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国大联考2019 答案试卷我有
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❷ 急求! 金太阳全国大联考 2011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下标“全国”)的答案
语文 下标(新课标.QG): DBA BBD ⒎⑴我不知道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回座山上的答鬼魂啊?⑵历尽瘴毒而能苟且保全自己的生命、是因为我一天也不曾哀伤(原文《瘗旅文》
还有网络输入不多你QQ多少
❸ 全国大联考第一次的答案
网上有的是呢,我是女生,尤其贴吧这个最多
❹ 全国大联考2016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
全国大联考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12月7日下午14:30~17:0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既然是养心修身之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面对宋人山水,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选、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分上中下呢,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画论品评申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其中 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 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 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刘,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是做出来、刻出来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流和做之间的是“神”。 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需求。当然它又绝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这至善;人们欣赏它得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开的,“神„‘妙“能”里面也往往有 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则是更突出了。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 “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选”,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陈老莲是
undefined
“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为野选之人、出世之人。没有出世的人有一颗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涛呢,他G里头还是向往着八世,放不下,身在尘外,心在尘中,如此状态,在画上能看出来。观石涛的画,时见才华过人,时见浮烟涨墨;时见清奇脱俗,时见随世俯仰。这是一个矛盾着的石涛。他的画论却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对中国画的本质把握入骨,认识可谓深刻,但“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成为标签,甚至成为肤浅作品找来的依据。 (摘自《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养心修身的艺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 B.中国画的人性指归的“至善”,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 C.中国画不表现战争血腥,也很少表现暴蹂焦虑。追求至静至远,天人合一。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D.老子认为安静克服躁动,寒冷克服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中国画就是能够让人静下来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逸”涉及才情,更涉及修为和境界。“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 B.中国画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千载不移,而“笔墨”的部分代代有变。 C.中国画绘画的情感应该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流和做之间的作品是神品。 D.中国画“笔墨”的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中国域作品应当随时代而变,随大众需求而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画论称“逸”格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绘画形象完全跳出来了,活灵活现,超尘绝俗。 B.“逸”格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逸”格的中国画作品有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 C.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石涛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 D.石涛的画论思辨能力极强,对中国画的本质认识深刻,但他的那句“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惟席,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耀湖广佥事。昊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
中书省参知政事。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
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
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这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轶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足,谀者争引符
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席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之,日:“中原兵燹之余,民始复业,籍户买马,艰苦殊甚。使皆效尔所为,民虽尽鬻子女,不能给也。”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谤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又尝与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骂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贤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日:“吾有所用尔也。”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事皆未发。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惟庸惧,乃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阴告四方及武巨从己者。 (选自《明吏·胡惟庸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B.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C.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D.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召指的是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B.陟指的是官吏的晋升,进用。 C.封事:原是奏疏体之一,百宫上奏机密事,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后来泛指奏疏。 D.符瑞:儒家、方士所说的表明的一种所谓的祥瑞符号。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惟庸,定远人。在和州归附太祖。后任太常寺少卿、本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左丞。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设丞相。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 B.皇上认为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向皇上告发了他。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下载券 14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❺ 谁有全国大联考试卷答案
我只有第一次的,可以把你的那个数学第二次的给我吗
❻ 关于全国大联考
辅导性质的,其实也不是什么全国大联考,仅仅是有兴趣的可以参加,寄钱去买卷子,然后做了寄回去给你改。没什么意思的。
❼ 金太阳全国大联考2009届高三第六次联考 语文试卷的答案!
俺才考过,下午给你拿来抄抄。
❽ 全国大联考2013届第四次联考 语文试卷答案,,,跪求
BBCADDCBA
❾ 全国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试卷答案
2015届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化参考答案
1. D
【解析】光导纤维是由iO2制成,A错误;玻璃是可回收资,B错误;有些合金中也含
有非金属,如钢中含碳元素,C错误;石灰中Ca(OH)2可吸收烟气中的O2,生成CaO
3,氧化后生成CaO4,可得到石膏,D正确。
2.C 【解析】 A选项中是2-
的结构示意图,错误;B选项中,Cl-的电子式不正确,错误;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
氧原子,质量数为18,C正确;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2222p6323p63d104
1,D错误。
3.A【解析】A选项中各微粒能在酒精中大量共存,常温下CH3COOH
与C2H5OH不能反应; B选项中Cr2O72-
为橙色,不符合要求,错误;C选项I2和淀粉发生反应,无法大量共存;D选项中NO、
O2不能大量共存。
【解析】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C>A>B,A错误;只有当B为O,D为时,B原子的质
子数才是D原子的质子数的一半,本题中B、D有多种可能性,故B选项错误;A、C同族
,A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故A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C强,C选项错误;根
据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它们应分别是二、三周期的元
素,可以都是非金属元素,D正确。
5.A 【解析】NO和NO2能转化为PM2.5颗粒,但其本身并不是PM2.5颗粒,A不正确。
6. B
【解析】复分解反应的也有能量变化,A错误;提供充足的氧气焦炭燃烧更充分,放
热更多,但燃烧热不变,C错误;反应热只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
条件无关,D错误。
7. B 【解析】因Fe3+水解,1L 0.02
mol·L-1Fe2(O4)3溶液中含Fe3+数目小于0.04NA,A错误;根据原子守恒,NO2和N2
O4混合气体中氮氧质量比固定不变,所以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3÷46/mol=0.5mol,
N原子数为0.5 NA,B正确;25℃不是标准状况,C选项错误;常温下,10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OH-数为0.1NA,D错误。
【解析】Al63C24Fe13的原子之间是金属键作用,A错误;金是金属晶体,准晶体与
金的晶体类型不同,B错误;Al63C24Fe13的摩尔质量为3965/mol,D错误。
【解析】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不确定,电子转移数也无法确定,A错误;1L2mol/L
I溶液能吸收5.6L(标准状况)的O2,但烟气中还有其他成分,故烟气的体积大于
5.6L,B错误;吸收液中有单质,固液分离可以用过滤法,C正确;
I在吸收过程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A【解析】根据题意,逐滴滴加NaOH溶液时,先生成Al(OH)3,然后再生成M(OH)2。M
Cl2和AlCl3的浓度相同,故生成的两种沉淀的物质的量相同,但消耗的NaOH的体积
比为32。当沉淀完全后,再继续滴加NaOH溶液,Al(OH)3沉淀会逐渐溶解,而M(OH)
2不溶解。故图像A正确。
11. A 【解析】O2通入NaClO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应为O2+ClO—+2OH—=O42—+Cl—+
H2O,B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Fe3O4,HNO3应将Fe2+氧化为Fe3+,C错误;NaA
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的应为HCO3-,而不是CO32-,D项错误。
12. B 【解析】NaOH固体溶解为放热过程,故10
NaOH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大于14.35J,A项错误;由C
(石墨,)=
C(金刚石,)△H>0,可知石墨能量更低,更稳定,石墨的化键键能比金刚石大
,B正确;气态水不稳定,故A中反应不能判断甲烷的燃烧热,C错误;可逆反应有限
度,不能进行完全,而热化方程式表示的是按方程式所给物质的量完全反应的热效
应,故D项错误。
13 .D
【解析】“84”消毒液中有Cl-和ClO-,酸性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l2,硫酸只是提供酸性
环境,A错误;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无法
判断是否有Fe2+,B错误;若溶液中有O32-,加入稀硝酸会将其氧化,也会产生白
色沉淀,C错误;久置的酚酞试液,溶剂挥发,出现浑浊,加入酒精浑浊消失,说明
酚酞易溶于酒精,D正确。
14.C 【解析】根据模型,可知发生的反应为:2H2+O2=
2H2O,A正确;过程Ⅰ是旧化键断裂的过程为吸热过程,而过程Ⅲ为新化键形成的
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B项正确;过程Ⅱ无化键的断裂,C错误;该反应的能量变
化除了热能形式,还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能到电能的转化,D项正确。
15.D【解析】通过②×3─(6×①+2×③)得到反应3Fe2O3()+CO()=Fe3O4()+CO2(),
根据盖斯定律:=2×3─(6×1+2×3)=─25×3─[6×(─11)+2
×19]=─47J·mol─1。
【解析】干燥Cl2时,气体应长进短出,A选项错误;B装置气体直接和水接触,无法
防止倒吸,错误;硫酸铜溶液蒸干后,CO4.5H2O中的结晶水也会失去,无法制备蓝
矾,D选项错误。
17. (13分)
(1)四Ⅷ (每空1分) 2(1分)
(2)产生大量白烟(1分)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2分,答配位键不扣分)(1分)
(3)ΔH=-80.5 J·mol-1(2分)
(4)CH4+2 H2O== CO2+4H2或CH4+ H2O== CO+3H2;(2分) cd(2分)
【解析】(3)所给的热化方程式为:①iO2()+2Cl2()===iCl4(l)+O2()
ΔH=+140.5 J·mol-1
②C()+O2()===CO() ΔH=-110.5 J·mol-1
①式+②式×2得: iO2()+2Cl2()+2C()===iCl4(l)+2CO()
解得ΔH=-80.5 J·mol-1
(4)用CH4和H2O为原料制备H2,反应为CH4+2 H2O== CO2+4H2或CH4+ H2O==
CO+3H2;H2和CO按物质的量1:1发生催化反应,生成的可能是HCHO,也可能是CH3CO
18. (10分)
(1)2Cl-+ H2O Cl2↑+H2↑+2OH-(2分) O2+OH-=HO3-(2分)
(2)H2()+Cl2()=2HCl() ;ΔH=﹣184.6 J · mol-1(2分)
(3)NaCl (2分)
(4)2Fe3++O2+2H2O=2Fe2++O42―+4H+(2分)
【解析】氯碱工业的产物是NaOH溶液、H2、Cl2,NaOH溶液进入吸收塔吸收烟气中的O2
H2、Cl2进入合成塔合成HCl。在回收装置中,每生成1mol
O2,消耗1molHCl,同时有NaCl
生成,可回收用于氯碱工业,再根据题意可得出热化方程式。FeCl3溶液有强氧化性,
氧化O2。
19. (7分)
(1)-1160J·mol-1(2分)
(2)①CH3OH()===HCHO()+H2()ΔH=(E2-E1) J/mol(2分)
②相同(1分)
③(2分)
【解析】(1)根据已知反应①CH4()+4NO2()=4NO()+CO2()+2H2O()
△H1=-574J·mol-1、②CH4()+2NO2 ()=N2() + CO2()+2H2O()
△H3=-867J·mol-1可知,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②×2-①即得到反应CH4()+4NO()=2
N2()+CO2()+2H2O(),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2=-867J·mol-1×2+574J·mol-
1=-1160J·mol-1。
(2)②一个化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过程Ⅰ与
过程Ⅱ的反应热相同。
③要使反应温度保持不变,,则该反应吸收的热量恰与H2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CH3OH()===HCHO()+H2()ΔH=(E2-E1) J/mol
1 mol (E2-E1) J
n(CH3OH) moln(CH3OH)(E2-E1) J
H2()+O2()===H2O()ΔH=-a J/mol
0.5 mola J
n(O2) mol2an(O2) J
则n(CH3OH)(E2-E1)=2an(O2),即n(CH3OH)∶n(O2)=,则n(CH3OH)∶n(空气)=。
20. (9分)
(1)反应Ⅱ(2分)
(2)过滤(1分)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入1-
2滴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已洗涤干净(2分)
(3)坩埚(2分)
(4)H2O2 (2分) nO固体(2分)
【解析】(1)反应Ⅰ中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反应Ⅱ中Fe和C化合价发生变化了,
铁从+2变成+3价,C从+3变成+4和+2。
(3)高温灼烧固体需要用坩锅。
(4)要制取纯净的nO4溶液,需要除去杂质铁,根据图像可知,Fe3+更容易除去,因
此需将Fe2+氧化为Fe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应选用H2O2。再加入消耗酸的物质,
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为不引入新杂质,选用 nO固体可达目的。
21. (13分)
(1)不能 (1分)
(2)假设3:可能含有NH3、N2、O2、H2O(2分)
假设4:可能含有NH3、O3、O2、N2、H2O(2分)
(3)假设2中气体产物有O2,说明铵明矾分解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但产物中只有还原
产物,无氧化产物,故一定不正确。(2分)
(4)在收集到的液体中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
气体产物中有O3(2分) O2(1分) 有(1分)
(5)4(2分)
【解析】(1)铵明矾加热得到的固体是Al2O3,因其与天然刚玉性质类似,故不能溶于
盐酸。
(2)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若气体中有N2,就一定有O2;气体中有O2,就一定有N2;根
据元素守恒,一定有水。
(4)通过检验溶液中O42-
确定气体中是否有O3。品红褪色,说明有O2,N2在烧杯D中逸出。
(5)通过实验验证了气体产物有O3、O2、N2,故假设4正确。
❿ 全国大联考 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答案
目前还没人找得到 你可以再试试 也许现在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