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2009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2。C 3。B 4。D 5。D
二、(12分,每小题3分)
6。A 7。D 8。C 9。B
三、(9分,每小题3分)
10。D 11。C 12。B
四、(24分)
13。(10分)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14。(8分)
(1)(4分)
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4分)
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5。(6分)
(1)①郁乎苍苍 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③焚百家之言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3)法国
(4)《围城》
五、(18分)
16。(3分)
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17。(6分)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阴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关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18。(5分)
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蒙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9(4分)
① 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 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生姿,富有变化。
六、(12分)
20。(4分)
答案示例:
(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21。(4分)
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22(4分)
答案示例一:
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称,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七、(60分)
23。(60分)
答案略
2. 湖北省1977年高考语文题目
时间太长 根本找不到
3. 1998年湖北高考文科语文试卷
由于过了很多年,曾经的高考卷子并没有对现在的成绩提高有较大的作用,如果想要找寻的话,可以搜一下网络文库,时间久远,很可能找不到了。
4. 1996年湖北高考数学题
1996年高考除上海单位命题外,其他地区都是统一全国卷。
高考分文理科,考试均为5门:回
文科:语文、数学(文)、答英语、历史、政治;
理科:语文、数学(理)、英语、化学、物理。
所以1996年湖北高考数学也就是
199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卷
下面是网络文库的连接
http://wenku..com/link?url=--oTeEQzTGtSTqLWBP2a
5. 2013年湖北高考语文题是什么
好啊朋友,腰粘依疥
啊·
6. 2008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有哪几类题型
三、试卷结构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共设计七专道大题,23道小题。
属2.试卷题型及其赋分比例如下:
单项选择题 约占24%
文言文翻译题
填空题
简答题
写作题
7. 2010湖北高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奖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试卷类型B后的方框涂黑。
2. 选择题的作答: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合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期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墨色墨水签字笔奖答案直接答在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
B.黄鹂 黎明 霹雳舞 磨砺意志
C.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
D.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
2.下更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姻缘/因缘 机遇/际遇 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 飘荡/漂荡 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 定势/定式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这是一座 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 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 .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向是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他常常在夜里吹着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
李政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是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22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他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
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大打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
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8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2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头、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头,这样的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个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头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孔,管子长15尺左右,它测量正极分类的精确性能达到0.013度。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 明显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
6.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
B.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维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纬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
C.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
D.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
7.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B.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
C.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
D.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
8.“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壁,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壁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
B.由于壁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
C.代表天的壁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
D.今天所能见到的壁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
9.作者根据哪两类证据推论出中国古人“天圆地圆”的观念?
三、(9分,每小题三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 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 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
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15.填空。(6分)③
(1)匈牙利是人___________的作品《我愿意是急流》讴歌了纯真的爱情。
(2)孙犁的《白洋淀纪事》被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____________派”的代表作。
(3)中国古典诗词长于抒发感情,如:“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①
“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② ③
(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④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我们一车人都想当然的认为扬州在江南,知道到了扬州才知道不需过长江,回来后查的资料,才知以上。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
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木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蒙蒙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告诉路上去了。
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
17.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分)
18.作者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赏析。(6分)
19.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六.(12分)
20.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
21.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4分)
22.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补写其余两处。要求:①进口画面内容;②写两个5字句;③句末押韵。(4分)
事物少煎烤 住房环保型
清蒸油烟少 节能灯照明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职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语文卷B型 第8页 (共8页)
(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
8. 求2008年高考湖北语文卷答案详解。谢谢...
一、基础部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卓(zhuō)著 质(zhǐ)量 褒(bǒo)义词 因噎(yē)废食 B.比较(jiào) 恫吓(hè) 着(zhuó)重号 熠熠(yì)生辉 C.处(chù)理 恪(kè)守 了(liào)望哨 刚愎(bì)自用 D.供(gōng)应 参与(yǔ) 骨(gǔ)子里 装聋(lóng)作哑 1、【答案】B 【答案解析】ACD三项中均有错误,下边各项中的注音为纠正后的正确读音。A. 卓 (zhuó) 著 质(zhì)量 褒(bāo)义词 C. 处 (chǔ) 理 了 (liào) 望哨 D. 参与(yù)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准确读音,如卓 (zhuó) 著、质(zhì)量、褒(bāo)义词 了 (liào) 望哨、参与(yù),都是声调出现错误。另外,也考查了一个多音字“处”,处 (chǔ) 理,还有一个常见音“chù”。湖北省今年的这道考题,提醒我们,一些地方习惯性发音不准的字,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及时更正,提高普通话水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一偏概全 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2、【答案】C 【答案解析】 A.“归纳演译”应该是“归纳演绎” B.“自行其事”应该是“自行其是”D.“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主要考查“形似字”的辨析,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偏旁的变化推测字的含义进而掌握它的运用方法。本题还涉及到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同义异形词,B项中“丰姿潇洒”也可写作“风姿潇洒”;二是音近形异词,A项中的“归纳演译(绎)”,B中的“各行其事(是)”,D项中的“一愁(筹)莫展”。注意到这两点就可越过命题陷阱作出正确的选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即可预防EV71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3、【答案】A 【答案解析】“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句中应用“不由自主”。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 “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正确使用词语”,主要从词语适用对象、感情色彩和词义角度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目的在于告诫学生对于词语,除了准确掌握其含义之外,还要掌握某些成语的褒贬色彩,进而了解它的适用对象,做到运用准确、得体。A中“情不自禁”对象主要用于感情,不用来形容动作“颤抖”。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4、【答案】C 【答案解析】A项中的“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错,数字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不能用倍数。 B项属于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不管---都”领起的内容,都从属于“他”,“他”提到前边才合适; D项属于不合逻辑。“拚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 【命题思路】本题的考查点是“辨析病句”,主要考查了数据的不规范使用、语序错误、分类不合乎逻辑几种病型。数字增大可以用“倍数”,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表示,这也是日常表达中常常可以见到的类型。关联词语使用中,主语是放在关联词语前还是放在它们后边,也常见错误。主语总领全句,前后都是同一个对象时,主语放在前边;前后不一致时,分别放在相关的关联词后边。分类不合逻辑也是常见病型。这类题只要把握住不同类型不能“混居”,就容易发现并修正了。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5、【答案】D 【答案解析】:A项中一句话中有了两个冒号,造成关系不明,层次混乱。“两个主题” 后的冒号可以改成逗号。 B项句末句号应该在引号外,总管全句。 C项“扶贫吗”后边要用“?”“哈哈”后边可以使用感叹号。【命题思路】:该题主要考查了冒号、问号、引号的用法。冒号在使用中,不能乱用,一个分句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否则容易造成两级解说,关系混乱。引号涉及到句末点号的准确使用,完全引用时句末句号才能放在引号内,部分引用时只能放在引号外,总管全句。这也是高考标点常考的类型。问号的考查,在近几年也多次受到青睐,就是在我们的学生习作中很容易见到。连续发问,属于同一话题的,只需要在最后一问结束后打上问号。在平时的使用中也需要注意这几种常见错误类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6.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A项中“长期”与文中“长久的或暂时”的表述有误。其它项叙述与文中信息相符。【命题思路】:该题主要是考查科技文“关键词语或概念的理解”。A项错误属于故意混淆概念特征,丢弃信息,造成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9. 历年湖北语文高考卷作文题目
2009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站在 门口
请以《站在____的门口》为题写作文。(60分)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
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4)不少于800字。
(附满分作文一篇) 站在老屋的门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
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点评】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
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
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
2005年[作文题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根据以上文字,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2006年高考湖北卷作文
湖北作文题目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
2008湖北省作文题目:
举手投足之间。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7年湖北高考 回归母语的本源 附上满分作文
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de]《诗经》,是何等逍遥自在!
雨后初霁,心与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宋词[de]字字珠玑,又是何等酣畅淋漓!
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de]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e]豪迈,都是母语带来[de]美感与享受。
我们应该远离多元文化[de]浮躁,回归母语[de]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
母语是我们最初[de]语言,如同母亲[de]乳汁般滋润心田,哺育灵魂。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de]动力。在这个喧嚣纷杂[de]时代,我们开始崇尚新潮[de]外来词汇,“酷”、“卡哇依”声声入耳,最传统而最丰富[de]母语却淡褪了视线,我们开始趋之若鹜地报考托福雅思,报名[de]队伍蜿蜒数十米,而母语[de]等级测试却鲜有出现。
不禁疑惑,我们[de]母语怎么了?我们究竟应如何对待母语?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悠久[de]中华文化。肩负民族振兴[de]大旗,年轻一代怎容得忘记母语?
武汉某重点高校曾有规定,报考研究生者必须背诵《论语》《老子》,因为这虽似艰深难解[de]古文却包含了儒道思想[de]精髓,此举一出,好评如潮。
真正掌握了母语,回归母语经典,文化[de]火种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de]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de]诗经楚辞,魏晋[de]乐府双璧,盛唐两宋[de]诗词雅韵,明清[de]小说散文,都源源不断地为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de]求贤者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de]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de]壮志难酬;“苍山负,明烛天南”[de]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一样跟上时代[de]节奏,高速发展中[de]中国,正向世界展示焕然一新[de]面貌。据显示,越来越多[de]发展中国家已经加大推广汉语学习[de]力度,在法国,汉语已将成为第三多[de]选修语种。那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应更重视母语的学习呢?学习母语,更能促进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更能融入全球的趋势,展望未来,博览古今。
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代!
拨开浮躁的乌云,母语将展现一片明朗的天空。
200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
作文题目:
10个人买镜子,有9个人都买了昏镜,因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缺点,以《买镜》为题目写一篇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