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德州语文中考秋词和秋思答案

德州语文中考秋词和秋思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5 01:07:07

『壹』 天净沙 秋思与秋词

天净沙·秋复思
作者:马致远 (元代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3首)
• 《秋词》- 刘禹锡 - 唐代
• 《秋词二首》- 刘禹锡 - 唐代
• 《秋词》- 徐锴 - 唐代

秋词 -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

朝代:唐代
作者:徐锴

井梧纷堕砌,寒雁远横空。雨久莓苔紫,霜浓薜荔红。

『贰』 天净沙 秋思与秋词

1.从表达方式看,《天净沙 秋思》以(描写)为主,结尾(抒情);而《秋词》以(议论)开篇,观点鲜明,以(描写)结尾,意境开阔。
2.分析《天净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和《秋词》中的“晴空一鹤”这一意象有何不同?
《天净沙 秋思》中的 枯藤、老树、昏鸦 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而《秋词》中的词是矫健凌厉的。
3.同是写景,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第一首是表达的一种悲凉之意,而第二首与它相反。

『叁』 秋词和天净沙秋思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天抄净沙·秋思 》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肆』 秋词和天净沙.秋思的情感有何不同

前者歌颂秋,表达作者高扬的情绪和豁达的胸襟.
后者悲秋,作者因秋之萧瑟想起背井离乡的无奈悲哀,感情基调较为沉郁.

『伍』 秋词和天净沙.秋思的情感有何不同

这两首词都是元曲中写秋的名篇,《天净沙.秋》是白朴的写秋作品,着重回写“看”,即所看到的秋景;《答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写秋作品,着重写“思”,即秋景带来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是由悲到喜,先描写很萧索的景色,再托以生机勃勃的景色,写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的是游子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愁,感情惆怅而落寞.两首小令一首淡喜,一首浓悲;一首“我言秋日胜春朝”,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陆』 秋词和天净沙秋思表现手法区别

《秋词》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此诗通过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天净沙·秋思》
这首元曲中的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刻画了一个奔波在外的游子形象,表达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这首小令先写景再写情,写景为抒情服务。作者马致远先是采用白描的方法,仅仅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9种不同的景物,将它们和谐而又自然地纳入一个画图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枯藤老树昏鸦”说明此时乃深秋时节,“古道西风瘦马”则间接刻画出异乡游子的形象。与此同时,作者也将自己悲凉的感情寄托于此景中,使原本已十分凄凉的景物更令人伤感。作者也十分注意景与情的配合,例如“小桥流水人家”,本是及其常见的普通景物,但当它与“断肠人”同处于一个画面之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象,而成为“断肠人”心碎断肠之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气氛,真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仅言简意骇,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将全文的感情基调推上一个高度,很好地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抒胸臆,“夕阳西下”,作者的惆怅悲哀之情溢于言表,“断肠人在天涯”则点明全文主旨,此时,作者的羁旅之思体现得淋漓尽致。

『柒』 《秋词》和《天净沙秋思》的不同

秋词主旨: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理解:写秋景,运用议论兼抒情的手法,前两句是议专论,直接表达了属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抒发豪放,热情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主旨:表现游子凄凉的思归之情。

理解: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小令动静相衬,借景言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7)德州语文中考秋词和秋思答案扩展阅读: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这两首是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捌』 秋词和秋思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马致远的《秋思》描绘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这首散曲创作于漂泊途中,借悲凉的秋天晚景,寄托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独和愁思。这首曲子情景交融,意境浑厚,将游子的愁思表现的一览无余。

刘禹锡的《秋词》秋在诗词中总有种萧条悲怀的意境。但刘禹锡却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诗人以不一样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空旷高远。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
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

这两首作品同样是写秋天的景色,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表达的是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而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浓烈的羁旅愁怀; 在表达手法上 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却是以景托景,景中生情.。
就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秋词》
希望能帮到你!

『玖』 秋思和秋词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表达的是积极的情感,从感情上来说是喜欢秋,整首诗突出的对象也是秋。
秋思其实和秋本身没多大关系,只要看懂了断肠人在天涯就好。整首词的重点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断肠人。

阅读全文

与德州语文中考秋词和秋思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