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6上海语文十校联考试卷

2016上海语文十校联考试卷

发布时间:2020-12-23 22:08:02

① 我想要 2012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十一校联考 的答案,急~~~

(1分)作者梁衡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过他的
2、(2分)联系上下回文,填入第④段空答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
B.更
C.却
D.则
3.(3分)请具体分析第③段中哥白尼例子如何很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是这个吗
是的话请采纳后留下你的邮箱
发给你

② 谁有2017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的答案 十校联考第一次

莘庄绿地有家专业辅导机构应该有

③ 2012上海市语文十一校联考

楼主想要了解2012上海市语文十一校联考的什么情况呢,要说清楚才能答哦。

④ 求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六校联考,十一校联考答案, 尽快谢谢

两份都有,但书与人的随想是十校不是十一校=
=

⑤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一校联考答案

(一)1-6题。(17分)1.(2分)改变历史的本来面貌 2.D.(2分)3.(3分)(1)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出现,中原地区的人用诗书来表达喜乐(或便促成了文字的成长发展);(2)《楚辞》中的《九歌》脱胎于侗族的民歌《歌(嘎)九》,《楚辞》中那些深奥的含义一一找到了巫辞的对应;(3)楚地的人喜欢背着手弯腰走路的姿势和“解手”的日常用语均源于他们的先人被捆绑受奴役的苦难。(各1)4.(3分)中国是茶的原生地;中国科技史上铁锅出现很早;中国传统农耕过程中衍生出草木知识、中医知识。(各1分)5.(3分)告诉我们历史是生活的演变和重现,阅读历史,其实就是阅读我们的现实生活。6.(4分)作者否定专在历史缝隙里找一些耸人听闻的趣事秘闻,以演义的方式戏说的历史读物,肯定从个案和例举中还原历史真貌而具有人文意味的读史作品(意对即可,2分)。 赞同的,可从戏说历史的浅薄及误导方面谈;不赞同的,可从通俗演义的娱乐性和传播性方面谈;还可一分为二。(2分)(二)7-12题。(20分)7.(3分) 既强调了沙漠景色的单调,行人渴望见到植物的心情,同时暗示了作者认为如此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带只有胡杨或红柳等生命力强盛的植物才能存活,为下文苇的出现作铺垫。8.(2分)带来了苇的种子。9.(6分)C.F.10.(2分)“像初生小女的头发”,是整体描写,写出了芦苇稀稀落落“不成气势”;“耄耋老者”是个体描写,形象地突出了芦苇瘦削、衰弱的特点。11.(3分)《荷花淀》开头结尾对芦苇的描写属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本篇的芦苇则是作者要赞美的中心,是描写的主体对象。12.(4分)略。评分原则:描写要能做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仅仅是景物描写,扣2分。(三)13题。(6分)

⑥ 跪求2009年上海高考语文同步试卷(十校联考)答案

2009年上海高考语文同步试卷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像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和为主。

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

传统地方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保护地方人文环境和发扬其特色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格外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慎重操作。对于确实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性建筑,外立面应以保护性清洗为主,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材质和色彩,绝不应盲目翻修粉饰,整旧一新。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但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条例,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

1.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信息之一,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城市的______________。 (2分)

2.根据文意,对“城市色彩”研究对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城市的色彩基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B.城市每处重要建筑的外观色调应如何决定

c.怎样使城市的整体环境色彩调和美丽宜人

D.一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基调

3,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时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 (4分)

5.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井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6,课文中涉及到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得重要人物有___________(除本文提及外)。(1分)

7,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2分)

8,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3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10.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3分)

11.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1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

(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5空)。(5分)

13.(1)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朝露待日睎。(汉乐府《长歌行》)

(4)___________,洛阳盛衰之候也。(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5)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6)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曹雪芹《红楼梦》)

(7)仓禀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四)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文章冠世 ( ) (2)不跻大位 ( )

(3)盈其箱笥 ( ) (4)为时所排 ( )

18.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20.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2分)

21.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22.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分)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得一项是 (3分)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24.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2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2分)

26.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

二 70分

27.作文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上海 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 80分
(一)(16分)
1.(2分)地区、民族和文化特征
2.(2分)B
3.(3分)(1)传统商业街应体现人文特色,色彩面积不能过大(2)一般商业区可以色彩多变,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4.(4分)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2分) 当地市民较高的城市色彩意识(2分)等等(如答“广告的适度和有序”给1分)
5.(5分)例:“城市色彩”研究在国内是新课题。它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应研究各功能区域所体现的特点,并对其色彩加以控制,最终使城市成为美观舒适的人居环境。
【摘要应对以下要点的具体内容略作说明: (1)课题性质(1分)(2)研究内容(2分)(3)控制城市色彩的依据(2分) (4)研究目的(1分)(给足5分为止)】
(二)(22分)
6.(1分)如:李大钊、茅盾、叶圣陶、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等
7.(2分)冰心经历了整个世纪的重大事件
8.(3分)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1分),都参与创造和建设(1分),都具有温情和人性(1分)
9.(6分)D(3分)F(3分)
10.(3分)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
11.(3分)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2.(4分)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5分)
13.(5分)(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2)飞鸟相与还(3)青青园中葵(4)园圃之废兴(5)盈盈一水间(6)人情练达即文章(7)衣食足而知荣辱(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4.(1分)曲牌
15.(3分)B
16.(4分)“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
(五)(17分)
17.(4分)(1)居于首位(1分)(2)晋升(1分)(3)装满(1分)(4)排挤(1分)
18.(2分)B
19.(6分)(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分)(大意连贯1分;“不足”1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4分)
(大意连贯、省略部分补全,2分;“累”1分;“披”1分)
20.(2分)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1分)委婉拒绝(1分)
21.(3分)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六)(12分)
22.(2分)半野园的概况(1分)文章写作缘由(1分)
23.(3分)C
24.(2分)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贵生活。
25.(2分)如:委婉含蓄、借题发挥等
26.(3分)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二70分
27.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l—2分。

⑦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十校联考答案可以发一下吗

你看来下是不是这份~联考比较多源容易搞错~
如果是的话请留下【邮箱】并【采纳】,采纳后发邮箱~
不是的话那我也没有,抱歉啦~

1、(1分)《跨越百年的美丽》(没有《》不给分)
2、(2分)C
3、(3分)示例:哥白尼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作为物质的人,他的自由越来越少;但是,因为拥有了《天体运行》艺术,他作为精神的人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因而这个事例能很有力地论证“书籍能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自由”这一观点。(从“物质的人”和“精神的人”两个角度具体分析2分,结论1分)

⑧ 2009年上海语文十校联考答案

1.(2分)说明除地铁四号线以外的(1分)其他地铁线路具有笔直的特点(1分)。
2.(3分)通过与其它地铁沿线贫富差异悬殊的比较(1分j,突出四号线沿线地区是中产阶级的“产品输送线”(2分)
3.(3分)D
4.(3分)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1)四号线环城绕圈,首尾相交。(2)四号线与上海的其他地铁线路、交通大动脉和交通枢纽都有连接。(3)四号线沿途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4)四号线沿途居民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具有社会阶层广泛性的特点。
5. (4分)观点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同意。要点:市井俚语,格调不高。或口语傻语、平实质朴,生活气扈、浓烈。
不同意。要点:(1)语言角度: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沪语特点鲜明,风趣幽默中不乏文化底蕴。(2)内容角度:文章主要说明了四号线是百搭线的特点;同时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对上海城市特点、社会现象的较深刻的认识。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二)(22分)
6 (2分)认为使用不妥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指出其动宾措配不当的语病,也可必从生造词语角度理解。认为用词恰当的,可从“澡雪”一词的语境义方面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泉对芸芸众生无数俗念的洗涤、净化作用。
7. (1分)柳宗元 8. (1分)A 9. (6分)B F
10.(5分)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5分 (1)抒发自然长存、人生短暂的感叹;(2)要向泉一样用世,积极投身社会;(3)要经世致用,努力为社会造福。(4)只要深入问题和人生,就会接续着产生新观念与体悟,一如源头活水般的永不枯竭。
11. (3分)化用诗句增加文采(1分),点出泉水如镜子般清澈的特点(1分);揭示主旨,要向泉一样经世致用,不管环境如何,都要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造福(1分)。
12.(4分)举例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三)(6分)(1)余嘉其能行古道(2)水澹澹兮生烟(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4)清辉玉臂寒(5)阡陌交通(6)衣食足则知荣辱

(四)(8分)
1 4.(3分)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1分),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2分)。
15.(1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6.(4分)语言风格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要点:率真朴素、平易质朴(质朴无华、多用n语);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
(五)(1 7分)
17. (4分)驻扎 (2)随意 (3)使…难堪 (4)打开、开
18. (2分)邻有悍生,修其先世怨,以垩书公名于牛后
19. (2分)C
20. (1)别人骂我而你复述这些骂人的话,这是又在骂我。得分点:詈、若、重、判断句)(3分)
(2)在这种情况下(悍生)写了一判信,好像是问候他,但信中实际上是痛骂(他)。(得分点:尺、候、中)(3分)
21. (3分)甲文:前倨后恭(2分)) 乙文: 宽厚待人(1分)

(六)(12分)
22. (1分)《诗经》、《尚书》、《周易》、《春秋》
23. (2分)用反复手法,突出表达(1分)对“子从父之令,可谓孝”的否定(1分)。
24. (2分)B
25. (3分)观点l分,分析2分。
孔子认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所以“当(父)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曾子认为“谕父母于道”,才是“君子之所谓孝者”,所以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26. (4分)
4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3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具体。
2分:认识单一,分析不具体。 1分:认识单一,缺乏分析。 0分:答非所问。

⑨ 2008届上海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十校联考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8分)
1.(2分)大地不仅仅被看作是人们进行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的“塑造”对象。
2.(2分)观察景观的文化(人文)地貌(面貌、风貌、地形地物)。(若仅仅回答“比较两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区别”,给1分)
3.(3分) C (根据“言有万语,书有万卷,地有万里,均‘读’不尽也”一句来推断)
4.(3分)人的文化背景、经验背景和心理趋向的不同,对景观的爱好、取舍和理解也就不同。(意思对即可)
5.(4分) (1) 以人为主体(从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了去解读“文化景观”(2分)
(2) 以文化景观为中心来认识“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仅仅笼统回答“文化景观是人的自我表现,研究文化景观就是研究人”,给2分)
6.(4分)要点:上海文化景观名称(1分) 内涵(1分)意义(1分)语言表达(1分)

(二) (20分)
7.(3分)(1)以此类比人类祖先迁徙的习性与欲望(2分) (2)引出下文人类离家远行的原由和动机(1分)
8.(3分)(1)外界的诱惑、(2)出自无奈 (3)理想的召唤(对前方的幻想)(意思对即可)(写对一空给1分)
9.(2分)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前方的不确定性。
10.(2分)精神家园(心灵栖息地、,心灵归宿)人生之路(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写对一空给1分)
11.(6分) C F (C曲解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F作者在结尾的发问才有此含义)(答对一项给3分)
12.(4分)(1)人的一生总在漂泊、流浪,但又摆脱不了对故土的思念,这永久的矛盾注定人生永恒的痛苦。(2分)(2)人一生总在追寻的精神家园往往是不确定的、难以企及的,因此,“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2分)(意思对即可)

(三) (5分)
13.(5分)(1)悠悠我心(2)风烟俱净任意东西(3)心远地自偏(4)迷花倚石忽已暝(5>草色遥看近却无(6)天涯共此时(7)凌万顷之茫然(写对一空给1分)

(四) (8分)
14.(1分)桃李(花)(若回答“烧畲"也算对)
15.(3分) B (王诗并没有“描绘出村姑浴蚕的生动画面”)
16.(4分)村景幽静,反写“雨里鸡鸣一两家”,以动衬静,则更显景静;农事繁忙,倒说“闲着中庭栀子花”,以闲衬忙,则愈见事忙。(2分)这样既丰富了诗意,又使读者兴味尤饶。(2分)(意思对即可)

(五) (17分)
l7.(1分)方苞
18.(4分)(1)大概(恐怕)(2)通行(取道,经过) (3)遮蔽 (4)通“猝”,突然(仓促,仓猝,急遽)(写对一空给l分)
19.(2分)A(“其”均为代词;“乎”分别为介词、助词)
20.(6分)(1)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从深潭中露出来),好像一匹马洗完澡站起身来,甩着(扬起)鬃毛回过头去看它(自己)的同伴。(3分)(补译“于”1分;“振鬣宛首1分,“顾”l分)
(2)左学冲老人在水池边正平整土地盖(建、造)房子,房子还没有盖好(建成、造成、完工),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3分)(“方”1分,“就”1分;定语后置及介词结构后 置1分)
21.(4分)探访胜景,寄情山水,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分)不慕
前贤,无意隐逸,隐约含蓄地透露出作者积极入世的心志。 (2分)(意思对即可)
22.(1分)集
23.(2分)汴都破后,觌受金人女乐,为钦宗草表上金主,极意献媚。
24.(2分)D(“小人”是指孙觌)
25.(3分)(1)讥讽(抨击、痛斥)民族败类;(2)伸张民族正义,歌颂民族气节。(意
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6.(4分)要点:观点(1分) 阐释(2分)语言表达(1分)

阅读全文

与2016上海语文十校联考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