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2019年导学与演练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答案
习题虽然都有答案,但是都是在自己完全答完题之后对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不是对着答案抄袭的,那样效果不是很好,多看书
❷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答案
二五 短文两篇(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熟读《两小儿辩日》;
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知识链接】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 ) 孰( )为汝( )多知( )乎
沧凉( ) 决(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孔子东游( ) 辩斗( )
问其故( ) 去人近( )
探汤( ) 多知( )
不能决( )
3.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 )
此独以跛之故( )
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孰为汝多知乎(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4.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⑵孔子不能决也。
5.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三、拓展提升。
庄子欲刺虎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加点的词:
(1) 庄子欲刺虎( )
(2) 馆竖子止之曰( )
(3) 两虎方且食牛( )
(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5) 两虎果斗( )
(6)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
2.翻译文中句子。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附: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总结反思】
二六 珍珠鸟(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提高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
冯骥才,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市人。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1977年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
【导学过程】
1.给加点字注音
鸟巢___ 垂蔓___ 雏儿___ 蓬松___ 眼睑___
眸子___ 流泻___ 呷嘴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卷( )___ 挨( )___ 似( )___ 颤(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斑( )___ 葱( )___ 茏( )___ 享( )___
班( )___ 忽( )___ 笼( )___ 哼( )___
4.找出句子中的动词,说说它们的作用
(1)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动词:
作用:
(2)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动词:
作用: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3.作者是如何描写珍珠鸟可爱的形象的?
4.“我”为小鸟做了哪些事?
三、精读精练:阅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段⑤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段⑤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段⑦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
5.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
6.段⑥这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
四、拓展提升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拉”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给加点字注音
撵它___ 舷窗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悭吝:
爱不释手:
3.文中多处用了拟声词,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4.把描写小鸟外貌的句子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5.用一个词语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
6.说说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五、积累训练
益鸟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古代诗歌中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鸟的吟咏,请写出一些你所喜爱的诗句。
❸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堂作业《导学精练》的答案
网上没有啊,搜不到
❹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与检测答案!!
8、题目“留住冰心”一语双关,作者所指有哪些意思呢?
答:一是留住内人格,二容是留住人们对文学赤诚的心
9、“你会觉得她变了”。“她”变的是什么?“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变的是文风。具体内容:由恬淡、超然、静美,变得若干辣人了。因为对“文化沙漠”产生的危机感,紧迫感。
10、“但是怎么了?”"这是冰心吗?"这样的疑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两句对文章起什么作用?
答:表达了作者疑惑,吃惊的感情。对文章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11、冰心先生与闻一多先生疏通时代的文化志士,你认为两位先生在人格上有何相似之处?
都有着很深的爱国情怀
❺ 初一语文的《导学与演练》答案
这个要自己动脑/动手,好好学习奥。第51页的太阳和霓虹灯1.本题考查对记叙文记叙顺序的把握。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顺序写)、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倒叙(后发生的先写,先发生的后写)。选文总体上采用的是顺叙,第五段采用的是插叙。
2.本题考查详写、略写的作用。安排材料的详略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凡能突出中心的详写,次要材料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写。
本文略写的是作者采访名演员、名主持人的事,详写的是采访季羡林先生的事。这样安排详略的作用是突出了中心思想,热情赞颂了季羡林先生平易近人的作风和尊重知识、尊重别人的思想品质。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章中记叙季先生为新生照看行李的事情,表现了他的平易近人(或"不摆架子")的作风及热心助人的思想品质。
5.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分析。解答这个题目关键是整体感知文章,准确理解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思路。答案必须写出用于对比的两个方面。
例如:名主持人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季羡林先生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思考。两相对比突出季羡林先生尊重知识。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太阳暗示了像季羡林先生一样的尊重知识、尊重别人、有谦逊美德的人。霓虹灯暗示了像名演员、名主持人一样盛气凌人、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的人。
❻ 初一语文导学与演练答案
第五课
一、二来题略
三、源(1)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
(2)把杂草当成树林
四、昂:抬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素:未染色 方:正
鞭:鞭打 驱:驱赶
五、
1.古义:脖子 今义
❼ 互动作业导学与演练七年级下册语文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8916.html
希望能帮助你。
如果版本不同,请自行搜索(搜回索练习答册)
❽ 七年级下语文 导学精练 答案(人教版)
网上没有啊
❾ 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与演练第二十课的答案
导学与演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