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a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a卷

发布时间:2020-12-23 22:19:15

㈠ 语文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试卷 语文版[中学学科网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23分)
1、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小题2分,共8分,每错、漏、添一字扣0.5分,扣完本
小题的分值为止。)
①写出古诗或名著的上句或下句:绿树村边合, 。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游山西村》中比喻在绝望之时又再一次看到希望的句子是: ,

③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④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2、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晶莹tī( )透 分mì( )唾液 qín( )住泪水 举世zhŭ( )目
shùn( )息万变 矜( )持 苍穹( ) 安谧( ) 逶迤(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大相径庭( ) 劫后余生( ) 超凡脱俗( ) 得天独厚(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
A、津津乐道 家喻户晓 巧夺天工 鲜为人知
B、脍灸人口 稍纵既逝 按步就班 适得其返
C、舜息万变 历历在目 锋芒必露 失志不移
D、与日具增 见义思迁 叹为观止 查言观色
5、在短语后面的括号中写出该短语的名称。(2分)
认真学习( ) 写文章( ) 吓哭( ) 分析研究( )
6、语文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材料一: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二: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1000米,女子800米 ↓
材料三:据《南方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广东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1分)
答: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2分)
答: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答: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古诗文阅读
(一)(17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选文的作者是: ,唐代的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分)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俶尔远逝( ) 水尤清冽( ) 往来翕忽( ) 以其境过清( )
9、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的节奏。(2分)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
10、用选文原文填空。(5分)
⑴取“小石潭”为名的缘由是: 。
⑵选文正面描写小石潭潭水清澈的语句是: , 。
⑶文中第①段中的“ ”说明了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⑷运用动态描写手法写游鱼的句子是: 。
⑸描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11、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这种情感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答: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现代文阅读
(二)(10分)
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记者许基仁、刘广、林榕)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 尽情地流淌。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北京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中,第二轮就以过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在这轮投票中,北京获得了56票,多伦多为22票,巴黎为18票,伊斯坦布尔为9票。
13、这则消息报道的中心事件是: (2分)
14、选文开头画线的句子是这则消息的 ,其作用是: (2分)
15、这则消息多次列举数据,列举这些数据的作用是:
。(2分)
16、说说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2分)
①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
答:
②第二轮就以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
答:
17、“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说说看,“眼睛湿润”包含了哪些具体的心理因素。(2分)
答:

(三)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12分)
廖 廓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而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
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选自2008年5月《梅州日报》)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9、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0、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3分)
答:
21、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3分)
答:
22、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名著推荐阅读
(四)(6分)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23、祥子是________(作者)的长篇代表作《 》中的一个人物。(2分)
24、第③段划线句中,“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复杂心情?(2分)
答:
25、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2分)
答:
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50分)
26、请你按下列要求,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1、畅游 风景区 (如:“雁南飞”“长潭”“阴那山”……)
2、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
要求:①请先从括号中选定一个词语,填写在横线上,然后作文。
②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书写应工整,字数不少于500个。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代替。

第四部分 附加题(1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小题。(5分)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愿:羡慕)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童子苟有志( ) ②不求资也(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这位书塾老师怎样的精神?(1分)
答:
(二)赏析下面诗歌,完成4~7小题。(5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作者在词前小序中介绍了 内容。(1分)
5、词的上片描写了 季节的景色,有 特点。(1分)
6、词中由眼前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2分)
7、“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1分)

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a卷)

又抄不让她觉察。因为她的个袭性就是那么明朗活泼的,也有点粗心,根本不知道我其实已经有了分手的念头。
我强迫她背单词,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英语,她说我觉得你好象对我没那么好了,我说没有,让你好好学习才是对你好,你不是要出去留学吗?一直等到她考完GRE,我帮她发简历,发资料,写申请,忙得比她自己还上心。她开始越来越犹豫,问你呢?你怎么办,我说我容易,我当过枪手替考都考得不错,你怕什么。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不看她,因为我的眼睛会泄露真相。

㈢ 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深圳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颔(hàn)首低眉
B. 禁锢(gù) 招徕(lái) 诘(jié)责 众目睽睽(kuí)
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门楣(méi) 即物起兴(xīng)
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广袤(mào)无垠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落弟 奥秘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C. 狼藉 咫尺 粗制滥造 沧海桑田
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
D. 侏儒 踌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
3. 默写下列诗句(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请将下面陆游《岳池农家》里的两句诗写在后面的空格内. (2分)
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5. 请你写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鸟虫鱼的古诗词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内。(2分)

6. 下面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 请任选2个修改. (4分)
从2003年5月21日开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②历时大约整整6个月。依据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③即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情况,④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加办学条件情况,教育违规收费情况,⑤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利益保障情况等。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三、阅读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 分别回答问题. (10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8.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

1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2分)
答:

11.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对两点可得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题. (14分)
诗中有科学 (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2.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4分)
13.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答:

14.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两句名句。(2分)
15. 请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辛弃疾词中的两句名句。(2分)
16.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答:
17.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
答:

(三)文学名著名阅读(3分)
18. 请你写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
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对上述作品中哪一个方面感受最深刻? 为什么?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 然后完成2024题. (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20.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2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无从致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3.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内) (3分)
答:

三、作文(40分)
25.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在一次与同学玩牌的过程中,因与同学发生了纠纷,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便怀恨在心。在经过准备后,他残忍地将4位同学杀害了。马加爵残忍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反思这起悲剧事件,如果当初那几位同学不对他进行侮辱,伤害他的自尊,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就会在阴霾的天气里给别人投洒一缕阳光,在干渴的日子里给别人带来一丝雨露,在寒冷的季节里给别人送来一片温暖,学会尊重真的太重要了!请以“学会尊重”这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㈣ 核心考卷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我反正没有啊

㈤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语文期末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名句积累(10分)

1. 荡胸生曾云, 。

2. 斯是陋室, 。

3. ,并怡然自乐。

4. 气蒸云梦泽, 。

5. 请写出古诗词中写“秋”的名句(多写一句加一分,最多加二分)

______________ (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基础知识(10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荻(dí)港 绥(suí jìng)靖 阻遏(è) 寒噤(jīn)

B.锐不可当(dāng) 飒飒(sà sà) 上窜下跳(cuàn) 仄歪(zè)

C.吊唁(yàn) 提防(dī) 瓦砾(lì) 闷热(mèn)

D.箱箧(qiè) 诘问(jié) 蹒跚(pán shān) 簌簌(sù s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差使 赋闲 狼籍 颓唐

B.琐屑 尴尬 烦燥 奔丧

C.愧作 取缔 窒息 吊唁

D.业已 张皇失措 阴惨 悠闲

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

B.东皋薄暮望,徒依欲何归。

C.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

D.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B.《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铭是一种文体。

C.《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写的《虞初新志》。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B.绥靖:安抚,平定。

C.伛:弯腰曲背。

D.勾留:停留。

三、 文言读文阅读(30分)

(一)课内文言文

《桃花源记》(1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6分)

①绝境:______________②妻子:__________________③无论: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

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左刻

“②,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写出选文中①②处应填的诗句。(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

很高的技艺。

4.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能以径寸之木: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10分)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 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4分)

①吴起为魏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子又将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病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吮其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将军于若子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今是子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a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