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19课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19课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6 03:17:03

『壹』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19课后面那4题第3题的答案是什么,要重点难点里的答案。

军令状:原为戏抄曲和旧小说中所说袭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军令状”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
现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范围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军队。
立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三国演义中写到:当年蜀国将领马谡为守街亭立下军令状,后街亭失守,蜀国丞相孔明(诸葛亮)不得不军法从事,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还有当时草船借箭时,诸葛亮也在周瑜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当然,敢立军令状,也是高度自信的表现。
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他完不成就会受罚。

2.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表现在8到10自然段

『贰』 语文九下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的19课的答案

1+1

『叁』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配套练习册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答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习题】:
1.带着问题读书。
“千年梦”指的是( ),“圆”指的是( ),“千年梦圆在今朝”实际讲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 )、( )和( )的共同努力下,( )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2.我会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瑰丽( ) 尝试( ) 遨游( )
苍穹( ) 猝然( ) 绚烂( )
尽管( ) 瞬间( ) 参与( )
3.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震耳( )聋__ 坚持不( ) __ 风华正( )__
兴奋不( )__ ( )而不舍__
4.写出下列各词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奇妙一( ) 瑰丽一( ) 绚烂一( ) 震憾一( )
反义词:
坚定一( ) 崭新一( ) 精细一( ) 艰难一( )
5.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下面内容属于神话故事的是( )
A.鲲鹏展翅 B.嫦娥奔月 C.车走空中
2.中国( )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A.唐 B.明 C.清 D.宋
3.“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是( )
A.1958年 B.1992年9月21日 C.1970年4月24日
6.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用加横线的字说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
(3)儿童乐园里,碰碰车最好玩。(调换词序,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
(4)我们要学习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真叫人佩服。(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提升训练
课文重点段落阅读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它”是指:(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 ),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 )、( )、( )的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参考答案】:

1. “载人航天梦”、实现了、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官兵、神州五号”、载人航天
2. guī 、 cháng 、 áo 、 cāng 、 cù 、xuàn 、 jǐn 、shùn、 cān
3. 欲:将要,快要。 懈:放弃。 茂:茂盛。 已:停止。 锲:雕刻
4. 奇怪、美丽、灿烂、震动、动摇、陈旧、粗略、轻易
5. (1)B(2)B(3)C
6. (1)过去的日子宛若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难道其他物质没有放射性?
(3)碰碰车在儿童乐园里最好玩。
(4)我们要学习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7.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意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

『肆』 语文九年级下册19课《鱼我所欲也》的课后题

★课后练习答案参考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此题意在让学生注意本文的结构与思路,从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参见“课文研讨”中之“问题研究”。不过若有的学生坚持认为是“舍生而取义”,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也没必要坚持让他放弃自己的意见。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与,给。2.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3.于,介词。表示比较。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4.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此题意在让学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对《孟子》散文艺术特色有粗浅的体会。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1, 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伍』 帮忙找一下九年级下册语文19课20课21课的课文

19课——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1——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原文】
十年春,齐帅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③,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③,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⑤, 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15),战于长勺(16)。公将鼓之(17),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8)。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③,登轼而望之(20),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21),再而衰(2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3),故逐之。”

『陆』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18,19课的整理诗词填空

九年级语文古诗文填空及

提示性默写(10年中考题)

1、《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2分)

2、 ,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3、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 ”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4、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岳阳楼记》中“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6、不以物喜, 。(范仲淹《岳阳楼记》)

7、而或长烟一空 ,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8、、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就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

9、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搂记》)

10、、《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意在彼不在此的语句是“ , 。”

11、“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12、晏殊《浣溪沙》的“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1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4、、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5、、请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6、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闲适、悠然的两句诗是: , 。

17、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

18、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19、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 》)

20、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2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

22、诸葛亮在《 出师表》 中告诫后主刘禅要“深追先帝遗诏”, “遗诏”中有两句话表明了先主刘备对“善”‘恶”的态度,之后逐渐成为警世格言,这两句话是: _ , _ _

23、今当远离, ,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24、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25、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26、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7、《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28、夫站,勇气也。 (《左传• 曹判论战》 )

29、牺牲玉帛, ,必以信。(《曹刿论战》)

30、、《与朱元思书》中的语句“ ”形象凝炼地表现出富春江水疾速奔腾之势。

3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三人行, ”,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3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两章)

3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34、得道多助, 。(《孟子》)

35、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3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鱼我所欲也》)

38、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 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

!”(2分)

39、、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 ”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40、、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4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42、、邹忌修八尺有余, 。 (《邹忌讽齐王纳谏》)

43、齐王下令进谏初期,描写群臣进谏场景的一个成语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

44、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会在忧伤失意时,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 ”的豪言壮语;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去倾听“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气魄;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执著坚毅;在消磨时光时,去倾听“少壮不努力, ”的慨叹警醒。(2分)

45、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6、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7、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自勉:“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

48、 ,拨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4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50、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相见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离愁”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

51、、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2、今年4月,国家出台了国策十条,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53、安史之乱时,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 的理想。

54、唐代诗人杜甫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55、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5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述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企盼为国效力的诗句是:

57、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运用“

58、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60、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1、 ,白露为霜。(《诗经》)

6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63、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山回路转不见君,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 ,天涯若比邻”,尽显洒脱旷达之意。

64、、 ,千树万树梨花开。

65、伤心秦汉经行处,

『柒』 九年级语文下册19课翻译 拜托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捌』 九年级语文下册19课翻译 拜托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玖』 语文九年级下册19课《鱼我所欲也》的课后题

一,孟子主要通过摆事实(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讲道理来论述“舍内生取义”和“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个观点。联系实际谈谈对于两个观点的理解: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的观点,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人人都要求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
二,“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究竟如何对待“嗟来之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接受这种施舍,不仅自己的人格受到污辱,而且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这样的施舍,当然应该是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但有时接受“嗟来之食”保存了自己,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可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时不妨暂且忍辱负重。
三,1,为:为了/做
2,行:走/做(事)
3,得:取得/同“德”,动词,感激
4,间:中间/参与/间或,偶尔
5,于:比/对,对于/从/在
四,略

阅读全文

与九年级下册语文书19课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