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 基础知识。(分)
1、默写填空(10分)
(1)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
(2) ,稍稍正坐。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几欲先走。
(4)未至, 。
(5)江山代有才人出, 。
2、根据拼音填汉字。(4分)
归xǐng 、 阴mái 、 毛骨sǒng 然、 léi 弱、
3、关联词语填空。(2分)
________我是个作曲家,我 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4、用你最漂亮的字写一句有关于书的名言。(4分)
5、选出对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且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② 老斑羚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③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A、反复 拟人 排比 B、对比 比喻 排比 C、对比 拟人 反复 D、反复比喻 反复
6、给下列一段话加上一段总结性的话。(2分)
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讲究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所以, 。
7、下面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本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本段话的含义是: 。
8、仿句。(4分)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9、根据要求改错。(3分)
近年来,我校初三同学为了迎接中考,在作最后的冲刺拼搏。据了解,大多数同学学习到晚上12点,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而且效果却不一定好。许多老师反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少同学上课时精神不振。
(1) 改正文中的其中一个错别字。 改为
(2) 改正文中的其中一个病句。(直接写下正确的句子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能力:(6分)
在活动课上你一定学过《马的世界》吧,那么对于马你又了解多少呢?
1、写出两个关于马的成语或俗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四大名著中两匹名马的名字及主要事迹(4分):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一)课内选文(9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解释加点词语(1分)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也:
2、给下列加点儿的字注音(1分)
中间 曳屋许许 声
3、选择恰当的时间性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4分)
(候选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①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 ②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
③表示两事相继发生的 ④表示同时发生的 ⑤表示发突然生的
4、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写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人的 。(3分)
(二)课外选文(6分)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6、译:谭乃高压求反。(2分)
译文:
7、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2分)
四、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9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中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空茶杯里,隔着透明的玻璃瞅我。它不怕我突然把杯口捂住。是的,我不会。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只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
1、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4分)
蔓 ( ) __________ 中 ( ) _________
( ) ___________ ( ) _________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这条线索,文中交代了鸟儿对我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3分)
3、作者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对珍珠鸟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把娇憨可爱的珍珠鸟表现在读者面前。(4分)
4、你是怎样理解小珍珠鸟开始“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而后来变得“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你最欣赏哪一处?并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用三十个字左右谈一谈(4分)
(二)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①我喜欢泰戈尔的诗。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的嫩的手指翻得稀烂。好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
②《飞鸟集》破损了,我 a ( 希望 渴望盼望 )再得到一本。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
③我还是喜欢泰戈尔。在动乱的岁月里,我默默背诵着他的诗,以求得几分心灵的安宁。
④有一天,我忽然 b ( 想入非非 胡思乱想 异想天开 )了: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结果,当然叫人失望。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当于店员的粗心吧。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
⑤该不会有另一种《飞鸟集》吧?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泰戈尔的名字。随即,我又紧张了,是的,这年头,得而复失的太多了。挤夺着《飞鸟集》的一片绿色,又使我想起街头那一堆堆焚书的烈火,那漫天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书架伸出手去。
⑥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飞鸟集》。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看着我,白圆的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闪动着,象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静中略带点惊讶。
⑦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她开了口:“你也要它吗?那就给你吧。”声音,清脆得象小鸟在唱歌。
⑧我有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在这样的时候,她还会喜欢泰戈尔?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我轻轻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书?”
⑨“谁的书?”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印度老爷爷。我喜欢他。”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格格地笑了。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进一颗石子,笑声,在静静的店堂里荡漾……
⑩啊,还真是个熟悉泰戈尔的!我多么想和她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的那些作家,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呵!然而,这样的年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即使年轻,我还是懂得这一点。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飞鸟集》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给你吧,我家里还c ( 藏着 放着 留着 )着一本呢!”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我只看见她的背影:一件浅紫色的衬衫,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根垂到腰间的长辫,随着她轻快的脚步摆动……
(11)她走了,象一缕轻盈的风,象一阵清凉的雨,象一曲优美的歌……
7、填在文中a、b、c、处最的词语是( )(2分)
A、希望 想入非非 放着 B、渴望 异想天开 藏着 C、盼望 胡思乱想 留着
8、依据本文的事件发展填表格(3分)
失书
9、第(10)段画线句,三个“这样”分别指什么?(3分)
这样的年头———
这样的场合———
这样的谈话———
10、文中第⑨段对小姑娘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集中表现了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4分)
11、本文结尾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五、作文(60分)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考试。既经历了许多文化知识这样有形的“考试”,也曾经历了不只一次地经过了无形的“人生考试”。我们对考试的理解要尽量宽泛一点。请以“一次难忘的考试”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一、 1、略
2、归省、阴霾、毛骨悚然、羸弱
3、假如、就
4、略
5、B
6、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恰到好处。
7、含义:此段以路作比喻,说明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并注重实践,才有可能实现,即“无所谓无的”。美好的希望也是经过人们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8、略
9、(1)“作”改“做”或“应”改“映”
(2)删掉“冲刺”或“拼搏”
“而且”换成“但是”
“降低了课堂效率”与“不少同学上课时精神不振”颠倒。
二、1、龙马精神 一马当先
2、赤兔 的卢 白龙马等等,语言流畅即可
三、1、即使 说出
2、略
3、1是时 2少顷 俄而 未几3既而4一时5忽 忽然
4、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口技表演的技艺高超。
5、制止(挽留) :使……停下
6、薛谭于是表示知道自己错了向青谢罪并请求留下
7、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四、1、略
2、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胆小怕人,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任我。
3、声音 外貌 动作 神态
4、一方面写出小珍珠鸟的淘气贪玩,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它与“我”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亲近我,相信我了。
5、略
6、略
7、 B
8、 找书 争书 得书
9、 文化大革命时期;公共场合(书店中);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得那些作家;谈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
10、 语言 动作 神态 天真活泼 聪明可爱
11、 排比 比喻;对小姑娘在动乱年代仍不懈追求人类优秀文化的那种纯洁、美好的心灵的赞美。
五、标准同中考
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
呵呵,我这“借花献佛”……我没有教七年级,不过既然路过就给你找了这么一张卷子,希望能帮到你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时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写一手好字是令人羡慕的,请你把下面的话抄写到空格里。(2分)
平心静气,相信自己,细心阅题,耐心答题。
2、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写出已给拼音的汉字。(2分)
骊歌( ) 污秽( ) chóu怅( ) 澎pài( )
3、请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2分)
①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醒了。
改为
②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改为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来势汹汹。
B.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C.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D.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2004年中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从雅典奥运会胜利凯旋归来。
B. 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 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 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6、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2分)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2分)
例如: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积累,可以提高你的文学素养。请你把下面的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A.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B.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C.《木兰诗》中描写战场苦恶环境的诗句是 , 。
D.《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
E.不识庐山真面目, 。
F.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写诗来讴歌她。
请你选取你知道的一个描写黄河的连续两句诗写在下面:
, 。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珍珠鸟(14分)
①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②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大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③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他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④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⑥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⑦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段③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段④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4.段⑥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2分)
5.段⑦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6.段⑤这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2分)
7、联系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一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个人体会。(2分)
(二)门的悬念(12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打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黄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 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道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的回答。(3分)
2、 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3分)
3、“灿灿的金黄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3分)
(三)不会跑的马(14分)
我多么惊讶——当我在乡下看到一个农民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它会跑掉的?”我担心地对老农说。老农呵呵一笑,十分肯定地告诉我说:“才不会哩!”他说:“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子上了。一开始,它撒野地要从木桩上挣出来。可是,那时它的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有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有一回,我来喂它,有意把饲料放在它刚好够不着的地方,可它只有‘咴咴’叫了两声,脑袋就蔫了。——你说,它有多乖!”
我恍悟,原来,约束这匹马的不是截细细短短的木桩,而是它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1、“我”惊讶什么?(2分)
2、文中有几处表述“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请指出来。(3分)
3、文中“高高大大”与“细细短短”两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文中所表述的寓意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5、“细细短短的木桩”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如果有,请用简明的话表述出来。(3分)
(四)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A. 世隶耕 ( ) B. 未尝识书具 ( )
C. 或以钱币乞之( )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 )
2、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 忽啼求之 B. 或以钱币乞之
C. 余闻之也久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余闻之也久。
4、你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庸人的原因是什么?(用选文中原句回答)(2分)
5、从方仲永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写作(30分)
如花之开放,如笋之拔节,人生是一种静悄悄的生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曾经有过幸福、甜美的回忆,也曾有过尴尬、为难的经历。请你敞开心扉,以“成长”为话题,讲述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故事。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抄写时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即可得分。
2、(2分)Lí huì 惆 湃
3、(2分)①醒 省 ② 婉 宛
4、(2分)A
5、(2分)C
6、(2分)略
7、(2分)例如:
8、(6分)
A.明月来相照
B.此夜曲中闻折柳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只缘身在此山中
F.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阅读与理解。(50分)
(一)珍珠鸟(14分)
1、(2分)蹦到杯子上……玻璃瞅我。
2、(2分)大鸟再三叫唤,小鸟才回笼里。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3、(2分)“淘气”一词写出了珍珠鸟顽皮的特点。“再三”一词不能删,因为它显示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程度。
4、 (2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 (2分)揭示全文主题。
6. (2分)信赖。其实,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的和平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
7、(2分)略
(二)门的悬念(12分)
1(3分)因为这是一扇用信任和爱心制造的,能够使人懂得珍惜和呵护的心灵之门。
2(3分)经不起踢打的玻璃门。
3(3分)形象的写出了学生倾注充分的爱,以及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中。
4(3分)教导主任:用换门阻止踢打,主张用硬堵的方式教育学生。校长:用信任和爱使学生懂得珍惜,主张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三)不会跑的马(14分)
1(2分)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上不会跑
2(3分)惊讶 担心 恍悟
3(3分)不能,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
4(3分)约束这匹马的不是截细细短短的木桩,而是它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5(3分)略
(四)伤仲永(10分)
1(2分)A.属于B.曾经C.求取D.相当
2(2分)D
3(2分)
①(他)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向邻居借了这些东西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4(2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2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都很重要,但后天教育更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㈢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积累和运用(25分,附加分4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目光jiǒɡ jiǒnɡ( ) 义愤填yīnɡ ( ) 力挽狂lán( )
炽( )痛 确凿( ) 深邃( )
2. 用横线标出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在下面的括号里。(2分)
来势汹汹 抑扬顿错 害人听闻 妙趣横生
从容不迫 锋芒必露 慷慨淋漓 契而不舍
( )
3. 成语中有很多是以“人”字为首字的,例如:人声鼎沸、人心涣散、人言可畏等,请再写出4个。(2分)
4.以下是毕淑敏在散文《孝心无价》中的一段文字,请你仿照句式,补充两句。(4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也许是 ,也许是
……
5.背诵默写。(9分+附加4分)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
(2) ,云从窗里出。
(3)独坐幽篁里, 。
(4)《木兰诗》中描写战争环境艰苦的诗句是 , 。
(5)根据要求默写你所积累的古诗句。多写一句另加2分。
A.表现思乡怀亲之情的古诗句: , 。
附加: , 。
B.描写黄河的古诗句: , 。
附加: , 。
6.请你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童年》的收获,可点评人物形象特征,可赏析精彩的语句,也可谈谈自己阅读的感受、启示。(5分)
阅读(35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7.用“/”标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2分)
(1)余 闻 之 也 久 (2)得 为 众 人 而 已 耶
8.解释加点字词。(4分)
(1)不能称前时之闻( ) (2)仲永之通悟( )
(3)卒之为众人 ( ) (4)固众人 ( )
9.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贤于材人远矣 不能称前时之闻
A B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之通悟
得为众人而已耶 父异焉
C D
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 复到舅家问焉
10.《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课文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两文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请你具体说明它们的不同。(2分)
11.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 泯然众人矣
(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问题。(11分)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小铁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个人闷在家里。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我望了望四周,一切如故,没发现什么变化。他不甘心,继续问我:“你再仔细看看。”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子看见脸盆和脸盆旁边的水管上贴着小纸条,上面写着脸盆和水管的英文名称。
我这才发现屋子里几乎所有的地方,柜子、书桌、房门、厨房、暖气、音响、书架……上面都贴着小纸条,纸条上面都用英文写着它们的名称。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都一样,都是手指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
他很得意地望着我笑。
不用说,这是他一下午忙碌的结果。
我表扬了他。
那一年,他对外语突然有了兴趣。他就是这样开始外语学习的。他所付出的努力一般是在家里,是默默的。他贴满在家里的那些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他抚摸着那些东西,使得那些东西花开般地有了生命,和他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
从小到大,总是有人夸奖小铁聪明。读中学时,他的老师当着班上的同学表扬他,说:“只要小铁想学好哪一门功课,他总是能把它学好。”大学期间,同学们也都认为他很聪明,都说他总是很轻松地就把功课学好了。我应该庆幸的是,小铁一直很清醒。每当别人夸他聪明时,他从来只是笑笑,没有骄傲而忘乎所以。他所要做的就是认真,而且重复,把要学的东西弄得牢靠扎实。
当别人夸奖小铁聪明时,我当然很高兴,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是我很清楚,孩子是以他的刻苦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
有一次,和另外一所学校的同学开座谈会,有个同学问他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他回答说:“没有别的好办法,就是得学、得背。比如历史,高考前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之前,我已经把书从头到尾背了三遍了,而且要注意背那些图边上和注解的小字,要背得仔细,才能万无一失。”
那天座谈,我坐在他的身边,听到他的话,我很高兴,比他取得好成绩还要高兴。
有一次,他让我帮助他买盏应急灯,说晚上一过11点,大学里宿舍就熄灯了。我劝他少熬夜。他说同学都这样,每个人的床上都有一盏应急灯。
应急灯要是妨碍同学了,他会骑上车跑出校园,到学校旁边的24小时永和豆浆店,买点吃的,就开始温书,一坐就是一个通宵或半夜。
虽然,我不赞成他熬夜,但我赞成他刻苦、努力。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关键在于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要知道,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大三的一天晚上,小铁来电话告诉我和他妈妈:“英语六级成绩出来了,我得了89.5分。”他知道做家长的就是一根筋只认成绩,他很遗憾地说:“就差半分,要不就90分了。”这个成绩是他们系里的第一。他的英语四级考试也是全系第一,得了92分。
我忽然想起初二时他贴满在家里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小纸条。
大四那一年,他考了托福和GRE,成绩分别是647分和2390分,考得都不错。都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其实分更是家长的命根,做家长的只有看着分才踏实,我也一样,未能免俗。
我再一次想起初二时他贴满在家里几乎每一个地方的那些纸条。
十年过去了。孩子如今已经在美国继续深造。他的房间空荡荡的,却总能发现在他的茶杯或玩具的背后贴着当年他写着英文的小纸条。就让这些小纸条一直保留着吧,保留着那一份回忆和感情。
12.结合全文内容,请你说说文章的题目“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的含义。(2分)
13.文中不厌其烦地多次写到小铁贴在家里几乎所有的地方的英文小纸条,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分)
14.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你觉得小铁在学习上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借鉴的?(3分)
15.结合上文内容,并联系学过的《伤仲永》一文,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4分)
(三) 16。阅读《昙花终于怒放》一文,写2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10分)
提示:读书笔记可以从“生字新词的摘抄”、“妙语佳句的摘录点评”、“内容主旨的归纳概括”、“感受联想”、“探究质疑”等方面入手,但不必面面俱到,以“感受联想”或“妙语佳句”的摘录点评为主。
昙花终于怒放
我爱昙花,因为她素白、洁丽、清香。
三年前的春天,坪州诗友涓涓亲自给我家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结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也许更因为内子陈娟曾做过《昙花梦》。涓涓是一位有心人。
不久,我便依照涓涓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上,天天浇水,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日月如梭,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淡然了,花开不开任她去吧。心想,她总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不敢奢求了。
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数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拉许多,如小型的佛手。至农历八月十三日,花蕾开始爆口,嫩绿的花苞有紫色的花纹,前端露出白色。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必定要怒放了。我常到花架边观察,见她放大一些,再放大一些,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临风开放。那开放时的美态神韵,真令人鼓舞,使人陶醉!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原先柔软下垂的筒型萼部,竟能徐徐向上翘升,像白天鹅抬头做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既神往,又向往,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那时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此刻内子陈娟因到香港大学学医迟迟未归,不能赏到月下昙花弄清影的妙趣,感到遗憾!
这朵昙花大达28厘米,二十多片玉瓣,花冠巍峨灿烂,高雅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中秋佳节前夕,一轮清秋月已高悬,一家人在春田街的花架边,围观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一切冷嘲热讽都是无济于事的。
“昙花一现”,有人为之叹息,有人把它当做贬义词,这是不公平的。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何况昙花既能“一现”必能“再现”。花虽一时枯萎,叶还在,茎还在,根还在;她耐旱耐热,粗生多长、插枝便可繁殖,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我爱昙花!
写作(40分)
17.与 面对面
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诀窍,是看填写词语的内容与生活现实的距离的关系。一般来说,距离越小,发挥的余地也相对较小。反之,距离越远,发挥余地越大。具体地说,有四个不如:眼前的不如外面的,比如,“与爸爸面对面”就不如“与孔子面对面”、“与比尔•盖兹面对面”;人不如物,如“与老师面对面”,不如“与镜子面对面”、“与沙漠化面对面”;具体的不如抽象的,如“与东方明珠面对面”,不如“与挑战面对面”、“与忧伤面对面”;正面的不如反面的,如“与成功面对面”,不如“与是非面对面”。
当然,这仅仅只是构思方面的问题,接下来还要看怎么用笔才行,毕竟思路只是思路而已。
参考答案:
积累和运用(25分+4分)
1.(3分,每个0.5分)炯炯 膺 澜 chì záo suì
2.(2分,每个0.5分)错——挫 害——骇 必——毕 契——锲
3.(2分,每个0.5分)如:人迹罕至、人杰地灵、人定胜天、人才辈出、人面兽心、人山人海、人满为患、人心所向、人云亦云、人心叵测等
4.(4分)如:也许是千言万语的感激,也许是一声平平常常的谢谢……
5.(9分+4分,每句1分))
(1)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 鸟向檐上飞
(3) 弹琴复长啸
(4)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略
阅读(35分)
(一)7.(2分)(1)余 闻 之 也 /久 (2)得 为 众 人 /而 已 耶
8.(4分)(1)相称、相当 (2)通达聪慧 (3)终于 (4)本来
9.(2分)A
10.(2分)《伤仲永》侧重强调后天教育(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孙权劝学》侧
重强调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进步。
11.(4分)(1)完全如同常人 (2)对有思想有抱负的人,即使分别几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12.(2分)聪明仅是一张没有包糖的漂亮的糖纸,有了中间的糖,聪明的外表才真正有用,这个糖就是努力刻苦的学习,就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料,聪明就成了徒有虚名的外包装。)
13.(2分)具体表现小铁的努力和刻苦,反复提到,意在说明小铁是以他的刻苦取得他应有的成绩的。这里也表现了“我”对小铁成长的关注,对小铁的感情。
14.(3分)他的认真细致,他的刻苦努力,他的谦虚不自满,他的积极进取都字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5.(4分) 光有天赋,没有后天的努力学习,聪明才智就会白白浪费掉,最终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方仲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而文中的小铁的成功,恰恰说明了,有了勤奋刻苦和努力,才能使你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多少的汗水,就会有多少的收成。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三)16.(10分)
摘录:
(1)至农历八月十三日,花蕾开始爆口,嫩绿的花苞有紫色的花纹,前端露出白色
(2)原先柔软下垂的筒型萼部,竟能徐徐向上翘升,像白天鹅抬头做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点评:
(1)这里,作者对即将开放的昙花的色彩做了极美妙的描绘。“嫩绿”、“紫色”、“白色”,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将昙花开放前的美丽准确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物。而一个“爆”字,将昙花将放未放、生机勃勃、蓄势待发之态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2)这是对昙花的动态的描写。花萼的“翘”与花瓣的“展”,是昙花开放的基本动态,而“徐徐”、“缓缓”则是对这一动态的进展过程中的速度、频率的描写。加上两个精彩的比喻,将昙花盛放之优美状穷形尽相的描摹出来。
感受联想:
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由昙花怒引发思索,受到启发,赞美“锲而不舍”的精神,也为“昙花一现”的说法平反。由“花格”歌颂“人格”,从而表达作者的理想。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尤为可贵。
探究质疑:
文章题目是“昙花终于怒放”,但行文过程中,作者将大量笔墨用在了昙花的来源、养昙花的心情、关于昙花的思索上。这样写是否有喧宾夺主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