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西城一模语文答案

西城一模语文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30 22:58:50

Ⅰ 谁有2017年杭州市西湖区中考一模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分) 答案:

2.(2分) 答案:B

3.(2分) 答案:B

4.(2分) 答案:A

5.(2分) 答案:C

二.积累运用(15分)

6.(4分)答案:A.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B. 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评分:每空2分。A中答出买车得1分,答出高兴得1分;B中答出虎妞难产而死或祥子卖车得1分,答出难过得1分。

7.(2分)答案:中国政府协调各方力量,使用多种装备,全力以赴参与搜寻工作;并用多种形式安抚和照料在京中国乘客家属。

评分: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8.(3分)答案示例:①领略山水画卷;感受舌尖上的莱芜

答案示例:②雪野湖中赏水光潋滟听渔舟晚唱,莱芜大地就是美

评分:第①题共1分,与示例句式相同,意思对即可得1分;

第②题共2分,符合要求写出前半句得1分,写出后半句得1分。

9.(6分)答案:①但使愿无违

②浩荡离愁白日斜

③草枯鹰眼疾

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⑤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⑥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分:每小题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题不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10.(4分)答案:①道歉 ②明白,懂得 ③兵法 ④牵累

评分:每小题1分。

11.(2分)答案:C

12.(4分)答案:①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评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2分)答案:唐雎:有勇有谋、不畏****、敢于献身、正气凛然

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评分:每个人物1分,答出1点得0.5分,答出两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答案: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评分:答对一个人物得2分,全部答出得3分。意思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共13分)

15.(3分)答案:峄山形态景观是指岩石经受球状风化后形成的漂砾层叠堆积在原岩的表面形成的残积地貌。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答案:总括本段内容;准确形象地概括了峄山的自然景观特点;采用引用的手法,增添了文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共三点,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答案:爬着钻躺着钻两个词生动地写出了上山和下山的动作;准确地说明了峄山孔洞险要、富有野趣的特点。

评分:答出一点 得1分。意思对即可。

18.(5分)答案要点:峄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汉字与书法演化的足迹可见一斑;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

峄山精神:坚硬顽强,永不止息,独占鳌头的民族魂精神。

评分:答出峄山文化3分;答出峄山精神得2分。意思对即可。

(二)(共17分)

19.(4分)答案:就地取材(随处可见);透光通风;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

朴素高雅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答案:开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闲恬静;引起下 文;为下文作者赞美乡土篱笆做铺垫(为下文抒发感情做铺垫)。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答案: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谧、祥和、温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评分:答出比喻、拟人得1分,答出表达效果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②融化原意指冰、雪等变成水,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评分:答出文中意思得1分,作者情感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2.(5分)答案: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了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在生活中,我们要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态度。

评分:结合慰藉立体按摩的含义答出理解得3分,结合实际2分。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共50分)

23. 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①内容20分 20~16分 15~10分 9~5分 4~0分

②表达25分 25~20分 19~15分 14~10分 9~0分

③文面5分 5分 4分 3分 2~0分

Ⅱ 求2020北京西城一模英语答案

已经有了 网页搜一下就会看到 哎 这次英语真的好难😭

Ⅲ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初三一模语文模试卷答案

一、 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1D 2B 3B 4C 5D 6C
二、填空(共8分)
7.(1)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
(2)答案:怀旧空吟闻笛赋
(3)答案:留取丹心照汗青
(4)答案: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评分标准:共5分。共5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8.答案:①西汉(汉代) ②国别 ③徐公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空,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9.答案要点:①“菜篮子”关系到民生
②人们饮食结构中蔬菜需求量不断加大
③春节来临需求增加影响“菜篮子”
④菜价上涨幅度太大影响百姓“菜篮子”
评分标准:共4分。共4个要点,每点1分,要求紧扣“菜篮子”答题。
10.答案示例:①种植成本增加
②运输损耗严重
③摊位费、管理费过高
④增值税打入菜价(承担不必要赋税)
评分标准:共4分。共4个要点,每点1分,每空超过8个字不得分。
11.答案示例:①减少流通环节,建立菜农和商家之间的直销关系。
②建立社区蔬菜配送中心,直接从菜农处购菜。
③菜农直接上网销售蔬菜,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联系。
评分标准:共3分。共3个要点,每点1分。(建议能达到减少流通环节的目的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12.答案:①超过 ②腰佩(腰间挂着)
评分标准:共2分。共2个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示例:①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让自己快乐的东西。
评分标准:共4分。共2个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①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评分标准: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15分)
15.答案示例:①凶 ②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读 ③修改作文
评分标准:共4分。①1分;②2分,2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③1分。
16.答案示例:“怅惘”的内容: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
“敬慕”的内容:徐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负责。
评分标准:共4分。共2个内容,每个内容2分。“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1分,“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1分。“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或“教学风格独到”1分,“对学生负责”1分。(“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如果答成“自己选辑教材、朗读有意思、批改作文独到”得1分。少一点不得分。)
17.答案示例1: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写的生动而令人难忘的。
答案示例2: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
评分标准:共7分。写法2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人物特点2分,语言表达1分(超过140字扣1分)。
(二)(共8分)
18.答案要点:如果删去“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① “昆虫拟态”的含义就不明确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 (或 “获得生存机会”)的具体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如果删去①就不知道“昆虫拟态”的含义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的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19.材料一:昆虫拟态属于进攻性拟态。因为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这里萤火虫就模仿了其他种类的萤火虫以达到捕食的目的。
材料二:昆虫拟态属于米勒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两种北美帝王蝶都是色彩鲜艳的有毒蝴蝶,他们互相模仿,骗过捕食者。
材料三:昆虫拟态属于贝茨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来逃避敌害。而自身无毒的访花蝇正是模仿了不可食的有刺的蜂类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评分标准:共6分。共3个材料,每个材料2分。指出类型1分,简要说明1分。
(三)(共8分)
20.答案:①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
②包容,是地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评分标准: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
21.答案:【甲】③ 【乙】② 【丙】①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示例1: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
答案示例2:显然,与勾践相比,韩信的做法更能体现出做人的修养和境界,这种包容的态度也更能得到后世的尊重。
评分标准:共3分。照应观点1分,体现材料与观点的关系1分,材料的比较1分

Ⅳ 2019 莱丙语文一模 参考答案

1-5BADDB6-10CBBCA11-17CBDDBCB18AS19BC20AC21ABC

Ⅳ 09单考单招西城一模试题(语文:议论文和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客民输木,橔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①;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改大理寺,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书。徙知陕州。盗聚青灰山久不散,遣牙吏持榜招谕之,盗杀其党与自归。徙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货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碟于市。自是寇稍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②,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 ,役费不可胜计。若谷乃制石版为岸,压以巨木,后虽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③,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 囊。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婚、无赖委妻去,为立妻,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 爱人。其去,多见思。
【注】 ① 赇:贿赂。②埽:sa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秸秆、芦苇捆绑而成。③芍陂:què bě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葺兵营,课民输木 葺:修缮
B.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 程:日程
C.洞庭贼数邀商人船 邀:拦截
D.每贷死,隶他州 贷:宽免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游学于洛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欲苛苦输者,因以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官仓依山而贮谷少
泉涓涓而始流
D.使塞堤,盗决乃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遣牙吏持榜招谕之 理解:派衙门的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
B.自是寇稍息 理解:从此以后强盗作乱渐渐平息
C.若谷摘自占田者逐之 理解:若谷挑出那冒占田地的人驱逐他们
D.其去,多见思 理解:他离去后,许多深谋远虑都显现出来
9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若谷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①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一尝其数
②若谷擒致之,碟于市
③夜驰往,督兵为大埽,至亘堤完
④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春囊
⑤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
⑥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0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滑州任上,黄河堤坝出险,若谷亲临现场指挥,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
B.李若谷不惧豪强,他曾调动寿州豪族堵塞决口,打击了他们决堤自保的行为。
C.若谷给那抛下妻子的人规定了期限,过期不回家的,允许他们的妻子改嫁。
D.若谷为官调动频繁,政绩突出,最终成为朝廷大员,死后得到朝廷充分肯定。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蜊
【注】①负揭:指秤杆的不垂与翘起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遇旧友
吴伟业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①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注】①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消息苦难真: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也苦于难辨真假。
B 拭眼惊魂定:擦干百感交集的泪水,惊悸的心安定下来。
C衔杯笑语频:难得相遇的老朋友举杯同饮,笑语频频。
D 白首两遗民:战乱中我已白发苍苍,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4分)
③请简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6.B(程,意思是“标准”“尺寸”。)
7.D(乃,都是副词“才”的意思,表示后一事是前一事的结果。A两个“于”都是介词。第一个“于”表处所,意为“在”;第二个“于”表比较,意为“比”。B第一个“因”介词,意为“趁着”;第二个“因”介词,意为“凭借”。C两个“而”都是连 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
8.D(该句的意思是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见”表被动。)
9.C(②为处置累犯盗贼。③为忠于职守。⑥为从政特点。三者都不是“直接表现”。)
10.A(“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非滑州任上事,而是延州任上的事。)
11、(5分)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共10处,两处1分)
12.(10分)
①(2分)D(“成了被遗忘的人”错。)
②(4分)“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1分)“才”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问”的情形。(1分)两字呼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1分)突出了
相逢的意外。(1分)
③(4分)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1分)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的盛情相待。(2分)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1分)

Ⅵ 2013初三西城区一模语文作文是甚么

拥有,我们刚考完

Ⅶ 谁有2017年杭州市西湖区中考一模语文答案老师急着用

最好能把一对一老师问的下次不敢来。听一对一老师背好的解法就像我们大人看电视剧一样,过后就忘现在外面的辅导班都是商业行为、题目。最好的方式,是不是也太浪费金钱了,浪费时间事大,只用半个小时给孩子讲:孩子把学习,即供参考、作业中所有的问题。这样的老师。也可说明一对一老师聪明,一道一道的问一对一老师,比学校的课堂好不了多少,孩子做着在家也能完成的题或卷子,一对一学生傻。一般一对一老师都是用一个半小时让孩子做他(她)带来的题或卷子。不好意思,就请个一对一的家教。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还好。但要注意,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钱事小:不在一对一时间里做一对一老师的题或卷子。家长拿着一对一的钱,只是提点建议,我们不在一地,帮不了一你

Ⅷ 09西城区高三语文模拟卷答案

一模: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09 4
一、(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A(B保-宝,“咤”读zha。 C记-计,“痹”读bi。 D蹋-塌,“炫”读xuan)
2、B
3、B(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伯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学做坏事的人。恰合语境。A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逃也逃不脱。劫,佛教所指大灾难。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C势如破竹--形容像劈开竹子一样,劈开上面以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D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4、D(A“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反问句、“否认”“不会”,逻辑混乱。B结构残缺,“首映4天半”,缺主语。搭配不当,“288万多”不能修饰“人群”。C“提高......情况”搭配不当。)
5、C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B(程,意思是“标准”“尺寸”。)
7.D(乃,都是副词“才”的意思,表示后一事是前一事的结果。A两个“于”都是介词。第一个“于”表处所,意为“在”;第二个“于”表比较,意为“比”。B第一个“因”介词,意为“趁着”;第二个“因”介词,意为“凭借”。C两个“而”都是连 词,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修饰。)
8.D(该句的意思是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见”表被动。)
9.C(②为处置累犯盗贼。③为忠于职守。⑥为从政特点。三者都不是“直接表现”。)
10.A(“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非滑州任上事,而是延州任上的事。)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共10处,两处1分)
12.(10分)
①(2分)D(“成了被遗忘的人”错。)
②(4分)“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1分)“才”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问”的情形。(1分)两字呼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1分)突出了
相逢的意外。(1分)
③(4分)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1分)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的盛情相待。(2分)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1分)
(以上两题,意思对即可)
13、(7分)
(1) 曷不委心任去留 (2)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沧海月明珠有泪 (4)潮打空城寂寞回
(5)以手抚臂坐长叹 (6)牵衣顿足拦道哭
(每小题1分,句中有错该小题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3分)C(“知识与理性不该影响爱的活动”错。文中说“他主张爱要受理性调节”,“爱与知识,本能与理智,二者不可或缺”。)
15、(3分)D(“是由于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同”错,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相同的。)
16、(4分)因为他认为,(1)闲暇对于人生十分重要。(2)过分膨胀的“事业心”使现代城市居民缺少积极的、个体独立的休闲。(3)人应该欣赏非实用的知识,体会其美感。(4)从“无用的”知识与无私的爱的结合中可生出智慧。(每点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4分)BD (A“君秦始皇并无什么功绩可言”错。C“虽与长城无关”错,精神是相同的;“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错,主要表达的是不怕艰苦,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E“匪遥”,不是指路途不远,而是指时间不远了。)(每项2分)
18、(5分)
(1)(3分)“忘怀了自己”是因为心灵被雄浑苍凉的秋日长城所震撼。(修饰词1分,长城1分,震撼1分)
(2)(2分)渴望建功立业(意欲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定语1分,中心词1分)
19、(4分)①紧扣题目,使文章的整体感更强(结构更严谨)。(1分)②反复,使情感表达更强烈突出。(1分)③提示着(表现了)作者从遗憾、到自恨自责、到坚定自信的情感变化。(2分,“提示变化”1分,定语1分)
20、(5分)主旨是:号召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要强健精神,壮起胆来。(2分)长城正是雄壮精神之象征。(1分)写长城可将抽象的主题表达得更加形象鲜明;含蓄,耐人寻味;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2分,答出两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l、(6分)(时间场景2分,劝导合情合理3分,语言生动1分。)
22、(4分)倪光南批评清华采购微软产品,排斥国产软件。(“倪光南”l分,“批评”1分,“清华采购微软产品”1分,“排斥国产软件”1分。)
【译文一】,
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年少时父亲过世,他到洛下游学。考中进士,补任长
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规定百姓交纳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收缴。而属吏以不合尺寸为由,
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尽苦头,趁机来获得贿赂;李若谷估量木材,
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后来)改任大理寺,任
宜兴县知县。官家收购湖洑茶。茶叶质量差的,旧时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把这质量差的
茶叶还给百姓,准许转手买卖来补偿所缺数量。(后来)调任陕州知州,强盗啸聚青灰山久久
不散,(李若谷)派遣衙门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盗贼杀死同伙自己来归顺。调任潭州
知州,洞庭湖贼人屡次拦截商人船只,杀人后总是把尸首投入水中。曾经捕获过(贼人),因
为没有尸首作为验证,每每(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又逃回来,
重新以抢劫为业,李若谷抓来他们,在市上行分裂尸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后来
李若谷)做到太常少卿,任滑州知州。黄河侵蚀韩村堤,(李若谷)夜里驱马前往,督促士兵制
作大埽,到早晨河堤完好无损。(李若谷后来)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
个城夹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
岸,用巨大的木头压住,后来虽然河水涨,(河岸)不再毁坏。官家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
少,李若谷就让制作露囤,这种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大多采用他的办法。(后
来)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
季雨水泛滥毁坏田地,他们就偷着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
决口,就调动靠近 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后来)
兼任贤院学士,做江宁知府。沿途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后来)
改任枢密直学士,做并州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后来)
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官拜参知政事。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于是)免去(原职)
改任资政殿大学士。(最后)以太子少傅职位退休,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
号康靖。李若谷本性端直庄重,在政府工作,发表论议常常近于宽容仁厚。管理百姓花费很
多心智思虑,和乐平易,仁爱待人。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
【译文二】
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
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魏明
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
(补充注释 ①陵云台:楼台名,在洛阳。②(guan):楼台)

阅读全文

与西城一模语文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