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中考语文考试说明A一c词语
2008年,甘肃省,兰州市考语文答案1。朔黄巷洒扭曲的想法:“圣旨”不要写“焦虑”,“新月”,不写“苏”,“扭曲”不要写“交叉。只要准确地掌握Ziyinzixing的和的意义的话是不是很难回答。2。所有谩一个的弥漫提醒破坏同音字不能乱用。3。B思路分析:特点,经验和这句话,写的东西准确地选择。4。主题正确动词的比赛,将“启动”到“举行”。首先添加了几许的“鸟的鸟巢”之前。理念:病句比较容易,但指出,事业是比较困难,标点符号的标题“国家体育场”鸟巢“,明确票据及债券与破折号。 5。 (1)办公室,国务院通知,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从6月1日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6月1日实施塑料袋收费使用的系统。)(2)例如:在赞成禁止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帮助一般公众推广环保意识。思路分析:(1)问题的一般能力测试的学生,属于常规检查(2)款的标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己的态度,然后说明理由集中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话。这个称号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察和了解更多关于社会生活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幼小的心灵的生活。 6。常规使用的联觉(或比喻);心理感受(感情),“梦”与“愁”来形容“花”,“雨”,突出花虚幻飘荡,“雨”雨的模糊的视觉形象,透明的悲伤自由的心情。的想法?分析:首先从修辞方法或分析的描述,使用的方法,其次,从内容分析,或暴露的美丽的感情或说明。阅读的语言学习困难。难的“货物”的方法和技巧的把握,就很难在这首诗的内容丰富简洁。 7。由B要求一个傲慢的人谁C不会是强大的D不明白忍耐的想法:??“忙”静态安全是不对的。“当选”傲慢“,相比之下,”精“字”,要求其他应选C通过“毅力”,“??勇气”看到被选为“不强,不明白”宽容“D”撤退“适应选择”忍耐“8。 (1)无声胜有声(2)今天的人们,但不是古老的月亮(3)个月的阴晴圆缺(4)近怀旧(5)梧桐更兼细雨(6)春蚕到死丝方尽(7)苔痕上为了更怯懦草色入帘思维分析:(1)至(6),题为“直接填写诗句,(7)标题暗示的听写,梧桐,苔痕容易的错误。这个问题并不难,但一些学生失分,因为这个词了“错别字”填写,所以要准确听写。 9。乙的想法:项目A“分别指滁州市”和“太守”,B项“翻译”在“; C项第一”,“是一个粒子,第二个”代名词“亭”和D项“,它是“译为”因此“,第二”,因此,“翻译”正本“。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名义功能的话,排序和堆叠方法。有助于掌握的话。 10。 (1)。 (2)寄托。 (3)乐趣。 (4)一个郁郁葱葱的样子。思路分析: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实词的意义,比如中国现代中指“的含义和意义”的“意义”,指出,“乐趣”,和现在的意义“勾兑”Noir“的差别不大结合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这个词的含义。11。山的背景下,泉山了林深路曲,亭临泉,林英山秀,山衬水清,亭添泉利益。服务生色,相互构成一个充满诗意和美丽的境界。思路分析:作者用了一个大至小,从整体到部分“缩短头”的战术,这些美丽的“山西南峰琅琊山小泉馆,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的风景。本题考查的理解和技能,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明山,泉,亭。 12。 (1)重量轻,显得宽敞。 (2)一个整齐的外观。 (3)两者。 (4)的邀请。应翻译为“喜欢”的想法吗?分析:结合语境的话是不是很难翻译,“自然”。 13。 (1)老年人和儿童是轻松和愉快,自得其乐。 (2)人(渔人)他们(她们??)说,他们知道。思路分析:(1)段中句子的困难是,所花费的代修辞学“黄色的头发”是指“老人”,“垂髫”指的是“孩子”,第(2)句省略句,省略内容填写上据了解中国古典整句翻译的特点,尝试文字为主,意译为辅。 14。 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稳定的;②在和平与知足,和谐,平等和自由;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NB
2. 2019广东中考语文最新考试考纲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内容范围和学习程度的要求为依据。
2.命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3.命题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
4.命题要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性。
5.试题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及适当的选拔性。
二、考试范围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只考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部分来自教材上的课文,范围是《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另一部分来自课外。考查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记准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书写汉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2.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辨析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能修改病句,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辨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修辞方法。
4.掌握《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建议阅读的课外诗歌散文作品及作者;长篇文学名著及作者。
5.能正确默写本考试说明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阅读
1.现代文阅读
(1)能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较快的阅读速度。
3. 语文中考题是从考试说明里出么
你问的方式没懂。
考试说明只是给你中考语文限定一个范围,里面列举的诗词啊名著啊,会有被抽到的,至于没列举到的,一般不做多余考虑。把考试说明要求的都要知道啊。
4. 中考今年怎么考 考试说明出炉 专家解读7个科目
1、不同省份、地区的中考考试大纲是不一样的,中考考生要按照本省份、本地区的中考考试说明进行复习。
2、例如北京2016年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语文7大变化:大作文新增“邯郸学步”扩写
出题形式进一步与高考接轨,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字量大增,一改过去开篇就是拼音、错别字题的结构,而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大量的文字内容将给考生视觉形成强烈的冲击。
试卷结构作出调整:基础·运用由约22分改为约20分,文言文由约12分改为约10分,名著阅读独立成为模块约10分,现代文阅读由约36分改 为约30分,作文50分保持不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24日上午8:30—11:00,共150分钟。
1、书法欣赏要求更高:由“能体会书法的审美结构价值”变为“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能从笔画、架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初步感受书法之美”。
参考样题新增了2015年中考题——对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这幅书法作品的鉴赏,以及用规范的正楷字在田字格中书写。
2、默写难度增大:“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变为“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丰富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参考样题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看到的景物联想到所学的古诗词,并说出为什么会联想到这句古诗”。
3、文言文新增“阅读浅易文言文”。贾岳临提示,为了与高考对接(高考只考课外文言文),2015《中考说明》第一次出现对课外文言文的考察要求。
2015完成了过渡使命,因此2016考课外文言文的几率较大。
4、名著与文言文并列,成为单独版块,增加了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和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依据《考试说明》,考生阅读名著,要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现代文阅读增加了“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相比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变化较大。
6、10分的小作文由“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实用类文章”调整为“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实用类短文”。样题删去了“感谢的话”、“劝说词”,新增了“参观后的收获及怎样获得的”。
7、40分的大作文增加了“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或材料)的基本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问题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评分标准增加了对想象力的评价,样题增加了“阅读连环画,发挥想象,以‘邯郸学步’为题或自拟题目,扩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故事”。
数学2大变化:增加阅读量
2016年中考数学提高了几何与作图题难度,多处增加“阅读”的要求。贾岳临表示,以后数理化试卷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渗透传统文化、增加阅读量将成“新常态”,尤其阅读量“可能一次比一次大”(中考语文阅读量要求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试卷结构沿用去年29题模式:满分120分,第1至10题为选择30分,第11至16题为填空18分,第17至29题为解答大题72分。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25日上午8:30—10:30,共120分钟。
3个“删除”:删除了①“会确定分式有意义或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②“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③“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7个“调整”(相应地增加了难度):①“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调整为“能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②“会按实际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调整为“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③“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意义”调整为“理解正比例函数;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
④“一次函数结合图象与表达式,理解当 k>0和k<0时,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由A级要求(理解)调整为B级要求(掌握);⑤ “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调整为“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⑥“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调整为“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⑦“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调 整为“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英语1大变化:老写作回归
英语改为100分?听力变成50分?英语从中考退出?沸沸扬扬的英语改革,随着2016《中考说明》的出台终于尘埃落定了。
2016年中考英语仍考66道小题,满分还是120分(听力依然占30分)。《中考说明》没有任何变化,包括分值分布、考试时间、题型、1527个词汇量、难易程度等都跟2015年一样。
试卷具体结构为:第1至20题为听力30分,第21至30题为语法单选10分,第31至40题为完形15分,第41至55题为ABCD阅读30分,第56至60题为“5选5”10分,第61至65题为任务型阅读10分,第66题为写作15分。
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26日上午8:30—10:30,共120分钟。
贾岳临说,要说今年英语稳中有变的地方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作文。2014年以前,英语写作基本上考提示作文,即一段中文提示+几个英文单词提示。2014年起,英语写作改成了“针对3个英语提问回复邮件”。
2016《中考说明》样题中,第一次出现以上两种模式并存,即今年既可以考提示作文,还可以“针对3个英语提问回复邮件”。
物理2大变化:删除填空题,实验增至48分
中考一直沿用的填空考试在2016《中考说明》中全部删除,这在北京中考历史上尚属首次。
两道计算大题“电学应用题”及“滑轮压轴题”的分值也从8分降至6分,与删除的填空一起减少的分值全部加在了实验上,导致实验从过去的38分变成了今年的约48分,可见中考改革对实验的重视。
题型调整后,最新的试卷结构变为:满分100 分,单选2分×15小题,多选2分×4小题,实验与探究约48分12小题,科普阅读由4分×2题改 为8分×1题,计算由4分×2题改为3分×2题,整套试卷由原来的约46道题改为了约34道题。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24日下午14:30— 16:30,共120分钟。
1个“改变”:考试内容和要求中对“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解释,由“能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中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改为“能通过已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证据),对大量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归类及比较,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
2个“增加”:①增加了“电磁波可以进行信息 传递”;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增加了“波长、频率和波速”。贾岳临解释称,波速由“介质”决定,频 率由“波源”决定,波长由“介质”(波速V)、“波源”(频率f)共同决定,即λ=V/f,这部分知识可能涉及到超声波、次声波等。
化学3大变化:对实验更加重视
2016中考化学总题量约为38道题,选择题 仍为20题(20分),非选择题(60分)依然分8个模块:生活现象解释(6道样题)、科普阅读 (1道样题)、生产实际分析(3道样题)、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1道样题即推断题)、基本实验(3道样题)、实验原理分析(2道样题)、科学探究(1道样 题)、实际应用定量分析(1道样题即计算题)。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25日下午14:30—16:10,共100分钟。
3个“改变”:①将“5。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 探究”改为“1。科学探究”,贾岳临强调,这表明2016年物理、化学均对实验更加重视;②将“从 元素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改为“从元素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并将要求层次由2颗星变为3颗星;③将“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 机物和无机物”改为“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并将要求层次由3颗星变为2颗星。
4个“删除”:删除了①“知道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②“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③“知道什么是元素”;④“知道常见酸碱的腐蚀性”。
5个“合并”:考试内容有2处“合并”,①将“常见元素”和“元素的简单分类”合并为“常见元素”;②将“反应类型”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合并为“反应类型”。合并后,考试内容由35个变为33个。
考试要求有3处“合并”,①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和“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合并为“知道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②将“了解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和“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合并为“了解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③将“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和“认识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回收金属的重要性”合并为“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认识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5. 哪里有卖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在初三第二学期会发的,各科都有。
6. 中考语文考纲的150个实词都要求全部掌握吗
考纲里的基础都是需要掌握的,因为基础部分就是从考纲里选择的,也是唯一你可以把握住的分数,文言文实词也一样,精
不会考课外的,肯定是考察学过的内容
锐。
7. 中考语文的出题大纲是什么样的
如下: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评价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依据
(一)教育部
201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教育部
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各省省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
识记:
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规定的篇章等。
理解:
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
运用:
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如改正文章中的毛病,会写记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
8. 2012年的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主要讲了考哪些 考不考二十四节气 急用
不知道,到时候老师会就说,不用这么急,我们今年没考,估计不考吧
9. 今年的中考说明对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做了一些新的调整
你的问题是,抄,,调整了神袭马么,,,,
就是加入了非连续性文本,比如中考说明里的方言,(不知道不同地区中考说明是不是一样。)
古诗的比分会加大很多,课内文言文一般是八年级下和九年级上的多,,但也不排除监考老师抽了考个什么童趣之类的可能,,
其他的没什么变化,详细的中考说明里有的,例卷你可以看一下就大致明白了
现在才发现你该问题了,应该没有改病句了吧(浙江省是这样的,不知道别的省)但是向老师要几张中考卷子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