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1,2012重庆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2011: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2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
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
答:
14.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答: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答:
15.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
答:
16.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6分)
(1)大姐:
(2)二姐:
(3)我和妹妹:
17.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8分)
揭开害羞之谜
李君印
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选自《网络新说》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18.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1)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活跃→ →警惕→害羞
(2)基因分析:基因差异→ →焦虑、惊恐、抑郁→害羞
19.填写在第⑥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害羞的性格自然就会发生改变。
B.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是能改变羞怯性格的。
C.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
D.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
20.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
答:
(2)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答:
21.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说明方法: 作用:
22.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13.(4分)“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2分)情感有: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2分)
14.(4分)(1)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2分)(2)给家人带来快乐后的满足感。(2分)(答“给家人买回了鱼”,给1分)
15.(4分)(1)“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寒冷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2)用“温度升高”“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欢乐。(3)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16.(6分)大姐:期待吃鱼而又装着不在乎。二姐:迫不及待想吃鱼,我和妹妹:因为即将吃鱼,欢快难抑。(每点2分)
17.(4分)观点(2分)。要点:艰难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结合实际,阐述清楚。(2分)
18.(4分)(1)难以对别人的面部表情作出相应的反馈(2)5-羟色胺浓度低(每空2分)
19.(3分)B
20.(4分)(1)用约数说明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比别人短的情况有差异且数量少,符合事实,更显准确。(答出“约数”“有差异”“数量少”中任意两点,即给2分)
(2)“相对”含有比较意味,准确说明了害羞者的交往空间只是比正常孩子狭小而已。(“比较”1分,说明的内容1分,共2分,如答成“留有余地,使语言准确”给1分)
21.(3分)作比较 突出害羞者难以辨识别人面部表情而导致害羞的特点。(方法1分,作用2分)
22.(4分)突出以下内容:不是。害羞是有先天原因的,不是他们的错;害羞也是可以改变的,害羞者有自己的优势。(任意答出2点即给满分)
2012: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1分)
春 光 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⑪“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⑫“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⑭“您是说,用爱吗?”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⑰“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⑱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⑲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⑳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3.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4.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15.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16.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17.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íu)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18.题目“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有营养?请具体说明。(4分)
19.请仔细阅读第②—④自然段,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1)抗坏血酸添加到果蔬汁的作用机理是:它能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能
(2)抗坏血酸添加到加入亚硝酸盐的熟肉制品中的作用机是:
;
能抑制亚硝酸盐一肉中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
20.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4分)
(1)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2)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21.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2.人们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往外谈“剂”色变。读了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1分)
13.(4分)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4分。)
14.(4分)(1)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答到其中两点即得2分)(2)指小女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答到一点得2分。)
15.(5分)(1)委婉含蓄,(1分)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1分)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1分)(2)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1分)
16.(4分)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2分)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2分)
17.(4分)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2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分)
(二)(19分)
18.(4分)指抗坏血酸。(2分)抗坏血酸就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1分)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保护体内细胞免受氧化损伤。(1分)
19.(4分)(1)直接被氧化,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2分)(2)促进亚硝酸盐与肌红蛋白反应,加快“发色”过程。(2分)
20.(4分)(1)“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的风险。(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败家”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抗坏血酸很容易被氧化,从而生成一种物质——脱氢抗坏血酸。(1分)
21.(3分)举例子,(1分)具体地说明了抗坏血酸作为食品添加剂运用广、作用大。(2分)
22.(4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有的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风味、口感,增加视频稳定性,不必谈“剂”色变。(2分)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2分)(如果答成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不给分)
❷ 家园阅读及答案
1 对母亲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而感激,赞扬母爱,歌颂父亲。以家园为主,写对过去的怀念。 2 a:细节描写,写出父亲的神色,更生动形象。 b: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家园的美好,和游~
❸ 家园王凤国阅读答案
《家园》答案:抄
1.①老人居住的小院袭起鸟雀们栖身的家回;②美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鸡鸭鹅狗吃剩下的食物成为鸟雀们觅食的目标;老人爱鸟护鸟的痴迷和决心。
3.详写把被风雨打落在地上的鸟雏送到屋顶的小筐、小篮、小纸盒里,并日夜守护着它们;重点写灰喜鹊为老人送大红枣。
4.(1)那不是掉的,是我送您的。(2)大红枣在桌子上,请您把它吃了。(3)太好了,您终于吃了这颗大红枣。
❹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我们的家园怎么了)的答案
1.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专而产生的保属温效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① ② ③‖④‖⑤
3.不能。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4.呼吁大家少开车,少使用石油能源,尽量乘坐公交工具,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作贡献,同时积极种植树木等植被,爱护森林。
❺ 语文阅读答案
就看见
❻ 语文阅读题
阅读练习
一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描写了 。
2、请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3、请在横线上按原文填写标点。
4、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 。文中最能体现桂林的山“奇”的特点的词语有 、 、 。
5、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划上“ ”,再写一个描写水的比喻句。
6、文中三次出现带有“啊”的句子,你打算用 的语气去读,因为它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7、本学期,我们学了不少关于自然风光的课文,如果你去这些地方旅游,你会怎么做?请你联系当前环境保护的问题,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二)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上。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长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一丛,那一簇,很不少。上山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的上,各色的映山红,在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上大概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门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空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
1、这段文字选自《 》。
2、“那一簇”的“簇”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它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①聚集,丛凑,或丛聚成的堆或团。 ②极新,常用来形容衣服 。 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的东西。
3、找出短文的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4、仿照“或浓或淡”这种结构写词语: 、
5、模仿文中划线部分,用“……时而……时而……”造个句子。
6、作者在介绍洞口的时候,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你觉得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7、从“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你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三)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yáng áng )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 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 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dēng dūn)在这个年轻人的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1、我知道这短文选自《 》。
2、我能在“□”按原文填写标点。
3、用“√”为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4、“瘦”字是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 。跟它相反意思的字是 。
5、写近义词。 思量------( ) 赞赏-----( ) 确实------( )
6、我能仿照“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写两个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7、在年轻人说的话中,我最欣赏的话是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8、杰克逊大叔内心十分善良。最典型的例子是
;从杰克逊大叔的身上我学到了 。
(四)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1、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事情 ( )地安慰 ( )的体会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印痕—( ) 分辨—( ) 教导—( )
3、文中指父亲面临着道德的难题是 。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5、当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 的时刻。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虽然我们失去了 ,但是得到
6、假如你是作者,面对父亲的做法,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五)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jiē kāi( )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mó fǎng( )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我知道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 2、按拼音写词语。
3、“碍”字按音序查字法要查 ,“荧”字的部首是 。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阻碍---( )
5、读了这个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就像蝙蝠的 、 、 。
6、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7、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读一读是否通顺,再选择其中的一组写一个句子。
7、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说你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启示,或者自己搜集到的一些启示吗?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小发明。
(六)
今天,中国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消 硝)烟,罪恶的子弹(tán dàn)还威胁这(娇 骄)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 sàng sāng )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音节和字词。
2、在选文中找出反义词。 善良-----( ) 伤害------( )
3、给第二自然段的句子中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4、作“~~~”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再照样子写句话。
5、从什么地方看出“世界并不太平”?在文中用“ ”划出相关语句。你知道当今世界那些地区或国家正在发生流血战争吗?试着写一写。
6、“罪恶的子弹”指代 ,“和平之花”指 ,娇嫩的“和平之花”是说 。
7、说说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8、选文饱含着作者对和平的渴望,朗读时,要以 的语气来读。
(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 支)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拢扰)着我。趁它停下来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 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 般)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振 震)
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 ),(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我知道这短文选自《 》。
2、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汉字。
3、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微弱---( ) 含糊----( )
4、小瓜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表现在:
5、作者为什么要放掉小飞蛾呢?这说明了什么?
6、读了这个片段,我对生命的感悟是
我还积累了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例如:
(八)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写,把金鱼
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xiù huā( )那样细致;有时又
huī bǐ( )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一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 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补充词语。
鲜艳的( ) 细致地( ) 高兴得( )
3、写一句话,用上“有时……有时……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文中用“____”划出对青年的神态描写的句子。我也能把小妹妹专心读书的神态描写出来。
5、 我好象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❼ 家园 阅读答案
1.作来者为什么说“家自园是一种清晰又纷乱、牵连又缠绕的状态”?
2.
第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章第八段作者写道:有一次离家的时候,我从后院里挖起一株棕榈带进城里。作者为什么要带一株棕榈回城?
4.如何理解作者对家园这一“心灵之园“所特有的情愫?
《家园》答案
1.身为游子总有背井离乡流浪的感觉,而家园中的风土人情、生活场景等不时涌上心头,种种感情复杂交织,这就更加思念远方家园。
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答“上文谈的是作者对心中家园的理解,通过本段,转向下文作者回到远(故)乡的描述”这样的意思也可。
3.作者客居在外多年,总有一种流浪的感觉,对家园的思念与日俱增;棕榈作为乡思的寄托,是作者心中无法割舍的记忆,是温馨的。因此,作者要带一株棕榈回城。
❽ 《家园如梦》阅读答案
家园如梦(节选)阅读答案
(1)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 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2)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3)“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课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为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4)流浪的脚步离 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5)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 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6)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7)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上。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8)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9)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10)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一种折磨。
(11)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12)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13)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14)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家园如梦阅)
5、文章开头说“风”“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来自远方的呼唤”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答案】①井旁树上猴跃的童年②母亲为我摘莓子刺破手指③父亲爬上树为我取鸟④屋左山路送我走向生活。
【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久赢屋]名师指导】“远方的呼唤”即“家园的呼唤”,其中包括家园里的人、家园里的物及发生在家园里的事。
6、文章第四段明确提到了乡愁,试分析“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中“饲养”与“涟漪”的意味。
【阅读答案】“饲养”一词原指喂养动物,在这里表明作者如同喜爱宠物一样把乡愁时时挂在心头,从而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涟漪”一词指细小的波纹,在这里表明作者思乡之浓之深,因为任何一次不经意的小小的触动,都会勾起“我”无尽的思乡之情。
【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
【[久赢屋]名师指导】理解重要词语,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7、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特色。
【阅读答案】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园始终给流浪者温暖、塌 实、充实的感觉,始终为流浪者排解各种困难,永远给流浪者以前行的动力,始终牵挂着远行的流浪者,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
【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中表达技巧的能力。
【[久赢屋]名师指导】主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思考。
8、作者说“生活就是生生死死”,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答案】家园如梦,梦是美好的,但是我们的生活仍需继续,要想成为生活的赢家就要适者生存。无论走到哪里,走到哪一个位置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
【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探究文本蕴涵的能力。
【[久赢屋]名师指导】这是一道相对开放的探究性题目,主要结合文中第11段来谈。
❾ 美文阅读《家园》阅读练习
1、里的“亡羊”是指人们的生产活动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造成很多生物灭回绝或濒临灭绝;“答补牢”是指人们为濒临灭绝的生物重新建造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就像很多珍贵的蝴蝶只能在博物馆或动物园才见得到。
2、因为现存的诗词、文章中都能找到作家对蝴蝶美丽的身影的歌咏,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
3、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是共存于地球这个家园的,对自然界的破坏,既危害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危害动植物,也危害人类自身,作者以“家园”为题,意在号召人们爱护自然,共同守护共同的家园。
4、例如: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系列问题,在近几年全球才开始采取措施尽可能的节能减排,可是温室效应有岂是短时间能解决的?至今,人类都未商量出彻底解决的措施,为什么人类宁愿花大力气去解决环境破坏带来的恶劣影响,而不是一边生产一边保护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