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探究练习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探究练习答案
遇到不会的题就上网找答案照抄,根本不想动脑筋,会让学生养成,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不思考的习惯,改正吧,多思考 做题不怕做错,就怕不思考
『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自评 致文学 阅读答案
致文学
赵丽宏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内岭,是江容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是何等丰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出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1、解释下列词语
(1)肃穆
(2)崇山峻岭
(3)五光十色
2、上文指出文学的作用有哪些?
3、文学“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它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从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举一个例子,并说明这个人对你的影响。
『叁』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最好是全的
用是造句 在新学期的课上,我是紧张的,是兴奋的,是满怀憧憬的,更多的是要汲取知识的甘霖。 有的网上搜得到,我也是才开学,作业多死了!!!!
『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分)
请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①走头无路( )②永往直前( )③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 )
④谈笑风声( )
3.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
①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③________,风正一帆悬。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写出相应的诗句:(4分)
①《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直抒胸意,表达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咏雪》中兄女的“咏雪”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童趣》中,作者写自己“童稚”时视力极佳,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癖好。
④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描写“秋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成语概括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中赫耳墨斯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概括·联想(4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上面这三个句子表现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请仿照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特点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孔子是____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家_____家。(1分)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
9.按要求各写出两个句子:(3分)
①谈学习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习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谈个人修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抄写句子(2分)
①含有“而”,“而”表示顺接的两个句子
A、 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②含有“而”,“而”表示转接的两个句子
A、 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对文中哪句话体会最深?谈一下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题(13分)
……
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分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
1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称( )职 称( )赞 后裙( ) 似( )乎
14.“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小孩子敢说真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最后,皇帝听完百姓的话,有点发抖,“他觉得百姓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中的似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皇帝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题:(16分)
一双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抽不回。那只大手像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一只手指像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垧(shǎng)土地面积单位,在东北地区一垧约合十五亩。〕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 300立方米,枝丫3 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的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以此为线索,串起了哪些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3、4、5自然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张迎善的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张迎善的手有哪些特点?从文中写出两处表明其特点的语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这双手的语句,意在强调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的“美”和“丑”各指什么?(4分)
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美,是以丑为代价的。”颇富哲理性,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5.作文
生活中谁能离开书呢?书是智慧的结晶,书是力量的源泉,书是不开口的老师,书是常相伴的朋友,书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书是走进创新殿堂的阶梯……你与书之间肯定会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叙事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1.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工整 2. ①头――投 ②永――勇③明――鸣④声――生
3. (有错字不给分)
①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潮平两岸阔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4. (有错字不给分)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④略(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5.爱慕虚荣、自命不凡(写出任意一个即可)
6.新、美、力 仿写略(符合要求,语句通顺,)
二、文言文阅读
7.春秋 思想 教育 8.生气,发怒; 凋谢; 真诚,诚实; 刚强,勇毅
9.(符合要求即可)
例:态度: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例:顺接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接: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11.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茫,只一味的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12.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即可(略)
课内阅读
13. chen cheng qun si
14.怕显出自己不称职或太愚蠢
15.小孩子天真无邪
16.不能删去。“似乎”写出皇帝不愿意承认现实,而又被老百姓议论弄得神魂颠倒的空虚恐惧心理。去掉就没有揭露的作用。
17.为了掩饰他内心极度的恐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只好硬撑着,摆出更骄傲的神气,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18.因为小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天真率真,无私无畏,符合孩子的身份。
课外阅读题
19.一双手,我察看张迎善的手,我与张迎善的对话,林业局工会负责人的介绍。
20.整个手、掌面、手指
21.粗大(粗糙),丑陋(难看),3-5段指两句
22.张迎善用这双手创造出非凡的业绩,还因此,党和人民才给了他崇高的荣誉。
23.“美”指张迎善所创造的非凡的业绩及获得的崇高荣誉
“丑”指:张迎善为绿化祖国艰苦劳动,以至把自己的一驭手弄得伤痕累累,很粗糙。
『伍』 语文练习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答案然后试图片
《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
『陆』 苏教版综合学习与评价大考卷语文七年级上 的答案.(包括作文,有作文就给,没有作文就算了)
阿打算打算
『柒』 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赞叹刘备诗: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蹄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坤鼎足成。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易刘郎鼎峙心。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赞叹诸葛亮诗: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