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5南岗二模语文答案

2015南岗二模语文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7 21:55:44

❶ 2014烟台二模语文试卷答案

网络就行了

❷ 2010金山区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气蒸云梦泽
病树前头万木春
化作春泥更护花
草枯鹰眼疾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未若复我赋不幸之甚也
D
岳阳楼:范仲淹为此所做的〈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刘基 诚意伯文集
世上有欺骗手段的人很多,难道只有我一个吗?
腐败官场中比比皆是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
A、D
人们害怕它的刺,都绕开那条路躲避它。
左断于制,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裙,上牵其袖
一时的冲动加盲目的蛮干,最终只会自讨苦吃!
16。D
17。形象地写出了网络阅读者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网络阅读者对网络的依赖性极强。
18.进入纷繁的网络世界,网络阅读者无法沉心阅读,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19。第6段与第7段。因为这段文字主要以一个作家谈自我日常的网络阅读生活的体会来充分论证网络阅读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能力的退化这一负面影响,是对第6段内容的进一步论证。所以应放在第6段后面。

20论点是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理由是(1)网络阅读对人的健康有许多不良的影响,而图书阅读相对是安全阅读。

(2)网络阅读使人们深度思考的能力下降,而图书阅读更有利于人静心思考。

21 年份

阅读方式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图书阅读率

60.4%
54.2%
51.7%
48.7%
34.7%

上网阅读率

3.7%
10.2%
18.3%
27.8%
36.5%

得到的结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8年持续走低,网络阅读到2007年首超图书阅读。

1.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茑萝这种藤蔓植物的特点,言语中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2.下列对“我”爱茑萝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只要一想起茑萝,“我”就觉得温暖和快乐。

B.茑萝顽皮可爱,热闹蓬勃,茑萝花的颜色是“我”所喜爱的,而且它的形状很特别。

C.老师就像茑萝,奉献着他的青春和美丽。

D.培植茑萝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亲手创造生命的欣喜和快乐。

3.细度第(14)-(19)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16)段中的“喜悦”和第(18)段中的“欣喜”可否互换?为什么?

不可以互换。两者虽都有“高兴”的意思,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前者形容作者看到茑萝破土而出、生命诞生的高兴心情,后者形容作者由培植茑萝而对人生有所顿悟的幸福体验。

(2)“我觉得我的窗子上的茑萝,比老师窗上的更美,更可爱”是因为它们是我亲手培植出来的,有一种血缘的亲切感。

4.本文有许多的文字描写细腻,感情丰富,请对第(15)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运用“你看,你看”的反复、“娇嫩嫩”的叠词、“顶着个帽子”的比拟,写出初生茑萝的鲜嫩可爱,也表现出作者初见茑萝萌芽时的喜悦和激动。

5.请根据文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用8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介绍“茑萝”这一植物。

例:茑萝是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茑萝的藤蔓细长光滑,长可达4-5米,极富攀援性。叶片纤细,似羽毛状。花形小,远看似五角星,花色有白色及红色两种。茑萝用种子繁殖,一般于早春4月在露地直播,一周左右可发芽。

❸ 2013年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 文 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蹊跷/侥幸 诋毁/胼手胝足 焚膏继晷/咎由自取 B.悭吝/铿锵 忝列/增光添彩 负隅顽抗/喁喁不休 C.邂逅/解数 喟然/泾渭分明 椎心泣血/锥处囊中 D.皴裂/疏浚 渎职/买椟还珠 管窥蠡测/毋庸置喙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白驹过隙 B.物换星移 坚如磐石 昙花一现 C.时过境迁 坚如磐石 白驹过隙 D.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3.下面是钱钟书《宋诗选注》中对陈师道的评价,请以平实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不超过30个字)(5分)
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一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博杂。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可能也是他那种减省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么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中国尽管是一个大国,但人均国土面积很小,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更小。按道理应该非常节约土地才是。可是, (1) 。为什么?因为土地太廉价,使用者太容易获得,拥有者也不太珍惜。政府可以利用权力征用农民的土地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给的补偿价格非常低,基本上是政府给多少就是多少,农民没有谈判资格和能力。土地廉价自然就会造成土地浪费。 (2) ?根本原因在于:第一,产权不明晰。没有谁有足够动力和能力保护土地。第二,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物以稀为贵”这一原理作用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亲孝,亲亡哀毁,泣尽继以血,庐墓终身。事闻于朝,褒封至孝公,赐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大异从胡宏受《春秋》大义。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授衡阳主簿,有惠政。调龙泉尉,
摄邑令。适岁饥,提刑司遣吏和籴①
米二万石于邑,米价顿增,民乏食。大异即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民甚德之。提刑赵与筹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远尉。
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②
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以赏迁吉州户曹,改广西经干,复以弭盗赏,除四川制臵司参议官。北兵入成都,大异从制臵使丁黼巷战,兵败,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诘旦,其部曲窃往瘗之,大异复苏,负以逃,获免。进朝奉郎,宰石门县,就除通判溧阳,摄州事,皆有惠政。去官之日,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庾事。
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奸。改提点广西刑狱兼漕、庾二司,所至奸吏屏息,寇盗绝迹。凡可以为民兴利除害者,必奏行之。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未六十即丐致仕,不允,章四上,除秘阁修撰、太中大夫,提举崇禧观、醴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
【注】①和籴:古时官府出钱购买民粮以供军用。②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龙泉尉,摄邑令 摄:代理 B.捃其罪弗得 捃:搜集 C.檄大异往治之 檄:征召 D.负者如期毕输 输:运送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大异“惠政”的一组是(3分) ①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
②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 ③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 ④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 ⑤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
⑥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大异的十世祖杨祥奉事父母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悲痛欲绝,并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孝行受到朝廷褒扬和赏赐。
B.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时候,身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的杨大异坚守节操,英勇抗敌,因为部下的救助才得以死里逃生。
C.杨大异因政绩卓著多次得到升迁,也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官,但他不以为意,正道直行,赢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肯定。
D.杨大异曾在不同的地方和部门任职,凡是可以为老百姓兴利除害的事,必定奏请朝廷去做,退休后还受到朝廷的任命和封赏。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 (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 (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2)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5)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7)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8)不要人夸颜色好, 。(王冕《墨梅》)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壁 画 贾平凹
①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除了挖掘出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
②壁画中的宫女个个个头高大,耸鼻长目,丰乳肥臀,长裙曳地,仪表万方,再看那匹匹骏马,屁股滚圆,四腿瘦长刚劲,便得知人与马是统一的。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它的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人种混杂,正是现今西欧的情形。可叹唐以后国力衰败,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逃,愈是要封闭,人种退化,体格羸弱。说唐人以胖为美,实则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马的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诗里在赞美着瘦小的毛驴,倦态的老牛,平原上虽然还有着骡,骡仅是马的附庸。
③我爱唐美人。
④我走进地下室,一直往里走,从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但那丰腴圆润的脸盘,那毛根出肉的鬓发,那修长婀娜的体态,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的气息。看着这些女子,我总觉得她们在生动着,是活的,以致看完这一个去看那一个,侧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走动碰着了她们。她们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们的工作,或执盘,或掌灯,或挥袖戏鹅,或观鸟捕蝉,对于陌生的我,不媚不凶,脸面平静。这些来自民间的女子,毕竟已是宫中人,不屑于我这乡下男人,而我却视她们是仙人,万般企慕,又自惭形秽了。《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个痴呆呆的形状,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说句“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看呀,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顾盼呼应,步履轻盈。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她深锁宫中,连唐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⑤“美人千年已经老了!”同我去看壁画的友人说。
⑥友人的话,令我陡然悲伤。对于美人老的态度,从来都是有悲有喜的两种情怀,而这种秉性可能也正是皇戚贵族的复杂心理,他们生前占有她,死后还要带到阴间去,留给后世只是老了的美人。这些皇戚贵族化为泥土,他们是什么狗模人样毫无痕迹,而这美女人却留在壁画里,她们的灵魂一定还附在画上。灵魂当然已是鬼魂,又在墓穴里埋了上千年,但我怎么不感到一丝恐怖,只是亲切,似乎相识,似乎不久前还有过匆匆一面?
⑦参观完了壁画,我购买了博物馆内摹古壁的画作印刷品,我不愿“六妹”千余年在深宫和深墓,现在又在博物馆,她原本是民间身子,我要带她到我家。我将画页悬挂室中,日日看着,盼她能破壁而出。我说,六妹,我不做皇戚贵族宫锁你,我也没金屋藏匿你,但我给你自在,给你快乐,还可以让你牧羊,我就学王若宾变成一只小羊,让你拿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
11.概括文中唐壁画的特点。(4分)
12.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13.分析第③节和第⑤节在行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14.探究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智慧与国学 王小波
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
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古不长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子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
马克•吐温在世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当然,马克•吐温很为表哥高兴。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梁任公1920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己的善良了。要不是达•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学没得弄。马克•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闲了没事要好。
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15.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这句话该怎样理解。(6分) 16.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6分) 17.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秦玥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为今后的升迁铺路。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 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做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 文 Ⅱ(附加题)
本部分为选考历史科目学生加试内容。总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20.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2分)
21.这段文字批驳了“不学无识者流”的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塑造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B.《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天狗》借用神话故事表达了彻底摧毁万恶的黑暗世界,争取祖国自由解放,建设新的、美的中国的思想和决心。
C.《边城》中翠翠在端午节巧遇傩送,暗生情愫,也是在端午节认识了喜欢她的天保,还是在端午节知道王团总要用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D.《茶馆》用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三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结尾三个人撒纸钱“祭奠自己”,既是对各自凄凉悲惨身世的感叹,也象征为旧社会送终。
E.欧也妮的生日聚会上,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为争夺欧也妮这位庞大家产的继承人各怀鬼胎,精明的葛朗台想着利用他们的企图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23.简答题(10 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夷陵之战”的前因后果。(5分)
(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位人物?列举能表现这位人物“机关算尽”的两处情节。(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在以经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诗经》被尊奉为人伦教化的神圣经典,与文学总集分途著录,形成了文学总集不录《诗经》作品的文学禁忌。随着经学内部的嬗变和《诗经》文学阐释的发展,隋代王通和唐代刘迅相继“续《诗》”,选录《诗经》之后的诗歌并纳入诗教范畴。“续《诗》”不仅很难达到其经学目的,反而容易使人们从汉魏六朝诗歌的情貌特征,推想《诗经》的本来面目,成为解构经学和尊经意识的潜在异质,为《诗经》入选文学总集提供了反向的启示。宋代朱熹设想编纂一部收录《诗经》《楚辞》和后世诗歌的大型诗歌总集,直接为文学总集选录《诗经》做了理论准备。但朱熹最终未能将自己的构想付诸实施,也预示着总集选录《诗经》的思想阻力依然强大。直到明代,才出现《诗学正宗》《汇古菁华》《诗冶》等真正选录《诗经》作品的文学总集,《诗经》走下经学的神坛,融入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
晚明总集选录《诗经》并不偶然,而与当时《诗经》文学阐释的繁荣局面相呼应,是《诗经》文学身份得以彰显和认可的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是现代《诗经》文学主体身份最终确立的精彩预演的关键步骤,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4.《诗经》文学主体身份的最终确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请加以概括。(6分) 25.请具体解释“反向的启示”在文中的意思。(3分)
26.以《氓》为例,谈谈《诗经》文学性的具体体现。(6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3分)A 2.(3分)D
3.(陈师道的诗)模仿痕迹重,(1分)情感和心思深刻,(1分)因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3分,“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各1分,因果关系表述清楚1分)
4.(1)大量浪费土地的现象随处可见。(或“土地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土地浪费非常严重”)(2分)(2)为什么一个土地高度稀缺的国家土地会廉价呢?(或“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土地怎么会廉价呢?)(2分,只答“土地为什么会廉价”给1分) 5.(3分)D(输:缴纳)
6.(3分)B 7.(3分)D 8.(1)(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头领出来投降。 (2)(杨大异)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他调出朝廷? (3)(杨大异)和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
9.(1)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2分)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1分)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
(2)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10.(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杂花生树(4)地崩山摧壮士死(5)浑欲不胜簪(6)酾酒临江(7)弓如霹雳弦惊(8)只留清气满乾坤
11.内容多是宫女和骏马,(1分)生动逼真,(1分)体现了热烈、外向(或“开放”)、放恣而大胆(或“充满力量”)的唐代精神。(2分)
12.运用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1分)点面结合地(1分)再现了“九宫女”生动的宫中生活场景,(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倍感亲切的心情。(1分)
或: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灵动;(2分)“呀”“呐”等语气词的运用,(1分)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倍感亲切的心情。(1分)
13.第③节由描绘唐壁画过渡到描绘唐美人,(1分)直抒胸臆,为下文对唐美人的描绘奠定了基调。(2分)第⑤节友人的惋惜引起了下文对美人老的悲喜两种情怀的议论,(2分),使文章由抒情转入沉思。(1分)
14.(1)对热烈、外向、充满力量的盛唐精神的赞颂(或“向往”“仰慕”“企慕”),对盛唐精神不再的叹惋;(2分)(2)对美的赞美和怜惜;(2分)(3)表明美是禁锢不了的,是永恒的。
15.中国人自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或“自以为拥有一种超级知识,足够博学和聪明”),除了教育别人就无事可干。(2分)苏格拉底对“智慧”的理解,(2分,如答“苏格拉底的话”或“苏格拉底的妙论”给1分)恰如一剂苦口良药,可以疗救国人自高自大的毛病。(2分) 16.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谈论人间朋友和国人自以为拥有最高智慧可以拯救世界的盲目自大作类比,(2分)批判(或“讽刺”)了国人的抱残守缺,不思进取,(2分)呼吁跳出传统,寻求新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2分)
17.首先,由海森堡的难题引出苏格拉底关于智慧的论述;(1分)接着,分析中国人有一种自认为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的“偏向”;(2分)然后,用马克•吐温的故事讽刺国人的固步自封;(2分)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要努力去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1分) 18.作文评分细则参照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另订。建议基准分为48分。 19.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
20.《离骚》《史记》(2分) 21.骚与史(或“屈原司马迁”)是文辞之宗。22.B D
23.(1)孙权攻杀蜀将关羽,占领荆州。(1分)刘备为给关羽报仇,率师攻打东吴。(1分)陆逊临危受命,坚守不出,等待战机。(1分)天气炎热,刘备移兵林木茂盛处扎营避暑,犯兵家大忌。(1分)陆逊指挥各路军马火烧蜀营,刘备败逃到白帝城。(1分)
(2)王熙凤。(1分)①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②为三千两银子,暗通关节帮张财主悔婚,致使一对青年男女殉情;③拿迟发的月供去放高利贷给自己谋利;④得知贾链偷娶尤二姐后大闹宁国府,并设计羞辱尤二姐,致使她吞金自尽;⑤帮助王夫人隐瞒消息,用掉包计骗宝玉和宝钗完婚,致使林黛玉早亡。24.(1)隋唐“续《诗》”,延续诗教传统,促使人们推想《诗经》的文学本质;(2)宋代朱熹设想编纂收录《诗经》作品的诗歌总集,为《诗经》回归文学做了理论准备;(3)明代出现选录《诗经》作品的文学总集,《诗经》融入文学世界。25.“续《诗》”本是以《诗经》的传统或标准衡量后世诗歌,反而让人们领悟到《诗经》的文学本质,进而思考文学总集不收录《诗经》作品的现象。

❹ 求2015杨浦区初三语文二模卷答案

一、 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默写(15分)
1 ,雨后全无叶底花。《雨晴》
2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3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4以为神, 。《黔之驴》
5亭亭净植, 《爱莲说》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7题(4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观景象,气象恢宏博大。
B"若"字表明作者写的是虚景,即诗句 表达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C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使意境瑰丽开阔。
D诗句较之"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的描绘,更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1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2大风扬积雪击面。○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5或曰,此东海也。○6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选文作者是清朝 派古文家 (人名)。(2分)
9联系上下文,"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作者描述"山"的视角是( )(3分)
A平视 B 仰视 C 侧视 D俯视
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起笔交代了戊申那天天气阴晦,五更时分,作者与友人在日观亭坐候日出的情景。
B"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生动展现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和气势。
C选文第○6句,作者写回视西峰"而皆若偻",令人联想到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选文主要通过日出前后云霞色彩的鲜明变化,勾勒出日出的雄伟、壮丽景象

❺ 2016年沈阳市铁西区二模语文答案

西城区的《未知》……很明显,我们学校的三模语文题目是拿各区一模二模攒的…… “思悟版网”论坛权,主题:关于“未知”。缉尝光妒叱德癸泉含沪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丁:我恐惧“未知”。戊: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不要盲目迷信啊啊……

❻ 乌鲁木齐2015二模语文作文立意

知足常乐 应该就可以
完整的故事,请采纳我哦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六个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有一对穷人家的小兄弟愿意干一整天,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中间只分吃了一个馒头。到下午的时候,兄弟俩都十分疲惫,但是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还是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
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还有手上豆子一样大的水泡。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这掌声里,沉沉地睡去。
故事挺让人心酸。可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吗?
这个世界很精彩,就像马戏团的演出一样。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能坐在最前排的最中间的位置看这场演出。我们其实也一直接受着这样的鞭策——演出很精彩,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看演出。然后我们就拼命干活,赶到身体崩溃,终于得到那张美好的票了。
可是,到了这一刻,你已经老了,耳聋眼花,疾病缠身,虽然拿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入场券,却再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欣赏这场演出了。
回头看看,你是愿意付出适当的努力,然后高高兴兴地在内场看演出,还是愿意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沉沉睡去呢?要知道,人生的目的,不是坐在一个多么好的位置,而是尽情地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如果有一天你感觉累了,感觉不堪重负了,那么就停下来好好衡量一下,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吧。记住,来这个世界,我们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而不是坐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❼ 2016黄埔区初三语文二模答案

一、;文言文(42分)(一+)(18分,各3分)1。道是无晴却有晴..2.夜阑卧听风吹雨.3.清泉石上流4.千骑卷平冈;5.惟吾德馨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二)(4,分)7.(2分)尝够(深深懂得)8.(2分)C.:—(三)(8分)、9.(2分,各1分)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3分)(人)驱使万物并统治它们、11.(3分)B(四)(工2分)12..(4分,各2分)(1)使:使者(2)盈:满13.(3分)D.14.(2)上赐也,誓相公归视)、15。(3分)为人豁达(宽宏大量)。二、现代文(48分l(一)(20分)16,(3分)B.17.(4分)列图表(2分)直观而简明地介绍了铅、镉、汞、砷、铬五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及易受害人群(2分)、18.(6分)(1)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国内外都频频发生(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问题,我国尤甚)(3.分)(.2)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发展(3分)..19。(3分)A?-20,(4分)(1)人接触废电池渗液中的重金属会损害健康;-(2)废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主要是土壤和地下水);(3’)我国废电池量大,是一个巨大的重金属污染源。(各2分,答到两点即可。)..(二)(28分)21.(2分)怒22.(5分)反问(2分)增强语气,强调老人没有必要亲身卖命,打工挣钱(3分)23。(王)吃光头面、(2)穿满是补丁发白的劳动服(3)住潮湿闷热的帐篷24,(3分)老人把自己挣的钱几乎全都用在孩子身上(或“让女孩与同龄人过上一样的生活”),表现了老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25。(4分)D(选C得2分).26.(8分)

❽ 天津和平二模语文阅读答案(王蒙的湖)

17.太液池;昆明湖;来双源清池水;眼镜湖;例举北京西山区的风景,美中不足的原因——“太缺少湖水了”;而香山静宜园则因为有了“眼睛湖”,虽然是“小小的儿童乐园式”人工湖,但是它能给人带来情有独钟的愉悦和享受。
18.围绕“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这个中心句,连用五个排比句式,褒赞湖对人类的作用和深情。从物质到精神,从具象到抽象,从自然到人文等方面说明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19.作为大地的眼睛——湖,为大地增添了神采和朝气是一样的,对人们的作用与深情是一致的,因此,人们才离不开它,钟情于它。
20.作者幽默含蓄地表达了现代人复杂的感情。直白的说就是我们在利用开辟自然资源作为览胜的景观、度假的栖息地时,可千万不能为了“一切向钱看”而破坏了大自然造化的和谐与美丽,以至人类自己戕害自己。

❾ 2010汕头二模语文答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aae910100iv75.html
语文的答案

阅读全文

与2015南岗二模语文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