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课文内容(人教版)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
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
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
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
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
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贰』 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书的第一课是什么生字
1、观潮
cháo 潮 潮水、 浪潮、 涨潮、 退潮、
chēng称 名称、 称号版、 称呼、 称赞、
chèn (匀称) 称职权、 (称心)
yán盐 食盐、 盐水、 粗盐、 盐业、
lóng笼 鸟笼、 笼子、
lǒng 笼罩、 笼统、
zhào罩 笼罩、 口罩、 外罩、 罩衣、
méng蒙 蒙蒙、 启蒙、 蒙面、
mēng 蒙骗、 发蒙、
měng 蒙古、
bó薄 薄雾、 薄饼、 薄冰、 薄板、
wù雾 雾气、 大雾、 烟雾、 薄雾、
àng昂 昂贵、 昂首东望) 斗志昂扬、 激昂、
fèi沸 沸腾、 沸点、 沸水、 人声鼎沸、
guàn贯 横贯 连贯 贯穿、 贯通、 全神贯注、
jiù旧 依旧、 破旧、 陈旧、 旧书、
huī恢 恢复、 天网恢恢、 恢弘、
『叁』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里的第8课【蝴蝶的家】这一课可以提什么问题。
1、第3自然段中“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再次用内了问句的形式,直接抒发了作者在容多次猜想过后毫无所获的万分着急之情,与前文相互照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忧与关爱。
2、第4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种反复手法的运用把作者急切的心情表达得更加强烈,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3、文中多次反复出现“我真为蝴蝶着急”,你怎么理解?
因为作者关心蝴蝶、爱惜蝴蝶、疼惜蝴蝶、怜爱蝴蝶,为蝴蝶的住处而担心、发愁。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以问题和思索为线索来表达。本文以作者的思绪为线索展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再进行否定,再想,再否定,可见作者对蝴蝶非常关心,是在用心思考它的去处。
关于课文分段的问题:
第一段(1):写“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蝴蝶要怎么办?
第二段(2-4):具体写“我”是怎么样为蝴蝶着急的。
第三段(5-6):写一个女孩告诉“我”蝴蝶是有家的,但我没见过下雨时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肆』 语文 四年级上册一课三练
当我第一次认识你的时候,是在历史课本上,书上说,你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我钦佩这个第一次,我想,你一定是个像诸葛亮或者关羽一样的大英雄。
后来,再次认识你,却是在我的语文课本上。当我知道你只是一个农民的时候,心中微微失望了:我心中的英雄,怎么会这么普通呢。可是,当我读到你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之时,我震惊了。我知道这就是英雄的标志,所谓英雄,一定是有着远大抱负,并且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你才能一呼百应,揭竿而起,带领着人们一路所向披靡。
虽然你们最后还是被镇压了,但是你们的精神是不会磨灭的。腐朽的秦王朝也终于走向了末路。要感谢你,感谢你带领下的所有人,你们是时代的英雄。
历史记住了你,留下了你的名字。
我也想像你一样,从小拥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伍』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老师,你好》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老师,领进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
老师领进门
1942年春天,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共有四十人。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着。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让三年级学兄握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红摹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住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娃娃。他刚要动手,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
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现在已年近古稀,退休归里十年了。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着拐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陆』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
作者:周密(1232一约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柒』 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金钥匙1+1的答案是什么
任何事情,需多动脑筋,需要自己去悟,需要自己去想,想通了,就什么都懂了,想版好了,就什么都可权以解决了,至于多做题,倒是无所谓,当你做题的时候,你应该想一想,为什么是这种答案,不要轻浮地对待问题的答案,而要多思考,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什么都可以学好的,任何一种科目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