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2009年中考试卷
2007年全国名校中考语文预测试题21
一、积累与运用。1~5题(共 18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啜泣(chuò) 相形见绌(chù) 崭露头角(zhǎn) 狼藉(jí)
B、祈祷(qǐ) 毫无顾忌(jì) 阴晦(hùi) 惬意(qiè)
C、嫉妒(jì) 忍俊不禁(jīn) 惘然(wǎng) 拮据(jǖ)
D、纤细(xiān) 同舟共济(jǐ) 嗟来之食(jié) 逶迤(yǐ)
2、 下面语段中划线部分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2分)
几年前,①在彩电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②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③经济效益一下子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④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⑤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⑥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是连血本都会亏掉的。
第②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 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高唱生命曲”,请你结合《西游记》或《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下联: (2分)
4、 古诗文默写:(共8分)
①酿泉为酒,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② ,肠断白苹洲。(《梦江南》)
③既有辞官的离愁,又有归乡的喜悦的矛盾心境的句子是 , 。(《己亥杂诗》)
④描写琅玡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醉翁亭记》)
⑤同样是爱国,境界却不同。陆游“ , ”表达了以贫困衰病之身,犹不失当初渴望马革裹尸的“平胡壮志心”;而李贺既嗟悼自己赋闲乡园,又感慨国事衰微,故有建立功业之语:“ , 。”
⑥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将浩荡的离愁升华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的诗句是 , 。
⑦金秋到了,农民的庄稼丰收了,让我们也到诗歌的田园里来收割吧。请写出一句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 , 。
5、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②绿色食品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它包括地里种的、水中游的等多种多样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粮食、蔬菜、鱼肉、鸡蛋以及油、茶、酒、调味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过程。如作物要在没有污染的地方进行栽培,以保护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饲料中,不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添加剂;制罐头、饮料的工厂中,使用的工艺设备必须无铅、锌等污染。
⑴、请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2分)
⑵、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绿色食品:
二、现代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6~12题。(共14分)
[甲]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②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③ “阿!闰土哥,——你来了?……”
④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⑤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⑥ “老爷!……”
⑦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摘自鲁迅的《故乡》
[乙] ①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②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③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④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⑤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⑥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⑦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⑧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⑨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⑩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1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摘自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6、 [甲]文中第⑤段写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欢喜”和“凄凉”矛盾吗?为什么?(2分)
7、 [乙]文中第④段写“我”的心理: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表达了作者
复杂的感情。(2分)
8、 [乙]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3分)
9、 身体语言往往能表达人物微妙的心理,请探究[乙]文中 “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中“眼色”的含义。(2分)
10、 请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以下现象的根本原因:(2分)
见到自己最亲近的人,闰土“分明的叫‘老爷’”,是因为
,菲利普夫妇躲开自己的亲弟弟“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是因为 。
11、 用你敏锐的眼光找找相同点:①在写两个苦命的人——闰土、于勒时,两位作者都运用了 描写方法;②两篇文章都采用了
手法来写作。(2分)
12、 读了[甲]、[乙]两文,你更喜欢文中哪一个“我”呢?请任选一个说说你眼中的“我”是怎样的人。(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20题。(共16分)
留 点 空 白
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是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③人是感情动物,有喜也有悲,有爱也有恨。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 , ;当你烦恼时, , ;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人就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绝对不能灰心,低头,停止不前。当生活把你逼进狭窄的小路,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就会变小路为宽广大道。
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若是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就会无怨无忧,知足常乐。其实,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不必眼馋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能锻炼身体,就不必眼馋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的事物纷繁,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名人就有凡人,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蜜的果实,且俭朴的生活,会更贴近生活的本质,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至于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为此,何不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求得安宁,活得开心、快乐一点呢?
⑤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给人给己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留更多的灵气,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3、 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
14、 第②、③段分别从 、 两个角度,来论述论点的。(2分)
15、 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第④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2分)
16、 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坦坦君子:
戚戚小人:
17、 仿照第③段中的相关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填人恰当的句子。(2分)
当你痛苦时, , ;
当你烦恼时, , 。
18、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认为“人生一世”,哪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
19、 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品味的语句,请自选一处作简要赏析。(2分)
答:
20、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和谐社会”等活动同样具有启发作用。
B.第②段提到了人与人在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处世哲学意思相近。
C.第④段中提到的“光怪陆离的表面”是指一个人一旦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就会整天沉湎于花天酒地、碌碌无为的生活中而不能自拔。
D.全文语言朴实,条理清晰,说理辩证,蕴含哲理,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染力较强。
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
读下文,完成21-24题。(共8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徙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21、 下面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穷山之高而止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而不知其所穷 游于是乎始
C、 已遂述数行 D、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遂命仆人过湘江 吴广以为然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⑵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23、 文章以“始得”为题眼,却先写未得西山时寻幽探胜的乐趣,意图是什么?(2分)
24、 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2分)
。
读下面的诗,完成25-26题。(共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5、 诗中描写自己的家贫困至极、被破屋漏的句子是:
, 。 , 。(2分)
26、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
四、作文(共40分)
27、 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40分)
题一:人生是条漫长而曲折的里。回首你的人生之路,放眼他人的人生之路,你都看到了什么?也许一路上快乐相伴,也许一路上泪雨交加,也许一路上鲜花簇拥,也许一路上荆棘丛生,也许一路上友爱如阳光,也许一路上真情似大海……
请以“人生路上 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拥抱母亲,我们会享受到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受,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以“拥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选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1、立意正确,自拟题目。(不得以话题为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题目:
500
600
2007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1. A
2. 第②处 改为“长虹电器厂率先大幅度降价销售”(或“长虹电器厂大幅度降价销售”);第⑤处 改为“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的效果(成效)”(或“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每句1分)
3. 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要点:①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近;(1分)②下联中必须写出《水浒传》或《西游记》中人物的“性格,人名、事件”( 1分)如:心慈面软,唐僧纵放打劫贼。/ 情深义重,鲁达勇救林教头./心狠手辣,陆谦火烧草料场.//心狠手辣,高俅设局白虎堂.(仅供参考)
4. ①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②斜晖脉脉水悠悠。 ③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④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2分)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只要是与秋有关的古代的诗、词、曲都可。)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等(除了⑤题外,每题1分,错字、别字、添字、掉字均不给分)
5. ⑴绿色食品涵盖面广泛以及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共2分。意思对,超字扣1分)⑵绿色食品指安全(卫生)、营养、无污染的食品。(共2分,少1点,扣1分)
6. 不矛盾。 “欢喜”是因为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凄凉”是因为生活的艰苦。(“欢喜”和“凄凉”的原因各1分,大意对即可)
7. 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1分)对父母所作所为的困惑和不满。(1分)
8. (1)我看于勒叔叔的手和脸:(2)我心里默念于勒叔叔;(3)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每点1分)
9. 要写出父亲害怕女婿知道的心理。如:小声点儿,别让女婿知道这是于勒。语句通顺1分,符合情境1分。
10. 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或封建礼法关系的影响、封建道德的束缚)(1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分)(大意对即可)
11. 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神态(每个0.5分)// 对比(1分)
12. [甲]文“我”珍惜友情,对劳动人民有同情之心 (或 [乙]文“我”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任选一个,若两个都评了,以第1个计分,大意对即可得1分)
13. 人与人在交往中应为他人、给自己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快乐度日。(加点字意思必须答出)(2分)
14. 为他人留点空白、给自己留点空白(每点1分)
15. 道理论证 // 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证)(每空1分)
16. 坦坦君子:指襟怀坦白、德才兼备,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或拥有坚忍的心智,宽容的胸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1分)
戚戚小人:指心胸狭窄、报复心理很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或故意误解,刁难,甚至伤害别人的人)(1分)(意思对即可)
17. 句式、内容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如: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留点空白给快乐,莫让烦恼充斥思维。
18. 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能结合文章中心,从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态度作适当分析即可。如: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譬如像个人的功名利禄、恩怨得失就不必刻意面对,过分追求。同样道理,对于别人对自己的一些偏见或看法也不需要费心和介意,因为凡事只要心地坦荡、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能够笑面人生,快乐幸福。
19. 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①能找出一处优美的语句,得1分;②能对该语句从思想或语言等方面作赏析,得1分。
20. C
21. B
22. ⑴苍茫暮色,从远而近,到看不见什么还不想回来。⑵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也可以意译。每题1分,重点词语解释错误每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3. 先写未得西山时寻幽探胜的乐趣,意在衬托“始得”西山之乐,(1分)为下文描绘西山做了铺垫。(1分)(大意对即可)
24. 能写出哲理(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永不知足”/“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得1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得1分。
25.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每1大句1分,有一个错别字,或少写、多写不给分)
26.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1分),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1分)(大意对即可)
27. 依中考评分标准。
B. 2009年河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9年河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1—4题 18分)
1.下列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分)
A 博学 桥粱 穿戴 抑扬顿挫
B秘诀 惨淡 蜡烛 郑重其事
C恻隐 摇篮 蔓延 不可救要
D 阴晦 轻捷 偷懒 轻而义举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6分)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② ,佳木秀而繁阴。
③杜甫《望岳》一诗蕴含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④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表达思乡之情的完整诗句:
, 。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共4分)
①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较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 , ;若要有宽广的胸怀,请多接纳别人的忠言。
②读《西游记》,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请简要叙述关于他的一个故事。(不超过50字)(2分)
答:
4.环保局计划开展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聘请你为宣传活动小组成员。分配给你以下两项任务,你将怎样完成?((①题4分,②题2分,共6分)
①你是一个解说员,在展览馆里,需要你介绍一幅被污染的干枯的河床画面,你的解说词是:
答:
②一个年轻人向地上吐痰。你对他说的话是:
答:
第二部分(5—24题 52分)
一.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①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文章第①段有两个写美景的句子没有录入,请你补写在下面。(2分)
答: , 。
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共划6处)(2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2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②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要:
8.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答: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
9.有的同学认为文章第⑤段删去也可以,你怎么看?请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在下面。(3分)
答:
二.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百兽之王——虎
①人们一提到虎,就会想到它那健壮的身体,锋利的爪牙和威风的样子。的确,虎被称为“百兽之王”,它是胜利和力量的象征。
②在现实生活中,虎的数量很少。在全世界九种虎中,有四种已经灭绝了。仅剩下的五种虎,也有几种数量仅剩两位数了。但东北虎、美洲虎的踪迹,还是可以在森林中找到,还是一样的威风。
C. 2009年中考语文考前演练(A)卷的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当年万里觅封候,________(《诉衷情》)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登高》)
3、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观书有感》)
4、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
5、予独爱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6、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7—8题(4分)
望 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指 。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⑴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⑵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⑶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⑷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橘逾淮为枳(节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 ⑵寡人反取病焉 取:(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2分)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于令仪赠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 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
12、选择题:
⑴下列加点的字与“夜负十千以归”中“负”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负者歌于途 B、苍山负雪 C、天不负我也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⑵“如其言与之”一句的正确解释是下面的( )(2分)
A、如果他的话是骗人的 B、按照令仪的话做了 C、同意盗的话跟他讲和 D、按照他的话给了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既去,复呼之,盗大恐。(2分)
14、于令仪让盗留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
15、这一个故事表现了于令仪________的品质。(3分)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蔚泓
①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项经济活动,只要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增加了自己的福利,就算是实现了效率。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实现效率。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这种理论,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合理的。
②但现实中许多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许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没有损害,甚至还能够增进别人福利的事情往往不能实现。
③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给两个人100元,由甲决定自己拿多少,乙决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则双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钱;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议,则两个人都一无所获。如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解释,甲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应该是自己拿99元,给乙1元,而且乙也应该能够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得到1块钱比没有钱要好,尽管少了点,但也增加了福利。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提议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对而使得两个人什么也得不到。乙宁可自己得不到这1块钱,也不让甲得到那99元。因为乙觉得这种分配方案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1块钱的好处,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宁可不要这1块钱,也不让甲“吃独食”。乙这样做不仅考虑到了福利问题,还着重考虑了公平问题。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
④因此,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⑤其实,无条件地爱别人也能够给自己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纯粹的利他行为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增加往往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体现在纯粹利他行为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典型的利他行为是慈善捐款。
⑥洛杉矶的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在捐钱出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打赚回来的主意,但他在捐了几次款以后发现,捐了款就能赚回来。因为慈善行为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入口处的墙上刻着罗伯特·洛奇的名字,见者无不称赞),从而使自己有机会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物。洛奇因为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他当初投资的100万美元已经增值了7倍,等到这家公司上市,可盈利30倍。洛奇在总结慈善捐款与赚钱的关系时说,他花在慈善方面的每一块钱,都能够换回1.1-2美元。
⑦比尔·盖茨把自己从微软公司获得的30亿美元分红全部捐了出来。从2000年到2004年,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累计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了100.85亿美元。但比尔·盖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⑧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有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所以,即使是从自利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什么时候都要记得,除了利己,还要利他。虽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富裕到可以随意给别人捐献巨资的程度,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给别人以关爱,使自己的生活因彼此之间的关爱而充满幸福和快乐。爱从自己开始,但很多时候,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16、把第③段中反问句“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改为陈述句而意思不变的一项是( )(2分)
A.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不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
B.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可能使他利益不最大化。
C.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只可能使他利益最小化。
D.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不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
17、从第⑥⑦段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同义词填在横线上。(4分)
⑴洛奇因为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
⑵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累计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了100.85亿美元。但比尔·盖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18、概括第⑥、⑦两段的事实论据 ,这两个事实论据论证了 (6分)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 (5分)
20、对本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段中,“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合理的”这一观点是有局限性的。
B.本文的论证过程是总分总结构。
C.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和叙述。
D.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和例证法,有力地阐述了论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三袋米
王恒绩
①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便去世了,只给娘俩儿留下了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②那时,村里没有电,儿子每天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清清晰晰地将母爱密密地缝进儿子的衬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班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长高了。
③这年秋天,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此时,积劳成疾的母亲却因患病已干不了农活,家里有时连裹腹之粮都没有。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的。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子却固执地说:“不!”母子二人僵持着。母亲见说不通,便挥起粗糙的巴掌,结结实实地甩在了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
④儿子终于回到学校上学去了。没多久,母亲来到学校,一瘸一拐地挪进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锁紧了眉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立刻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⑤又一个月初,母亲又背着一袋米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来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又红了脸不吱声了,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⑥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脸上堆着比哭还难看的笑。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呵斥道:“哎,我说你怎么顽固不化呀!这杂色米你今天是怎样背来的,还怎样背回去!”
⑦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打湿了衣襟:“大师傅,我跟您实说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挽起裤脚,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回了学校……”她又解释说,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米,然后捱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摸地回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再送到学校……
⑧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泪流满面。他扶起母亲:“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米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心领了,求您一定为我保密,谢谢!”
⑨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⑩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