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南方出版社《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的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答案
chàn pú ɡū nong lòu liǔ jiá zōng tuó 2.应 诅咒 润 惩 3.苏联 自传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 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 颓 挲 wù chóu chú zì
2. 踱步 地窖 摩挲 恣情/渡江 窖洞 婆挲 咨询
3.(1)E (2)A (3)F D (4)B (5)A (6)B
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有着意志顽强
(二)1.抒情 议论 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高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运用
1.zhì fén kē tuì dānɡ pū bǔ yú
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1)“仅仅”限定“有一次”,说明是仅有一次。“好像”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挥”大不一样。“迎”与“落”相对,说明不是真打。“敲”,又是在“边上”,也说明不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全句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2)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3)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4.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理解与鉴赏
1. 有一件小事……心灵 / 我父亲……“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伟大的人啊。
(1)有一件小事曾占据过“我”的心灵
(2)老师为我们排除纠纷。
(3)老师是温柔慈爱、公平热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2. 记叙、议论、抒情 3. B 4. D 5.
不能,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真实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不亲切。
拓展与提高
1. D 2. 示例:你妙语连珠,像连接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入文学殿堂。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积累与运用
1.mèi jué kān qū pò yíng tī hè jī shuāng lín bān
2.(1)轩 (2)妆 (3)彰 造句能准确运用词语即可。 3. A
(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项中“卓着”的“着”应为“著” )。 4
.A(“根”确有比喻子孙后代的意思,如“他是刘家的一条根”句中的“根”就比喻后辈儿孙。但是在“我的根在中国”一句中,“根”就不是比喻那个了,考查这句话的前后,这里的“根”应比喻贝聿铭先生的祖祖辈辈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的本源。)
理解与鉴赏
1.第一个“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其中包含迷信因素。第二个“风水”指的是建筑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不包含迷信因素。2.建筑屋宇和它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光影美学的恰当运用
3.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4.
成功的原因:①坚持自己的兴趣与追求;②建筑设计新颖、风格独特;③爱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④作风严谨、认真细致。……
拓展与提高
1.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 2. 例: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奖,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5. 赵普
积累与运用
1.lì hé qiè hōng xún wò chuò dú zhì zhuì
2.宋史·赵普传 则平 北宋 政治家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匡胤
3.(1)手不释卷 (2)以天下事为己任 (3)龌龊循默 刚毅果断
4.年轻时熟悉 少 关上 书箱 曾经 当 已经 性格,性情 又 终于
5.(1)处理决断 执行死刑 (2)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不干净,肮脏,人品恶劣。(3)任何一天的第二天。 今天开始的第二天 (4)脸色
色彩。
理解与鉴赏
1.(1)太祖/常劝/以读书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2.(1)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赵普)。 (2)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
(3)第二天,赵普重新奏请任用此人。(4)(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奏” “复奏”“又以其人奏”,“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5. 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为国而勤奋学习,重用人才,以天下事为己任。
拓展与提高
1.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 B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与运用
1.záo 畦 yín jǐ suǐ 倜傥 蜕 2. A 3. 鲁迅 文学 思想 革命 朝花夕拾
4.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 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对比,反映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5.
C
6.“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造句略
理解与鉴赏
1. 景物 低 高 静 高 低 动 植物 动物 泥墙根一带 动物 植物。
2. 形:高大、肥胖;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味:又酸又甜;趣:翻断砖,拔何首乌。
3.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动作描写,表现了儿童捕鸟的动作和心理,写出冬天百草园捕鸟的乐趣。
4. 第一层(至“只好来捕鸟”)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引出雪地捕鸟。第二层(至段末)具体介绍捕鸟的过程。
5.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
6.
描绘了春夏秋冬的百草园四季图。(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雪,冬天。)这样就写出了百草园一年四季都充满乐趣,给儿时的“我”带来的欢乐照应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7.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与后文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比。
拓展与提高
1. 言之有理即可。
2. 请按应用文的一般格式拟定征稿启事。拟稿时,须写清征稿的范围、征稿的目的要求及投稿方式,最后还别忘了写清征稿截止日期及征稿单位。
7.月迹
积累与运用
1. qì jū bǐnɡ shū niǎo xiàn mù cāo xī jí qù wēi 2.(1)粗粗 疏疏 疏疏 累累(2)袅袅 淡淡 痒痒
3.(1) 铺 砌(2)看 浮 捧 颤
理解与鉴赏
(一)1.院中寻月图树下争月图 河边得月图 2.喜爱渴望 满足 3.寻月 美丽纯洁的心灵 纯真愿望 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4.孩子们追求美的领路人 5.不好。“大呼小叫”写出了弟弟十分惊喜,想引人注意。(二)1.喜爱 2.想象 3.因为三妹最先拥有月亮 ,他们也想拥有
4.符合情景即可
拓展与提高
1.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提示:热爱、亲切、忧伤等均可。思绪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
8.三颗枸杞豆
积累与运用
1. ké qiào huà ruǐ yùn qíng jì shāo 腻 xiǎnyān蚱蜢枸杞
2.(1)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2)少。(3)著作堆叠起来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很多。(4)精神萎靡 3.(1)略
(2)倒叙 顺叙
理解与鉴赏
1.闪露 躺过 划满 2.(1)三叔患病后倍感时间和生命珍贵的感情 (2)三叔对以前虚度光阴,空耗生命的悔恨之情 3.B
4.“我”还小,有的是时间,寄希望于“我”,也为下文赠送三棵枸杞豆作了铺垫。 5.①“我小时候想做一个建筑师……就放弃了。” ②
“是我第二个理想……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 ③ “这一棵树……我又颓唐了。”
拓展与提高
1.shān gōulóu 2. 暗示 “我”处于难以摆脱的困境之中。 3.写出了盲人行走的艰难
4.“往前走就知道了!” 道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方可摆脱困境。
9.我们家的男子汉
积累与运用
1. mǐ jǔ jiànɡ nièrú huǎnɡ hū 2. 爽快 文中指风行或流行。 形容人很多。 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伪。
比喻没有先前的约定而在一起来。精神不集中。 3.略 4.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
5.(1)“当上”改为“获得”或去掉“的荣誉称号”(2)“接见”改为“会见” 6.言之有理即可
理解与鉴赏
1.意思相同,但原文用语好,因为它幽默风趣。这种明褒实贬的话耐人寻味,令人忍俊不
禁,比直说他“懒”要含蓄有趣。
2.自己虽“能走”,但因脚力不大,让人抱着既不用自己费力,又舒服。3.作者从小男孩由抱到要走再要抱的经历中,感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向前的,而是曲折的,这就像小男孩能走后并不就从此永远自己走,还“时常要抱”一样。人类前行的历史也是曲折的,但向前的趋势是永恒的,就像小男孩最终还是要自己走一样。4.“男孩子”是指未能独立,思想不成熟的男性。“男人”指独立、勇敢、成熟的男性。
拓展与提高
示例:独立性,有些勇敢和坚强,能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Ⅱ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探究练习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探究练习答案
遇到不会的题就上网找答案照抄,根本不想动脑筋,会让学生养成,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不思考的习惯,改正吧,多思考 做题不怕做错,就怕不思考
Ⅲ 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赞叹刘备诗: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蹄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易刘郎鼎峙心。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赞叹诸葛亮诗: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
Ⅳ 苏教版七下语文评价手册的全部答案,包括什么课后练习什么的... (要全对的)
必须选我呀
资源与评价语文七下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 童年的朋友
1.liǔ zōng chàn zǔ 脯 颊 噗噗 惩罚
2.(1)《童年》 苏联 高尔基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 用一根不断的线 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终身的朋友 成为最知心的人 成为我最了解 最珍贵的人
3.(1)语言 (2)肖像
4. B
5. A
6.结果:第一个人生意兴隆,第二个人无人问津;原因:前一牌子的意思是卖的瓜很甜,后一牌子的意思是卖的都是不甜的瓜。(意近即可)
7.从两个方面来描写的,即外貌和语言。作者抓住“头发”和“眼睛”描写她的外形美,抓住她的语言来写她的心灵美,表现了外祖母对后辈的关爱和尊重,表现了外祖母对人性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积极的态度。
8.不能。“还是”表明外祖母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不忘对后辈的关爱和尊重,更能体现外祖母的心地善良。
9.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
10.C
11.“我”所以视外婆为“朋友”,是因为外婆不仅不虐待“我”,关爱“我”,而且还能平等地对待“我”。外婆把“躲在黑暗中睡觉”的“我”叫醒后,是最多地把生活的知识和思想的蜜送给“我’的人,哺育培养了“我”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反抗精神,使我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所以我视外婆为“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
ﴈ二) 12.拐杖 13.“你是你外祖不能离的拐杖吗?” 14.意思是:爷爷说我给了他快乐和安慰。(或:我是爷爷心灵上的安慰)
15.愿它也是你亲切的记忆的拐杖。
16.以景物烘托我的怅惘乊情(或:表现我对爷爷的恋恋不舍)
17.这只拐杖是爷爷最喜爱的用具,冝聚着祖孙之间浓浓的爱意。
三、18.【例文】
姥 姥
如果有人问我你心中最深刻的人是谁?我就会明确的说是——姥姥。
记得,我上了幼儿园。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在姥姥家度过。是谁每天挑食?是谁哭着不吃饭?不用说,那就是我!
那时,每当看到姥姥的慈祥面容,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每当我挑食的时候,姥姥并不生气,而是哄着我,关心着我并且说:“没关系,走我给你买好吃的。”说着便领着我去买吃的。不管我买的食物有没有营养,她都不在乎。而是说:“真会选,不错!”那时我多么高兴,我好似生活在最幸福最自由的天堂里,什么事情都由我去做主,甭提我的心情是多么的豪爽,那时姥姥对我的宠爱让我感到比吃了蜜还甜。懂事后回想起来才知道那叫浪费。心里酸楚楚的特别的内疚,吃零食不仅伤害了我的牙,而且伤害了我的身体。我真是后悔莫及,那时花钱真是一种浪费呀!
现在,我说给姥姥听,她却和往常一样笑眯了眼。只是淡淡的说:“知道就好,走我请客。”我听到这里眼泪夺眶而出。和往常一样领着手,走向小卖铺…
现在我长大了,懂得了珍惜,知道买零食不是好习惯,不应该乱花钱。我现在作为学生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姥姥,您是我的启蒙者,您的抚育之恩,我终生难忘。
二 一 面
1. sǒu 窘 颓 zì 挲 kāi
2.不能自已 解释: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造句:略
踌 躇 解释:犹豫不决。造句:略
3.①《鲁迅回忆录》 阿累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 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4.①比喻 ②拟人 ③比喻
5. ①A ②F D ③ B ④ A ⑤ B
6.不设置统一答案。
7.C
8.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9.目的是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10.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的人。
(《原〈〈思,在百草园〉〉改为〈〈三十年的重量〉〉 答案》
11.说明作者不愿作为“名流”在岁末频繁的社会活动中露面。
12.插叙。
13.穆尼老师在观摩课上用特别难的难题提问我。表现了穆尼老师的诚实和正直。
14.师生感情是纯真的,而且历久弥深。
15.C、E(列举中学时代老师的学识是为了表现学生对老师敬仰之
,而不是炫耀;师生情义无价,以“三十年的重量”为题,不落套,给人以寻味之感。)
16.【例文】
读《鲁迅爱书的故事》有感
看完《鲁迅爱书的故事》,感触颇多。这篇文章中讲到鲁迅小时侯在过年时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零花,攒起来买书看。由此,我们知道鲁迅在小小年纪时就多么爱读书啊!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有些孩子也能用压岁钱买点书来看,扩展自己的知识,这很好。但也有一些孩子,拿了压岁钱后就去打游戏机,甚至沉湎于网吧好几个小时。还有的用压岁钱买名牌服装,跟同学进行攀比。那么,这些孩子和鲁迅小时侯相比,是应该感到汗颜的!我想说:“孩子们,用你的压岁钱买些有益的书来看吧!看书,不但能使你学到很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会使你明白很多道理。”
《鲁迅爱书的故事》的文章中提到鲁迅小时侯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爱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从这联想到我们自己,不要说小孩,就是很多大人,读过一本书后,往往随手扔到一旁。等到某日要用到书中的话时,再去翻寻那本书,却一时找不到了。因此,我们应该向鲁迅学习,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读书时,看到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的片段,不妨把它摘抄下来。这不但有助于记忆,还有助于语言的积累。久而久之,这必将是多么可观的一笔精神财富。
文章中还写到:鲁迅小时侯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拿到书店去调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读到这儿,我不由想起了在参加大专学习时,给我们上课的路老师。他曾经在课上讲过,他在家里每逢要看书时,必须把手洗净,有时,还要点一柱香,然后才定下心来看书。说实话,一开始听到他说这话时,我不以为然,甚至还暗笑他的“迂腐”。现在看来,路老师这种爱书的做法确实让人起敬。
鲁迅小时侯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也许,这跟他对书的热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做一个爱书的人吧!
三 我的老师
1.zhì huá bǔ fá
2.迷迷糊糊 :( 神志或眼睛 ) 模糊不清。 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真。
3.现 魏鸿杰 红杨树 《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4.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为感情线索。
5.示例: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6.②④①③
7.D
8. D
9.“ 默默地”一词写出了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漫长”,看似反常,却更显出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
10.不能,因为前文已经着重写了平时在校内对老师的依恋,用“更”比较之下,突出程度更深。而“很”表达一般。
11.①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②作用: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12.她 —— 蔡老师 ——你;作用:由叙事到抒情,显得更加亲切
13.“纯真的心” 指一个学生对关心自己的老师的无限崇敬热爱与依恋之心。 对比突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程度之深。
14.不被理解,委屈、伤心。
15.目的是想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像力,多想出几个答案。
16.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想像力,不能突出原有的思想框框。
17.面对学生的回答,星子的老师是不高兴,星子老师是高兴;星子的老师是否定,星子老师是肯定;星子的老师是指责、讽刺,星子老师是鼓励、启发。
18.不设置统一答案。
19.【例文】
忘不了他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永远地鼓舞我前进。他,就是王老师。
进入五年级时,一开学王老师便首先介绍了自己。一下课,同学们便围着他,问长问短,好象一群小天使。而王老师则微笑着回答我们。不过几天,同学们已经跟他交上了朋友。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我始终要离开你了,我们要走了,要进入另一阶段的学习了。我非常舍不得,为了表达我的一片心意,我买了两张贺卡,用彩纸包了起来,分别送给两位老师。说真的,我真有点偏心,送给王老师的是一张较好的贺卡,而送给数学老师的则稍差了点。
可出乎意料的是,那天下午第一节课后,王老师骤然把我叫到办公室,把我送给他的贺卡还给我,我感到很奇怪。我正迷惑时,他微笑着说:“金辉,你是学生,还不会赚钱,你的心意老师心领了。如果是你亲手做的,老师一定收下!”我听了,眼圈红了,老师这几句简朴的话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心里默默地想,老师不收我的礼物,我心里过意不去。忽然我灵机一动,画了一张老师与同学们在一起的画像,虽然画得不怎么好,但它代表了我的一片心意。我看了看,在画像两旁又加上了“师生情”三个字。画完后,我立刻跑去送给老师,老师这回可收下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虽然现在我读初中了,但我还是忘不了王老师,忘不了他那高大的身影。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1.A (B项中“摩”应读“mó”,不能按方言读“móu”;C项中“相”应读“xiāng”,表互相,不应读“xiàng”;D项中,“调”应读“tiáo”,表配合均匀。)
2.D(院落的“落”应读“luò”)
3.A (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项中“卓着”的“着”应为“著”。)
4. ①惯、聘、任;②径、尤、成
5.A (“根”确有比喻子孙后代的意思,如“他是刘家的一条根”句中的“根”就比喻后辈儿孙。但是在“我的根在中国”一句中,“根”就不是比喻那个了,考查这句话的前后,这里的“根”应比喻贝聿铭先生的祖祖辈辈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的本源。)
6.D(“轻妆”,不能与“轻装”相混。“轻妆”与“淡抹”同义,都指化妆浅淡而不浓艳。)
7.范例:
①一首好的诗歌,往往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像李白的《静夜思》,流传至今还为人们吟诵就是明证。
②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
③不要小看我们这些“初生之犊”,我们搞的一些发明创造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④陈小亮思想进步,工作负责,学习勤奋,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又是体育“健将”,他当“三好生”是当之无愧的。
8.C(C“别具匠心”是褒义词,且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的构思巧妙,与众不同。它不能跟“别有用心”相混。)
9.⑴惊人的气势⑵高贵的气质
10.先总起一笔,叙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气势恢弘和不同凡俗,以领起下文。接下来第2、3句运用说明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承前分写它的“气势”和“气质”。最后以感叹句作结,盛赞了它的活力和情调。从白天写到夜里,由室外写到室内。
11.不能去掉,因为去掉这个形容词,“气质”就失去了明确的界定,下文也因之而失去明确的叙写内容的依据。可以换成“不俗”,但表达效果远不及“高贵”。“高贵”,高雅华贵;“不俗”,不俗气。二者比较,前者程度高,用来反映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确切,后者就有些贬低了它。
12.非议 称赞
13.①破坏了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②玻璃金字塔的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
14.比喻和拟物。用“巨大的宝石”比喻玻璃金字塔,盛赞了这座建筑的无与伦比的价值,用“飞”又称赞了它的建成速度之快。
15.第一层开头三句话,写贝聿铭设计的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创造了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第二层到人们称赞的话语,写贝聿铭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应征,被遴选到采用的过程,通过对比反映了法国人对这一设计和建筑的认识转变。第三层最后两句话,宕开一笔,概叙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的成功就在于人们由误解到理解直到接受认可。
16.我们以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
17.比喻探索到知识的相对真理(根据“我们离绝对真理还很远很远”一句推测。)
18.应具体地写出李政道在理论物理研究和推动实验物理方面取得的一项项成就。
19.细细推究人世沧桑、事物变化应持乐观进取的态度,不要让名声荣誉束缚阻碍自身。(这两句出自杜甫《曲江二首》。其全诗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入。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供师生参阅)
20.C(科学研究虽有专一性,但绝非囿于一隅,更不能成为生活,工作的全部、惟一。事实上李博士现在就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交叉领城——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21.【例文】
骆 驼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些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之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进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筋斗,觉得有趣。我看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里,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可真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剥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在喘。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地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是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悲惨的地步呢?难道 “ 沙漠之舟 ”的雄姿即不过如此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响就知道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安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八只的,一顺地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来给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地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随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的欣赏。
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一双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
其实,骆驼不仅是在这炎蒸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现在沙漠里听说也有了现代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完全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蠢的当中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给它背上驮五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并不是因为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是因为它在体内由于脂肪氧化而制造出水。它的驼峰据说是美味,我虽未尝过,可是想想熊掌的味道,大概也不过尔尔。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最欢喜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地从这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五 赵 普
1.hé 箧 hōng 龌龊
2.《宋史》 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阖户启箧取书 ”“ 跪而拾之 ”
3.(1)熟悉 (2)少 (3)大住宅 (4)关上
(5)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6)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 (7)打开 (8)沉着;形容人严肃刚正。 (9)对人嫉妒刻薄。 (10)终于
4.(1)连词,不译 (2)把 (3)将 (4)连词,然后
5.(1)担任 (2)作为 (3)担任
6.C
7.(1)过了一些日子,(他)把这些旧纸片修补、连结起来,又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得很快。 (3)赵普生性沉着,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过于刻薄,但能把天下事当作是自己的任务一样来看待
8.《论语》 读书明理,处理事情果断快速。
9.细节描写;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意思对即可)
10.原来赵普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荐此人,一定是可用之才,今天我就准奏。
11.臣子要向皇上推荐贤才,皇上对人才进行考察,量才录用。
(原〈〈晏子之晋〉〉改为〈〈王冕僧寺夜读〉〉 答案
12.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
13.C
14.C
15.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7.【例文】
挑战自我
已经开学两个星期,我收获了快乐,收获的知识,并且战胜了自我。要想战胜自我,首先要敢于挑战自我。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我是比较内向的女生,上课从来不主动发言,老师叫到我回答问题时,我会支支吾吾、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更没有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说,所以我就更没有上课主动举手发言的勇气了。
但是现在进入初中了,语文有了课前三分钟演讲,可是9月13日由于是新调到那个位置的,所以事前没有准备稿子,也没有背,所以9月12日晚上写完作业后赶紧准备稿子,并且开始背,最后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有背熟,但是我想挑战自己胆小的问题,所以我把稿子放在了位置上,走上台后,我不由得紧张起来,不敢看老师的脸,也不敢看同学们的脸和眼睛。虽然胆小,但还是要演讲的,于是我的两只眼睛只能平视前方的黑板报……
我的演讲终于讲完了,等演讲结束后,掌声哗得一片,而我也是急急忙忙走下台去,顿时觉得脸火辣辣的疼,火辣辣的烫,我很高兴,不是因为老师表扬了我,而是因为我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我不敢当同学大声讲话的缺点,我战胜了自己,我很开心!
新学期开始后,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战胜了自己。每个人都要敢于挑战自己,才会成功。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战胜自己的结果。我们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才会成功。
Ⅳ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7)答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提高。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五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在教学第四小节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更为课文要求的背诵打好基础。
在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内在美时,要求学生默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体会樟树的可贵品质。默读,作为中年段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是需要经常而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的。默读是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诵。最后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将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格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赞美和对宋庆龄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文中寻眼”,紧抓“文眼”进行导读,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理解。教学步骤尝试各个击破,然后梳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艄公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从而成为“黄河的主人”的道理。《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这次习作课可把两课时分开上,第一课时阅读讨论例文,激发写作兴趣,布置体验活动,并利用一周时间安排活动、写作。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习作。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练习7》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项练习是把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共三部分,都和象棋有关:了解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读一段关于象棋大师胡荣华的文字,进行词语训练。口语交际是要引导学生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段内容具体的“小烦恼热线”节目,然后将“小烦恼热线”的形式引入课堂,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同时也要提醒做“小主持人”的学生,当别人真诚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待,尽力帮助。总之,学生养成优良的口语交际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不仅要通过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Ⅵ 7年级苏教版语文五三答案
我觉得买参考书比较合适,详细又简便.在网上是比较难找到的.
Ⅶ 苏教版2017七下语文阳光互动绿色成长空间答案
1、yin、jiao、qie、xian、聘、羹、映、消
2、孺、瘁、迭、毕
3、B
4、
(1)执意、幸而
(2)虽然改为不仅,但去掉
5、
(1)骆驼祥子,老舍
(2)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祥子朴实、坚毅的性格特征。
这部分主要考察的是《骆驼祥子》的知识点:
《骆驼祥子》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
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
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