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6武汉高考语文试卷

2016武汉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0-12-31 19:58:16

❶ 2016新课标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

1.A

解析: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

中说: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

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

具。

”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

解析:

“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

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

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

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

解析:

“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

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

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

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

才配上乐曲,

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4.C

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D

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

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

6.D

解析:

“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原文中说: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

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

城。

7. (1).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8.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

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

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

)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

)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



C



3

分,答

D



2

分,答

B



1

分;答

A



E

不给分。



2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

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3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

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

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

好的心态。



4

)观点一:

以“血型的故事”

为题不合适。

①“血”

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

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

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

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

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

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

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

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

冲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

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



C



3

分,答

D



2

分,答

B



1

分;答

A



E

不给分。



2

)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

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

道理,画艺猛进。



3

):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

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4

)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求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

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溢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

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

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

生。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

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D

解析: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

望等。



这句话说的是“碳排放过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人们不能盼望这

个。

14.A

解析:

B



“创造”



“人性化服务”

搭配不当。

C



“临床试用”

前加

“进行”



D

项不能说“感到宾至如归”应该说“宾至如归的感觉”

15.C

16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

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

—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

尔尼公约的制定。

17.



作文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

❷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

1、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不难,作文为: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常——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2、作文点评:江苏卷的作文一直以来都是与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卷迥异,人家是材料作文的时候,江苏卷是命题作文,等到今年全国卷开始向材料加命题的方向转变的时候,它却变成纯材料作文了,这就是个性所在吧。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从俗话说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通常思维,也是惯性思维;“有话则短,无话则常”,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个角度阐释的。前者是中规中矩,后者是个性的彰显、创新意识的闪现。现实生活中彰显个性的现象很多,可以从正面解读其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也能从反面显示出其怪异的取向。关键是看待的角度。立意的时候,考生可以抓住关键句“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来确定立意,比如“彰显个性”“创新与守规”等。选用文体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记叙文,从正面彰显人的个性魅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从反面用讽喻的形式发人深思;同样考生也可以选择议论文,借助论述阐述“创新”和个性的魅力。

❸ 2016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一)的答案

2016新课标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测试一答案

❹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有几套试卷

1、2016年高复考语文全国卷有新课标一卷制和新课标二卷两套试卷。

2、随着一系列高考新政的出台,年复一年的全国高考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恢复“全国一张卷”成为改革大趋势。2015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2016年将有25个省份(新增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安徽省、湖南省、重庆市)使用统一命题试卷。

❺ 2016湖北高考语文用的什么卷

1、2016年高考全国共有九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四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五套。由于高考试卷不同,难度是有差异的。

2、2016年湖北省高考使用的是全国卷。

❻ 2016高考语文试卷,全国第三卷

还没出来,推荐你关注微信号,高考直通车,回复高考答案,点击蓝色字体“点击~”里面有各地方高考试题,都是最新的,你要的还没出来,你可以随时关注

❼ 2016年朝鲜语文高考作文应该写什么体裁

2015武汉二月调考于3月3-4日进行。本次考试是武汉市对高三考生一次重要的诊断性摸底考试,旨在了解学生目前所具有的实际水平。本次考试是2014年高考前非常重要的一次模拟考试,它结合了2014年高考大纲的最新规定的内容与要求,请广大考生引起重视。以下为本次语文科目的答案武汉市201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1.C(C组均读zhuàn;A组“樵”“翘”读qiáo,其余读qiǎo;B组“厘”“蠡”读lí,“俚”读lǐ,“旎”读nǐ;D组“驯”读xùn,其余读xún)2.A(B组“绊脚石”,C组“沉湎”,D组“一诺千金”)3.B(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如出一辙:形容事情非常相像。联系下文“这一构想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应选“一脉相承”。契合:符合;聚合:聚集到一起。此处选“契合”。“倏忽”、“忽而”均含有“忽然”之意,但前者强调“很快地”,后者多同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之前,故选“倏忽”。恣意:任意,任性;惬意:满意,舒心。因前一句强调的是生命力“顽强”,宜选“恣意”)4.C(A项“看到有……铃声”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微米级的产品”比“茶杯、拉链、汽车模型等”更小;D项语序不当,“父亲一方面”应改为“一方面,父亲……”)5.B(黛玉性格极度敏感自尊,不可能对这些“冷遇”不介意。“送花”“敲门”分别见原著第7回、第26回,周瑞家的、晴雯均非故意,都是误会)6.B(B项与“伟大思想”“长期思考”扣合不紧)7.D(A项,原文第2段“哲学家们的沉思有时看起来滑稽可笑”。B项,原文“如果……那么……”是一种假设,不宜理解为事实;作者认为哲学应该“对实证科学的惊奇再表示惊奇”。C项,原文“解决或超越这一悖论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自觉地顺应这一悖论”)8.(1)认识论上的困惑(2)方法论上的困惑(3)语言表达上的困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9.D(会:适逢,恰逢)10.D(①句是谭忠在魏镇了解到的情况;②句是假设的结果;⑥句是陈述已有的事实)11.B(“从全国各地征调军队”错,参见原文“中黄门出禁兵伐赵”“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

阅读全文

与2016武汉高考语文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