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2011年高三丰台区期末 语文 历史试卷and答案 2011年高三朝阳区期末 语文 历史试卷and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 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B(A川流不息、蓦mò,C雷阵雨、着zhuó,D相形见绌、栖qī)
2.D(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C(A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推移”后应加“的过程”。D逻辑混乱,“近5000多”矛盾)
4.D(“莫泊桑”应为“巴尔扎克”)
5.A(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很快;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⑴句意为人的视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反应快,应选“敏感”。“即使”领起的⑵句是假设在无法辨别色彩的黑夜,视杆细胞依然能感知黑白,所以选“在感觉不到色彩的深夜”。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⑶句应选“感知”。观众的视觉对黑白敏感,所以⑷句选“黑白有优先唤起观众视觉的能力”。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
6.C(病:不愉快)
7.B(A代词,没有谁。B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的。C代词,怎么。D副词,就)
8.A(“甘受齐王的奴役”应为“甘心为齐王服务”)
9.D(“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与文意不符)
三、(共30分)
10.(5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评分参考】①答对2处得1分。②答错2处扣1分。③“‖”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11.(8分)
①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②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 ③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④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⑤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⑥梧桐更兼细雨 点点滴滴 【评分参考】①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②回答超出4小题者,只判前4小题。
12.(7分)①(3分)A(“目空一切”有误,“空”在此处意为“白白地”)
②(4分)诗中刻画了鹊、燕等众鸟来去纷扰,衔木筑巢,甘于平庸,只为私利的形象,(1分)与不畏艰难,立志填海的精卫 形象(1分)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反衬出(1分,“对比”“反衬”“衬托”皆可)精卫的伟大,表达了作者意志坚决,坚毅不拔,为理想勇于献身的追求。(1分)
【评分参考】①鹊燕形象解说1分。②精卫形象解说1分。③艺术手法1分。④分析主旨1分。⑤意思对即可。
13.(10分)【评分参考】①寓意解说3分。意思对即可。
②围绕这种寓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进行阐发5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③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四、(共7分)
14.(3分)D(A“认为凡尔纳 是宇宙航行真正的先驱”的不是弗兰克,而是齐奥尔科夫斯基;B“完全相似或共通”有误,应该是“在某种程度上相似或共通”;C“幻想和描述创造了今天的世界和科学史”有误,应该是“幻想与劳动共同创造了今天的世界和科学史”)
15.(4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激发了科幻小说 对未来的幻想和展望;(2分,要点“激发”和“幻想”或“展望”)科幻小说对未来的幻想和展望启迪了科学技术的探索,往往是科技进步的先导。(2分,要点“启迪”或“先导”)【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五、(共26分)
16.(4分)A、D(A“他也因此遭到当时人们的唾弃”于文无据,D“窄门”并非“死地”,“隐含着作者对托尔斯泰 自身思想行为局限的批判否定”与文意不符)
【评分参考】①答对一项得2分。②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7.(7分)①(4分)说托尔斯泰的“思想太复杂”是因为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1分,要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面对丑恶的现实、痛苦的人生,(1分,要点“现实的艰难”)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严格自律的精神与行动,苦苦地追求不死的精神和绝对的自由意志 ,(1分,要点“精神上的执着追求”)甚至不惜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1分,要点“行动上的执着追求”)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②(3分)“良心”是一种自律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在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1分,要点“比喻”)是指托尔斯泰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来进行自我完善并劝人为善,(1分,要点“自我完善并劝人为善”)成为人类社会、现实、历史发展中的精神楷模。(1分,要点“精神楷模”或“道德标尺”“榜样”“垂范”等等)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8.(5分)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对世间的贫穷、饥饿、痛苦、黑暗、不公等丑恶现象已经麻木不仁、视而不见了,(1分,要点“麻木不仁”)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不去思考,也不努力改变。(1分,要点“不思考”或“不努力改变”)文章以此来反衬出(1分,要点“反衬”或“烘托”“衬托”“对比”等)托尔斯泰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反躬自省的自我完善(1分,要点“悲天悯人和自我完善”),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景仰。(1分,要点“景仰”或“赞美”“歌颂”等)【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9.(10分)【评分参考】①句子补充完整、符合文意2分。②阐释补充理由2分。③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4分。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即可得满分。④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⑤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六、(共60分)20.(60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齐宣王 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 时代,诸侯(尚存)三千。到了现在,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在统治地位,(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一定以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诸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世世代代称(他们是)贤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但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谢离去。
人不用学习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思考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识。小孩子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的。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有了仁义,)无需别的,也能通达天下的道理。
『贰』 丰台区2016~2017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作文题目
《田园美抄丽的风光》
在我们乡下袭的景色非常的美好,空气清新,天空湛蓝,一定会让你不舍得离开那里。
清晨,一切都是雾蒙蒙的,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白纱。美丽的鲜花上都有一些小水珠,水珠晶莹透亮的,慢慢的从花朵上滚落下来。然而只听见一只鸡喔喔的叫一声,寂静的村庄野就开始热闹起来,休息了一夜的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尤其是在中午的时候,天空万里无云,天空很是闷热,可不想早晨那么凉爽。而且知了在不停得叫着,好像在对热天气的不满。树木也无精打采的。鸟儿累了就停在树上歇着。
在黄昏的时候,天气野慢慢的变得凉爽起来,不想中午的时候。抬头看向天空,红彤彤的晚霞已经染红了大半边天,晚霞的形状好像一直猛兽在追赶一只猎物。而有的晚霞像是一匹正在飞奔的骏马,在自由自在的奔跑着。天空的颜色也是不停得变化着:深红.浅红.橘红.....仿佛像是个魔法师在精彩的表演。
夜晚,美丽的月亮野开始出现了,给大地洒下一片银灰,温柔的月光如同水一样平静。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宁静的夜晚变的祥和安静。
乡下的风景就像是一副美丽的画,没的让你不舍得离开。
『叁』 急求北京市丰台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C (A始作俑者 殷yān红;B细大不捐危如累lěi卵Dǎ 家具店 喟kùi然长叹
2. B (A无所不为:指没有不干的事情,什么坏事都干。B彰明较著: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C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多用于感谢别人。D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前面不能加“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3. D (A项结构混乱,“……的原因是”与“是由……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很多国家”后缺“的学生”。C项搭配不当、表意不明。可将“目的”。删掉。)
4. D (应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5. A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 B (干:求取。“干其上”指向上级求取职位。 )
7. C (A项前句“以”为连词,表并列,译为“又”;后句“以”为介词,译为“刚”。B项前句“既”是连词,与后文的“又”搭配,表并列;后句“既”为副词,译为“已经”。C项两个“其”字均为代词,指陈岩夫。D项前句“苦”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这里可意译为“干扰”;后句“苦”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为……所苦”。)
8. B (B项重点词“恶”“病”及省略成分翻译不到位。正确翻译:我知道县吏们厌恶害怕进士说自己的坏话,却不知道可以以进士为荣。)
9. D (D“应陈君之请”有误,犯了“张冠李戴”错误。应该是“应陈岩夫之请”。)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 (10分)
答案示例:陈岩夫发愤崛起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环境,都要立志与笃行。如果陈岩夫在“民既素饶,乐乡里,不急禄仕”的环境中随波逐流,不立志读书取进士;如果他在县吏“特不喜秀才儒者”的环境中穿儒服,没有避开干扰,不能发愤力学,就不可能考取进士。可见立志与笃行的重要。我们今大学习环境非常好,就更加要立志于学。即使碰到“毕业即失业”,工资收入“体脑倒挂”的无奈现实,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否则,辍学打工,不学无术,平庸一生,何以成就大业,奉献社会?立志笃行,最后成功就属于我们。
【l0分。表明观点,2分;结合文章,理解分析,2分:联系实际,阐释说理,4分;语言表达,2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11. (5分)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5分。断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12. (8分)
①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②青冥浩荡不见底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③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④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⑤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8分。每句1分,句中有错字、多字、漏字该句均不得分。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超过4道题则以前4道题为准。】
13. (7分)
①(3分 )D(尾联借“袁安’’的典故,表达对友人胡居士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②(4分)
答案示例:
“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作者隔窗听见竹子发出的声“向,以为是风吹竹林的声音,实则是夜来火雪纷纷,雪打竹叶,簌簌作响。“风惊竹”三字,朱直接从视觉的角度写雪,却己从听觉角度侧面将大雪纷纷的景象描摹出来。
【4分。艺术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表达效果,1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 A(3分)
(B项“所有的传统媒体”错误,原文有“电视直播例外”。C项“微博与报纸、电视的作用是等同的,,错误。D“将来定会共同创造出新的媒介生态”与文意不符。)
15. (5分)优势:①信息获取和传播时效性强; ②传播的方式更开放; ③综合利用多种传播载体。不足:①传播的信息不够全面完整; ②缺少“把关人”,信息可信度低。
【5分。共5点,每点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 C E(4分)
【4分。共两项,每项2分。】
17. (7分)
(1)文中第①段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先前昙花无卢无息的六年蛰伏与后文的华丽盛开形成了对比,文脉有了起伏变化,也引出下文作者对昙花的描绘和礼赞,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
【3分。手法,1分;结构,1分;内容,1分。】
(2)昙花的开放是一种 辉煌与死亡儿乎同时到达的壮烈和凄婉之美,所以让作者触目惊心;昙花的怒放转瞬即逝,作者只能无奈的面对昙花的凋敝,感受着辉煌消失后的孤寂,所以怅然若失。[来源:学科网ZXXK]
【4分。“触目惊心”,2分;“怅然若失”,2分。】
18. (4分)
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昙花比喻为“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削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和“开始舞蹈”将昙花盛开的过程和美丽的形态生劫形象的表现山来,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昙花的热情赞美。
【4分。表现手法,1分;结合具体语句赏析,2分;语言表达,1分】
19. (10分)
答案示例:
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瞬息即逝,但是如果让生命活出质量、活出意义,有限的生命便获得了永恒。正如文中的昙花,虽然它绽放的过程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随即便凋谢闭合,身后是长久的孤独与寂寞,但是当其怒放时,却倾其所有,让生命焕发出炫目的光彩,定格为永恒的美丽。人也是这样,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生命的价值便会获得永恒。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活了短短二十三年。但他却用短暂的生命阐释了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说,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质量。让生命活出质量,瞬息即是永恒。
【l0分。对“瞬息与永恒”的理解,2分:联系文本进行阐释,2分;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体验进行阐释,4分;行文思路、语言表达,2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 作文(60分)(略)
按2011年北京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什邡,是蜀汉之地的一个县,县人而富饶。县吏特别不喜欢秀才儒士,是因为他们把秀才儒士能够拜见官府、知道自己的底细说自己的坏话当作心病。平常有穿儒服的人持名贴到县府来,县吏们就坐在府门前,大声嘲笑,倨傲谩骂,羞辱他们,使他们羞愧而去。甚至暗地里支使乡里的无赖小人干扰读书人,滥用律法罗 织罪名陷害他们,一定要使他们受到损害才甘心。百姓平日生活富裕,乐业乡里,不热衷于读书追求禄仕,又苦于县吏的所作所为,所以不曾有以读书(求仕)为业并穿儒服相互交游的读书人。那些好学的读书人,只研读一,擅长编歌写诗(自娱自乐),生活悠闲自得,能够成为乡里受人尊敬的长老罢了。近年米,蜀汉之地的读书人凭借考取进士而走向仕途的人逐渐增多,而唯独什邡县却绝少有考中进士的。
陈君,是什邡县某乡里受人尊敬的长者,有一个贤能的儿子名叫岩夫。岩夫自幼喜爱读书,想考取进士,刻苦学习,很有志向。然而也不曾敢穿戴着儒士衣帽去县府拜访,进出街坊里巷也一定穿着乡里平常穿的农服,乡里人没有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不久,州里下达天子诏书,要求什邡县乡推举秀才(参加科举考试),岩夫(这时)才改穿儒士衣装,到县府应诏(去州里参加州试)。县吏们这时才对他大吃一惊,然而再不能为难他了。岩夫通过州试之后,要被送到礼部参加省试。即将起程时,陈君告诫儿子,而且与他约定说:“噫,我知道县吏们厌恶害怕进士说自己的坏话,却不知道可以以进士为荣。你前往礼部省试,希望你能被录选为进士,我将想办法庆贺表彰和纪念这件事,让你成为乡里的荣耀,来勉励更多的乡人读书取士。”于是请工匠选材料,将要建筑起来。第二年,岩夫考中丙科进士荣归乡里。陈君建成此亭,邀请乡民在亭下大摆喜宴庆贺。县吏(对自己过去压制读书人的做法)十分后悔,感叹道:“陈家有好儿子,我们县乡有进士之才,难道不光荣吗?”
陈岩夫起初担任伊阙县主簿,那时我担任西京留守推官,他曾经告诉我这件事,想请我写一篇文章记下这件事。岩夫担任县吏有才能有品行,不求被上级官员了解(自己政绩和名声),而上级官员荐举提拔能力政绩突出的下级官吏每年都很多,然而岩夫最终也没有得到提拔。唉!陈岩夫(立志读书)成了乡里的进士,而乡里人起初并不了解他,最终却又能以他考中进士为荣。担任下级官吏,有可以提拔的优势,却不愿炫耀自己所长而向上级求官,他坚守道义自修品德(由此)可见啊。陈君能培养出这样的儿子,也算是个贤明的长老了。我既与岩夫交好,多么想一登此亭,到亭中拜访陈君,去结识陈君这样的地方长老。还为了嘉赞陈岩夫终于能(考取进士)荣耀 乡里,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荣乡亭”,并且写了这篇记。某年某月,欧阳修记。
断句参考译文:
庞士元到了吴地,吴人都和他交朋友。他见到陆绩、顾劭,就对他们品评说:“陆君是所谓的驽马,能够用来快走;顾君是所谓的驽牛,可以用来载重行远。”有入问道:“如果照你所评论的那样,是陆绩超过顾劭吗?”庞士元说:“驾马即使跑得很快,只能运载一人而已;驾牛一天走一百里,所载的难道只一个人吗?”吴人没有话反驳
『肆』 今年语文秋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2016
几年级也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