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三语文需要明确的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用法比较常见的错误,详细点。
标点符号的使用,自2004年《考试大纲》又重新作为考查内容,这是一个大的变化。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具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04年05年试题看,仍然以选择题为主;从备考的角度看,也应该把握几种标点符号特殊用法,只有夯实标点符号的使用基础,才能应对高考题中的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下面举析几种标点符号特殊用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问号的错误用法
1.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例如: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分析:把第一个“?”改为“,”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
2.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是不是问句,不要用问号。
例1: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2:如何改善教学环境?需要研究一些列问题。
分析:例1是否定式的陈述句,因此“?”改为“,”。例2也是一个单句,“如何改善教学环境”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后面是谓语,主谓之间怎么能用“?”断开呢?
3.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例1:怎么了?你?
例2: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分析:其实这两个句子主谓倒装句,一个句子不能有两个句末点号,因此每句前面一个问号都应该为逗号。即“怎么了,你?”“ 你到过上海吗,小刘?”
二、顿号的错误用法
A.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例如:我国的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和”前的顿号使用错误,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B.概数之间误用顿号
例1: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例2:全文共六个部分,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两个例句顿号都应该删除,如果像例1,就变成了“十七”“八岁”并列,不合句意,“十七八岁”应是估计的年龄,不能用符号顿开。例2病因同上。)
但是相邻的数字连用如果是数字略语,中间要用顿号
例如:全文共六个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该句与例2的区别在于“有三、四个部分”是不确指,而“其中第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语意明确,是实指。)
C.并列词语做谓语误用顿号
例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三个主谓短语是句子谓语,它们的主语是“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因此它们实际是三个并列短句,句与句之间不能用顿号停顿,因此顿号改为逗号)
D.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例如:全村的男、女、老、少奔向大堤,参加抗洪抢险。
(“男、女、老、少”是个集合名词,删除顿号,表示一个整体。类似的还有“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等都不应该用顿号。)
E.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
例1: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例2: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哈密瓜啊等。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本应该用顿号,但是带上语气词“啊”后,停顿时间变得相对较长因此顿号改为停顿时间较长的逗号。
例1可改为“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例2可改为“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哈密瓜啊等。”
F.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层次不清。所以第二层次应用逗号。
改为“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三、分号的错误用法
A.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使用分号的前提是分句中至少有一个逗号)
例1: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例2: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例3: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例1是正确的。例2、例3的分号的使用错误,是因为前后分句中没有逗号出现,所以句中的分号改为逗号。)
B.但是有时在非并列关系(主要是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内,应用分号而用了逗号或句号。
例1: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情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这个例句中的“但是”前的句号应改为分号。这种轻微转折句,用句号停顿时间太长,割裂句意;用逗号停顿时间太短,反映不了轻微转折关系,所以用分号。)
四、冒号的错误用法
A.总结上文时,未用冒号
例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上文的总结,句号不具有这种功能,所以把句号改为冒号。)
B.冒号一般管到句终(即至少管到冒号后面出现的第一个句号),否则不能用冒号。
例1: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姗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为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务时间,他暗下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在一起谈笑风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不属于冒号提示的范围,因而冒号使用错误。)
C.引语中间的“某某说”后面应用逗号却用冒号
例如:
“不要怕。”他安慰我说:“这是个误会,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冒号改为逗号)
汉语的基本表达格式是:
1.某某说:“………。”
2.“………。”某某说。
3.“……,”某某说,“……。”
五、引号的错误用法
A.独立引用,句末标点应放在后引号内
例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例句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里面。)
B.非独立引用时(引语作为自己的语言的一部分或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引文末尾不用标点。如在句末,标点放在引号之外。
例1:“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例2: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
C.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里面一层忘用单引号
例如:她站起来问老师:“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例句中“有条不紊”和“紊”都要加单引号,即改为“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六、括号的错误用法
A.句内括号——注释句内某个词语,应该紧贴被注词语后面,括号内最后一个点号应省去(!?除外)。
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大重要贡献。
(“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的句号多余。)
B.句外括号——注释整个句子。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符号不变。
例如: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
(这个例句错在把句外括号当作句内括号了,括号内的内容是对前面整个句子的补充说明,不是解说“即兴”的,属于句外括号,所以应把括号后面的句号移到前括号的前面。)
七、省略号的错误用法
A.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句末点号),应保留它们。
例1. 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些列问题需要探讨。
例2.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例3.“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三个句子省略号前分别加?。!才是正确的。改为:
1.“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些列问题需要探讨.”
2.“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3.“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B.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要省掉。
例如: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的国家除亚洲的中国、日本外,还有来自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
(“意大利”后面的顿号应该去掉。)
C.误把省略号和“等”连用
例如:但相反,在有些领域中,人却超过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等
(删除“等”,避免重复。)
Ⅱ 高考语文标点改错选择题。
(2015·福建卷抄)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
【解析】选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虽然有疑问词“为什么”,但没有疑问语气,是陈述句,故句末不能用问号。
Ⅲ 高考语文标点题型
你问的”为什么最后那个(逗)号不在引号里面。“是不是打错了?
题目是否应该是”为什版么最权后那个(句)号不在引号里面“?
个人觉得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是对的。
这句(《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中的句号在双引号里面,说明:这是摘录了书中的一句完整的语句。
而这句(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中的句号在双引号外面,表示整一句话完整了,完成了。其实应该有两个句号,一个在引号里面,一个在引号外面。但两个句号连在一起太繁琐,所以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删去一个。
冒号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所以,不管是人还是书,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只要有符合所需要的作用的标点符号,就可以用。
Ⅳ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题目
修改:来A不应该改为分号,虽源然也表示并列,但前后只出现一个小分句,所以用逗号就合适。
B项:《序言》改为引号,第二个《教师口语》去掉书名号,因为是课程名。
C项:“鱼饵”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D项:“迅速”“方便”后的顿号都改为逗号。
本题应该选A
Ⅳ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标点符号怎么用
先看楼下,楼下在网页上标点符号的讲解中算是讲的简明全面有深度的了。我是自己又写了一遍,简单精缩版的。适合第二遍看加深理解。
在作文中,运用标点的能力也会影响得分。
顿号,逗号,分号的用法:
1、
①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②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③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用顿号。
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用逗号。
②是谓语动词。)
2、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3、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再用顿号)
4、
①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②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6、
①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②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死背多用多看就记下来了。)
7、
①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②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③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并不要求只能“;;。”或“;。。”)
9、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靠句感吧。多看些书这些自然就分辨出来了。)
问号用法:
1、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3、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4、
①“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怎么啦,你?
②鲁迅:“你放着罢,祥林嫂!”
冒号的用法:
1、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因为关系紧密,都是名词)
2、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3、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5、
①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②(自加)据国内第一份有关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的综合性刊物,多媒体世界材质掌握的数据,我国专业的和有关的多媒体公司有100家。
6、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这种形式书中常见,容易记下来。)
7、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冒号应改为逗号)
引号的用法:
1、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4、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
①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②“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专有名词与含有概括性和特定含义的名词)
破折号的用法(在作文中破折号占两格):
1、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
①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②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②句可以变去破折号,但是①句会变了意思。)
③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3、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分。在文中意思基本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读出一个不读出。
省略号的用法:
1、省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
2、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书名号用法:
1、表示书名、篇名(规章制度也算)、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①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为“自由谈”(此处略去此句子中的“”方便理解)
4、《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5、《荀子•劝学》 《念奴娇•赤壁怀古》
括号的用法:
1、
①推行“三证”(即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②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语文书上常见)
2、
①“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见《文选》卷十二)。
②(自加)“吸翠霞而夭妖”出自晋代郭璞的《江赋》(见《文选》卷十二)
Ⅵ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问题,希望好些人帮我解答。谢谢了!
这标点符号的问题,不象数学那样严谨。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关键是不要因为这标点符号,将文句的意思都表达得不正确。下面是个人的认识。
1.什么是学习型社会?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这个比较肯定)
2.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区别对待的问题。(这个本人以为都可)
3.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利,他就以权利相诱。(这样更合理些)
4.于丹虽然成名于对《论语》的阐释。但她说:自己在考虑这些的时候已经不是在考虑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站在当下,把所有中国文化中好的东西放在一起,完成一种建设。”(这样是否合理些?没有引号表示不是原句,用了引号是原句)
5.中国的发展,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世界共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谋求双赢、共赢、多赢,前景将是美丽的。(这个可以这样改,但没有什么差别)
6.《其实》一文的写作,可能受到鲁迅的一段话的启发。那段话在“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16页)中。有研读兴趣的同学,不妨找出来参读。(这样感觉好一些)
7.人类进入新世纪五年来,发生了骇人听闻的911事件,打了两场局部战争,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个感觉不到要修改)
Ⅶ 高考语文标点题。 第一个标点符号为什么用分号 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也便
分号后面是对路得解释,与前面是两层意思,故用分号
Ⅷ 高考语文有标点符号题吗
攻克高考语文卷标点符号题的6个小窍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几个做标点题的几个小窍门,自觉经济实惠,在此说出,但愿能有“引玉”之功。 窍门一:图示法解决句末标点在引号内外的问题 例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用图示法表示为“--------------。”①------------,-----------“-------------。”② ①句引号内独立成句,故句号应在引号里;②句,如果认可引号内的句号,那么全句就没有了句末标点,不伦不类,所以,句号应在引号外。 窍门二:层次分析法确定顿号、逗号、分号 例⑵ 美国的纽约、洛山矶、①日本的东京、②法国的巴黎、③英国的伦敦、④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会的实力。 例⑶ 季羡林先生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一把炒花生米;①午餐和晚餐则多以素菜为主。 在例⑵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家之间应是并列关系,属于并列词组作主语的现象,可是有的词组内部又有小并列,如美国、中国,如果一味用逗号,则层次不明,这样就必须把①②③④处的顿号改为逗号,这样就清晰多了。 例⑶中的①处用了分号,可是,全句连一个逗号都没有,怎么会有分号的出现呢?一定是用错了,分号属于越权了呀,所以要将此处的分号改为逗号。 窍门三:成分分析法确定逗号、顿号 例⑷ 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本句中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句中做谓语,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 例⑸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新世纪头20年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句中做定语,它们之间必须用顿号,用逗号则割裂了他们与中心词的限制关系了。 例⑹ 老李的包子做得好,馅大、皮薄、味香。 “馅大、皮薄、味香”在句中做补语,做补语的并列词组之间应该用逗号。 窍门四:语意分析法确定标点 例⑺ 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担任队长职务。 例⑻ 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扮演队长角色。 同样一个词,但在例⑺中必须用引号,例⑻则用书名号。主要原因是语境不同。 窍门五:拟用答语判断逗号、问号 例⑼ 你是懦弱地等待?①还是勇敢的应对呢? 例⑽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②生命能不能合成,③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2004年浙江卷) 在给例⑼的拟答语时,我们只要选择其一,或等待,或应对,就可以了。在给例⑽拟答时,则不能这样简单,每一句都得回答。 这也就告诉我们例⑼是选择问句,是一句话,中间不能用问号的的,应把①处改为逗号。例⑽又是多重问句,各自独立,所以②③处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窍门六:主动划句号,品评冒号的用法 例⑾ 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②“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从“两个时代”看,句号应加在②处,既然②处用了逗号,说明与后面还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后面的内容又不是“启示”的内容,所以说,①处的冒号属于用错情况。
Ⅸ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限定字数题包括标点符号吗
如果是在方格里写的话,那应该包括;但是如果在横线上写的话,那就应该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