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4泰州三校一模)如图△ABC中,AB=AC,AE⊥BC,E为垂足,F为AB上一点.以BF为直径的圆与AE相切于M点
解答:(1)证明:连OM,如图,
∵⊙O与AE相切于M,
B. 2013~2014学年初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苏州�%A
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区语文一模试题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qīng) ▲ 诉 ②凛(liè) ▲ ③开天(pì) ▲ 地④深居(jiǎn) ▲ 出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望向窗外繁花似景的木棉,那构勒分明的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骄百媚的群芳中;那热情似火的花朵,如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独然于世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胸怀,无不诏示着英雄的赤子之心1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 ,何有于我哉!”(《<论语>八则》)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 。(《鱼我所欲也》)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④采菊东篱下, ▲ 。( ▲ 《饮酒》)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⑥ ▲ ,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 ▲ 》)
⑧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阅读《朝花夕拾》,完成问题。(5分)
①《阿长与(山海经)》中,什么事使“我”对长妈妈“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又是什么事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②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他”是谁?请写出姓名,并简述他留给鲁迅印象深刻的两件事。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近日,一曲《沁园春霾》红遍网络。下面摘录了词的上阕,请你结合内容和形式,说说它能够广为流传的原因。(3分)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四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
第二部分 (44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6—9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劳其筋骨 C. 曾益其所不能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益习其声(《黔之驴》)
C. 发于声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7.下面哪一项中没有通假字?(2分)
A.衡于虑
B.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C.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D.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文章都在讲治国之道,它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2分)
9.选文第一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采用这种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10题。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①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②云:“不见。”默然大喜,赍③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④。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①伺:侦察,守候。②绐:dài,欺骗。③赍:jī,携带。④本末:事情经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
②吏遂缚诣县
阅读《给我的孩子们》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3题。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1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差异。(2分)
①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
②我每天不止一次地憧憬于你们的生活1
12.第二段中“蜘蛛网落花”喻指什么?你觉得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3分)
13.节选的两段文字是《给我的孩子们》的开头和结尾,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说说它们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6题。
站在水星表面看太阳,太阳在天空慢悠悠地移动。在地球上,从红日初升到夕阳西下只要12个小时。在水星上,太阳在天空游历“半天”,却要88乘以24小时,相差176倍!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缓慢,水星上的日出和日落也和地球上不同。在地球上,太阳出山是“喷薄而出”的,而在水星上,太阳则在“地平线”上慢慢爬行,一次日出需要12-19个小时!想看一次水星日出,得准备好三顿干粮!
行星大气是行星的一把“保护伞”,能散射阳光、调节温度和保护行星不受宇宙射线粒子的袭击。但是并非每颗行星都具有稠密大气层,行星保存大气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质量、表面温度和大气成分。具有强大引力的大气层,例如我们的地球,能够保存大气,而水星是个体积小的大行星,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它周围的任何气体都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逃逸到太空中去了,因此水星上存在大气的可能性按理说较小。然而,“水手10号”三次经过水星周围,记录到了大气的痕迹,并测出水星大气的成分氨、钠、钾和氧,但气压很低,只有万亿分之一个地球大气压。由于水星大气很稀薄,几乎丧失了散射阳光的功能,因此水星晚间是漆黑的,像罩上了一层黑色的天鹅绒。如果你有机会站在水星表面凝视天空,那么你会发现,漆黑的天幕上群星璀璨,相互争辉,但不“眨眼”,因为星星“眨眼”是行星的稠密大气造成的,而水星上缺少这样的稠密大气。
1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火星,但文中却多次写到地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以第一段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15.文中哪个词最能准确表现水星大气层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3分)
16.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人类为什么能在地球上正常生活。(2分)
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一文,完成17~ 21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候,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边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7.第①段和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都属于什么描写?它们在文中分别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18.第④段中,“世间最美的音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世间最美的音乐”?(3分)
19.第④段中说“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父亲的“成就”是什么?从他很少的“笑容”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3分)
20.“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我”在这个冬夜中学到了什么?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
21.你喜欢“在冬夜里歌唱的鱼”这个标题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阅读感受谈谈你的看法。(3分)
22.作文。(60分)
请以“手心里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
C. 2014届泰州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答案,急求啊!
…这还没考呢……3月31考
D. 泰州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南通的那试卷????、看下面的是不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A项,“萃”应为“粹”,“戛”应读“jiá”;C项,“炽”应读“ chì”;D项,“帐”应为“账”)
2. (3分)D(A项,递进关系颠倒,应将“不仅”和“而且”后边的内容对调;B项,结构混乱,应删去“的处罚”;C项,成分残缺,“《断背山》”前缺少介词。)
3.(4分)①缺核心技术;②缺防范意识;③缺法律保障。
评分建议: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超过字数不得分。
4.(5分)示例一:青春岁月献海岛,赤胆忠心报祖国。因为有你,祖国的边疆才得以安宁,人民的生活才得以幸福!
示例二:舍青春创事业,舍个人念“大家”,舍小家顾国家。你的“舍”,形象展现了当代军人风采!
评分建议:修辞,2分;内容,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搜:寻求、征调)
6.(3分)D(①③④都不是表现陈枢对他为人处世原则及对“义”的坚守)
7.(3分)B(一是错在“多次”,相对于在旌德县令任上,是“再次”;二是错在“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
8.⑴(4分)(陈枢)对权势和利益没有丝毫考虑的心,对符合义的刚毅正直,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评分建议: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⑵(3分)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枢考虑救济灾民的各项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
评分建议:“所以”、“具”、语意通顺,各1分。
⑶(3分)(陈枢)被朝廷留下再次担任官职,他因为身体有病请求辞官归养,没得到朝廷回复就去世了。
评分建议:“致仕”、“报”、语意通顺,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4分)①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②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③颈联:对群胡骄横的悲愤;④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
评分建议:每点1分。
⑵(3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想像)(1分)。描写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1分),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表达诗人心中哀痛之情(1分)。
⑶(3分)这首诗叙写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1分),以及阵亡将士的籍贯、身份(1分),描写了得胜者的骄狂、百姓的悲伤和期盼(1分),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言笑晏晏 (2)吾尝跂而望矣 (3)庶竭驽钝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官盛则近谀 (6)酒酣胸胆尚开张 (7)其利断金 其臭如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①交代自然环境的寒冷,暗写社会环境的冷漠;②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凄凉;③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④奠定了全篇悲凉的感情基调。
评分建议:每点1分。
12.(4分)第一处中的“平静”指亚当对生活的长期孤独寂寞和社会的冷漠无情已习以为常(2分)。第二处中的“平静”既暗示亚当在得知雷居然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后感到彻底绝望,又暗示亚当在这种绝望中已经死去(2分)。
13.(6分)小说结尾揭示雷是个精神病患者,这出乎意料(2分);但正常人不会跟亚当聊天,又在情理之中(2分);这让对未来燃起希望之火的亚当再度跌入冰冷的现实,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漠(2分)。
14.(6分)①亚当长期贫苦、孤独、寂寞,不被人关心,也没有朋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冷漠;②在雷给予亚当关心帮助后,亚当敞开心扉对雷倾诉,表达了对朋友的渴望、友情的呼唤;③亚当没有能从正常人那里得到温暖和帮助,却从被正常人认为有“精神病”的雷那里获得朋友般的关怀,在反讽中揭露了人性的扭曲。
评分建议: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首先,指出在当前期待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既可能会产生瑰宝也可能出现泡沫;接着,举例阐述什么是“文化瑰宝”和“文化泡沫”;最后,通过对比,提出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
评分建议:每点2分,缺少“首先”“接着”“最后”之类表示论述思路的关联性词语,扣2分。
16.(6分)①修建主题文化公园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但有些地方却将其利益化;②将已有文化遗产符号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但肆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却使文化走向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③举行文化活动可以使民众获得教益,增加精神营养,而走过场,求规模,却忽视文化的灵魂。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7.(6分)①对以文化之名而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建设加以规范;②保护已有文化遗产,对故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的情形加强管理;③反对走过场、求规模的文化活动,追求有智慧、有灵魂的文化。
评分建议: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8.参照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6处,见对给分;多于6处,见错扣分。
20.(2分)易安(词)、漱玉(词)
评分建议:答对1处,得1分。
21.(2分)合于音律但文辞庸俗。
评分建议:答对1点,得1分。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22.(5分)A、D(A项,错在“袭人担心黛玉承受不了,请求贾母想一万全之策”。 其一,袭人只是对王夫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而未对贾母说;其二,袭人也没有请求王夫人或贾母想一万全之策。D项,错在“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清醒认识”。崔久峰年轻时参加过革命,而此时他已沦为一个只会念经修道的悲观主义者。)
评分建议: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不给分。
23.⑴(5分) 周瑜想杀死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保证三天完成。前两天,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动,暗地里请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 三天四更,诸葛亮趁江上大雾弥漫,率船到曹军水寨前叫阵。曹军中计,下令射箭。结果,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任务,周瑜因此叹服不已。
评分建议:背景,1分;准备过程,1分;实施过程,2分;结果,1分。
⑵(5分)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试探、迷惑对手,寻找复仇时机;借疯言疯语,发泄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24.(3分)浅阅读是一种追求视觉快感、心理刺激而不需要思考的有害无益的(2分)阅读方式(1分)。
25.(6分)能助人了解、认识世界;能助人反省、提升自己;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评分建议:每点2分。
26.(6分)祛除功利性考量;明确经典阅读的意义;克服求快的“慢读”;保持闲适地乐读;追求阅读的品质。
E. 2014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http://wenku..com/link?url=JuEW3PARf5HhHT_nUw50Qxuqf2ETVi-TeDCRY7imuGg_
F. 2017泰州中考语文试卷作文怎么阅卷
风雨拼搏近十距离我期盼考百能考理想高,我披星戴月、寒暑停我绩步步升喜悦曾绩飞落泪水
我先传麽超百字行~
-
G. 2013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
望采纳,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