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3年河南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3年河南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31 18:21:08

Ⅰ 2013年的陕西省语文中考试题答案

有她甜美的笑容。⑵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持久、防入侵,没有怨言、低氧、趋炎附势的众生相、校名等相关信息,计16分)
三古文阅读(12分)
17;⑵按种类。
⑵姑姑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③不要套作、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以身作则(或,重复不计、(2分)B
19.D 2,抄写正确得1分)
13;⑶低温、低湿。
⑶姑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如“劝君更进一杯酒、A(充实。
⑷姑姑;不足20行的诗歌,有恰当的分析得1分,关键词“节”“养”“先”翻译正确各得1分)
20、生活的和谐。
评分说明.(1)左臂悬敝筐
(2)亡、(4分)⑴描写了范进中举后、姑夫相濡以沫。
(每点2分、(2分)这一次去看望姑姑,不给子女增添负担;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答出其中任何三点即可得全分)
16。⑶B;义工队里,乡邻们阿谀奉迎,答出“豪迈气概”得1分)
22,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校名等相关信息、无悔)
6。⑵“我”是事件的叙述者.B 3、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
⑶文中出现真实人名,这首诗颇显“另类”、综合性学习(7分)
7,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活动一。(答出“世态炎凉”的意思即得2分)
⑵描写了姑姑分家时的忙碌,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
⑵子女们的孝顺和家庭的和睦让姑姑笑口常开、(4分)节俭、热闹。(大意1分,使她喜不自胜、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⑷姑姑是一个明理好强的人.(1)蕴含 (2)别具匠心
4、民风的淳朴、按要求作文(50分)
题目。
(每点1分,表现了世态的炎凉,每少50字扣1分。
示例⑵不同意,有她温暖的话语,意对即可,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⑴(勤劳)的妈妈最美⑵(有爱)的妈妈最美(1分)
活动三,她带领全家栽种果树,从早到晚不辞劳苦、喜庆,是因为前不久她一觉醒来、(3分)【C】处
10:荐“美”⑴勤劳的妈妈最美,有明确观点得1分,也让姑姑倍感幸福满足,不高上限、(至少答出三点)(3分)
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政策使姑姑走上富裕之路,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每点1分、(3分)A
二《又见姑姑笑颜》(18分)
12。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安度晚年,她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有她忙碌的身影,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⑵没有写题目的、C、阅读(共15小题。(答出“烘托”得1分,富裕后又心存感激,她用双脚踏出富裕的道路:热情、(3分)选址
9,让青春灿烂
要求。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意对即可)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她敢为人先栽种果树、(4分)⑴√⑵√⑶×⑷√
18、作文(50分)
23。⑵我的妈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②不少于600字,敬老院里,百姓苦
(3)豁然开朗
(4)秋风萧瑟
(5)枯藤老树昏鸦
(6)故余虽愚
(7)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
(8)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9)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10)夏虫也为我沉默
5:
⑴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计30分)
一《丰图义仓》(12分)
8。
⑷不足600字的作文。(找出的句子正确得1分;街道社区2013 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答案

一,她一连几年义务帮助邻居照顾孩子;
④不得透漏真实的人名,每少一行扣1分、(3分)⑴“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将来;她晚年独立生活,她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明天、(2分)示例⑴同意,让她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
①文体自选:鉴“美”(后面的活动,“海内存知己,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1分)
四,西出阳关无故人”。⑶“我”是“山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6分)
⑴姑姑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2分)
活动四、(2分)烘托了李副使......<a class="a" href="/question/1753575045012246348.html?cm=0

Ⅱ 2005年河南中考语文卷子

2005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实验区)

一、积累与运用
1.请用楷书写一句你喜欢的或自创的人生格言,激励自己或同学。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少于8个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懦(nuò)弱 胆怯(qiè) 人迹罕(hǎn)至
B.蹒(mán)跚 绽(zhàn)放 干涸(gù) 锲(qiè)而不舍
C.差(chāi)使 号(háo)叫 称(chèn)职 随声附和(hè)
D.丘壑(hè) 不屑(xiè) 卑劣(liè) 扣人心弦(xián)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宽敞 狼藉 奔驰 再接再厉 B.渊博 踌躇 挺拔 深恶痛绝
C.真谛 倔强 温馨 直截了当 D.急燥 慷慨 诅咒 一愁莫展
4.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日前,a《老鼠爱大米》这首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在向阳中学吃了“闭门羹”。因为担心歌词低俗,对学生有不良导向,学校禁止在校传唱此类歌曲。b此举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5.古诗文默写。
⑴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⑵《岳阳楼记》中借用“古仁人之心”来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
”。
⑶李商隐《无题》中,原比喻对爱情忠贞,现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执着奉献的诗句是“
, ”。
⑷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讴歌了小草顽强的生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 ”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渲染了边塞的苦寒;杜甫《春望》中的“ , ”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6.名著知识填空。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业的张飞固然是,《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 何尝不是?《 》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固然是,《名人传》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不朽乐章的音乐家贝多芬又何尝不是?
7.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
②有关媒体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等“快餐”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文章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写不出来。”
③针对这种“快餐”造成的营养不良现象,专家呼吁: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摄取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是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⑴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和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⑵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绿色食品:

二、综合性学习
张军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的小组,他们收集了很多对联,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请接着完成下面的工作。
8.下面⑴⑵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⑴下列对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馨悠( )
②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 )
③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
④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 )
A.巩义杜甫故居 B.汤阴岳飞庙 C.南阳卧龙岗 D.嵩山少林寺
⑵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
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
9.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有关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在左边。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宝石项圈
⑴在美国的一次家庭宴会上,我看到一位老人戴着一个非常美丽别致的项圈,那上面有11块宝石,颜色形状各不相同,但看得出,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你在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必会注意到她的项圈。因为她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如果你注意不到她的项圈,你简直就是一个瞎子;如果你注意到了她的项圈,而不过问这件事,那你简直就是对她的大不敬了。
⑵在这种压力之下,每个人在寒暄之后,都要夸奖她的项圈。她就如愿以偿了,情绪高昂地说着什么。轮到我与她见面,我的谈话也从项圈开始:“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美丽最别致的项圈之一。”
⑶这可并不全都是客套。那项圈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晶莹璀璨。
⑷“谢谢!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把毕生积攒的名贵宝石都拿了出来,我自己设计了这个样式交给工匠制作,无论从价值还是款式来说,它都极为名贵别致。而且,对我来说,它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因为这个项圈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老奶奶说。她说话的时候,鹤发鸡皮的脑袋摇个不停,脖子上的项圈就宝石相撞,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
⑸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脖子晃成了这个样子,出于礼貌,你就是再没兴趣,也得问老人家这个项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⑹ 甲 就像一个好猎人下了套子,看到你的爪子果不其然地被她绊住了,老奶奶兴奋溢于言表。她说:“我这11块宝石,代表我的11个孙子和孙女。蓝色和绿色的宝石,代表的是男孩;粉红色和橙黄色的宝石,代表的是女孩。现在,你已知道了这个秘密,你仔细地数一数,我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
⑺我很仔细地数过了,但老奶奶究竟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又忘记了。记住的只是她那张充满期待的脸和筋络缠绕的脖子。 乙 项圈是美丽的,但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这苍老的面庞,在晶莹剔透的宝石的映照下,有一种残酷的枯萎。
⑻也许是太想让老奶奶高兴了,这时,我千不该万不该,问了一句话:“您的这11位孙女孙子常常来看您吧?”
⑼老奶奶的脸色黯淡下来,喃喃地说:“是啊,他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
⑽整个晚上,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
⑾不,直到今天,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我为什么要自作聪明地用手指捅一位老人期待和自豪的泡沫?
⑿有时,我看到大街上的女孩戴着灿烂的宝石项圈,会不由自主地想,天底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孩,在盛大的宴会上,骄傲地指着自己项圈上的宝石对来宾说:这块蓝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父,这块红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母。他们永远在我心中。


10.人们在看到老人的一刹那为什么一定会注意到她的项圈?

11.从第⑹段第⑺段画线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

12.第⑾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

13.文末处隐去了本文的结尾。如果让你从下面A、B两项中选择,你会选哪一个作结尾?请把所选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有吗? B.有吗?
有吧。 有!
选择:( )
理由:

14.第⑼段中写老奶奶因为“我”的贸然问话而脸色黯淡下来,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对老奶奶说些什么?(30字左右)

(二)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
钧瓷
⑴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河南是瓷器的原生地。产于禹州的钧瓷以其品种繁多、造型独特、色彩瑰丽而名闻天下,自古以来,就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
⑵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所产名瓷相比,钧瓷最大的特色就是“窑变”。别的瓷,描云是云,画竹是竹。而钧瓷不然,你想让它是什么,它 a ;你不想让它是什么,它 b 。钧瓷烧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釉料的配方不同,所用燃料不同,窑内温度不同,窑炉结构、烧制程度不同,都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有美艳绝伦的,也有根本不成器的。即便同用一种釉,同装一个窑,同烧一种燃料,同样三天出窑,烧出来的钧瓷也是境界各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些色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钧瓷周身还往往会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纹或蚯蚓走泥纹等各不相同的窑变流纹。甲有的像春花烂漫,有的像冬雪裹枝,有的像高山流瀑,有的像繁星满天……这种流纹的变化是无法事先设计的,所以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多端之美。一个小小的钧瓷窑,简直能烧出缤纷天下。
⑶钧瓷还有一个神奇之处是“开片”。出窑时,钧瓷会响起一种“噼噼啪啪”的声音。之后,这种声音渐渐趋缓,一般来说,可以断断续续地响几十年。伴着响声,钧瓷釉层下会出现纵横交错的冰裂纹路,而表面却依旧光洁如镜。这就是钧瓷的“开片”。
⑷在宋代,钧瓷盛极一时,宋徽宗时,钧瓷艺术几乎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靖康之变”后,酷爱钧瓷的宋徽宗成为金人的阶下囚。其后改朝换代,时势迭变,钧瓷渐呈式微之势,几欲失传。
⑸国运兴,陶瓷盛。最近几年,钧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以液化气为燃料的气烧窑投入使用后,不仅大大降低了烧制的劳动强度,就连“窑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十窑九不成”成了历史。
⑹但是,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窑变”的不确定性,恰恰是钧瓷有别于其他类瓷器的地方,也是钧瓷之所以珍贵的地方。现在,乙由于“窑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所以钧瓷的产量迅猛增长。在神垕(地名,在河南禹州),十块八块钱就能买到一件钧瓷。昔日的皇家宝物,如今满街都是。对于这种变化,有人认为,“窑变”的可控性毁了钧瓷,使得钧瓷身价大降,把高雅的艺术品变成了大路货;另一种看法却认为,让昔日的皇家珍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普通大众中普及钧瓷,正表明时代的进步,也是钧瓷的幸事,况且,钧瓷的大众化与少量高档钧瓷艺术品的存在并不矛盾。
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河南省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就是一对钧瓷“豫象送宝”,这对钧瓷巨制总高1.997米,意寓“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永载史册的重要时刻。禹州人说,宋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所以当时钧瓷鼎盛。现在国家空前兴旺,人民安居乐业,钧瓷再度辉煌已经为期不远。
15.第⑴段引用“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意在说明什么?从全文看,钧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16.根据上下文推断,在第⑵段a、b两处写上恰当的语句。

17.钧窑“窑变”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8.请从第⑵段第⑹段画横线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对其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19.烧制技术的改进给钧瓷带来的变化有喜有忧,可见技术进步可能是把“双刃剑”。请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说说它带来的喜与忧。

四、古诗文阅读
读下文,完成20—23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 解:
⑵相与步于中庭 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读下面的诗,完成24—25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五、作文
26.任选一题作文。
⑴最美丽的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⑵阅读是人生难以忘怀的体验和过程。阅读,让我们走进了缤纷多彩的世界;阅读,使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而高尚。
请以“课外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选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请先写出完整的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略 2.B 3.D 4.a:“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改为“风靡大街小巷的网络歌曲”(或:“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歌曲” 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b:删去“强烈的”(或:“轩然大波”改为“反应”“反响”) 5.⑴山重水复疑无路 ⑵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⑶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⑷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国破山何在 城春草木深 6.吴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⑴未成年人过量读图导致文字表达能力下降(答出“读图过量”或“图像依赖”) ⑵健康有益的文字读物(或:名著) 8.⑴①D ②B ③A ④C ⑵①A ②C ③D ④B 9.王阿姨,您好!您家的这副对联真好!不过,这副对联贴反了。因为“岁”字是第四声,这句是上联,应该贴在右边;“春”字是第一声,这句是下联,应该贴在左边。我帮您换过来好吗? 10.①项圈非常美丽别致(或:项圈上的宝石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 ②老人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答出一点即可) 11.甲: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人渴望向人炫耀自己子孙众多的心理(或: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人达到预期目的时的高兴心情)(答出比喻手法或生动形象,句子意思理解正确即可) 乙: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宝石的晶莹剔透来衬托老人的苍老(答出对比或衬托,句子意思理解正确即可) 12.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③这些子孙并没有把老人放在心上 ④老人非常孤独、失望。 ⑤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13.A:表达了不确定的意思,包含复杂的情感,如肯定、怀疑、失望、期待等,委婉含蓄,引人深思 B: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乐观的心理 14.(能揣摩老奶奶心理、言之成理,语言得体、通顺即可) 15.说明钧瓷的珍贵 窑变和开片 16.a:偏偏不是什么 b:往往就是什么(意思对即可) 17.①釉料的配方不同,所用燃料不同,窑内温度不同,窑炉结构、烧制程度不同,都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 ②即便同用一种釉,同装一个窑,同烧一种燃料,同样三天出窑,烧出来的钧瓷也是境界各异 ③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④钧瓷周身窑变流纹无法事先设计 18.甲: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钧瓷“窑变”色彩与图案的瑰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特点(答出打比方、生动形象,答出说明的具体内容即可。) 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窑变”的可控程度,使表达准确和严密(或:准确地说明了“窑变”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答出“语言准确严密”,说明的具体内容即可) 19.略 20.⑴解开(或:脱 脱下) ⑵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21.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答出句子大意即可) 22.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23.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24.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5.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Ⅲ 放学 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阅读题

你好!感谢信任。
你目前问题的分类不正确的,还望处理前改到“教版育科学”学习帮助分类权,谢谢合作!
我的理解是:
答案 ③:全文一再强调时间,并精确到分,是一个对比反衬,一方面妈妈对时间一分一秒的消失的忍耐,而另一方面孩子却没有察觉到时间已匆匆流逝,从而突出孩子对各种活动的专注。
答案 ④:全文一再强调时间,并阐释人物对时间的不同感受。细品文章,自然读者心中就会打上一个问号,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母亲错了吗?孩子的童真世界错了吗?如何引导孩子的时间观念?等等。即所述的“引发思考”。
其实我读完该文后,脑子里就打了这样许多问号。
阅读,贵在理解,一是感知文章内容,更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多做些,不急于看参考答案,出现了目前的思考,再解决,就是进步。一点点就能越来越答案成熟了!

愿对你有所帮助!(语文陈老师)

Ⅳ 201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B(2分)
2. D(2分)
3. B(2分)
4.(1)何当共剪西窗烛(2)皆若空游无所依(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剪不断理还乱(每空l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5.③①②(2分)
6.(林冲)示例:发配沧州府风雪山神庙
(鲁达)示例: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
(每个人物任选两个情节,符台要求即可。每空1分,共4分)
7.(1)共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 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化内涵。(共同特点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示例:从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悠久历史。从甲骨文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汉字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下面让我们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能找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串联起来2分,过渡自然l分,语句通顺l分。共4分)(共8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
(一)(共15分)
8.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
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9.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 ”“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 ”“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 (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
10.“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1.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 (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l分)
12.委婉地批评了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意思对即可。2分)
(二)(共12分)
13.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
14.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答出一种即可)
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不断进步的道理。(一处2分,共4分)
15.画家的事例不恰当。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意思对即可。2分)
16.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意思对即可。4分。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
三、古诗文阅读 (共l5分)
17.(1)离开(2)E1光,阳光(每小题1分,共2分)
18.(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7 (每小题2分,共4分)
19.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意思对即可。2分)
2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2分) 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1分)(共3分)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2分)
四、作文(50分)
23.(50分)
按照河南省2010年评分标准。
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
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l一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语言有特色。
4.没写题目扣2分。

阅读全文

与2013年河南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