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语文BBS试卷
1.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注释:①实际上这是一个聪明人,只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显得蠢笨。经文的本旨是在于外道修持中过分强调“断食”而带来的弊端,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超过适度的教训实在太多,太多了。
②益:添加。
③既:已经。
④所以:译为“……的原因”。
⑤尚尔:尚且这样。
⑥口爽:味口败坏。爽,伤害。
【译文】从前的时候,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主人听罢,便另外为他添了点盐进去。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心内便想:味道所以这么美,是有盐的缘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单单吃那盐。吃罢,口颤舌抖,反而得了苦楚。
道理: 这就譬如那些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绝了饮食。或是断七日,或是断十五日,空落落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饿,却对修道毫无益处,活像那个愚人,因为盐可调出美味来,就单是吃它,致使口颤舌抖,外道的断食也是这样。
2.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
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译文】:李存审出生在贫寒的家中,曾对你的几个儿子说,你们的父亲我小的时候
提着一把宝剑去乡里,四十年里,官职达到将相,这其间万死一还的大战不只一
回,箭射穿过骨头有几百回,于是把箭头给了他们,说你们生在富裕的家庭,但
也应当知道你们父亲起家是如此艰难。
3.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
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
,聊以志吾之乐尔。”
【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
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
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
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
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
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
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
趣罢了。”
4.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②。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③。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④,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⑤,每试辄拔置第一⑥。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⑦。家贫屋败⑧,躬畚土筑垣以居⑨。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⑩。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
①作者为明清鼎革之际抗清义士江天一立传,重点叙其智谋和失败被执、慷慨就义的经过。
②徽州:清代徽州府,辖歙(shè设)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
③具:通“俱”。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④立品:树立良好品德。
⑤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初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
⑥试:指童生岁试。
⑦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⑧败:破、坏。
⑨躬畚(b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具。此作动词用。
⑩暴(pù铺):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
(12)敝盖:破伞。
(13)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样。
5.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
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
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茫然自失。
【译文】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
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
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
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
厉地大声指责石崇。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
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
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
6.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
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
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管仲说:我最初的时候很贫困,曾经和鲍叔一起去做生意,分钱的时候多半留给我自己,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心,他知道我很贫困;我曾经和鲍叔一起为共
谋天下大事而使得我更加贫困,鲍叔不认识是我愚钝,(因为)他知道天时有时
利有时不利;我曾经三次被皇上赐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忠于皇
上,而是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三次(随军)打仗三次都偷跑,鲍叔不认
为是我胆小怕死,他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集叛乱失败,召去之后顷刻
被杀,我也被囚禁起来,受尽凌辱,鲍叔不认为我(这样)很丢脸,他是知道我
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觉得丢脸,(我)担心的是我的功名不能为天下人所知。生
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但是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7.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适逢胡人进攻城。(荀巨伯的)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将要死去,你赶快离开吧!”巨伯说:“我从远方
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难道这是我荀巨伯所
做的吗?”胡人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
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舍
弃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来取代朋友的性命。”胡人的丞相听了,对荀巨伯
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有仁义的国家。”于是班师回去,
整个城都获救。
【赏析】《世说新语》的这篇文章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
的义举,宁代朋友死去,而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
人至深。文章还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让贼一“谓”一“还”,来表现巨
伯的义,栩栩如生。语言简洁,明快。
8.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
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
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译文】列子学习射箭能射中目标了,便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
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
回去继续练习。三年以后,又把练习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
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记住,不
要忘掉它。不仅射箭如此,治理国家与修养身心也都是这样。所以圣人不考
察存亡现象而考察为什么存亡的原因。”
9.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
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
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
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
杜康设宴酒三千
刘伶海量步蹒跚
推门就问再举盏
水流不断我不还
相传东周时代有个叫杜康的人,以造酒闻名天下,后被天帝封为酒神。晋代竹林七贤之
一的刘伶,传说他原是王母瑶池的一个仙童,因偷喝仙酒被罚贬下界的,刘伶来到人间,
依然嗜酒成性。王母为了点化他,派杜康来到人间。刘伶喝了三杯杜康酒竟一醉不起,
刘伶的妻子以为他已醉死,便把刘伶埋葬了。三年后,杜康来到刘家讨取酒钱,刘妻责
怪杜康以酒害命,杜康却声言刘伶未死,后来打开坟墓,刘伶果然醒来了。
悲哀莫大于心死。不再寻找出路,也无所谓路穷路尽。没有丝毫希望,更谈不上
任何前景。这真真是黑暗的深夜,抹去了天明的希冀。
深刻的绝望痛楚已经失去了固有的表达方式,只一句死便埋我。生的幻想泯灭,于
是,刘伶草木形骸,随世放逐。
人最痛苦的,莫过于醒了却无路可走
有醉人的酒,当然要醉,醉得痛快醉得豪爽,一醉解千愁,可是如果醉,就不要醒,
醒了还是要面对,如果不能永远逃避,就不要去逃避.
10.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
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
哉!”
【译文】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
上所佩)的剑,但是却不说出来。季札心里也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
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
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
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
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11. 景公①之时,雨雪②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③之裘,坐堂侧陛④。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
① 景公,齐景公。
② 雨雪:下雪降雨,用作动词。被,披。
③ 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这是裘中最珍贵的。成语“集腋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
④ 陛:宫殿的台阶。
⑤ 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⑥ 睹:看见的.
⑦ 循,巡,巡查。
【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
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
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
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
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
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赏析: 拾得,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自己温饱能想到尚未得到温饱的人,而且能够想方设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温饱。有些人能想
到,也许还能说上几句,可是,仅仅停留在想到、说及,仅仅表示
同情、怜悯。这还不能称之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有行动。晏子
是想到了齐国还有人在挨饥挨冻,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好
找到机会启发景公来完成救济饥寒这件善事。只要我们时刻想到目
前还有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总会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尤其
是有些地方遇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想到受灾害乡亲们
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药,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这
些困难。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灾区得到援助,恢复生产,减少了国
家的负担,不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全民的财富。因此,推己及
人,也是一种颇识大体的生活美德。
12. 沛公(1)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2)
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3)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4)!夫天下同苦秦久矣,
故诸侯相率(5)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
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6)事。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
生曰:“足下起(7)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
,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8),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
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会兵攻之,臣为
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9)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注释]
(1)沛公:汉高祖刘邦。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当时属陈留。传舍:
旅馆。郦生:郦食基(YI4声),本为监门吏,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王。
(2)倨:相当于“距”,坐。
(3)且:还是。
(4)竖儒:骂人的话,如同说“无见识的儒生”。
(5)相率:互相联合。
(6)从横:合纵、连横。这里是泛指秦与六国之间的激烈斗争。从,相当于“纵”。这句话的意思是:郦生就谈论起秦与六国合纵连横的得失成败。
(7)起:兴起,率领。
(8)冲:要塞。四通五达之郊: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塞。
(9)下:投降,归降的意思。
13.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1)。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2)。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
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
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
压齐境(3),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
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4),辞令如故(5)。桓公怒,欲倍其约(6)。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7)。
注释(1)(好力:爱好勇武、力气。
(2)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
(3)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4)颜色:脸色。
(5)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
(6)倍:通“背”。背弃、违背。
(7)所亡地:丢失的国土。亡,丢失,失去。
【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勇敢和力气侍奉鲁庄公。庄公喜爱有力气的
人。曹沫任鲁国的将军,和齐国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鲁庄公害怕了,就献
出遂邑地区求和。还继续让曹沫任将军。
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桓公和庄公在盟坛上订立盟约
以后,曹沫手拿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的侍卫人员没有谁敢轻举妄动,桓公
问:“您打算干什么?”曹沫回答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大国侵略鲁国
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您要考虑考虑这
个问题。”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说完以后,曹沫扔
下匕首,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
桓公很生气,打算背弃盟约。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
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
们的失地。”于是,齐桓公就归还占领的鲁国的土地,曹沫多次打仗所丢失
的土地全部回归鲁国。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
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
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
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
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
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
"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
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
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
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
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
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
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
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
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厨房建得远远
的。"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
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郎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
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
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
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
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
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
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
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按摩一下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
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
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按摩肢体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
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
(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
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
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
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
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15.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 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译文】顾彦先一生喜欢弹琴,到他死了以后,家人曾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去哭吊他,禁不住悲痛,于是去床上鼓起琴来。弹了几支曲子,完了以后,摸着琴说:“顾彦先是否想再欣赏这琴曲呢?”于是又大哭,于是没有拉孝子的手就走了。
16.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①。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②,便唱③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④。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⑤,
犹去⑥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⑦。公徐云:“如此,将无
⑧归?”众人即承响而回⑨。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
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 盘桓:徘徊;逗留。 泛海:坐船出海。
②王:指王羲之。色:神情。并:一同。遽:惊慌。
③唱:提议。
④神情:精神兴致。 王:通“旺”。 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
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⑤说:通“说”,愉快。
⑥犹:仍然。去:指划船前进。
⑦喧:叫嚷。动:摇晃。不坐:坐不稳,不能安坐
。
⑧将无:表示婉转的建议,相当于“还是……吧”。
⑨承响:承,应声。响,声音。
【译文】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
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
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
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
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
地说:“这样看来,恐怕是该回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
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
定国家。
17.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
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
之余,乞粗存活,便足以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
「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
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译文】
温峤死了妻子。他的从姑母刘氏家正逢战乱流离失散,身边只有一个女儿,
很是美丽聪明。从姑母把她嘱托给温峤,请他寻找婚配对象。温峤私下有
自己娶她的意思,回答说:「好女婿不容易找到,只像我这样差不多的,怎
麼样?」从姑母说:「经过丧乱衰败之后活下来的人,要求不高,只要能维
持生活,就足以安慰我晚年,那里敢希望能找到像你这样的人呢?」这不
几天,温峤回复从姑母说:「已找到成婚的人家了,门第大致还可以,女婿
的名声官职都不比我差。」於是送去玉镜台一座,作为聘礼。从姑母非常高
兴。成婚以后,行了交拜礼,新娘用手拨开遮脸的纱障,拍手大笑说:「我
本来就疑心是你这老家伙。果然像我所预料的。」玉镜台,是温峤做刘琨的
长史,北征刘聪时得到的。
㈡ 求文档: BBS挑战100 语文八上人教版答案
真抱歉 这位筒子 这种答案型的文档在网上是没有的 建议去书店买一本 一般会有答案的吧 在网上你怎么可能还想搜到啊?
㈢ BBS七下语文试卷(五)(22)(HZ)
您好,看到来您的问题将源要被新提的问题从问题列表中挤出,问题无人回答过期后会被扣分并且悬赏分也将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您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或者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 二,您可以多认识一些知识丰富的网友,和曾经为你解答过问题的网友经常保持联系,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向这些好友询问,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 三,该自己做的事还是必须由自己来做的,有的事还是须由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别人不可能代劳!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别人只能给你提供指导和建议,最终靠自己。 您可以不采纳我的答案,但请你一定采纳我的建议哦! 虽然我的答案很可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但一定可以使你更好地使用问问哦
㈣ BBS精品系列语文单元检测(七上)(HZ)第一次月考 只要基础部分 阅读不用 多给分
1d 2a3c4b5c6a7c
㈤ 八上BBS语文期末综合检测3、4、5、6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㈥ bbs语文期末总复习七上人教版答案
问题补充:不用太多,好的话加悬赏! 阿萨444444
㈦ 八年级上册BBS语文期末总复习(HZ)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A)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陨sǔn—ǔn) )
A.萌发(méng) 轩榭(xuān) 丘陵(líng)
B.两栖(qī) 褶皱(zhě) 潮汐(xī)
C.陨石(sǔn) 耗资(hào) 扼制(è)
D.藩篱(fān) 厄运(è) 顷刻(qǐng)
2.下列词语抄写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 A(B作—足,C治—制,D衰—衷) )
A.张皇失措 荡然无存 大庭广众
B.微不作道 鸡零狗碎 巧妙绝伦
C.因地治宜 长途跋涉 雅俗共赏
D.充耳不闻 无动于衰 销声匿迹
①都市里的升沉荣辱, 震颤 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 深察 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③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 物色 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④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 探询 。
A.震颤 洞察 寻找 向往 B.震荡 体察 寻找 询问
C.震颤 深察 物色 探询 D.震荡 洞察 物色 向往
3.下列各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B(比喻、对偶) )
A.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B.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C、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
D.没有歌声便没有生活,犹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
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测试卷(B)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中文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它独具mèi(魅)力,犹如一个奇妙xuàn(绚)丽的大花园,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guī(瑰 )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慈爱、恩爱、关爱、孝悌(tì ),渗透在浓浓的亲情之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yùn )含着和暖的春晖;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厚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sù)……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依次找出并改正(2%)
苛捐杂税 万籁俱寂 大显生手 风烛残年 饮气吞声 毛骨悚然 无所事事 因地治宜 失魂落魄 辗转反侧 接风洗尘 风靡一时 自出心才 循循善诱
生——身 气——泣 治——制 才——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 成林的竹子 (2)蒙络摇缀 连结
(3)佁然不动 愣住的样子 (4)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那样
4、用横线在第二段中标出与第一段中“水尤清冽”相照应的句子。(1%)第二段中主要写潭中游鱼的静态和动态,其目的是什么?(2%)
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水的清冽,说明环境幽静。
5、根据第一段所提供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小潭之所以取名为小石潭的道理:
因为这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成的池潭
6、翻译句子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寞空旷不见人影,(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㈧ BBS精品系列语文单元检(八上)(HZ)第三单元检测B卷
挑战100习题检测卷
㈨ 请发给我九年级(全一册)语文BBS挑战100精编系列的答案,也可以是九下的答案,谢谢,紧急!!谢谢
woyexiangya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