化及好处。
d.第三段由人及一个国家,再次阐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
三、(共12分)
9、翻译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用课文原句填空:(自选四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
(3)绿树村边合, 。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随平野尽,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寄愁心与明月, 。
11、理解性默写:(任选做两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有关送别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其中两句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的诗句,试举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12分)
①人类描述宇宙的精确程度突然之间变得令自身也感到吃惊不已。就在一年前,你读到的资料可能还在讲:宇宙的生命介于100到150亿岁之间。如今,由于有了2001年发射升空的“威尔金森号”微波探测器,我们知道了宇宙的确切年龄为137亿岁。仅这一条信息,就可以引起一连串的反应。正在开展的成千上万的研究项目因此少了一个可变量,每一项研究的结果也会因为更加精确而更有价值。
②“威尔金森号”微波探测器还帮助我们精确地弄清了宇宙的构成和各成分之间的比例,为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使我们了解了我们在宇宙中能够看到的和我们希望看到的一切——恒星、星系、气体、尘埃,而这些物质仅仅构成太空的4.4%。宇宙中还有23%的构成成分是我们无法用目前的手段——x光卫星、无线电探测仪或者光学望远镜所能够探知的。科学家把这些不可见物质称为“暗物质”。宇宙的另外 .6%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科学家称之为“暗能量”,我们也无法直接探测到这种能量,不过我.7们2可以通过复杂手段推断出它们确实存在。就在25年前,当天文学家维拉·鲁宾宣布她发现了大量暗物质存在的证据时,曾遭到许多人的怀疑。如今,暗物质已经由新奇的猜想变成了人人接受的科学。宇宙是怪异的,其怪异程度就连十年前最大胆的理论家恐怕也难以想像得到。
③我们生活在一个发现的时代。诸多的发现是人们以前闻所未闻的。新的证据和观察结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出来,让理论家们目不暇接,压力倍增。我们能够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的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而已。然而,如今我们能够把历史追溯到宇宙的初始时刻,而且能够凭借科学证据对遥远的未来作出预测。即便是对于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而言,我们的时代也是二个真正充满敬畏和惊奇的时代。 (节选自2004年第3期《科学与生活》)
12.第①段中,“一个可变量”指的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3.从第②段中可以看出,宇宙由恒星、 等构成。(3分)
14.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真正充满敬畏和惊奇的时代”?(3分)
15.读了本文后,就“科学发现”这一话题,用一句话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4分) 五、作文
16、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三年来,同学们愉快的走过了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大家都说,伴随着新课程,我们成长起来了。是的,几年来,同学们在体验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沟通、鼓励、合作……),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 ③文章应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地名。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2)海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年后的
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多好啊。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
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切,
然而人们一旦失去这些看似乎凡的一切之后,才会真正感到它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请以
“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可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珍惜”这一话题作文。
④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⑤不得少于600字。答案
1-8 bccac dbb 9-11略
12、宇宙的生命介于100到150亿岁之间(2分)
13、星系、气体、尘埃,暗物质,暗能量(3分,缺一个扣1分)
14、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家有了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新发现。(意思对即可)(3分)
15、不没统—答案。要求:应从本文涉及的"科学发现”的精神、价值、条件、过程、结果和外部环境等任何—个角度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
示例一:科学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宇宙世界的奥秘,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示例二:大胆创新,努力求证,是科学发现的关键。
示例三: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上,每一次发现都必须顶住压力,经得起怀疑。
示例四:科学发现是艰辛的,需要有发现并坚持真理的勇气与信念。
示例五:科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但仍有许多奥秘有待解开,我们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Ⅲ 语文中考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经典阅读考题之一,不过我们只要掌握以下五个方法,遇到这类型题型就能举一反三。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题型: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介绍概括段落大意主要方法,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此类题型。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题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