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初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初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其中1-6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7-9小题为“文言文阅读与探究”;第10-19小题为“现代文阅读与探究”;第20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试卷上作答。
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0分】
(一)汉字书写和解释词语【本题满分4分】
1. 将下列两个词语写在相应的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2.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义愤填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文默写【本题满分10分】
3.请默写唐朝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做题:(请任意选取6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前6道小题。)根据原文填空:
①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③《木兰诗》中概述战斗悲壮激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⑥《春夜洛城闻笛》中,表明李白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⑧《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本题满分6分】
5. 请用一句话(不超过15字)概括下列文段的内容。
北京成年人的肥胖率居全国第一,而儿童中的胖墩也不少。首都儿科研究所昨天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显示,目前北京市6到18岁的儿童中,平均肥胖率为10.9%,城区中小学生分别为13.3%和14.2%。肥胖不仅正在成为北京儿童最主要的流行病,也使北京地区儿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程度比国内其它地区更严重。
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北京儿童肥胖率比全国大城市的水平约高出一倍。
6. 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着“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病人说:
二. 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50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第7-9小题。【本题满分17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③父利其然也。( )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⑥世隶耕( )
2.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③泯然众人矣。
④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 简答
方仲永少时聪颖,后“泯然众人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2分);《孙权劝学》中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是谁?_________(1分),说出这人成功的两条原因(各1分):
①
②
请翻译这个句子(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10-15小题【本题满分19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两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hè jiǒng
①( )然而出 ②( )乎不同 ③校补( ) ④澎湃( )
11. 读了这段文字,作为学者闻一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2. 你认为“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中“深刻印象”是指什么?(3分)
13.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两个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14.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15.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结合选文简要谈谈此句的含义。(4分)
(三)阅读《幸福大道145号》,完成16-19小题。【本题满分14分】
幸福大道145号
(1)科比10岁生日的那个晚上,母亲沙茜尔把他叫到跟前说:“恭喜你,从今天起你就是堂堂男子汉了!”科比听了母亲的话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无比骄傲地抡起小小的拳头回答:“我是家中的男子汉,从明天起我就要好好照顾妹妹们!”
(2)沙茜尔禁不住将儿子搂在怀里含泪道:“因为你已经是男子汉了,所以我不得不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告诉你。”原来科比的父亲所在的银行突然倒闭,这个六口之家也就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了生存,科比的父亲将远赴得克萨斯州艰苦创业,加上路途遥远,可能要好几年才能回家。听完母亲的话语,科比湛蓝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他舍不得父亲离开:父亲博学多才,是他的良师益友;更重要的是,是父亲教他踢球,并把他培养成了同龄人中最棒的足球小明星。尽管舍不得,但在一个星期之后,父亲还是拿着简陋的行装出发了。科比追在车后问父亲在得克萨斯州的地址和邮编,父亲愣了一下,车里的司机探出头来微笑着说:“小伙子,那个地方叫XX镇幸福大道145号。”科比飞快地跑回房间,在一个天蓝的信封上写下:“得克萨斯州XX镇幸福大道145号克里奇爸爸(收)。”他决定晚上就写信给父亲,这样当父亲长途跋涉到达幸福大道145号的时候,他的遥远问候说不定还可以帮父亲洗去旅途的劳顿。
(3)一个月后,科比收到了父亲的回信。信里还夹着5朵兰帽花,科比兴高采烈地把花朵分给母亲和妹妹们,然后在客厅里大声读起父亲的来信:“平坦而干净的得克萨斯州,到处盛开着插在你们母亲帽子上的兰帽花……”父亲的信不长,但无论如何,科比和妹妹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知道爸爸所在的幸福大道145号一定是一个好地方。
(4)科比和父亲每个星期通一次信,父亲每次的来信都不长,只是简单介绍他的工作进展和得克萨斯的风景,但是科比每次都会写满三大页,把周围的每一件事情告诉父亲,包括最小的妹妹会叫爸爸了;妈妈不小心摔碎了工艺品厂的一只陶瓷杯;或者哪个女生给自己写情书了……通信3个月后,科比向妈妈请示:“我可不可以给爸爸打电话,就听一下他的声音。”妈妈把儿子搂在怀里说:“爸爸的工作很忙,何况我们也要节约每一分钱是不是?”科比懂事地点了点头,从此再也不提打电话的事了。
(5)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的艰辛可想而知。作为家中最大的“男人”,科比时时以行动证明他会替父亲好好照顾这个家。而年幼的妹妹们常常把家里捣的一团糟,妈妈也会忍不住对孩子们发脾气,每到这个时候,科比就把妹妹哄到一起,仔细地把爸爸的信读给她们听,刚开始,这个办法还奏效,但听来听去都是这几句话,妹妹也不感兴趣了。科比就凭着自己对幸福大道145号的丰富描述,也成了孩子们想念父亲以及美丽的得克萨斯的最温暖时刻。
(6)妹妹琳达4岁生日那天早上,她问科比,为什么父亲没有寄来礼物,她一直都想要一张描绘幸福大道的明星片。于是,科比在下午的美术课上自制了一张卡片:一大片美丽奇特的兰帽花中,有一条曲折的大理石小径通往一栋漂亮的别墅,别墅上写着“幸福大道145号”。但一张手绘的画根本满足不了妹妹的好奇心,她甚至评价卡片的花一点都不像兰帽花。
(7)这给了科比不小的打击,他决定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找父亲。9月,13岁的科比参加班级活动,到得克萨斯州附近的非默林中学联欢。非默林中学安排的活动十分丰富,但科比却心不在焉。他想,这里离父亲不远了,他很想去看看他,更想看看父亲经常提到的幸福大道究竟是什么样子。第二天中午,科比悄悄去火车站买了到得克萨斯的票,虽然很多人看了科比手中的地址都说那个地方很偏远。下了火车,科比好不容易搭上了一辆去父亲那儿的顺风车,他不禁有些激动。
(8)下车后,科比经过了轰隆的工厂、矮小的小学,终于看见了路旁的兰帽花正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在一堵高高的墙上,科比看到了他要找的地方——地址和邮编都正确,但这里写着“忏悔大道145号”。科比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蹲在地上伤心地痛哭,不过擦干眼泪后的他不再找爸爸了。
(9)心情沉重的科比一回到家,就发现了父亲的信。两天后,他给父亲回信,细细讲述了几个妹妹的成长趣事以及自己得到的奖状,对于自己的“冒险”却只字不提。信上的地址依旧是“幸福大道145号”。
(10)又过了一年,科比的父亲终于回家了。46岁的他显然消瘦了许多,他依旧背着4年前出门时的包。3个妹妹对这个憔悴贫穷的男人显然很陌生,科比拉着她们朝父亲走去,这个14岁的男孩已经比父亲还要高,当他带领妹妹们说出:“我们欢迎从幸福大道145号归来的客人”时,父亲和母亲都流出了眼泪!
(11)多年后,在州法院工作的科比给得克萨斯西北部的得克萨斯州监狱的监狱长写了一封信,请求把“忏悔大道145号”改为“幸福大道145号”。他说,没有任何一座监狱能锁住亲人之间的爱。并且,如果能够因此保持一个父亲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最后,他还说道,幸福大道145号也正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最温暖的暗语……
(选自《读者》2005第2期)
16. 多年后,为什么科比请求将“忏悔大道145号”改为“幸福大道145号”?(3分)
17. 第(7)段结尾划线句写道:“他不禁有些激动”,其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3分)
18. 科比10岁生日的时候,他无比骄傲的抡起小小的拳头回答:“我是家中的男子汉,从明天起我就要好好照顾妹妹们!”请试着从五个方面来总结科比是如何实现这一诺言的?(5分)
19. 读了本文,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3分)
⑵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1.按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仍分)
(1)(cheng2)__清(2)(jiao1)__洁 (3)(fei1)__红(4)苍(qiong2)__ (5)(kui1)__见(6)面面相(qu4)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黄晕()(2)确凿() (3)酝酿()(4)脑髓()
3.文学常识填空。(5分)
(1)《背影》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__,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另一篇散文是____.
(2)鲁迅的本名是__,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目散文集_____。
(3)《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___。
二、课内阅读(35%)
(-)
(甲段)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有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宇。[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段)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作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一个描下来,像习这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以上两个语段分别选自____(2分)
A.《少年闰土》B.《从百草日到三味书屋》C.《最后一课》D.《背影》
2.给这两个语段选择一个共同性的标题,较合适的应是__(1分)
A.我的老师B.学习苦与乐C.专心与分心D.课堂趣闻
3.这两个语段都用了第__人称的写法。甲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听讲,表 达了“我”对___的热爱;乙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___画。表达了“我”时__的厌恶。甲段中的‘我’是__乙 段中的“我”是___。(3.5分)
4.两个语段都写了课堂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甲段用一个“_____”概括,乙段可用一 个____概括。甲段中师生的心是相通的;乙段中师生的心是不相通的,其原因甲段为_____,乙为__(2分)
A.教学内容、形式枯燥乏味。B.“我”和同学们都不喜欢老师。
C.“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老师。D.老师和学生的爱国情感相交融。
5.这两个语段加线的句子都具有讽刺意味:甲段是通过从_____ 产生联想来表现的;乙段是通过对______的叙述来完成的。(2分)
6.从内容上看,两段都是写___的片段,但时代背景不同,国度不同:甲段是写___国___以后上“最后一课”的情景,乙段是写___国____(时期)私塾教育的。(2.5分)
(二)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__。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着。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酝酿 应和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1)酝酿:(2)宛转: (3)应和:(4)烘托:
3.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朝志南和尚写的__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导的作用是__。(3分)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3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5.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2分)
第①句 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 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6.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1分)
A12/3/4 B.1/2/34 C.1/23/4
7.文中的“_”处应填入的词语是()(1分)
A.混脑罩静默B.夹恼盖沉默 C.混恼笼静默D.混恼飘静默
8.“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3分) 答:
9.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三、课外阅读(20%)
天山景物记
①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__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③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D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④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⑤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6)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持过猎获的野味。(7)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①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②山色逐渐变得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③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 ,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丽.](4)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⑤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6)在马上作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1分)
白皑皑 凝脂 荡漾 绚烂
A.ai2 3 yang4 xuan4 B ai2 1 yang4 xuan4 C.kai3 1 yang1 xun4 D ai2 3 yang4 xun2
2.给文中“_”处选择。确答案()(1分)
A.连绵不断浸流柔嫩柔和 B.连绵不绝慢流轻柔柔软 C.蜿蜒无尽没流柔嫩柔和 D.蜿蜒无尽慢流轻柔柔和
3.文中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其中第①句的作用是__;第③句写出了树林的__;第③④句写出了林中的___,运用的是以__衬__的写法;第⑤句写出了森林的__;第(6)(7)两句写出了这是一片 森林。(7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2分)
5.根据文中第2自然段第③-⑤句写出天山野花的特点。(4分)
(1)第③句写出了野花的__。
(2)第④句写出了野花的__。
(3)第⑤句写出了野花的___。
(4)第(6)句写出了野花的____.
6.文中第2自然段第(6)句“在马上你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与本段的哪两句相照应?(2分) 答:
7.天山的野花和来自清笔下的野花有何区别?请仔细阅读上文和下面句子回答。(3分)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四、作文(30%)
题目:一位的老师
要求:
1.选择两三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或特点。
2.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3.字数在600以上。
试卷答案:
一、l.(l)澄(2)皎(3)绯(4)穹(5)窥(6)觑2(1)yun4(2)zao2(3)niang4(4)sui3.(l)朱自清《春》(2)周树人《朝花夕拾》(3)都德 二、(-)1.C B2.C3.一专心祖国及祖国语言分心封建教育小弗郎士少年鲁迅4.静闹 DA5.鸽子的咕咕低叫声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6.小学生课堂生活法普法战争中清末 (二) 1.niang4 ying4 he2 2.(l)原意是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2)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3)(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4)原指画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是衬托。3.南宋《绝句》 引用4.(1)引用、比喻(2)拟人(3)排比、比喻 5.① 触觉春风轻柔温暖 ②嗅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③视觉 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④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6B7.C5.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9.五种景物:树、草。
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三、1.B2.C3.承上启下绵延与高大幽静动静茂密与幽暗原始4.排比和比喻5.(1)艳丽(2)硕大(3)多(4)高大6.与第③句的“高过马头’,第④句中的“成丈高”“八寸的玛瑙盘”相照应,同写出野花的“高”与“大”。7.天山的野花具有艳丽迷人、铺天盖地、高大健硕的特点;朱自清笔下的野花具有花样繁多,在微风中时隐时现的特点。可以看出,碧野笔下的野花更富丽、更浓烈、更壮美;朱自清笔下江南的野花则更纤秀、更细腻、更有动感。
⑶ 七年级下册语文半期中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 姓名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9.5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脑髓 亘古 炽痛 鲜为人知
嫉妒 磐石 重荷 锲而不舍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hè 然 污 huì shùn 息 义愤填 yīng
深 suì 喧 xiāo 蝉 tuì 鞠躬尽 cuì
3. 根据原文填空。(9分)
① ,关山度若飞。
②东市买骏马, , , 。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 。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 。
4. 按要求填写原文。(6分)
①《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军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
②《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 !
③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颂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
, 。
5. 文学常识填空。(2.5分)
①《木兰诗》是一首 ,叙说了 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②《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B. 他最近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欣欣向荣。
C. 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D. 登上紫金山顶,遥望南京城全景,各种景物栩栩如生,令人心旷神怡。
7. 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2分)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答:风筝:
友情:
二、 阅读理解。(共50.5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8.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1.5)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未尝识书具 借旁近与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 不能称前时之闻
10.翻译句子。(4分)
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句中停顿。(3分)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2. 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的情况,然后用文中原话指出造成方仲永悲剧性结局的原因,最后用一句名言说出你的感悟。(6分)
(二)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但所得的麻 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啊,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3. 给原文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3分)
14. 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2分)
A 铺垫 B 对比 C 欲扬先抑 D 象征
15.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 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捕鸟的?(2分)
17.选文第一段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18.指出选文第二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3分)
19.选文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波兰的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小偷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又一天,他的前妻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她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正是夺走海尔曼爱妻的列夫斯特。
列夫斯特一直比得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得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医生在手术室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装送到海尔曼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死在这个人的枪口下。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换上了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了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脏上……
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他一字一顿的说,“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大的天职!”——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
20.海尔曼医生面对文中的小偷和情敌,他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面对法西斯分子,他对“天职”又是怎样理解的?(4分)
21.小说的前两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主人公海尔曼医生仁慈、宽容的性格特征,第三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2. 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去教堂才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白外套?(4分)
23. 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警官时,他会怎么想?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三、 作文(40分)
书可以医治愚昧,书可以使人聪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望,书演示着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谊和我们的喜怒哀乐……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⑷ 关于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的题目,是人教版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脑髓( sui ) 哺(b u )育 炽( chi )热 鲜( Xian )为人知
gèn( 亘 )古 深s uì(遂 ) j I ǒn g(迥 )乎不同 q I è(锲 )而不舍
2 王维的《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深林人不知__,明月来相照_。(2分)
3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劝告人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___,___不要心急__________!_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分)
4 《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被后人常用,这两个成语是__吴下阿蒙________、_刮目相待_______。(2分)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2分)
A.甜腻 娴熟 尽态及妍
B.沟壑 抽畜 慷慨以赴
C.剽悍 妍丽 相得益彰
D.机杼 谰言 九屈连环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就罩住了。
A.撑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牵 拉
C.支 放 套 牵 拉
D.撑 撒 系 拿 扯
7.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4分)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B.坏事做尽的张朝富,虽然一字不识,但未到中年,他的头顶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好,但比起以前来还是有一点进步的,我这样想,不是聊以自慰吧?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4分)
A.一个由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
B.“有偿新闻”应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D )(2分)
A.《福楼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说巨匠 法国
B.《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丑小鸭》 都德 丹麦 童话作家
10.下列句子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2分)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壮士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D.秋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12.下面文段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句子是(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示憎恶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13.请你仿照小欣给“业勤”的赠言,根据下面两位同学名字的特点,各写一句既得体又有意义的赠言。(4分)
业勤:业精于勤,荒于嬉。
方英:
志成:
二.阅读(共60分)
(一)(26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住在心理,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习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课文《 最后一课 》作者是 法国 国的 都德 。(3分)
15、“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原因是(D )(4分)
A、“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B、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讲解过
C、今天讲得容易
D、“我”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16、“这可怜的人”指的是(A )(2分)
A、韩麦尔先生 B、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们 D、韩麦尔先生,我们
17、“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用了哪个动词?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2分)
A、表注释 B、表补充说明
C、表转折 D、表停顿
20、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记住了自己的语言,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
B、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只有记住自己的语言,人民才不会甘心做亡国奴,国家才有希望。
C、这句话表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深挚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亡的痛苦心情。
D、这句话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21、文中两处出现了“好像”一词,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处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标志,都是比喻词
B、前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后者不是
C、后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前者不是
D、A、B、C三项都不对。
2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拟 B、比喻 比拟 反复
C、比喻 排比 反复 D、排比 反复 比拟
2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答: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题。(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2分)
答:
25.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2分)
答:
28.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凭兴趣去工作学习成吗?(4分)
答:
29.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最少写出两点)(4分)
答:
30.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1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注:[1]信:确实,的确。)
3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2分)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2)诸儿竞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见道旁李树多子,( )折枝。
(2)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译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必须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③内容上写人与人之间的优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挚、感人;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⑸ 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一、给下列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组词。(分)
1.韵( )________ 2.窖( )________
3.嵌( )________ 4.颓( )________
5.恣( )________ 6.屹( )________
7.岚( )________ 8.桓( )________
9.耷( )________ 10.沮( )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里。(12分)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对偶
1.从地球上望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 〔 〕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汉⒆釉诶嘶ɡ锎凇?〔 〕
3.虽然只是那么小的一只并不美丽的小鸟,它的举动和表情露出了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 〔 〕
4.太阳可以有行星,为什么别的恒星就不能有呢? 〔 〕
5.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小。 〔 〕
6.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 〕
三、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文后的问题。(10分)
“灯下,他郑重地打开纸包,按照那信里指明的记号,把右角上用墨点了两点的一张毛边纸捡出来。那是一张空白毛边纸。鲁迅先生用洗脸盆盛满水,滴入一点碘酒,把纸平放到水面,纸上立刻现出了淡淡的字迹。”
①上述文字中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动作描写,表现了鲁迅的什么态度从下面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 〕
A.慢条斯理 B.小心翼翼 C.严肃认真 D.从容不迫
四、给下列加红色字的解释选择恰当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7分)
1.平易近人 〔 〕
A.接近 B.相处 C.距离 D.走近
2.哂笑 〔 〕
A.微笑 B.大声 C.洒脱 D.讥讽
3.韵味 〔 〕
A.押韵 B.滋味 C.精神 D.含有情趣
4.示众 〔 〕
A.给人看 B.群众 C.多 D.看
5.冷若冰霜 〔 〕
A.若干 B.好像 C.如果 D.假如
6.无可名状 〔 〕
A.名声 B.名字 C.说出 D.明白
7.漫不经心 〔 〕
A.谨慎 B.约束 C.随便 D.无边际
五、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字,把序号写在横线上。(12分)
1.小花猫____(A.窜B.撺C.蹿)到饭桌上去了。
2.前线的战士打得侵略者抱头鼠____(A.窜B.蹿)
3.我们在郊外野营,搭起了帐____(A.逢B.篷C.蓬)
4.人们都说狐狸是_____(A.绞B.狡C.跤D.皎)猾的动物。
5.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____(A.夹杂B.发散)出来的清香, ____(A.发散B.夹杂C.踊跃)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_____(A.昏暗B.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A.游动B.踊跃)的铁的____(A.鱼背B.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6.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____(A.动听B.悠扬),使我的心也___(A.激动B.沉静),然而又_____(A.高兴B.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A.融化B.弥散)在含着豆麦____(A.花枝B.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文后的问题。(9分)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1.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
A.引入回忆
B.概括全文大意
C.提出全文中心
D.交代要素
2.第②段介绍了蔡老师的哪些情况?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
A.蔡老师现在的年岁,相貌和性格。
B.蔡老师当时的年岁,相貌上的缺陷。
C.蔡老师现在的年岁,人品和性格。
D.蔡老师当时的年岁,相貌和性格特性。
七、作文:(40分)
我已经长大了
期中测试答案
一、1.yùn韵味 2.jiào地窖 3.qiàn镶嵌
4.tuí颓唐 5.zì恣情 6.yì屹立
7.lán岚霭 8.huán盘桓 9.dā耷拉
10.jǔ沮丧
二、1.A 2.A 3.B 4.C 5.A 6.B
三、①打开,捡,平放 ②C
四、1.A 2.D 3.D 4.B 5.B 6.C 7.C
五、1.C 2.A 3.B 4.B
5.B、B、B、B、B
6.B、B、B、B、B
六、1.A 2.D
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总分15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脑髓( ) 哺( )育 炽( )热 鲜( )为人知
gèn( )古 深suì( ) jiǒng( )乎不同 qiè( )而不舍
2 王维的《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劝告人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分)
4 《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被后人常用,这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2分)
A.甜腻 娴熟 尽态及妍
B.沟壑 抽畜 慷慨以赴
C.剽悍 妍丽 相得益彰
D.机杼 谰言 九屈连环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就罩住了。
A.撑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牵 拉
C.支 放 套 牵 拉
D.撑 撒 系 拿 扯
7.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4分)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B.坏事做尽的张朝富,虽然一字不识,但未到中年,他的头顶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好,但比起以前来还是有一点进步的,我这样想,不是聊以自慰吧?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4分)
A.一个由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
B.“有偿新闻”应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福楼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说巨匠 法国
B.《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丑小鸭》 都德 丹麦 童话作家
10.下列句子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2分)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壮士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D.秋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12.下面文段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句子是(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示憎恶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13.请你仿照小欣给“业勤”的赠言,根据下面两位同学名字的特点,各写一句既得体又有意义的赠言。(4分)
业勤:业精于勤,荒于嬉。
方英:
志成:
二.阅读(共60分)
(一)(26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住在心理,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习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国的 。(3分)
15、“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4分)
A、“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B、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讲解过
C、今天讲得容易
D、“我”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16、“这可怜的人”指的是( )(2分)
A、韩麦尔先生 B、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们 D、韩麦尔先生,我们
17、“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用了哪个动词?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2分)
A、表注释 B、表补充说明
C、表转折 D、表停顿
20、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记住了自己的语言,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
B、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只有记住自己的语言,人民才不会甘心做亡国奴,国家才有希望。
C、这句话表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深挚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亡的痛苦心情。
D、这句话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21、文中两处出现了“好像”一词,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处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标志,都是比喻词
B、前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后者不是
C、后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前者不是
D、A、B、C三项都不对。
2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拟 B、比喻 比拟 反复
C、比喻 排比 反复 D、排比 反复 比拟
2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答: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题。(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2分)
答:
25.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2分)
答:
28.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凭兴趣去工作学习成吗?(4分)
答:
29.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最少写出两点)(4分)
答:
30.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1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注:[1]信:确实,的确。)
3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2分)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2)诸儿竞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见道旁李树多子,( )折枝。
(2)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译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必须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③内容上写人与人之间的优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挚、感人;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⑺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下册编版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这个我没有这个期中考试啊,试卷啊,再说今年级下册的每个版本的都不一样,嗯可以在软件上搜索一下它的其中之一。
⑻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人教版
说明文阅读是学生在考试中最容易失分的题型。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进行适量的阅读训练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法。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
题型一: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首先,理解并熟记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