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013
2012—2013学年下期四年级语文名校真题卷 一
(配人教版四下)
一、读拼音,写词语。(7分)
hū yù yínɡ ɡuānɡ pínɡ shuǐ yuán nínɡ shén
shènɡ tán zhànɡ ài wù shàn liánɡ qū ɡǎn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锯( ) 赠( ) 使( ) 像( ) 遵( )
据( ) 憎( ) 驶( ) 橡( ) 尊( )
导( ) 决( ) 即( ) 埋( ) 削( )
异( ) 诀( ) 既( ) 理( ) 哨(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 )的夜晚 ( )的装饰 ( )的光芒 ( )的风景画
( )的藤 ( )的笋 ( )的瓜 ( )的池水
( )的时刻 ( )的技术 ( )的痕迹 ( )的汽车
( )地进入梦乡 ( )地吃起来 ( )地献出生命 ( )地感动
四、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3分)
簇:①聚集;②聚集成的团或堆;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成堆的东西。
1.孩子们簇拥着乐队老师走进少年宫。 ( )
2.炎夏,花园里花团锦簇,分外娇艳。 ( )
3.一进院,一簇菊花引起我的注意。 ( )
五、词语对对碰。(8分)
⒈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如( ) 教诲( ) 违背( ) 寂静( )
清晰( ) 饶恕( ) 婉转( ) 增添( )
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短暂( ) 沉默( ) 善良( )
赞赏( ) 明白( ) 熟悉( ) 坚硬( )
六、写几个表示看的词语,并填入括号里。(6分)
1.老师走进教室( )四周,笑着说:“今天的值日生做得真好!”
2.我们站在山顶( ),家乡的风光尽收眼底。
3.平时留心( )周围的事物,会学到不少知识。
4.自然老师正在做一项实验,我们都围在一起( )着。
5.他( )着那张照片,许多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七、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5分)
1.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
2.桂子开花,十里飘香。 ( )
3.你难道没听到上课的铃声吗? ( )
4.人的知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 )
5.荷兰,是水之国;荷兰,是花之国;荷兰,是牧场之国。 ( )
八、读句子,填空。(6分)
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挣扎”一词表现了小飞蛾。“我”从小飞蛾身上感到。句中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 。
2.“但是世界还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存在战争,如、。只要有局部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我想对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说一句话:。
九、古诗填空。(5分)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这首词的作者是 ,是人。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句描写的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十、课内精彩语段阅读。(8分)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zháo zhuó )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 zé zhé )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划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1分)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分)
(1)脱手:( )
A.放开 B.漏掉 C.轻率 D.除去
(2)明白:( )
A.公开 B.懂得,了解 C.清楚 D.表明
3.“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里的“一个样“指的是( )(1分)
A.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两个不一样重的铁球,同时脱手,同时着地。
C.两个一样重的铁球,同时脱手,同时着地。
4.周围的人惊讶的原因是:(3分)
(1)原以为两个铁球,但看到的却是 。
(2)原以为胜利者是,但事实证明却是。
(3)原以为事实会,现在事实说明。
5.读文中画“”的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十一、课外阅读。(13分)
诺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外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挡住,军官有点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熟睡在热被窝里,她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接到命令才离开。无奈中,她才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人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的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地离去了。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许多多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⒈从短文里找到符合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2 分)
⑴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 )
⑵应允别人的话。 ( )
⒉“军人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又肃穆的神情”,是因为( )(3分)
A.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动。
B.军官被妇女的精神所感动。
C.军官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⒊第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3分)
A.总领全文 B.深化主题 C.承上启下
⒋仿写句子。(2分)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
________是________的诺言。
⒌读了小孩信守诺言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习作乐园。(30分)
这学期快要过去了,回忆一下,哪一天你过得最有意义,或者最难忘?为什么?想好写下来。注意要有具体的事例,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② 作文我喜欢xx是2013一2014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哪一份卷子
也不知道书是谁发明的,也不管是谁发明的,反正书是个好东西。
书蕴藏着人类回的智慧,怪不得人们常说:“书答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喜欢读书,字里行间蕴藏着未知的奇妙世界。读一本书,就要每个字都要读透,每读透一个字,就像一次奇妙的旅行,在字与字之间邀游,领略人生的真谛。
我喜欢读书,对书有种莫名奇妙的情感。一本书有它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也有我们的价值。每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既会增加书的价值,也会增加我们的价值。
我喜欢读书,喜欢跟随书中人们去旅游,他们哭的时候我也会感到伤感。他们笑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开心。读忧伤的文字,心里就会闷闷不乐;读喜悦的文字,心里就会很开心;可不管怎么读,文字就是文字,是它与标点符号才能构成一本书。我们总能从文字中读出忧伤、读出喜悦、读出感情。
我喜欢读书,每读完一段,就像呷着一口茶。读完一章,就像在尝一杯茶。读完整本书,就像在品味着一壶好茶。品出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我喜欢读书,我更喜欢读出书的意义,知识和价值!
③ 小学语文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 分)
zhù zhái kuān kuò luǎn shí shènzhì yùliào jiàshǐ ( )( )( )( )( )( )
二.辨清字形,再组词。(5 分)
潮( )换( )侧( )赛( )拔( ) 嘲( )唤( )测( )塞( )拨( )
三.读懂题目要求,并选择正确的选项。(12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人声鼎沸 无原无故 鹤发童颜 山崩地裂
B.鸦雀无声 威风凛凛 响彻云宵 无可奈何
C.相貌堂堂 悄无声息 刚正不阿 文质杉杉
D.精忠报国 秉公执法 腾云驾雾 提心吊胆
(2)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风号浪吼 号角齐鸣
B.枝折花落 百折不回
C.闷雷滚动 闷闷不乐
D.振兴中华 兴高采烈
(3)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的是( )。
A.盘古开天地 B.精卫填海 C.普罗米修斯 D.女娲 补天
(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风唤雨的世纪》题目中“呼风唤雨”形象地说明了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很强大。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岳飞。
C.《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D.《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都是寓言故事。
四.连一连。(8 分)
千里黄云白日曛 欲饮琵琶马上催 高 适
但使龙城飞将在 长河渐落晓星沉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北风吹雁雪纷纷 王昌龄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8 分)
(1)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全食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十点一刻左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世纪广场怎么走?(改成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12 分)
1.《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都在写景的同时揭示一定的哲理,其中“ , ”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寓意 相同。
2.《出塞》和《凉州词》都是以 为主题的诗歌,其 中,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样,表达战士们作战沙 场,久久未回的诗句是:“ , 。”
3.《观潮》一课,作者对潮来时壮观景象的描写非常生动,如“浪 潮越来 越近,犹如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从《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我认识了 的蟋蟀;从《麻 雀》一文中,我认识了 的老麻雀;从《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文中,我认识了 的王戎。
5.周恩来在租界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 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 ”的含义,从而 立志“ 。”
七.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7 分)
疏 通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 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 小溪流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 ”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 ”一个姑 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 ”一个中年男子长叹了 一声……有几个人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了。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 详,声音洪亮:“一大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不知 怎么的,两个争吵的小伙子一下子松开了手。老大爷站在街当中,高 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面的,别停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地加快。一会儿,小街畅通无阻,响起 了一曲悦耳的欢歌。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 分)
忽然—( ) 缓慢—( )
洪亮—( ) 悦耳—( )
2.文章记叙了一天 ___________(时间), (地点)__________因为 而拥堵起来,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只知埋怨,一位 却主动疏通交通,让这里重新_________ 。(4 分)
3.下列句子应该填在文中哪一空白处(填序号)(3 分)
A.“唉!小街太窄了!” B.“喂!快走啊!” C.“急死人了!”
4.小街又响起欢歌的原因是 。(2 分)
5.题目“疏通”有两层意思:一是 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 (4 分)
八.作文。(30 分)
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我 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写自己的发现。你可以写观察到的景物, 也可以写身边的人,还可以写你发现的问题。
要求:①内容真实具体;②语句通顺;③350 字左右。
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期末试卷
基础展示台
一、我会选。1.给正确的读音打“√”。6分
静谧(mì bì) 鸟瞰(ɡǎn kàn)山崩地裂 (bēnɡ bēn )
差不多(chà chā)暖和(hé huo)大模大样(mú mó)
2.在正确的答案上打“√”。3分
(1)《白雪公主》选自:(1.《安徒生童话》 2.《格林童话》)
(2)《昆虫记》的作者是:(1.法布尔 2.魏格纳)
(3)“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的意思是:(1.完。2.全部用出。3.都,全。)
二、我会写。
1.想一想,下面这段话中带点的意思可以用哪个(四字)词语。3分
汽车缓缓地驶出车站,开始加速。就在这时,猛地窜出一个男孩,面对这 (形容来得非常突然.)的危险,司机 (态度镇定,不慌不忙.)地踩住了刹车。车上的人长嘘了一口气,纷纷说:“还好,还好, 。(安全,没有事故发生.)”
2.填空。3分
(1)盛年不再来,一日 。及时当勉励,岁月 。
(2)唐朝杜光庭为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写了一幅对联:树红树碧高低影,烟 烟 。
3.默写古诗。10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 )
在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 。
三、我会连。8分
书写得 很漂亮 颐和园 安徽
相处得 很工整 兵马俑 西藏
照顾得 很甜蜜 黄山 北京
打扮得 很周到 布达拉宫 西安
四、我会排。
1.请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3分
上午 深更半夜 早晨 下午 黄昏 午间
2.请按《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故事发展排列下面的词组。3分
因病住院 发表演讲 认真请教 发现大陆块吻合 艰难考证 大胆猜想
3. 请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这一段话。5分
(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团白纸。
( )忽然,他看见几个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 )下课了,小庆在操场上玩。
( )他想,这是谁扔的?真不讲卫生!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阅读大观园
(一)课内阅读。16分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这两段话中先写走完长廊,来到 ,看到 和 ,
再写站在 ,看到颐和园内 、 和 ,正前面的
和东面的 和 。
2.照样子写词语。
闪闪发光: 、 、 、
隐隐约约: 、 、 、
慢慢地: 、 、 、
3.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昆明湖的 和 的特点,分别把昆明湖比作 和 。(4分)
4.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中“滑”字用得很妙,写出了 。(1分)
(二)课外阅读。15分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残雪还没有消融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寒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息: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
息息相关()自强不息()
2.这篇短文二、三两段分别写了竹子的、两个方面。竹子全身都是宝,竹竿可以用来做 、 ;竹皮可以用来 ;竹沥和竹菇可供 ;竹笋不仅 ,而且 。
3.“岁寒三友”是指、、。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改为: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改为: 。
5.用“ ”划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习作欢乐谷 25分给小作家的话:又是一学期了,我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祝愿你在本学期最后一次作文展示活动中写出最棒的作文,成为一名优秀的小作家!
请你选择一次最难忘的外出活动或者班队活动、浏览活动等,写下来。题目自定。要求把话写通顺,比比谁写得最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