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发布时间:2020-12-23 19:49:04

1. 求2009年江苏各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数学化学物理英语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说明:①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②全部题目均在答案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只需交答案卷即可。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尺牍(dú)付梓(zǐ)朱拓(tà)闻名遐迩(ěr)
B.畏葸(xǐ)田畴(choǔ)休憩(qì)戛然而止(gá)
C.岑寂(cén)疏浚(jùn)伛偻(lǚ)游目骋怀(chěn)
D.缫丝(cāo)庸赘(zhuì)蚊蚋(ruì)摇曳不定(yè)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缪论 咀嚼鉴赏 聊以慰藉 锱珠必较
B.琐屑 载舟复舟 情随事迁 来龙去脉
C.寒宣 衣绵还乡 沸反营天 刀俎余生
D.俯看 冠冕堂璜 残羹冷灸 娇揉造作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九歌》)自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诗人们,许多为人____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
(2)这个预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______,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羽毛也拔个干净……
(3)“乡下老”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____的,我答不上来。
(4)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A.传诵 原型 深刻 以致 B.传颂 原型 深奥 以至
C.传诵 原形 深奥 以致 D.传颂 原形 深刻 以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多样的现代小说,尽管题材广泛,流派纷呈,经历了不同阶段,但是,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B.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危害。
C.他家接二连三的发生几件不幸的事,一有事邻居们就赶来帮忙,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
D.日本首相小泉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反对,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真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家伙。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至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B.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C.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D.这都是和司马迁的精神最相连属的,所以写到他们的文章――《项羽本纪》和《李将军列传》――也便是《史记》中最精彩的,最炫耀人的文章了!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来自埃及和东方。
B.铁本事件是发生在常州地区的一项金额高达100多亿人民币的钢铁联合企业投资案。这说明中国钢铁业的投资过热既到了何种程度,也说明国务院铁腕治“市”的坚强决心和强硬手段。
C.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不需要学习雷锋精神了呢?
D.在发现非典病例后,安徽省共追踪到154名接触者,其中密切接触者为115人,目前这些接触者已经全部解除医学观察,均未出现异常症状。
二、(22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的两段文章,完成7-12题。(17分。7-10题,每题3分,11题5分)
(甲)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乙)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崤山以东)B.非抗于九国之师 (抵抗,抵挡)
C.日益骄固 (顽固)D.秦人不暇自哀 (空闲)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①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①而迁徙之徒也
②谁得而族灭也
D.①为天下笑者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9.选出全是论述秦灭亡原因的一项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④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⑥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A.①⑤⑥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话题都是深究秦王朝灭亡的原因,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秦王朝的骄奢淫逸、劳民伤财,从而造成百姓苦不堪言,只得“在沉默中爆发”的历史事实。
B.选文(甲)中描写陈涉的势单力薄与微不足道的用意是强调秦暴而速亡,从而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C.选文(乙)第一段用比喻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的灭亡,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D.(甲)(乙)两文虽然相隔千年,但其构思特点是相同的:都是借古讽今,有感而发,针砭时弊,以史为鉴,都洋溢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分)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13题。(5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13.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1)景物:____ ______(2)意境:_____________(3)感情: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12分,每题3分)
“韦编三绝”正读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间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14.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策的编绳。
B.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C.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纬(韦)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
D. 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
15.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到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组是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1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B.“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订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泪珠与珍珠
(台湾)琦君
①我高一时念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文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语言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喜欢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
④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老师的话言犹在耳。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忧患备尝,天各一方的亲朋,能得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却也得在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而掉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眼里,要用泪水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后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一直流着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摘自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
18.阅读①②③节中划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4分)
19.第8节中作者写到“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蚌的眼泪呢?”这与本文题目相照应,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全文三次出现“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在不同位置,其作用意义也各有不同。请分条说明:(6分)
(1)________ __。(2)_____ ____。(3)______ ____。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开头写“少女情怀”不懂“泪与愁”,是为了突显后文对“泪”的诸多体味。
B.写青年时代对“老泪横流”的一番解释是为了讽刺年少无知,强作结论。
C.作者写到七十老妪仍具有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D.本文写泪水,意在探询亲情的真谛,评判人生的境界。
E.本文文思驰骋,古今中外,文学材料丰富,特别是结尾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更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
四、理解与运用(20分)
22.补写出下列古诗文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积土成山, ; ,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23.为下面一条消息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9个字。(5分)
为支援西部开发,按照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的有关要求,近日,徐州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石化管道中学分别与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新源县阿勒马勒中学、新源县第六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友好学校主要是在学校管理、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两地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24.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为国为家为天下”,请写出它的下联。要求:符合对联的特点,内容积极向上。(4分)
为国为家为天下,
25.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在横线上写一段话,使上下文语义连贯起来,答案不得超过50字。(5分)()
有一个小孩,他年少丧母,父亲是一个伐木工,家境的贫寒使他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他强忍住眼泪,自学成才,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他的名字叫做林肯。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当初肚里泪水的滋润,怎么会产生如此卓越的伟人!
伟人有过流泪的经历,作为一名贫寒的大学生,我也有过自己暗暗流泪的时候。我是带着泪水步入大学殿堂的。我深深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泪珠就没有珍珠!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着个性化的脸颊,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请结合成长中的切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写作范围,写一篇记叙文,要写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B. 戛jiá C.骋chěng D.缫sāo)
2.B(A缪--谬 珠--铢 B复--覆 C宣--暄 营--盈 D看--瞰 璜--皇 灸--炙 娇--矫)3.C
4.C(A.“一脉相承”说的是事物之间的继承关系。从语义看应是“一以贯之”,是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 B.“集腋成裘”不可用于错误的积累;D.“口惠而实不至”指口头上给人家好处而实际上并不实行)
5.D(A “以小株……宣和殿。”应该为 “以小株……宣和殿”。 B.“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应改为“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 C.省略号与“等”不能并列使用)
6.D(A中“当……”后应有“之时”相呼应;B“既到了何种程度”的“既”应放在“这说明”的“这”之后;C.双重否定错误)
二、(22分)(一)(7-10题,每题3分,11题5分,共17分)
7.B.(抗:高,强)
8. A(A①②介词,比 B①让,②如果 C①表承接关系 ②表修饰关系 D①介词,被 ②动词,做,当)
9.B(①②⑤均说的不是秦灭亡的原因)
10.C(“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的灭亡,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其中不仅仅是论述六国,应是“六国和秦国”)
11.(6分)(1)(3分)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来,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体那样紧紧跟着。
(2)(2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二)(5分)
12.(2分)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13.(每小题1分,共3分)
(1)景物: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2)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3)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三、(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4.A 15.C 16. D 17.A
(二)(18分)
18.(4分)没有经历过生活忧患的青年人,虽然喜欢泪与愁,但对诗文的理解却是肤浅的,所喜爱的只是语言本身的美。
19.(4分)磨难、忧患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泪水的珍贵在于它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战胜苦难后的精神升华。
20.(6分)(1)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2)再次提起,贯穿全文;经历痛苦后,内心更显清纯。
(3)与开头照应,呼应全文;更深地体会到我们只有感恩于这个世界,才能使自己纯洁真诚。
21.(4分)A D
四、(20分)
22.(每空1分,共6分)
(1)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3.(5分)徐州市有3所中学与伊犁州学校结对。
24.(4分)答案不唯一。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对。不符合以上要求者,不给分。符合以上要求,只是语义有些问题,可酌情给分。参考答案:成名成业成英雄
25.(5分)本题没有标准答案,语义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参考答案:流泪的过程就是不断奋斗的过程,只有从奋斗中我们才能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五、作文(60分)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从审题、内容、表达、文体等角度全面衡量,以内容和表达为重点,各占一半。基本符合要求者,给基本分,基本分为42分。 ②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一点突出者即可,2分起评,直至满分。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2. 2016江苏高一期末语文作文范文

、进入机器人王国

一天晚上,我正准备睡觉,突然房间里出现了一道神秘之光,这道光线十分明亮,十分刺眼,带动着我的身子直转圈,转的我头昏脑胀,不知不觉地就昏了过去,

当我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很陌生的地方。再仔细一看,看见四周有几个机器人,看穿着像个医生。我以为自己在做梦,就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痛得我差点叫出声来,但四周还是没变样。这时一个机器人开始讲话了: “欢迎你来到机器人王国。”

二、开始旅途

虽然机器人对我很好,但我毕竟不见了爸爸妈妈心里很难过,就一个劲的哭闹要回家,无论机器人怎么劝我,我仍然哭得很厉害,甚至饭也不想吃,觉也睡不着,机器人医生急得团团转,不停地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来逗我,哄我开心,可我那肯罢休,仍然哇哇大哭。终于一位医生说: “我听说北方有一个时空门,而且很神秘,路上危险重重,经常有狮子出没,只有聪明和勇敢的人才能找到,如果能找到时空门,你就可以回家了。”一听到这话,我马上停止了哭泣,立刻准备好出发。好心的机器人医生还给我一个包裹,里面有很多美味的食物、铁币(机器人王国的钱币)一把电光剑和一把小手枪。

三、遇到新朋友

我正走着,遇到一个很神秘的黑衣人。他看了我一眼,突然惊讶地说: “你也是人类 ?”我立刻说: “是的。”于是,他做了自我介绍,他叫陈勇,也是去寻找时空门的,于是我们就成了

3. 江苏高一语文所有必背古诗有哪些

《沁园春 长沙 》 、《 采桑子重阳》 、《 雨巷》、《再别康桥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归园田居》、《秋兴八首》 其一、 《永怀古迹》 其三、《登高》、《锦瑟》、《马嵬》、《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 》 、 《定风波》、《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醉花阴》 、《声声慢》这些应该都是吧。

4. 江苏高一语文所有必背古诗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雨巷、再别康桥 、《涉江采芙蓉》回、《答短歌行》、 《归园田居》、《秋兴八首》 其一、 《永怀古迹》 其三、《登高》、《锦瑟》、《马嵬》、《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 》 、 《定风波》、《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醉花阴》 、《声声慢》

阅读全文

与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