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解谜语文阅读题答案

解谜语文阅读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4 06:58:25

1.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三)阅读刘心武的《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一文,完成17—22题。 (共18分)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 与 、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 与 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茵。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睛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个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润生。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茵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上面我们讲到,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好比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
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自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我们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祖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植被,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看到过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
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1
17.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群落”和“草菌”的含义。(4分)
群落:
草菌:
18.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与 与
19.结合上下文,说说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20.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4分)

21.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22.对上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用理性的思考,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情感世界的主人,使情感的森林充实而鲜活,永远青葱。
B.作者认为人的情感森林应该是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可以有“落叶林”和“常青树”,也可以保留蚀叶霉菌等。
C.文中强调每个人的情感森林有着不同的风格,我们在欣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也应该学习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
D.作者认为,我们要极力赞美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等大爱的情感,也可以忽略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

17.(4分)①“群落”喻指人的一类情感。(2分) ②“草菌”喻指灰色暗淡的情感。(2分)
18.(2分)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与人的情感有关的一纽反义词即可。示例:“融乐”与“孤独”;“祈盼”与“绝望”;“快乐”与“忧伤”。
19.(2分)列举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情境,生动说明了一个人在具有大爱情感的前提下,也可以有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要点:①大爱;②微妙琐屑(或无伤大雅)的情感瞬间。
20.(4分)不没统一答案。要点:①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火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的爱(若答“发展壮大美丽有益的情感”亦可):②抑制阴暗狠琐的情感:③芟灭排除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④容纳甚至欣赏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⑤努力改进过分祖糙桔涩和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回答出两个要点给1分,回答出三个要点给2分,回答出四个要点给3分,回答出五个要点得满分。若只答“在平衡中健康发展”,不给分)
21.(3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比喻句如“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理由: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森林中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病态的情感使人心灵失衡,须尽力改进。(找对比喻句1分,理由2分。没有结合语境而只答“生动形象”给1分)
22. (3分)A

(三)阅读于德北《最美是百合》,回答20—23题。(13分)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商店了。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21.在你眼里阿纯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阿纯的性格特征。(4分)
答: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意蕴,请分别指出“天空灰暗”“阳光”“百合花的美丽”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23.用“最美是百合”作小说标题,好在哪里?(3分)
答:


(三)20、此细节不仅呼应前文,(1分) 而且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的妻子埋下伏笔(作好铺垫)。(2分) 21、阿纯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善解人意、活泼清纯的少女。 22、“天空灰暗”指身处困境;“阳光”指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勇敢面对困难;“百合花的美丽”指幸福美好的生活。 23、小说标题的作用:①形象可感,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③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每答对1点给1分)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追思藤子京
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3年前,藤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9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藤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弹劾,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曲罪状)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于是,“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藤子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来到巴陵岳阳的。
岳阳这地方怎么就成了贬官们的钟爱之地?上自屈原数起,涉足岳阳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贬迹。无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也好;“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好,只要贬官们踏上岳阳这块土地,总是文思泉诵,佳作叠出。
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一拨拨朝廷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的时候,巴陵的山捧着它,洞庭的波含着它,分明就铸成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夫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那么.藤子京为岳阳留下了什么呢?
他留下了一座岳阳楼。
那古楼上写着“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阳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学家司马光赞其在岳州“治为天下第一”。藤子京是完全有资本以物为喜的,他却不能喜,“负大才,为众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楼上还写着“不以己悲”。他又何尝以己悲之?一个负罪的贬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当可消沉,论哀怨亦可悲之.而这位藤公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此种襟怀,问谁领会得来!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藤子京也只是“痛饮一场,凭栏大恸(恸,大哭)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汨不轻弹,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
岳阳楼是重新耸立起来了。设若没有藤子京重修岳阳楼,何来此大观?没有藤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有何来“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传诸后世?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精神的宣扬者,藤子京何以不是这精神的践行者?
滕子京谪守岳州3年.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藤子京,名宗谅,字子京)尚气,惆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无余财呀!这便是一个受诬贬官的结局。可悲的是,当年弹劾藤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此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藤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可怜藤子京们已是遍体鳞伤,欲哭无泪,小人却在一旁暗自窃笑。范相藤公今安在?于是,让我想起了刻在岳阳楼上的那半副楹联:“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作者王和声,有删改)
19.我们所读的诗词中.有一些是描写塞外景象的。请选择最能表现上文“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情景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20.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赞美藤子京的?你觉得最令人感动的是哪一方面?请作简要阐述。(3分)
[答]

21.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凭栏大恸十数声”,这哭声为什么是悲怆而又壮烈的?(3分)
[答]

22.作者为什么写《宋史》对藤子京的评价?又为什么写当年弹劾藤子京的那个人的调查结果?(2分)
[答]

23.“是洞庭山水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义?(3分)
[答]

24.联系全文看,作者“追思藤子京”的目的是什么? (2分)
A.探寻藤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原因,从而为他鸣冤申雪。
B.表明藤子京虽一再遭贬.但仍然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昭示藤子京的廉洁和他的“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D.赞颂藤子京“先忧后乐”的践行,呼吁藤子京的悲剧不再发生。
[答]
19.例“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其他的边塞诗,内容符合要求也可)
20.①他“不以物喜”,在岳州“三年政治,成就三件大事”,“治为天下第一”。他是完全有资本以物喜的。②他“不以己悲”,作为一个负罪的贬官,他不顾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于政治是如此的投入,于黎民是如此的体恤!被冤枉和诬陷之后仍然能如此的“万家忧乐独关心”③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以己悲”(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1.藤子京受冤贬官,但他“不以己悲”,努力“政治”,看到重修的岳阳楼落成,他百感交集,“凭栏大恸十数声”。说他“悲怆”.是他含冤受贬,欲哭无泪;说他壮烈,是他如此“苦涩”却仍然忍辱负重、勤于政绩,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襟怀何等壮烈!
22.表明藤子京的清廉,强调藤子京“负罪”的冤,突出藤子京“欲哭无泪”的悲剧遭遇。
23.面对洞庭美丽的湖光山色,那些仕途坎坷的贬官们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巴陵的山、洞庭的波使地们忘却了自我,落魄的人生得到了抚慰。这一拨拨有着人生苦难经历的“弃儿”,将热泪抛洒在岳阳楼头,铸成了岳阳的灵魂;他们用自己的“苦涩”铸就的心,投入政治,体恤黎民,让洞庭愈加壮丽,让岳阳的灵魂愈加感人。

2. 语文阅读题,求答案!!!急~~~

1 同一时刻指的是那位骨髓匹配的少年也与得了白血病的少年一样躺在病床上。
2 可以看出这位台版湾青权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急切的想要帮助得了白血病的人的精神。
3 不一样。因为第一句表达出来了取出骨髓的艰难环境,体现出了李博士与捐送骨髓的青年的紧张的心情与他们的决心,而第二句就很平淡。
4 本文是由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事件的,这样能让文章条理更清晰,更能让读者体会之中的感情
(我的答案可能不是很好,但希望能帮助你,谢谢!)

3. 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习题,含答案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
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像,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
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作简要概括。(2分)
——警觉地应对危险——
2、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2分)

3、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文间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2分)

4、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2分)

答案
1、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作简要概括。(2分)
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援)——警觉地应对危险——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计自救)
2、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2分)
①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②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③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3、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文间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2分)
埋下了四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4、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2分)
(1)父亲采用的情境教育(或体验教育、挫折教育)的方式。(2)略

4. 语文阅读题有题目有答案。是做练习用的

1、童话阅读题
《青蛙王子》
青蛙为了帮公主捞回金球,提了几个要求?
答案:6个做朋友、一起玩游戏、吃饭的时候同坐一张餐桌、用小金碟子吃东西、用小高脚杯饮酒、晚上睡在同一张小床上。

2、散文阅读题
《海南杂忆》
1.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 ?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答案:①“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②“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
2.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3.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 是“含泪微笑”式的,为什么?
答案: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4.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答案: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 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3、记述文阅读题
《父子》
1.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答案:①父亲来校看双喜;双喜为聚会安排父亲看电影;双喜不愿接受扫把,父亲动怒;双喜转变。
②“老爹”:勤劳善良,节俭,爱子,善解人意,教子有方等。陈双喜:热爱父亲,爱慕虚荣,知错能改。
③实质上是说父亲不会给儿子丢面子。扫把所代表的节俭、勤劳的品德不会让人丢面子。
2.写出一组对比,指出对比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答案:①一面是狂欢的男女同学,一面是垃圾站旁独坐的父亲,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父亲的内心对儿子的宽容与抱怨;
②初来时肮脏的宿舍和第二天井井有条的宿舍又构成了对比,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产生的效果;
③父亲所给的零花钱来之不易与同学的高消费形成了对比,突出父亲的勤劳、俭朴。
3.指出细节描写,写出作用及感悟。
答案要点:(1)发扬父辈的美德;(2)珍惜父母之爱;(3)善待父母之爱;(4)要学会感恩。

5. 语文阅读题答案

呵呵,我知道1在席斯先生的宴会厅里,王工程师为什么不笑?你自己读读看,如果你还是不懂,M我,我告诉你,老师说,答案都在短文里

6. 2014年济南中考语文阅读题 谜题 答案

20
A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的方法,不但刻画出小女儿的天真可回爱,也答表现
出小女儿害怕妈妈有一天会死掉的担忧和惊惶。

B
.示例:“好温暖好柔软”既写出了小女儿身体的温暖和柔软,也写出了小女儿的话让“我”倍感贴心和幸福。

21
.示例:承上启下。这段话紧承上文孩子们对人终将死去的困惑和惊惶,又引出“我”对生命谜题的茫然和思考。

22
.示例
1:
《谜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高大的树,惬意从容,尽情享受生命的快乐美好。语言酣畅淋漓,极富感染力。《谈生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树(人格化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生命成长的顽强和快乐。

2:
《谜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高大的树,尽情享受生命的甜蜜美好,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谈生命》以‚一棵小树‛为喻,写出了生命成长的顽
强和快乐,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

7. 语文中考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经典阅读考题之一,不过我们只要掌握以下五个方法,遇到这类型题型就能举一反三。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题型: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介绍概括段落大意主要方法,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此类题型。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题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8. 谜题席慕蓉阅读题答案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文章围绕“生命”这个谜题,记叙了三次“解题”的经过,最终醒悟到:要“ ”,要“ ”(用原文语句回答),表现出她 、 的人生态度。
答案:更加珍惜眼前一切的甜蜜与美丽 愿意接受上苍一切的赐予和一切的安排 乐观 旷达(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最终”,在文章结尾处顺藤,抓住关键词“醒悟”摸瓜,即可得出前两空的答案。后两空,要在解答前两空的基础上,用积极向上、乐观旷达之类的词语概括作者的人生态度。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A.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4分)
我的小胖女儿有着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还穿着学校的小白围兜,早上去上学时候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
答案:该句运用了外貌描写(1分)、神态描写(1分)的描写手法;“蔷薇的双颊”“黑葡萄的瞳仁”刻画出女儿的幼小可爱(1分);“早上去上学时候的那种笑容不见了,换上了一种忧急而又严肃的表情”生动地表现出女儿因为听人说生命的极限谁也无法抗拒,担心妈妈有一天会死掉的担心、焦急以及急于求证这种想法的正确性的认真情状(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手法的赏析。第一步,回忆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第二步,把画线部分文字与描写手法一一对照,明确这一句描写女儿的双颊、瞳仁、衣着、表情,使用了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的手法,最后结合句子分析这些描写体现了她怎样的形象、心理即可。
B.结合语境,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的小宝贝啊。
答案:“好温暖”是“使人感到好有温情”的意思,“好柔软”是“好柔和”的意思(1分);句中形容的是幼小的女儿带给妈妈的感受,女儿担心妈妈会死掉,担心再也看不到妈妈了,这样的话语让母亲感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1分)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依恋与爱,有一种温馨的感觉(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从两个词语的本义出发,结合第⑥段具体语境(女儿担心妈妈有一天死掉)分析女儿对母亲的爱以及这种爱带给母亲的温暖与柔软。
21.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1分),承接上文两个孩子对生命极限的担心忧虑(1分),引起下文“我”对生命极限的担 忧(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关键段落作用的能力。细读第⑨段,抓住关键词“我和他们”,明确“他们”指的是上文所述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与“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差别”的是对生命极限的忧虑,即是⑨段之后“我”的感想,所以该段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22.将文章第(11)段与下面链接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指出它们在写作上的一个不同点,并结合内容说说作用。(5分)(提示:可从修辞手法或写法的角度作答)
【链接】……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节选自冰心《谈生命》)
答案:示例一:从修辞手法上分析:文章第(11)段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我”比拟作一棵高高大大的树,描写这棵“树”遇到风、云、水时的情状,反映了人生会有各种经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链接材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比作一棵小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活力。
示例二:从写作手法上分析:文章第(11)段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很直接地表达出“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一棵树以及内心的感受。链接材料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手法,通过描写小树生长以及汲取养分时的画面来表现生命的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写作特色的能力。两者均是写对生命的感悟,但是目的不同,文本语段重在写生命经历值得珍惜,链接材料重在表达生命需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两者使用了不同的修辞。前者使用了比拟,将人比作树,后者使用了比喻,将生命比作树,由此生发开去即可。写法上前者重感受抒情,后者重画面描写,由此生发开去即可。

阅读全文

与解谜语文阅读题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