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是河北文史类考生,今年高考考了475分,请问能上沧州师范学院的专科语文教育专业吗
能不能上得看你够不够资格。
首先你要查一下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提档线是多回少。
知道了提档线,事情就答好办了。
你这分数够提档线了,你就有可能上这个专业了。
假如你这分数超过提档线了,你上这个专业的把握就更大些。
其次,还要看报这个专业的人多不多。
假如这个专业要十个人,只报了8个,你就肯定能上了!
假如要十个人,报这个专业的有十五个,你的分数不在前十名,那你就会被淘汰,上不了这个专业。
所以,能不能上这个专业,需要你一番操作,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因此,我只能是
祝你好运!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万事顺意!
Ⅱ 2015年河北省沧州市期末语文作文
陪伴
河北省一考生
邀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手捧一卷书,任思绪畅游其中。千年的兼葭散发着晚香,细品纯朴的民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铭刻着分手的惆怅;花落人亡红楼梦断,感慨有情无缘的爱情。一路走来,有书陪伴,于是丰满了青涩的青春。
兼葭苍苍,曲不哀
秋更深了,寒露更浓了,河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好似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又单纯——远处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少年沿河追溯,可是河水汹涌阻隔,只能朦朦胧胧地看到她的裙裾飘在风中,转眼间她隐约在河的中央。河水无语,岸边伫立着一个期盼的身影,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化为河底柔柔的青荐,守候在她脚下的柔波中,伴随着日出日落,潮涨潮汐,始终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美丽。
晓风残月,更与何人说?
晓风习习,疏柳萧萧,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是哪里?我身处何处?一丝蝉鸣,是那样的无力,对了,我已离开了京城,昨日已经告别了朋友,此处已是异地他乡。寒蝉声再起,这个冷落的清秋啊!何时才执子之手呢?从此天涯永隔,美好的年华只有在长久的空寂与思念中度过。“杨柳依依,今我别昔”,离别的绝唱唯有“晓风残月”。
红楼梦断,何处是香丘?
妮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
有书陪伴,不仅是装点的青涩,更让我走向成熟。
更多2011年中考满分作文,请上凤江语文网“佳作秀”之“满分作文”栏目。
Ⅲ 2016年小学六年级考沧州十三中的数学,语文,英语分别是人教版还是冀
斤抄重的大石,给它轻轻一拂,就淹没到海底去了……
这就是美丽而神秘的大海,我爱它,因为它是生命的摇篮,是诡秘的魔术师,是无尽的遐想……
大海是那样的辽阔,一眼望不到边际;大海是那样的宽阔,拥抱了那么多的游人.我张开双臂,扑向了美丽蔚蓝的大海,顿时觉得心胸开阔.大海啊,你平静如镜,你又汹涌澎湃.那湛蓝的海面上随着微波泛起点点银光.我久久地站在海边,听着大海的声音,它在为我喧腾.这一切是那样的甜美.这时,我轻轻张开双臂,去拥抱大海.突然,我发现,在这甜美之中还蕴涵着几分苦涩.噢,原来是
Ⅳ 沧州市市区二年级语文现在是什么版本
冀教版
Ⅳ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作文2016沧州卷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3.选择题。“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A.聪慧 丑陋 B.愚蠢 粗俗C.糊涂 动听 D.聪颖 精彩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 ]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3.“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________。4.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知识掌握1.朱自清 父子深情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3.C4.C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二)能力提高1.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2.C3.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PGN>到。4.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从略。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朱自清,字____ ,我国著名 、 、学者、民主战士。(2分)2.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狼jí( ) tuí唐( ) 琐屑( ) 晶莹( )3.“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请把感情写在横线上:(4分)⑴开篇点题“背影”,是一种 __________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⑵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_________ 感情。⑶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 _________的感情。⑷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 ___________的感情。4.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答。(3分)⑴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在晶莹的泪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分)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⑵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6.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 ___________,在结构上起了 __________的作用。(2分)7.本文多次写背影,哪些是写眼中的背影?哪些是写心中的背影?(3分)8.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⑴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⑵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⑶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⑷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9.简答:(2分)文章写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没有介绍南京见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⑴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再三、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拣定、嘱我、又嘱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按要求填空:(3分)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混入”这个词用得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 ____________。⑶“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 ___________,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二.阅读理解、分析。(一)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2 、解释句中的词。(4分)①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怀:____________)(已:_____________ )②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中:______________ )③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惟: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2分)光景: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颓唐:哪知老境如此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一场大病,他看起来非常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2分)15、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 ____________”这一句。(2分)16、“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 )(实写 虚写 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2分)17、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 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1分)18.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9.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2分)1.佩弦;散文家;诗人 2.略 3.依次是:浓厚、深厚、依恋、思念 4.⑴看到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而伤心地流泪。⑵儿子清楚地看到父亲竟为自己做着力不胜任的工作,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那颗仁爱之心,流下感动之泪。⑶接到父亲的信后,想着父亲现在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的担忧和深深的思念。(意近即可) 5.⑴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性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准确生动。 6.线索;贯穿全文 7.第一次、第四次是心中的背影,第二次、第三次是写眼中的背影。 8.依次是:触目伤怀、祸不单行、情郁于中、迂 9.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主题无关。(意近即可) 10.⑴说明父亲反复嘱咐已是很周到,但还是不放心,表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⑵父亲亲自为“我”选座位,担心“我”,反复叮嘱,表现父亲对儿子关心、照顾无微不至,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11.⑴准确,一是写出了人多,二是写出父亲的平常,没有特别之处。⑵赋闲之前。⑶;略 12.心;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心里;只是 13.境况、状况、情景;表示估计;衰颓败落;精神委靡。 14.……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15.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16.看了父亲的信后又勾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虚写 17.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8.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 19.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多多练习吧!!!!!!!
Ⅵ 河北省沧州市垒头乡沿村2016年期末考试五年级上语文试卷
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