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优化设计高一答案

语文优化设计高一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7 17:33:01

『壹』 求高一必修语文优化设计的答案 啊

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夜缒而出 zhuì
B. 共其乏困 gòng
C. 秦伯说 yuè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páng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4.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5. 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1题。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左 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6.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 亟请于武公 亟:多次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大概
C. 蔓难图也 图:对付
D. 国不堪贰 贰:从属二主
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 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C. 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D. 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10.填空:
多行不义,
11.翻译下面三句话。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②厚将得众
③公伐诸鄢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
12.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
13.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
14.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1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答案:
1.B 2.B 3.C 4.D 5.C 6.①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②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7.B 8.A 9.D 10.必自毙11.①蔓延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②势力一大,将会得到民心。③庄公到鄢攻打他。1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3.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4.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5.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贰』 优化设计的答案(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语文必修4,人民教育)

网上没有咯。我也在找。老师布置好多,可是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呢。我们一样啊,嘿嘿

『叁』 高一语文必修二优化设计离骚答案

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两句启下。

2、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2、赏析重点诗句

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体现出屈原那些品质情怀?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肆』 高中优化设计 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 字之初 答案

秦始皇统一汉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由繁趋简 汉字书法欣赏——张旭 ——毛泽东 明哲保身 冷眼旁观 如鱼得水 行 书 汉字书法欣赏——王羲之 《兰亭序》 《丧乱帖》 《乐毅论》 王羲之“鹅”字 龙 寿 汉字书法欣赏——颜真卿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寒食帖》 无涯 天道酬勤 * 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林杜刘孟 神话传说——仓颉造字 相传古时候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记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命仓颉造字,仓颉受鸟兽蹄印的启发,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特征,终于造出了山河湖海、日月星云、花鸟草虫等许多汉字,从此中国有了文字步入文明社会。 实际上文字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从开始的画图记事,到画图示意,最后慢慢从图画演变成文字。 汉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 《说文解字》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描摹事物的形状)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文字由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 号来表示某个词)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的象形字或指事字合成 一个新字)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类属的部件 组成的新字) 象形 特点: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所要表达物体的 轮廓、特征,使人一看就能了解字的意义。 象形字是最早的造字方法, 属于独体字。 人、口、日、月、山、水、衣、目 耳、石、田、火、车、牛、马、鹿 虎、象、鸟、鱼、雨、贝、果、龟 泉、卵、首、虫、舟、燕、门…… 返回 指事 朱、本、末、未、刃、中、寸、天、左、右、立、王、亦、上、下、白、甘、三…… 特点:多为抽象事物,而无具体形象可画,所以往往是在象形字上加上象征性符号来表示。属独体字。 返回 会意 兵、看、集、伙、尘、双、轰 秉、初、伐、戍、休、告、哭 步、品、难、林、信、劣、卡 忐、忑、舀、甭、孬、歪、终 泪、既、即、几、祭、解、鲜 益、友、匠、淼、磊、森…… 特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而成,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属于合体字。 苗 采 囚 从 林 用“会意”造字的方法时,还有一种“叠罗汉”的方式,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形重叠起来。 一“木”是“树”,两“木”成“林”,三“木”成“森”; 一“火”是“火”,二“火”成“炎”,三“火”成“焱”; 一“水”是“水”,三“水”成“淼”; 一“石”是“石”,三“石”成“磊”; 一“车”是“车”,三“车”成“轰”; 一“鱼”是“鱼”,三“鱼”成“鱻”; 一“羊”是“羊”,三“羊”成“羴”; 左形右声:梭、蝗、河、惜、胸、材 江、证、骑、秋…… 左声右形:攻、颂、削、剥、瓢、故 鹉、雌、期、顶、欣……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 界、晨、草、宇、花…… ——最能产新字的造字法 上声下形:架、裳、慈、斧、贡、 忿、膏、凳、煎、盲… 内形外声:问、闻、闷、辩、辫、 班、斑…… 内声外形:阔、阖、、围、阀、街 圆、匾、裹、进、病……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字分别属于哪一种造字 方法? ①休②亦③明④闱⑤涉⑥森⑦睛⑧型 ⑨裹⑩阕 (①③⑤⑥会意,②指事,其余为 形声)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周代 秦代 汉代 汉魏形成 通行南北朝 小篆 统一后 大篆 统一前 草书 行书 商代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卜辞”、“契文”;又因为最早是在殷墟(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四千多个,其中一千多字可以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甲骨文 甲骨文 汉字的演变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后期与小篆相近。已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千个,多半可以释读。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有的一篇长达五百字。 ——金文 大盂鼎(西周) 汉字的演变 小篆,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战国时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大篆”(又称“籀文”,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秦朝的这一统一全国文字的重要措施,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篆书 大篆 小篆 汉字的演变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国。又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的笔法增多,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隶书 隶书 汉字的演变 楷书,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楷书点画形态丰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由于它的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书”,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楷书 楷 书 汉字的演变 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章草”。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时还出现了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草书 草 书 汉字的演变 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这种字体写起来比楷书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很受群众喜爱,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但是很难有一个截然分开的界限。 ——行书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伍』 高一语文优化设计附加卷子的答案

书店自己切买

『陆』 优化设计语文下册全部答案

(一) 生字园(17分)
1、 词语每个1分,共8分,同音字每个0.5分,共专3分。
2、 每空0.5分,共4分。 3、每属空0.5分,共2分。
(二) 美词园(14分)
1、每空0.5分,共4分。 2、(1)(2)小题每个成语1分,(3)小题2分,共10分。
(三)佳句园(14分)
1、每句1分,共4分。 2、题目、作者1分,每句诗1分,共5分。写民间故事,写对一个得1分,共3分。 3、每空0.5分,共2分。
(四)阅读园(20分)
1、消失 减少 扩大,每词1分,共3分。 2、每词0.5分,共3分。
3、树木变成了……天空了。 2分 4、拟人, 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意思正确即可)。 5、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写出相关内容也可,有问题酌情扣分)
6、综合平台。写对三点就可得6分

『柒』 求志鸿优化设计 暑假作业 高一语文答案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暑假作业高一年级语文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暑假作业高一年级语文 收藏|RSS|积分: 1|群主: discuz 加入练习册 最新主题 作者/时间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成员动态...

『捌』 语文必修二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课时训练答案

我是学人教版的 要求
《红楼梦》
《高老头》
《〈孟子〉选读》
顺便说下
高一年上学期的后半学期: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4要求的高考必考的文学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导读
《谈美》导读

『玖』 高一语文必修4优化设计答案

网上是没有的。
你的答案应该是给老师收了吧?
建议你重新买一本吧

阅读全文

与语文优化设计高一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