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答案
二五 短文两篇(二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熟读《两小儿辩日》;
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知识链接】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 ) 孰( )为汝( )多知( )乎
沧凉( ) 决(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孔子东游( ) 辩斗( )
问其故( ) 去人近( )
探汤( ) 多知( )
不能决( )
3.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 )
此独以跛之故( )
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孰为汝多知乎(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4.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⑵孔子不能决也。
5.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三、拓展提升。
庄子欲刺虎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加点的词:
(1) 庄子欲刺虎( )
(2) 馆竖子止之曰( )
(3) 两虎方且食牛( )
(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5) 两虎果斗( )
(6)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
2.翻译文中句子。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附: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总结反思】
二六 珍珠鸟(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提高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
冯骥才,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市人。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1977年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
【导学过程】
1.给加点字注音
鸟巢___ 垂蔓___ 雏儿___ 蓬松___ 眼睑___
眸子___ 流泻___ 呷嘴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卷( )___ 挨( )___ 似( )___ 颤(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斑( )___ 葱( )___ 茏( )___ 享( )___
班( )___ 忽( )___ 笼( )___ 哼( )___
4.找出句子中的动词,说说它们的作用
(1)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动词:
作用:
(2)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动词:
作用: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3.作者是如何描写珍珠鸟可爱的形象的?
4.“我”为小鸟做了哪些事?
三、精读精练:阅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段⑤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段⑤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段⑦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
5.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
6.段⑥这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
四、拓展提升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拉”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给加点字注音
撵它___ 舷窗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悭吝:
爱不释手:
3.文中多处用了拟声词,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4.把描写小鸟外貌的句子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5.用一个词语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
6.说说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五、积累训练
益鸟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古代诗歌中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鸟的吟咏,请写出一些你所喜爱的诗句。
⑵ 语文课时特训7上第一单元自测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号
一、请用楷书书写:(2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气魄.(pò) 扮.演(bàn) 澎湃.(bài) 哽.住(gěng) B.哺.育(fǔ) 惩.罚(chéng) 懊.悔(ào) 逼狭.(xiá) C.屏.障(píng) 山巅.(diān) 滋.长(zī) 炽.痛(chì) D.惨.白(chǎn) 泛.滥(fàn) 镐.头(gǎo) 胡骑.(jì) 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鉴赏 懒惰 挨啄 荒草凄凄 B、臃肿 恐惧 嫉妒 来势凶凶 C、鞭痕 肿胀 篱笆 抽抽搭搭 D、恼髓 确凿 排挤 人声鼎沸 四、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宿.儒 读音 xiù 字义是: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B、人绩.罕至 读音 jì 字义是:脚印. C、人生鼎沸. 读音fèi 字义是:水开. D、幽. 寂 读音 yōu 字义是:深远,昏暗. 五、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1、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
在这些黑树之间。 2、走过院子,看那
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3、鸟雀们久已无处
的时候才好。 4、心儿永远
着未来。 A、弥散 低垂 吃食 渴望
B、弥漫 垂落 觅食 向往 C、弥漫 低垂 觅食 渴望 D、弥散 垂落 吃食 向往 六、下列每项中都有一个错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的方格中。(2分) A.九曲连环 浩浩荡荡 气势磅礴 高山之颠 B.巾帼英雄 从山叠岭 自然和谐 人心惶惶 C.家谕户晓 意味隽永 人声鼎沸 来势汹汹 D.一泻千里 绝壁断涯 亦复如是 妙趣横生
A B C D 七、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娱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回答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 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 C.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 D.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 八、填空(5分)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的第二乐章,词作者是________,曲作者是________。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是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景色晴朗秀美的句子是:
,
。 (4)山际见来烟,
. (5)
, 明月来相照。 阅读理解部分
(一)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 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或以钱币乞.之 qǐ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ān C、泯.然众人矣 mǐn D、不能称. 前时之闻 chèn 2、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耕。 隶:奴隶。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 C、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受:承受。 D、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3、翻译句子不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B、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译文: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他的天资.贤能比一般人要高的多。 D、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4、方仲永变化的分哪三个阶段?用原文回答。(3分) 5、方仲永由“天资聪明”到“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2分) 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问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将本文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概括本段大意:(3分)
3、第④句用了那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4分)
4、这一段写捕鸟一事生动简洁。请按照下面所列内容要求,用课文里的话把它整理出来。(4分) (1)时间
(2)地点
(3)捕鸟条件
(4)捕鸟过程
5、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词语? (2分)
6、 此文选自
,作者
,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作品有散文集
小说集
,
。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5分) (三) 黎明的眼睛 作者: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房间里,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恩负义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的呢!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了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侯,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顶篷。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最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间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层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屋子了。 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先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睛睛凝望过窗子。
本课图谱
语文七年级下苏教版
第 一 单 元
第二单元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单元测试你在这里
你可能喜欢
拼音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七年级下册答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练习题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作业本 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复
一年级上册拼音1--13课练习题 18页
汉语拼音练习题二 5页
级拼音练习 8页
拼音单项练习 第二部分 根据汉字写拼音 2页
级拼音练习(一)(声母学习结束后) 2页
更多与“拼音练习”相关的文档>>
?2013 Bai 使用网络前必读 | 文库协议
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只找到这个!
⑶ 七年级语文课时特训第二课答案= =急急急!!
作者在《城南旧事》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结束了。那时作者刚满十三岁,就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童年的告别,就让我们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寻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迹。
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本文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标题到底有什么含义呢?(爸爸所种的夹竹桃的垂落)这个标题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让我们首先把握全文的结构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读一读文中1-2、35-37、54-67三个部分,告诉我这些段落都提到了什么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与毕业典礼有关,分别写了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和毕业典礼后发生的事)那么我们可以说全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时间顺序)
在毕业典礼前,“我”望着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而毕业典礼后,“我”发现爸爸的花儿落了。那么文中还记叙了哪些和爸爸有关的事情呢?(“我”在医院看望爸爸(3-12),爸爸逼“我”上学(13-30),爸爸让“我”单独汇钱(46-53))在38-45小节中,记叙了很多人都希望“我”快快长大,可这些人都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而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谁?(爸爸)为什么?(上述的三件事都是记叙了爸爸对“我”的教导。都表达了爸爸对“我”的爱)
那么,31-34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爸爸喜欢花)提问: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花和爸爸有什么关系呢?(出现了三次。1、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2、爸爸喜欢花。3、毕业典礼后,“我”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花引起了“我”对爸爸的思念,当“我”享受着父爱时,花开得十分旺盛,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爸爸也去世了。(逐步提示学生回答))那么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喜爱花的爸爸的去世,“我”已失去了父爱,不再是小孩子了)那么花在文中就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父亲的关怀,父爱,父亲均可)全文所要突出的也正是这一点。花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同样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是全文的主线。)
总结:
全文有两条线索:毕业典礼和花。其中花是主线,突出了父亲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而毕业典礼是副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章的一开头,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两条线索由此展开,其中,花象征着父亲的爱,也象征着父亲,由花引起了“我”的回忆,“我”想起了爸爸前一天在医院中所说的话,这些话在后面都有对应,(完成课后练习一)一件件回忆由此展开。而其中又穿插了爸爸对花的喜爱和毕业典礼的情形,用以衬托父亲对“我”的影响。最后在文章的末尾,毕业典礼后,“我”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告别了童年,两条线索又重新汇集到了一起。这两条线索相互映衬,相互配合,把一件件回忆贯穿成一个整体,使全文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又井然有序,也突出了“我”对父亲的爱。
根据讲解内容,依次打出段落提示。
一(1-2)毕业典礼前,我由襟上的夹竹桃想起了爸爸。
二(3-12)我在医院看望爸爸。
三(13-30)爸爸逼“我”上学。
四(31-34)爸爸喜欢花。
五(35-37)毕业典礼中。
六(38-45)很多人希望“我”快快长大。
七(46-53)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
八(54-67)毕业典礼后,爸爸的花儿落了。
“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回忆爸爸叫她单独去汇款)
“可不能迟到。”(回忆起爸爸逼“我”去上学)
“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回家后看到夹竹桃,得知爸爸的死讯,表现得十分镇定)
三、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本文表达了父亲对“我”成长的影响,对“我”深深的爱,这种爱是通过直接抒情表达出来的吗?(不是,而是蕴含在“我”对父亲的回忆中,蕴含在花上,贯穿了全文)本文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个细节上蕴含了深刻的内涵。这一特点既表现在对父亲的描绘中,也表现在对一些重要情节的描写中。例如,文章中没有一句直接写父亲的病情已经危重,可却有很多伏笔,暗示父亲已经病入膏肓直至去世,请同学们找出来。
(11)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32)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55)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在细节描写中体现深厚的情感和内涵,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感受这种写作手法的魅力就是我们下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
思考下列问题:
1、 爸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我”对爸爸的感情?
3、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写了主人公英子对于成长的回忆,塑造了爸爸的形象,展现了英子成长的历程。那么文中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影响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作者如何表现对爸爸的情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重点。让我们跟着英子的成长的足迹,细细体会这份深情。
二、分析爸爸的形象,体会情感。
同学们,你们能找出文中的有关成长的第一件事吗?(爸爸逼“我”去上学)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从这一段中,你们觉得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严厉的,和蔼的)严厉与和蔼这两种性格都出现在爸爸身上,你们觉得矛盾吗?(不矛盾,这说明爸爸对“我”的严格要求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如果象《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段,贾政毒打宝玉,甚至想要勒死他,就不是父爱的表现了,而是痛恨了)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影响?(齐读30小节,突出最后两句欣喜的语气。“我”从此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我”不仅再不迟到,而且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父爱。(买烤白薯的钱肯定是父亲给的,玉簪花肯定是父亲种的,这些都是父亲关怀的表现)
由此可见父亲对“我”的影响之深。不过,父亲对“我”的影响仅仅是严格要求自己吗?还体现在哪里?(学生范读46-53,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七十元在当年可是一笔很大的款子,而且是在外国银行,我想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几个父母敢让孩子做这样的事。可是“我”最终闯过来了,在这件事中,爸爸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这件事最终也对“我”有什么影响?(可讨论)(提示:父亲的哪一句话最终使“我”鼓起勇气?(“闯练,闯练”) “闯练”一词,表现了父亲对“我”的鼓励,可见爸爸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善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我”也有了勇闯难关的勇气)而此时的“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特别兴奋)文中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要爸爸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为什么要种满蒲公英呢?(向爸爸表现自己心中的喜悦,让爸爸分享自己的喜悦)由此可见爸爸对“我”的影响之大。
从38-45小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很多人都希望“我”快快长大。但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无形中小学的毕业典礼成了一次长大的仪式。在“我”的心目中,最谁能参加这次仪式?(爸爸)为什么?(分角色朗读3-12小节,学生自由回答)(“我”实现了爸爸的期望,被选为了学生代表,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我”希望爸爸也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学校去。)可是爸爸不能来,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爸爸已经病危了)但爸爸并没有告诉她真相,而做了什么?从这个小小的动作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爸爸对“我”深深的爱,不忍心告诉她真相)从这一段中,我们看到了父女之间深深的爱。
毕业典礼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唱起了骊歌,这是在告别老师,也是在告别童年。告别童年的事,告别童年的人。最终,爸爸也象其它人一样从“我”的童年中消失了。文中是如何表现这一情形的呢?(学生齐读54-67)大家想过没有,这里垂落的夹竹桃,掉下的没长成的小石榴各自有什么含义?(象征着爸爸,象征着孩子而零落的花草又渲染了一种凄凉和悲哀的氛围。此时此该,“我”的弟弟妹妹们还在玩耍,而“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幼小的“我”为什么能够如何镇定安静?(学生自由回答)(在爸爸的教育下,“我”已经长大了)于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爱最终失去了,在痛苦中,“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走向了成熟。
爸爸 “我”
爸爸逼“我”上学 严厉的、和蔼的 严格要求自己
爸爸让“我”单独去汇款 培养“我”的独立自主精神 勇闯难关
“我”在医院看望爸爸 深深地爱着“我”
毕业典礼后 镇定、安静,真正长大了
三、分析结构特点:
以上我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走过了英子成长的历程,那么文中却并不是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是如何写的呢?(通过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索串连起了各个事件,这两条线索,互相映衬)通过对比上面的结构,大家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能够突出爸爸的爱,突出爸爸的形象)
四、总结:
主人公英子带着悲哀告别了童年,但此时的她已经长大了,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和挫折。而当我们告别童年时,你将会发现,终将有一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而‘你’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也会不得不告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关怀、一些爱,你也将会去独自面对很多挑战和挫折,而此时你们应当如何去做呢?(镇定、应当安静,用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未来
学会独自思考,请你自己在这些中找。
⑷ 点拨课时训练七下语文(语文版)答案
你也一定不能够在网上找答案
这种提问没有有回答的
⑸ 浙江新课程三维目标测评课时特训语文七年级上册答案
《论语》十二章
⑹ 七下语文课时作业本p111~p114答案
我有!但不知来哪课!!自!!!!!!!如11课:1、泣 鲜 愧 裹 瘁 而 2、(1)D (2)C 3、 。,。,??—— 4、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5、(1)妇孺皆知(2)不能,因为“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突出了邓稼先创造了“真正的奇迹” 6、画线句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7、提示:抓住两个人物的性格和为人的不同来分析。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8、可以表现邓稼先严守国家机密的品质 9、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献身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生活俭朴、严守机密 10、示例:邓稼先身先士卒,冒着受核辐射的生命危险,寻找失事的核弹头并手捧核弹头走出危险区 11、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岳飞扫除鞑虏。“岳母刺字”与邓稼先的事迹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可看出他们的爱国精神 12、提示:学会享受过程就能获得快乐希望你有用
⑺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特训答案
上的风格丰东股份
⑻ 七年级下册语文考向标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哽咽.(yè)蝉蜕.(tuì)可汗.(hán)九曲.连环(qŭ)B炽.痛(chì)默契.(qì)祈.祷(qĭ)脑髓.suǐC救济.(jì)憎.恶(zēng)嫉.妒jí环谒.yâD确凿.(záo)气氛.(fân)泥泞.(nìng)讪.笑shàn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随着晚会帏幕的拉开,那美轮美奂....的歌舞,品味精良的相声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B、先生身材魁梧,道貌岸然....,刚一见面,我便对他油然而生敬意。C、这个企划案,是通过大家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费尽心思....制作出来的。D、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似镜,真是巧夺天工....。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4、古诗默写(7分)⑴山际见来烟,⑵,关山度若飞。⑶,影入平羌江水流。⑷,明月来相照。⑸《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5.小清要求电视台为他播放一首歌,说法最得体的一句是()(2分)A.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您为我播一首歌献给他吧!B.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我想您一定会乐意播放一首歌献给他的。C.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希望您为我播放一首歌献给他,好吗?D.我的好友小伟今天起参加中考,我衷心地祝愿他考试成功。请您为我播放一首歌献给他,好吗?6、名著导读(2分)①世界上许多伟大人物小时候都经历过磨难。苏联作家就是其中一位,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分别是、《在人间》、《我的大学》。7、阅读下面一段歌词,完成题目(4分)茫茫人海,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相互就是走累了一起扶助;相互就是,走远了一起回顾。请根据上面画线的两个句子的结构,以“相互就是”开头,仿写两句:;8、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表回答问题。(4分)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卡通书11256%时文杂志3216%武侠小说3015%文学名著2613%⑴从表中可得出一个结论,即(1分)⑵看了这一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2分)三、阅读理解(36分)一伤仲永(13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传一.乡秀才观之()指物作诗立就.()稍稍宾客..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10、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①②11、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3分)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F父异焉12、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分)二最后一课(12分)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13.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4.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的心情。(1分)15.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2分)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16.划线句③是______(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2分)17.划线句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8.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2分)A.集体主义教育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三)我长大了(11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9、第一段中,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2分)20、文中划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3分)21、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详写,略写)。请从括号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2分)23、“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四、作文(40分)人生是一个静悄悄的成长过程,这里面有欢乐,也有忧愁;有轻松,也有凝重;有甜美,也有苦涩;有新奇,也有平淡„„你的又是什么?能对大家说说吗?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2、紧扣话题。3、600字以上,字数不够酌情扣分。4、卷面要求整洁。题目妈妈,我想对您说答案1.C2.C3.B4.略5.D6.高尔基《童年》7.参考答案:“相互就是痛苦时,一起倾诉;”相互就是快乐时,一起分享。8.⑴大多数初中生喜欢看卡通书,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⑵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9.全完成把…..当做宾客通攀牵、引10.①马上写下四句诗歌,并且自己提上名字。②从此能指定题目叫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的地方。11.ABCDEF12.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13.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法国语言;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14.把所有法语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急切心情15.C16.细节爱国17.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愤慨18.C19.希望早点进入中学早点成为大人20.环境描写作用:为下文写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21.因为我的车撞人了,自己还想一走了之。22.详写、略写23.略
⑼ 语文课时特训七上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4分)
臃肿( )倜傥( )抽屉( )骇人听闻( )
伫立( )嫉妒( )环谒( )人迹罕至( )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骊歌—— 徘徊——
知交—— 零落——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①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 里去了。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相信吧, 。
4、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集 ,其原名 。
②《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的作品。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④《伤仲永》的作者 ,号 ,被列为“ ”之一。
5、结合语境及句式特点,加以仿写。(2分)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
第二部分 理解?感悟(4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6-9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解释下面各句加点的词。(2分)
①世隶( )耕 ②父异( )焉
③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④不能称( )前时之闻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泯然众人矣。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8、仲永变得平庸无奇的根本原因是 ,此外同县人 的心理状态也是仲永“泯然众人矣”的一个原因。(用原文填空)(2分)
9、本文题中“伤”字有何深意?(2分)
二、阅读《欺骗》,回答10-13题。(10分)
(1)那年我八岁,受着学文学的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便开始接触唐诗宋词,似懂非懂地阅读白话《红楼梦》,蹲在邻家墙根边看杂志上连载的《城南旧事》……当父亲和母亲迁往外地工作后,我便被寄养在年迈的婆婆家里。
(2)或许就是这些造就了我的早熟和孤僻。八岁的我不像同龄人那样,对周围充满好奇。在我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很乏味,令人生厌,尤其是和我同住的婆婆,我讨厌她的唠唠叨叨,讨厌她那身灰布褂,还有她缠过的小脚。
(3)为了逃避婆婆,每天很早我就去学校。实际上,因为少有的孤僻,我在学校里也不如那些活泼的孩子讨人喜欢。我相信老师讨厌我,我更打心底里反感他。每天上课,我总低着头,在课桌下叠花花绿绿的糖纸,等叠成整齐的一沓,再把它塞到墙缝里,看墙灰 地落下来。第二节课又把它抽出来,打开,叠好,重新塞进去……就是这么一件索然无味的事,居然也被我做得其乐无穷,消磨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四十五分钟,直到有那么一天,老师叫着我的学号:
“八号!站起来!像什么话!每次上课头都不抬,不认真听课!长大后有什么出息?你还不配让我说。坐下!”
(4)我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含着屈辱的眼泪坐下,眼睛盯着铅笔盒里的小刀,心里想着该不该冲上去把他杀了。
(5)傍晚,我沿着巷子回家。透过泪眼,看自己的影子被夕阳拖得斜而瘦长。回到家,我一句话也不说,婆婆蹒跚着走近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我猛地把她推开,扑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来。
(6)第二天开家长会,学生放假,我无精打采地倚立在家门口,看婆婆穿着灰布褂的身影慢慢移出缀满黄菊花的院子,代替父母去参加家长会。想着等一会儿老师就要用鄙夷的口气谈论到我,我开始觉得整个世界都变成灰色的了。
(7)出乎意料,婆婆是带着惊喜、踉踉跄跄地冲进大门的。“老师夸你哩!说你有出息,长大能当科学家哩!我都说了嘛!你耳朵这么大,日后怎么会没有福气呢?”
(8)我满心的忧虑在婆婆欢喜的笑声中顷刻间烟消云散。一刹那间,屋子也亮了,婆婆刻满皱纹的脸也变得可亲了。
(9)“老师夸我有出息呢!他以前是假装不喜欢我的,老师多好……”
(10)从那天起,我以空前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学习。我开始爱笑了,爱说话了,连老师也惊异于我的变化,破天荒地表扬了我一次。
(11)转到省城读书后,我仍然用老师的话勉励自己:“我是有出息的。”小学生活在悠扬的歌声中结束了,当我得知自己考取省重点中学后,第一件事就去看望原来的老师,还特意提到了那次家长会。
(12)“噢,家长会——”他仰头沉思了片刻,等他再次望着我时,居然有些愧疚:“喔,那次家长会,我对你婆婆说了很多你不好的话,甚至暗示你转学。你婆婆都对你说了吧?不过你第二天出色的表现,真让我刮目相看……”
(13)老师下面的话我再也没听进去。在我的心里,那个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了的、连同在我记忆里淡漠了的灰色身影开始清晰起来。“婆婆!原来您善意的欺骗挽救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14)这时不顾老师连声的“怎么了”,我已经泪流满面。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蹒跚( )( ) ②踉踉跄跄( )( )
11、文章以“欺骗”为题,却揭示出“欺骗”的力量,如果换成“爱的力量”行不行?为什么?(3分)
12、你认为婆婆的“欺骗”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13、本文写的是一个善意的欺骗对一个孩子的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在你的记忆中也一定有善意的欺骗对人的重大影响的事例,你能简略的叙述一个吗?(50字左右)(3分)
三、阅读短文《胆怯者追悔莫及》,回答14-17题。(12分)
两只小鸟蜷缩在鸟巢里,等待着外出觅食的妈妈回来。可是几个小时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它们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其中一只小鸟说:“我要展翅高飞出去觅食,也许一开始有些困难,但我不会失败,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是要飞的。”
它的弟弟担心地对它说;“你千万别飞,因为你的羽翼还不丰满。”
语音未落,小鸟哥哥已蹦到了枝头,展开了双翅。一开始它差点摔到地上,但旋即又振翅飞了起来。它在高空对弟弟喊道:“你看,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困难,加油吧!飞起来!”
小鸟弟弟叹了口气,无精打采地缩在鸟巢深处。两个小时过去了,小鸟哥哥叨着几只小虫回来了,哥俩开始吃起来。哥哥边吃边对弟弟说:“外面的世界可精彩了,那些河流和湖泊像镜子一样映照着天空,那些隆起的高山像一堵堵墙一样保护着村庄。旅途中,我还结识了很多朋友:乌龟、兔子、鹿,还有在河中嬉水的鱼儿。”
小鸟哥哥讲完了故事,又对弟弟说:“如果你愿意,就跟我一起飞吧。”弟弟回答说:“我的翅膀肯定不如你的硬,我会摔在地上,被别的动物吃掉的。我也不知道怎么飞回来,我很害怕。”
第二天,不愿意飞翔而待在鸟巢里的弟弟被一种声音惊醒了——一条蟒蛇正准备吃掉它。小鸟弟弟吓得浑身颤抖,央求蟒蛇不要吃掉它。但蟒蛇回答说:“很遗憾,小家伙,今天你将是我的早餐。”蟒蛇开始靠近小鸟,然而,它惊奇地发现小鸟并不想逃,于是它问道:“你为什么不飞?”小鸟说:“我以前错过了飞的机会,现在想飞,但已经晚了。”这时,蟒蛇扑了过来,把它吞了下去。
如果我们一开始不接受生活的挑战并武断地做出决定,有些机会将一去不复返,我们将永远不能成为负责任的人和成熟的人。我们往往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无法对付的艰难困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只要我们善于寻求必要的帮助,只要抓住机遇并相信自己,我们就会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展翅飞翔。
14、文中的小鸟哥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15、具有小鸟弟弟性格特点的人会有怎样的结果?(3分)
16、蟒蛇的出现预示着现实生活中的哪种情况?(3分)
17、小鸟弟弟的悲剧命运,给我们中学生怎样的启示?(3分)
四、阅读诗歌《一片槐树叶》,回答18-20题。(8分)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8、全诗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2分)
19、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宝贵的”,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3分)
20、你读过相同题材的诗歌吗?试写出两首诗题及作者。(3分)
①诗题 作者
②诗题 作者
第三部分 表达?交流(60分)
作文一(40分)
21、你们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烦恼;你们的世界里,有好奇,也有想像;你们的世界里,有探索,也有思考……请你以“我们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作文二(20分)
22、《未选择的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请你以“铺路石、蜡烛等为话题,作一首小诗或抒情小散文(注意思考它们的象征意义)(300字左右
⑽ 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时特训答案
10.木兰来诗
1.(自kèn hán)(jiān)(zhuó)(shuò)(ān jiān)(yàn)(jiàng)(róng)
2.杼 辔 姊 柝 赐鬓雌妆
3.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南北 乐府民歌
4.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夸张 比喻
5.(买)(只,仅)(希望)(外城)(同伍)(帖,通“贴”)
6.排比 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7.使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激动的心情。应用快乐的语气
8.描写出了木兰的机智勇敢,赞叹木兰,敬佩木兰的思想感情。
9.(更加)(遇到 (穿)(就)
10.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
11.巾帼不让须眉
12.木兰,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13.略
望采纳(*^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