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09山东语文高考答案
绝密 ★ 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解析版
语文答案解析
注:解析仅代表个人观点,错误在所难免,谨此就教于各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眷顾 伺候(cì) 怯生生(què) 不揣冒昧(chuǎi)
B.糅合 愠色(yùn) 闹别扭(biè) 闭目塞听(sè)
C.遴选 舛误(chuān) 煞风景(shā) 飞扬跋扈(hù)
D.做梗 咋舌(zé) 处方药(chǔ) 唧唧喳喳(chā)
【答案】B
【解析】A. 怯生生(qìè)C. 舛误(chuǎn) D.唧唧喳喳(zhā)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答案】D
【解析】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 “活动”应放到引号内。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答案】C
【解析】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 :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答案】A
【解析】B项 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5.下列各句中,没胆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的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6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⑵ 2009年山东高考理科数学问答试题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参考公式:
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其中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锥体的高。
锥体的体积公式V= ,其中S是锥体的底面积,h是锥体的高。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R如果事件A,B独立,那么P(AB)=P(A)P(B).
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那么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 次的概率: .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 , ,若 ,则 的值为( )
A.0 B.1 C.2 D.4
【解析】:∵ , , ∴ ∴ ,故选D.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运算,并用观察法得到相对应的元素,从而求得答案,本题属于容易题.
2.复数 等于( ).
A. B. C. D.
2. 【解析】: ,故选C. w.w.w.k.s.5.u.c.o.m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分母需要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把分母变为实数,将除法转变为乘法进行运算.
3.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B. C. D.
3. 【解析】: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即 的图象,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故选B.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和利用诱导公式及二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解析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公式的变形. w.w.w.k.s.5.u.c.o.m
4.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解析】:该空间几何体为一圆柱和一四棱锥组成的,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体积为 ,四棱锥的底面
边长为 ,高为 ,所以体积为
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空间想象能力,
由三视图能够想象得到空间的立体图,并能准确地
计算出.几何体的体积.
5. 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的
一条直线,则“ ”是“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如果m为平面α内的
一条直线, ,则 ,反过来则不一定.所以“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w.w.w.k.s.5.u.c.o.m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几何中垂直关系的判定和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6. 函数 的图像大致为( ).
【解析】:函数有意义,需使 ,其定义域为 ,排除C,D,又因为 ,所以当 时函数为减函数,故选A. w.w.w.k.s.5.u.c.o.m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性质.本题的难点在于给出的函数比较复杂,需要对其先变形,再在定义域内对其进行考察其余的性质.
7.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 ,则()
A. B. C. D.
【解析】:因为 ,所以点P为线段AC的中点,所以应该选B。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加法运算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可以借助图形解答。
8.某工厂对一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右图是根据抽样检测后的w.w.w.k.s.5.u.c.o.m
产品净重(单位:克)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产品
净重的范围是[96,106],样本数据分组为[96,98),[98,100),
[100,102),[102,104),[104,106],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
100克的个数是36,则样本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
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 ).
A.90 B.75 C. 60 D.45
【解析】: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概率为(0.050+0.100)×2=0.300,
已知样本中产品净重小于100克的个数是36,设样本容量为 ,
则 ,所以 ,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
104克的产品的概率为(0.100+0.150+0.125)×2=0.75,所以样本
中净重大于或等于98克并且小于104克的产品的个数是
120×0.75=90.故选A.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读懂频率分布直方图,会计算概率以及样本中有关的数据.
9. 设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与抛物线y=x +1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w.w.w.k.s.5.u.c.o.m
A. B. 5 C. D.
【解析】: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为 ,由方程组 ,消去y,得 有唯一解,所以△= ,
所以 , ,故选D. w.w.w.k.s.5.u.c.o.m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程和离心率的概念,以及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解方程组有唯一解.本题较好地考查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10.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 ,则f(2009)的值为( )
A.-1 B. 0 C.1 D. 2
【解析】:由已知得 , , ,
, ,
, , ,
所以函数f(x)的值以6为周期重复性出现.,所以f(2009)= f(5)=1,故选C.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推理以及函数的周期性和对数的运算.
11.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 的值介于0到 之间的概率为( ).
A. B. C. D. w.w.w.k.s.5.u.c.o.m
【解析】: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即 时,要使 的值介于0到 之间,需使 或 ∴ 或 ,区间长度为 ,由几何概型知 的值介于0到 之间的概率为 .故选A.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值域和几何概型问题,由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得到函数值 的范围,再由长度型几何概型求得.
12. 设x,y满足约束条件 ,w.w.w.k.s.5.u.c.o.m
若目标函数z=ax+by(a>0,b>0)的值是最大值为12,
则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4
【解析】: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当直线ax+by= z(a>0,b>0)
过直线x-y+2=0与直线3x-y-6=0的交点(4,6)时,
目标函数z=ax+by(a>0,b>0)取得最大12,
即4a+6b=12,即2a+3b=6, 而 = ,故选A.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地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和由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要求能准确地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并且能够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值,对于形如已知2a+3b=6,求 的最小值常用乘积进而用基本不等式解答. w.w.w.k.s.5.u.c.o.m
第 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不等式 的解集为 .
【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① 或②
或③ 不等式组①无解,由②得 ,由③得 ,综上得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w.w.w.k.s.5.u.c.o.m
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含有多个绝对值号的不等式的解法,需要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分段去掉绝对值号,最后把各种情况综合得出答案.本题涉及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14.若函数f(x)=a -x-a(a>0且a 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设函数 且 和函数 ,则函数f(x)=a -x-a(a>0且a 1)有两个零点, 就是函数 且 与函数 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 时两函数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当 时,因为函数 的图象过点(0,1),而直线 所过的点一定在点(0,1)的上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w.w.w.k.s.5.u.c.o.m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隐含着对指数函数的性质的考查,根据其底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而分别画出函数的图象解答.
15.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出的T= .
【解析】:按照程序框图依次执行为S=5,n=2,T=2;
S=10,n=4,T=2+4=6;S=15,n=6,T=6+6=12;
S=20,n=8,T=12+8=20;S=25,n=10,T=20+10=30>S,输出T=30
答案:30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一般都可以
反复的进行运算直到满足条件结束,本题中涉及到三个变量,
注意每个变量的运行结果和执行情况.
16.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满足 ,且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若方程f(x)=m(m>0)在区间 上有四个不同的根 ,则 w.w.w.k.s.5.u.c.o.m
【解析】:因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满足 ,所以 ,所以, 由 为奇函数,所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且 ,由 知 ,所以函数是以8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又因为 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所以 在区间[-2,0]上也是增函数.如图所示,那么方程f(x)=m(m>0)在区间 上有四个不同的根 ,不妨设 由对称性知 所以
答案:-8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了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
对称性,周期性,以及由函数图象解答方程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解答问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分,共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x)=cos(2x+ )+sin x.
(1) 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
(2) 设A,B,C为 ABC的三个内角,若cosB= , ,且C为锐角,求sinA.
解: (1)f(x)=cos(2x+ )+sin x.=
所以函数f(x)的最大值为 ,最小正周期 . w.w.w.k.s.5.u.c.o.m
(2) = =- , 所以 , 因为C为锐角, 所以 ,
又因为在 ABC 中, cosB= , 所以 , 所以w.w.w.k.s.5.u.c.o.m
.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中两角和差的弦函数公式、二倍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的三角关系.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B C D 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AB//CD,AB=4, BC=CD=2, AA =2, E、E 、F分别是棱AD、AA 、AB的中点。
(1) 证明:直线EE //平面FCC ;
(2) 求二面角B-FC -C的余弦值。w.w.w.k.s.5.u.c.o.m
解法一:(1)在直四棱柱ABCD-A B C D 中,取A1B1的中点F1,
连接A1D,C1F1,CF1,因为AB=4, CD=2,且AB//CD,
所以CD=//A1F1,A1F1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1//A1D,
又因为E、E 分别是棱AD、AA 的中点,所以EE1//A1D,
所以CF1//EE1,又因为 平面FCC , 平面FCC ,
所以直线EE //平面FCC .
(2)因为AB=4, BC=CD=2, 、F是棱AB的中点,所以BF=BC=CF,△BCF为正三角形,取CF的中点O,则OB⊥CF,又因为直四棱柱ABCD-A B C D 中,CC1⊥平面ABCD,所以CC1⊥BO,所以OB⊥平面CC1F,过O在平面CC1F内作OP⊥C1F,垂足为P,连接BP,则∠OPB为二面角B-FC -C的一个平面角, 在△BCF为正三角形中, ,在Rt△CC1F中, △OPF∽△CC1F,∵ ∴ , w.w.w.k.s.5.u.c.o.m
在Rt△OPF中, , ,所以二面角B-FC -C的余弦值为 .
解法二:(1)因为AB=4, BC=CD=2, F是棱AB的中点,
所以BF=BC=CF,△BCF为正三角形, 因为ABCD为
等腰梯形,所以∠BAC=∠ABC=60°,取AF的中点M,
连接DM,则DM⊥AB,所以DM⊥CD,
以DM为x轴,DC为y轴,D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0,0),A( ,-1,0),F( ,1,0),C(0,2,0),
C1(0,2,2),E( , ,0),E1( ,-1,1),所以 , , 设平面CC1F的法向量为 则 所以 取 ,则 ,所以 ,所以直线EE //平面FCC . w.w.w.k.s.5.u.c.o.m
(2) ,设平面BFC1的法向量为 ,则 所以 ,取 ,则 ,
, , w.w.w.k.s.5.u.c.o.m
所以 ,由图可知二面角B-FC -C为锐角,所以二面角B-FC -C的余弦值为 . w.w.w.k.s.5.u.c.o.m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直棱柱的概念、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和二面角的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以及应用向量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在某校组织的一次篮球定点投篮训练中,规定每人最多投3次;在A处每投进一球得3分,在B处每投进一球得2分;如果前两次得分之和超过3分即停止投篮,否则投第三次,某同学在A处的命中率q 为0.25,在B处的命中率为q ,该同学选择先在A处投一球,以后都在B处投,用 表示该同学投篮训练结束后所得的总分,其分布列为
0 2 3 4 5
w.w.w.k.s.5.u.c.o.m p
0.03 P1 P2 P3 P4
(1) 求q 的值;w.w.w.k.s.5.u.c.o.m
(2) 求随机变量 的数学期望E ;
(3) 试比较该同学选择都在B处投篮得分超过3分与选择上述方式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的大小。
解:(1)设该同学在A处投中为事件A,在B处投中为事件B,则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0.25, , P(B)= q , .
根据分布列知: =0时 =0.03,所以 ,q =0.8.
(2)当 =2时, P1= w.w.w.k.s.5.u.c.o.m
=0.75 q ( )×2=1.5 q ( )=0.24
当 =3时, P2 = =0.01,
当 =4时, P3= =0.48,
当 =5时, P4=
=0.24
所以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为
0 2 3 4 5
p 0.03 0.24 0.01 0.48 0.24
随机变量 的数学期望
(3)该同学选择都在B处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为
;
该同学选择(1)中方式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为0.48+0.24=0.72.
由此看来该同学选择都在B处投篮得分超过3分的概率大.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互斥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和数学期望,以及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本小题满分12分)
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 已知对任意的 ,点 ,均在函数 且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的值;
(11)当b=2时,记
证明:对任意的 ,不等式 成立
解:因为对任意的 ,点 ,均在函数 且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所以得 ,当 时, ,当 时, ,又因为{ }为等比数列,所以 ,公比为 ,
(2)当b=2时, ,
则 ,所以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成立.
① 当 时,左边= ,右边= ,因为 ,所以不等式成立.
② 假设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 成立.则当 时,左边=
所以当 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得不等式恒成立.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已知 求 的基本题型,并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以及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21)(本小题满分12分)
两县城A和B相距20km,现计划在两县城外以AB为直径的半圆弧 上选择一点C建造垃圾处理厂,其对城市的影响度与所选地点到城市的的距离有关,对城A和城B的总影响度为城A与城B的影响度之和,记C点到城A的距离为x km,建在C处的垃圾处理厂对城A和城B的总影响度为y,统计调查表明:垃圾处理厂对城A的影响度与所选地点到城A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比例系数为4;对城B的影响度与所选地点到城B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比例系数为k ,当垃圾处理厂建在 的中点时,对城A和城B的总影响度为0.065.
(1)将y表示成x的函数;
(11)讨论(1)中函数的单调性,并判断弧 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建在此处的垃圾处理厂对城A和城B的总影响度最小?若存在,求出该点到城A的距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法一:(1)如图,由题意知AC⊥BC, ,
其中当 时,y=0.065,所以k=9
所以y表示成x的函数为
(2) , ,令 得 ,所以 ,即 ,当 时, ,即 所以函数为单调减函数,当 时, ,即 所以函数为单调增函数.所以当 时, 即当C点到城A的距离为 时, 函数 有最小值.
解法二: (1)同上.
(2)设 ,
则 , ,所以
当且仅当 即 时取”=”.
下面证明函数 在(0,160)上为减函数, 在(160,400)上为增函数.
设0<m1<m2<160,则
,
因为0<m1<m2<160,所以4 >4×240×240
9 m1m2<9×160×160所以 ,
所以 即 函数 在(0,160)上为减函数.
同理,函数 在(160,400)上为增函数,设160<m1<m2<400,则
因为1600<m1<m2<400,所以4 <4×240×240, 9 m1m2>9×160×160
所以 ,
所以 即 函数 在(160,400)上为增函数.
所以当m=160即 时取”=”,函数y有最小值,
所以弧 上存在一点,当 时使建在此处的垃圾处理厂对城A和城B的总影响度最小.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解析式的 能力和运用换元法和基本不等式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等问题.
(22)(本小题满分14分)
设椭圆E: (a,b>0)过M(2, ) ,N( ,1)两点,O为坐标原点,
(I)求椭圆E的方程;
(II)是否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 ?若存在,写出该圆的方程,并求|AB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因为椭圆E: (a,b>0)过M(2, ) ,N( ,1)两点,
所以 解得 所以 椭圆E的方程为
(2)假设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 ,设该圆的切线方程为 解方程组 得 ,即 ,
则△= ,即
, 要使 ,需使 ,即 ,所以 ,所以 又 ,所以 ,所以 ,即 或 ,因为直线 为圆心在原点的圆的一条切线,所以圆的半径为 , , ,所求的圆为 ,此时圆的切线 都满足 或 ,而当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切线为 与椭圆 的两个交点为 或 满足 ,综上, 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 ,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椭圆E恒有两个交点A,B,且 .
因为 ,
所以 ,
,
①当 时
因为 所以 ,
所以 ,
所以 当且仅当 时取”=”.
② 当 时, .
③ 当AB的斜率不存在时, 两个交点为 或 ,所以此时 ,
综上, |AB |的取值范围为 即: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探究是否存在的问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的确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待定系数法求方程的方法,能够运用解方程组法研究有关参数问题以及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
⑶ 大家觉得2009年山东高考数学卷难不难
相较于2010年数学是难的,但相较于2011年的数学是简单的
⑷ 求09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答案
2009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答案解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_______________?(王勃《腾王阁序》)
(4)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偶题》)
【答案】(1)朝闻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 怎敌他、晚来风急
(3)在水一方 奏流水以何惭
(4)无以至千里 得失寸心知
【解析】常出现的错别字是“可待”写成“岂待”,“ 万顷”写成“万倾”,“怎敌他”写成“怎敌它”,“至”写成“致”。
五、(12分)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答案】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或“中日韩出资比例最大”)。
【解析】这是一则新闻,共两段,表达两层意思,应分别概括,第一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5月3日,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第二段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中日韩3国出资的比例”,剔除次要信息,就可得本题答案。
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答案】
示例一:
我是植物
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
我是花朵
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
示例二:
我是雨
我把大地翻译成新绿
我是新绿
我被春天翻译生机
【解析】所仿写的句子要求内容和结构和例句相似,结构特点是:我是……我被……翻译成……;我是……我吧……翻译成……。内容上三个事物要有一定的联系,修辞是暗喻。
18.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4分)
画面内容:一女子正在接水,水龙头开到最大,流出的几滴水成“SOS”状。
寓意:水在呼吸,警示我们要节约用水。
【解析】漫画内容要按顺序介绍,不遗漏,透过画面,联系社会现象,考虑深层次内容。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解析】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2分)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
【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1)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 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答案即可得出。
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 ,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要结合全文,充分读懂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
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
【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解析】注意“但”的转折,前后是两层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1)对乡愁的理解 (2)诗人的创作动因
(3)诗歌的现状与发展(4) 中文的纯洁度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的思路,抓住主持人的提问,锁定每个要点的范围,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出。
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分)
⑵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分)
【答案】(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解析】(1)首先锁定答题范围,第一段,然后围绕要求摘取关键词。(2)本题考查文体特点,主持人的访问技巧。
21.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者内心世界的冲突与体验,这正是作者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解析】要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
【解析】首先要依据原文的内容,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辩证地看待语言的发展。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与2008年的题目相比,降低了审题难度,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社会、思考身边发生的重大社会现象。中国经历了很多大事——南方雨雪灾害、四川地震、神七升天、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十七大、建国60周年……山东也实施素质教育,举办了书博会,即将迎来全运会……这些大的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些事件的见证者。
《见证》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见”看见或经历;“证”证明。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有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段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写清什么见证了什么,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薇娜,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还有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这个作文,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人人都有话说,往往会庸俗化,空泛化。要想得高分,必须注意:如果写成记叙文,必须把事件叙述得细腻充分,需有个人心灵的震撼;如果写成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论点突出。
⑸ 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原文: 晋文公攻原得卫: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今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一曰。李悝与秦人战,谓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又驰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 ’于是皆争上。其明年与秦人战,秦人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 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得使通辞,到至其言以告而知也。 惠嗣公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因。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武士约期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收兵离去。原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好不归顺呢?”就向晋文公投降了。卫国人听到后说:“君主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怎么能不跟从他呢?”随后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到后记下来说:“攻打原国而得到卫国,靠的是信用。” 晋文公问箕郑说:“怎样救济饥荒?”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文公说:“怎样守信用呢?”箕郑说:“在名位、政事、道义上都要守信用:名位上守信用,群臣就会尽职尽责,好的坏的不会混杂,各种政事不会懈怠;政事上守信用,就不会错过天时季节,百姓不会三心二意;道义上守信用,亲近的入就会努力工作,疏远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吴起出门,碰到了老朋友,就留人家一起吃饭。老朋友说:“好吧。马上就会回来吃饭的。”吴起说:“我等您来吃饭。”老朋友到晚上还没来,吴起不吃饭等候着他。第二天早上,派人去请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天刮大风,近侍劝阻文侯不要再去,文侯不听,说:“不可因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我不能那样处身行事。”于是亲自驾车前去,冒风告诉守山人打猎的事作罢。 曾子的妻子上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泣。孩子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个猪吃。”她去集市回来,曾子打算抓猪来杀。妻子阻止说:“不过是和小孩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小孩没什么才智,要靠父母作出样子才会跟着学,完全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了他,也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进行教育的方法。”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抗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李悝警告左有壁垒的军队说;“小心地警惕敌人,他们早晚就会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说了好多次,但敌人却没有来。左右壁垒的军队都松懈了下来,不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人前来袭击他们,打起来后,几乎消灭李埋全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另一种说法:李悝和秦人就要交战。他对左边壁垒的军队说:“快上。右边壁垒的军队已经上阵了。”又骑马到右边壁垒的军队说:“左边壁垒的军队已经上阵了。”两翼军队都说:“上阵吧。”于是都争先恐后地上了阵。过后第二年,和秦人交战。秦人前来偷袭,一交手,差点儿消灭魏军。这是不讲信用的祸害。 有两个有争吵,请子产为他们评理。了产把他们隔离在两处,使他们互相不能交谈。然后把他们两人的话都颠倒其词告诉对方,是非曲直很快就知道了。 卫嗣公派人扮成经过关卡的人,这个人在过关时受到了主管官吏的非难,该人于是贿赂这个官吏,才得以顺利过关。后来,卫嗣公对那官吏说:“某月某日,有个人给了你金钱,你就放他过关了。”关卡上管理官吏特别害怕,认为卫嗣公明察下情。
⑹ 有知道09年高考题山东卷语文数学英语题的吗
绝密 ★ 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眷顾 伺候(ciì) 怯生生(queè) 不揣冒昧(chuǎi)
B.糅合 愠色(yùn) 闹别扭(biè) 闭目塞听(sè)
C.遴选 舛误(chuǎn) 煞风景(shā) 飞扬跋扈(hù)
D.做梗 咋舌(zé) 处方药(chǔ) 唧唧喳喳(chā)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向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5.下列各句中,没胆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的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怀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6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6.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 “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7.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佑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乘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了。”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 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绝密启用前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第Ⅱ卷共5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得分 评卷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公能明察秋毫。
四、(1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2)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3)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夕死可矣。”(《论语 里仁》)
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诗经 ??》)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_______________?(王勃《腾王阁序》)
(3) 故不积?步,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劝学》)
文章千古事,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偶题》)
五、(12分)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18.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
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2分)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
21.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
(二)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说、流行歌的跟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2分)
⑵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2分)
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⑺ 求文档: 2004-2009年山东省高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中学教学资源免费下来载网 有 各地源各科高考(04-09)资料试题都比较全,分卷1卷2和理科文科整理好的,推荐给你下载(不需要积分点数之类)~
网络或谷歌搜索:中学教学资源免费下载网
山东05-09都有试卷和答案 04暂时没有 还可以的话就下载吧
参考资料:中学教学资源免费下载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试卷、课件教案、复习资料、专题辅导等资料全集)
⑻ 求2008,200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试题!
这个你应该去全国教育网搜索。
⑼ 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89.htm
08年山东卷详解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解析】A中“捕”读为“bǔ”.B中“嚼”读为“jiáo” D中“模”读为“m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解析】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字形。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C中“问侯”为“问候”。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08年山东卷)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
○1
○2
○3
○4
○5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解析】标点体现段落的层次。第一句是文段的总起,所以①处应用句号分开。这样便排除BC。①---③是“金晶”的话,用引号标出。②后“看“紧跟前面的“爱看电影《佐罗》”,所以语意没断,②处不能用句号分开。这样就选处了A。验证一下:④后中的“我”自然指的是前面的“金晶”,所以④后的句子仍然是前面说话的延续,那么,④处自然只能是逗号。⑤句是引入话语的结束,标点准确。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解析】A中“再现”缺少了宾语“场景”等。B中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中“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答案: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08年山东卷)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解析】A中所述虽是原话,但不是“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的依据。
答案:A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解析】BCD三项都不是最准确。B中所言是图腾制度中的图腾标志,其他内涵没有涉及 。C是对图腾制度的补充,没有触及“图腾制度”的根本。D的错误同C。只有A很准确地抓住了“图腾制度”的本质性内容。
答案: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解析】A中“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在文章第二节中出现过,显然正确。但是“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就错了。“图腾体系”是社会组织制度的一个方面,但是还包括其他内容,所以A错。C原文第四节中有“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而C句说“全都”,显然错误。而且,也没有因果关系。D尾节说的是“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而D中说“但随即”,表述不一致。
答案: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08年山东卷)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解析】C中的“恶”是疑问词,“哪里”“怎么”。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而且“恶”没有“不”的意思。而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作动,结合语境可知准确。B中“值”是“逢着”“遇到”。《聊斋志异?农人》中有“今相值,决杀不宥”。D中的“颐”的意思在成语中“大快朵颐”仍在。
答案: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 乃实告焉
B、将何作 何复尔
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
【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这件事。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表示目的。介词。
答案: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解析】要注意题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现”和“兄弟情深”的要求。①只表明“诚”的“孝友”。④是老师叹“诚”的贤,⑥说的是“讷” 创痛不能眠,且不是直接表现的。其余②③⑤合乎要求。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解析】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自己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做成饼,而B中表述和此不同。
答案:B
第二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答: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答:
答案:⑴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 樵”(名作动)“归”(使动))
⑵“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关键点:“夫人”“为““何”)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8年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答案:⑴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⑵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08年山东卷)
(1)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2)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3)知我者,谓我心忧; , 。(《诗经?黍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
(4)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⑴不耻下问 惟有饮者留其名 ⑵江月何年初照人 东篱把酒黄昏后
⑶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⑷善假于物也 似诉平生不得志
五、(12分)
16、某中学校刊的一个栏目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请你为该栏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要求:参照下列任一题目的结构进行概括,不超过15字。(08年山东卷)
①《诚信为你带来幸运》 ②《善良是你快乐的源头》
③《节俭使你安稳无忧》 ④《宽容让你成大器》
答:
答案:示例:美德让你一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