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9年的中考答案
我给你找到了http://zhongkao.sace.cn/type.php?typeid=121非常详细
如果你感觉可以
就给我采纳吧
我找了好久啊!回!!~答~~~~
O(∩_∩)O谢谢
❷ 2009年福州市中考语文答案
二〇〇九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全卷共6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团锦簇(cù) 瓦砾(lì) 污秽(suì)
B、怨天尤(yóu)人 广袤(mào) 酝酿(niànɡ)
C、随声附和(hé) 阔绰(chuò) 贮蓄(chǔ)
D、惟妙惟肖(xiào) 伎(zhī)俩 蜿蜒(wān)
2. 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可置疑 旁骛 馈赠
B、冥思遐想 急躁 颓唐
C、因地治宜 仰幕 熹微
D、怒不可遏 绯红 斑斓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五月的西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节日的蓉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5.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B.故时有物外之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C.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D.得道者多助 会天大雨,道不通
第Ⅱ卷 非选择题(135分)
6.默写古诗问句子(每条横线上写一句)。(12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3)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夏儿女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诠释这份情怀;但奥运圣火熄灭时,四方朋友依依惜别,我们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相互慰勉。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觉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3分)
8.名著阅读(8分)
(1)《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的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在横线上分别写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名称。
①它们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友谊和仁慈是其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到了它的头和一只爪子,估计这只猫有三头公牛那么大。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这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的身高不过15厘米。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请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19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 夫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或 异 二 者 之 为何 哉?
1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_____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__(4)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斜面短文,完成15—18题。(14分)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2008年11月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缺乏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3分)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斜面文章,完成19—22题。(17分)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托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在恶作剧式的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的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剧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了,擦地女工也得以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选自《八小时以外》,有改动)
19.从第②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的划线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第⑤段说“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请联系上下文揣摩女工此时的心理,把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5分)
23.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美味可以分享,欢乐可以分享,幸福可以分享,经验可以分享……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馨。
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问题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正式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〇〇九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1 5分)
1.B 2.C 3.A 4.D 5.B
第Ⅱ卷非选择题(1 35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6.(1)何人不起故园情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载不动许多愁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6)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7)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每空l分,共12分)
7.(1)是否要保护方言,网学们看法不一。(2分)
(2)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三: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示例四: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更好促进各地区的交流。(看法l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8.(1)①马国(慧驷国) ②大人国③飞岛国④小人国(每空l分,共4分)
(2)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或:他最终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每问2分,共4分)
二、阅 读(50分)
(一)(19分)
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
10.(1)放晴 (2)日光 (3)一起 (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
1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
12.(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
13.对比 悲喜(每空l分,共3分)
14.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
(二)(14分)
15.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3分)
16.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3分)
17.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举例子2分,谈危害2分,表述l分。言之有理即可。共5分)
18.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3分)
(三)(17分)
19.(1)我的脚印弄脏了地板。(2)我对女工的劳动故作视而不见。(每点2分,共4分)
20.第①段中“修养’’的含义指有文化或有学识。第⑥段中“修养”的含义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1.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
示例二:“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4分)
(内容3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达1分,须通顺.共4分)
22.示例:这个大哥真是个有心人啊!那么多读书人都没有想到会弄脏地板,而他一个送水工却能这么细心.能想到在脚上套上塑料袋,真难得呀!(内容3分.须紧扣女工此时的心理;表达2分,须通顺。共5分)
❸ 2009年语文中考试题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他射箭的本领。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向下灌注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于是老翁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苦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欧阳修生于(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一”),谥号文忠,北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本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作平实朴素的古文,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继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本文选自于《欧阳文忠公文集' 归田录》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陈尧咨(?—1034?),阆州阆中(今南充阆中)人,字嘉谟。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陈尧咨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校书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擢右正言,知制诰。奉诏担任殿试考官时,因接受请托,提携刘几道,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不久,复著作郎,知光州,复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时,因破格提拔寒门素士,得真宗嘉奖,升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永兴地多盐碱,无甘泉,陈尧咨引龙首渠入城,惠利于民。
陈尧咨豪侈不循法度,用刑残酷,常致死人命。徙知河南府后,遭弹劾削职。徙邓州数月后,复知制诰,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很快又因失职,降兵部员外郎。母亲病逝,陈尧咨服丧期满后,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时遇边患,陈尧咨被任命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为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位在蔡齐之上。不久,为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因位在丞郎之下,上疏辞而不就。皇太后以双日召见,陈尧咨不得已赴任,虽整修器械,但驭下粗暴。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因病离世于任,赠太尉,谥康肃。陈尧咨工书法,尤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两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倍受世人称颂。
[编辑本段]出处
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有删节。
[编辑本段]赏析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陈尧咨善于射箭,号称"当世无双",他也很以之自豪,能够八九不离十,实在也算可以的了。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卖油翁,闲着没事,眯起眼睛,似看非看,毫不钦佩,更无赞叹之意,"但微颔之",表示还马马虎虎。这使陈尧咨感到纳闷,想来在自己的赫赫声威下,其人表露不敬必然有所蹊跷,便好奇地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哪知这个老头轻描淡写地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不免使以坏脾气著称的陈尧咨大为难堪,不禁大怒斥责道:"尔安敢轻吾射!"按照他有名的急性子,肯定想以藐视官长之罪打这老头一顿板子。当然世人也觉得老头子未免狂妄无礼,因为陈尧咨的箭艺确实很好了这一扬一抑其实是作者的精心之笔,目的是引出下文来。从钱眼里注油入葫芦,不漏一滴,不沾钱孔,比射箭"十中八九"并不见得容易,"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读到此,我们对上文的"但手熟尔有了重新的认识,看来一个普通人在劳动中总结领悟出的哲理确实是至理名言,令人心服口服。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熟能生巧这个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这是一篇写事明理的记叙文,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编辑本段]中心
任何过硬的本领都是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勤学苦练,反复实践,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编辑本段]理解
在“但微颔之”里,如果有“微”,就表示本领还不错,无“微”表示很好,意思不同。
[编辑本段]分段介绍
第一自然段: 以:用,凭 尝 :常。 睨之:之,指陈尧咨射箭的过程。 而 :表顺接,可不译。 其:指代陈尧咨。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的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尔,你。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其:代指葫芦。 因:于是。
翻译:康肃公问道:“你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编辑本段]得出成语
熟能生巧
[编辑本段]从其他方面思考
另一方面的思考:这篇文章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风气。
对着固定靶子“发矢十中八九”就“当世无双”,不知道辽国和西夏的皇帝读了之后会有什么感受。《辽史》记载,辽圣宗一次出猎,就亲自射死狗熊三十只---这是在快马奔驰之中,而不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对着死的箭靶子射击。
更可怕的是,我们从转换角度(陈康肃)而读出的弦外之音:一个达官贵人擅长射箭却不被世人所重,还被卖油的平民老百姓嘲笑,而作者欧阳修(注意:他可是北宋文坛领袖,一言九鼎的人物,领导当时的社会舆论)显然也是同意老人的观点的----宋朝的重文轻武,可见一般。可是我们要问,高超的箭法真的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练成如此箭法真的只靠手熟两字吗?将武学贬低至壶中油,未免有偏激之过。
(注意:此为全文隐意,在正式考试时请慎重考虑之后再决定是否将此点写上。)
❹ 09中考语文总复习导与练答案
不可能有.您最好自己做才能加深印象,不懂就问老师.!
祝你中考成功.!
❺ 2009年中考语文答案
你是哪里的
我们这儿还没有考呢,应该的是统考的吧
❻ 2009年中考语文考前演练(A)卷的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当年万里觅封候,________(《诉衷情》)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登高》)
3、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观书有感》)
4、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
5、予独爱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6、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7—8题(4分)
望 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指 。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⑴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⑵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⑶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⑷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橘逾淮为枳(节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 ⑵寡人反取病焉 取:(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2分)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于令仪赠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 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
12、选择题:
⑴下列加点的字与“夜负十千以归”中“负”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负者歌于途 B、苍山负雪 C、天不负我也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⑵“如其言与之”一句的正确解释是下面的( )(2分)
A、如果他的话是骗人的 B、按照令仪的话做了 C、同意盗的话跟他讲和 D、按照他的话给了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既去,复呼之,盗大恐。(2分)
14、于令仪让盗留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
15、这一个故事表现了于令仪________的品质。(3分)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蔚泓
①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项经济活动,只要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增加了自己的福利,就算是实现了效率。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实现效率。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这种理论,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合理的。
②但现实中许多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许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没有损害,甚至还能够增进别人福利的事情往往不能实现。
③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给两个人100元,由甲决定自己拿多少,乙决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则双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钱;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议,则两个人都一无所获。如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解释,甲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应该是自己拿99元,给乙1元,而且乙也应该能够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得到1块钱比没有钱要好,尽管少了点,但也增加了福利。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提议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对而使得两个人什么也得不到。乙宁可自己得不到这1块钱,也不让甲得到那99元。因为乙觉得这种分配方案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1块钱的好处,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宁可不要这1块钱,也不让甲“吃独食”。乙这样做不仅考虑到了福利问题,还着重考虑了公平问题。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
④因此,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⑤其实,无条件地爱别人也能够给自己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纯粹的利他行为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增加往往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体现在纯粹利他行为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典型的利他行为是慈善捐款。
⑥洛杉矶的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在捐钱出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打赚回来的主意,但他在捐了几次款以后发现,捐了款就能赚回来。因为慈善行为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入口处的墙上刻着罗伯特·洛奇的名字,见者无不称赞),从而使自己有机会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物。洛奇因为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他当初投资的100万美元已经增值了7倍,等到这家公司上市,可盈利30倍。洛奇在总结慈善捐款与赚钱的关系时说,他花在慈善方面的每一块钱,都能够换回1.1-2美元。
⑦比尔·盖茨把自己从微软公司获得的30亿美元分红全部捐了出来。从2000年到2004年,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累计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了100.85亿美元。但比尔·盖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⑧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有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所以,即使是从自利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什么时候都要记得,除了利己,还要利他。虽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富裕到可以随意给别人捐献巨资的程度,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给别人以关爱,使自己的生活因彼此之间的关爱而充满幸福和快乐。爱从自己开始,但很多时候,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16、把第③段中反问句“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改为陈述句而意思不变的一项是( )(2分)
A.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不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
B.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可能使他利益不最大化。
C.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只可能使他利益最小化。
D.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不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
17、从第⑥⑦段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同义词填在横线上。(4分)
⑴洛奇因为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
⑵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累计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了100.85亿美元。但比尔·盖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18、概括第⑥、⑦两段的事实论据 ,这两个事实论据论证了 (6分)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 (5分)
20、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段中,“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合理的”这一观点是有局限性的。
B.本文的论证过程是总分总结构。
C.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和叙述。
D.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和例证法,有力地阐述了论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三袋米
王恒绩
①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便去世了,只给娘俩儿留下了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②那时,村里没有电,儿子每天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清清晰晰地将母爱密密地缝进儿子的衬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班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长高了。
③这年秋天,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此时,积劳成疾的母亲却因患病已干不了农活,家里有时连裹腹之粮都没有。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的。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却固执地说:“不!”母子二人僵持着。母亲见说不通,便挥起粗糙的巴掌,结结实实地甩在了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④儿子终于回到学校上学去了。没多久,母亲来到学校,一瘸一拐地挪进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锁紧了眉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立刻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⑤又一个月初,母亲又背着一袋米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来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又红了脸不吱声了,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⑥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呵斥道:“哎,我说你怎么顽固不化呀!这杂色米你今天是怎样背来的,还怎样背回去!”
⑦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打湿了衣襟:“大师傅,我跟您实说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挽起裤脚,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了学校……”她又解释说,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米,然后捱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摸地回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再送到学校……
⑧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泪流满面。他扶起母亲:“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米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心领了,求您一定为我保密,谢谢!”
⑨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⑩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❼ 2009年中考答案谁有呢帮帮忙呀!
打“09陕西省中考**答案”【**可以写语文,理化……】
❽ 2009年中考语文考前演练答案(静安卷)
09年黄浦区模拟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阅 读(87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1.造化钟神秀 2、风急天高猿啸哀 3、身世浮沉雨打萍 4、东风夜放花千树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落英缤纷(每空3分。错一字扣一分)
(二)7、孟浩然(2分)
8、C(2分)
(三)9.C(2分)
10.你受雇为人耕地,哪来的富贵呢?(2分)
11.C(2分)
12.鱼腹藏书(置书鱼腹) (2分)
(四)13、D (2分)
14、D(3分)
15、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曹操放在库房里保管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2分)
16、聪明机智(智慧);乐于助人(富有爱心)(3分。写出其中一点得二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7分)
(一)(共23分)
17、D (2分)
18、外白渡桥(在经历10个多月的搬移检修之后,)回归原位,重新横跨在苏州河河口(2分)
19、用事实证明上海人对有历史的城市古迹总是充满感情的(3分)
20、打浦路隧道 长江桥隧工程、东海大桥(4分。每空2分。)
21、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 外白渡桥对上海的发展和腾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志了上海城市发展进入了“跨越苏州河时代” 外白渡桥象征了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克服种种阻隔的“跨越”精神 (9分。每空3分。)
22、略(语言顺畅,表意清晰,“看法”与文本有关联。如:2010年世博会标志着上海城市发展进入“跨越大洋时代”;2010年世博会实现了上海成为世界城市的飞跃;2010年世博会是上海与世界联系的桥梁;2010年世博会体现了上海城市发展克服种种阻隔的“跨越”精神等。)(3分)
(二) (共24分)
23、(1)文革中父亲被隔离审查 (2)父亲辛劳辗转十多个小时来黑龙江见我一面后匆匆离去 (3)父亲仙逝了 (4)永不磨灭的钢性和尊严 (5)对家人真挚的关爱(答“对世界的爱”给一分)(10分。每空各二分;后两空次序不论。)
24、辛劳辗转(3分)
25、我们不能失去父亲(2分)
26、(1)失去父亲时悲伤凄凉的感觉 (2)对父亲(对父爱)的赞美之情 (3)生命是美丽的,可是人跟花一样容易枯萎,难以永恒。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个白天与黑夜(9分。每空3分。最后一空仅写出句号前或后一层意思得二分)
第二部分 写 作(63分)
27、作文分项相加评分表(书写3分)
等 第 综合评分 中心与材料(25分) 语 言(25分) 思路与结构(10分)
A 60┃5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 得 分 25——22分 25——22分 10——9分
B 52┃4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得当。 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分项得 分 21——18分 21——18分 8——7分
C 42┃33分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
分项 得 分 17——14分 17——14分 6——5分
D 32分以下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想表达不 清楚;语句不通顺;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分项 得 分 13分以下 13分以下 4分以下
说明:
1、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 等基准分为25分。
2、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
3、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
5、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6、书写共3分。其中错别字总扣一分;卷面书写规范,字迹端正得二分,卷面书写不规范,字迹不端正得零分;居两者之间得一分。
2009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清泉石上流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不尽长江滚滚来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 C
8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卖油翁
9 C
10 ⑴射技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⑵但微颔之 或但手熟尔
11 惟手熟尔(1分) 熟能生巧,或实践出本领(2分)
唐太宗论弓矢
12 A
13 ⑴从前 ⑵屡次
14 何况对于天下事务,我难道能全部知晓吗?(补出主语1分,语气1分,“况”、“遍”1分)
15 能自我反省 能够举一反三 能听取不同意见 能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等空洞内容不得分)
云锦
16 C
17 D
18 C
19 ⑴三国时 吴国建都于此 ⑵云锦这时产生了 ⑶清代 南京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云锦生产极具规模(各题目中时代、原因、结果各1分)
20 绣品逐花异色 用料严格考究 工艺精益求精
草地往事
21 A
22 B
23 A得2分;B得1分;C不得分
24 运气
25 ⑴描述了军医对“我”的精心照料(1分)
⑵为下文“我”的康复及对他看法的转变作交代(为……交代,1分;康复、态度转变各1分)
26 ⑴将生的希望(粮食)留给我。(2分,抄原文,不概括,如“使劲把半袋青稞面朝我扔来”则1分)
⑵军医把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都给了我 蒙受着误解(忍受着委曲)(每点各2分)
27 ⑴他是逃兵 他不是逃兵
⑵①失血的唇 苍白的唇 嘴唇白得可怕
②表现他的生命在逐渐衰弱(每点各1分)
28 要点:①坚定了信念(有这样仁厚可敬的战友,我们的事业必胜) ②明白了道理(为人要仁厚 不随意猜疑 要无私地帮助别人) ③要完成嘱托
作文按相关要求批阅。主要参照2008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心与材料25分,语言表达25分,文章结构10分)。补充说明如下:
病句纳入语言表达条款,每出现一个病句扣1分。字迹潦草总扣不超过2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总扣不超过3分。
等 第 综合评分 中心与材料(25分) 语 言(25分) 思路与结构(10分)
A 60┃5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 得 分 25——22分 25——22分 10——9分
B 52┃4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得当。 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分项得 分 21——18分 21——18分 8——7分
C 42┃33分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
分项 得 分 17——14分 17——14分 6——5分
D 32分以下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想表达不 清楚;语句不通顺;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分项 得 分 13分以下 13分以下 4分以下
说明:
1、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 等基准分为25分。
2、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
3、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6分。
4、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
5、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6、书写共3分。其中错别字总扣1分;卷面书写规范,字迹端正得2分,卷面书写不规范,字迹不端正得0分;居两者之间得1分。
南汇区2009年中考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答题方向
选择题答案
8.[A] [B] [C] [D] 11.[A] [B] [C] [D] 12(2).[A] [B] [C] [D] 19.[A] [B] [C] [D] 25.[A] [B] [C] [D]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42分)
(一)默写(共18分,每题3分,错1字扣1分,扣完为止)
1、笑语盈盈暗香去
2、千载谁堪伯仲间
3、昔人已乘黄鹤去
4、一水护田将绿绕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朝晖夕阴
(二)诗词理解(共4分,每题2分)
7、泰山
8、C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9、(2分,各1分)宋(北宋) 王安石
10、(2分)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
11、(3分)B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3分)
12、(4分,各2分)(1)获得,得到 (2)D
13、(2分)让孩子坐在竹篮子里挂在树梢上,隔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络(以使他们能够一心读经)。
14、(4分,各2分)(1)俚俗争慕之 (2)昼夜苦之
15、(3分)如: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要因材施教,不可揠苗助长等。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传统文化须敬畏》(23分)
16、(2分)秉
17、(3分,1+2分)反问 我们应当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非常细致地爱惜与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18、(3分)原文示例: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
19、(3分)D
20、(12分,各3分)
中心论点:传统文化须敬畏(或我们必须以敬畏、慎重、呵护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第③段:批评我们对传统文化不客气的态度(或从反面论我们必须爱惜和保护传统文化)
第④段: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
第⑤段:传统是不可能被彻底否定和抛弃的,它需要我们的善待、更新和培育
(二)《巨匠的手艺》(25分)
21、(2分)冒号(:)或破折号(——)
22、(2分)托翁非常热爱劳动(或托翁为人非常低调)
23、(6分,各3分)(1)亲手制作精致的手艺品(靿牛皮靴)送给女婿和朋友,无声地回应了朋友的嘲讽,体现了托翁宽广的胸怀 (2)托尔斯泰乐意为贵夫人当搬运工,反映了他对体力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24、(6分,各3分)托尔斯泰一生都热爱劳动,崇尚体力劳动(或突出了托尔斯泰的劳动教育观念: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自己能干的自己动手) 劳动缔造着人类幸福的价值意义(或劳动创造着价值)。
25、(3分)A
26、(6分)提示:可围绕“思想精神与行为实践应当相一致”的感点而展开。
按中考评分标准。围绕中心2分;层次清楚2分;语言准确2分
第二部分 写作(60分)
主要参照2008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心与材料25分,语言表达25分,文章结构10分)。补充说明如下:
病句纳入语言表达条款,每出现一个病句扣1分。字迹潦草总扣不超过2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总扣不超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