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今年山东高考语文卷答案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B
【解析】:A、xiù;shun; guǎng/kuàng; B、zhuá; li; tà; C、yè; chēn/chēng; jié;D、xù; yuè; bèng/bǐng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变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A(识记)
2. 【答案】:C
【解析】:A、精粹; B、赔礼道歉; D、元宵节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A(识记)
3.【答案】D
【解析】融化:指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三点水旁“溶”。题中应选“融化”。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勾通:暗中串通,贬义词。应用“沟通”。喧闹:1喧哗热闹:—的集市;2喧哗吵闹:大声—。喧哗:1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2动词:喧嚷。侧重“热闹、吵闹”,与“起来”搭配,应用“喧闹”。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
4. 【答案】:D
【解析】:D项奔走呼号: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A项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望文生义。C项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出自《孟子》,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亦指迷途不知返。望文生义错。
5. 【答案】:C
【解析】:A双重否定错,去掉“切忌”或“不要”,或将“切忌”改为“切记”;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发生”;D项有歧义,“极不付责任的”指的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不明确,另外”公开谈及”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也不明确。
6. 【答案】:B
【解析】:B项可以从文中第一、二段找到;A项文中是“极可能源于上古时期”;C项“西汉”应为“东汉中期”,“东汉时已深受”应为“东汉中期后更加”;D项“新的看法”原文为“崭新的认识”,“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错,应为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视“六艺”的传统。
7. 【答案】:C
【解析】:原文是“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变并列为顺承。
8. 【答案】A
【解析】B“盛极一时”指的是博累棋;C文中说“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D、“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9. 【答案】:A
【解析】:躬,亲自。
10. 【答案】:B
【解析】:B、为:替;A、表转折/表修饰;C、用/因为;D、相当于“于”,在,表地点/相当于“于”,比,表比较。
11.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二字,②是世人称赞,⑥是明帝说的。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12. 【答案】:C
【解析】:“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不是阴兴的请求,阴兴只是说他们二人“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13. 【答案】(1)光武帝到的地方,阴兴总是先进去清理宫殿,非常被亲近信任。
(2)皇帝(汉光武帝)赞赏(嘉奖)阴兴谦让,不改变他(不愿加封关内侯)的志节(要求)。
(3)阴兴最大的诚心从内心发出,使皇帝身边的人都感动了,皇帝于是就听从了他的要求。
【解析】:
(1) 注意:辄、清宫、被动句、句意
(2) 注意:嘉、夺、句意
(3) 注意:中、使动句、听
14. 【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解析】
(1) 景色先总答,再分答。回答关注事件地点人物,再解释诗歌。
(2) 思路:
a) 解释: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b) 修辞效果:点出该字的修辞及其作用。
c) 表现效果:点出该字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d) 结构作用:点出该字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
e) 意境情感主题: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f) 探讨词语的深层含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15. 【答案】(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识记)
16. 【答案】:做出的饭菜不能色香俱全,买来的衣服不能称心如意
【解析】:句式“A的B不能C”,运用比喻,体现出缺少最主要的内容之意。
17. 【答案】:京剧是源于徽剧,分生旦净丑四类角色,唱腔和动作有一定程式,以脸谱、服饰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剧种。
【解析】:文段分为四层,第一句为第一层,核心词“徽剧”;第二、三句为一层,核心词“角色”;第四句为一层,核心词“程式”;第五句为一层,核心词“艺术表现形式、脸谱、服饰”。总结为一个以“京剧”开头的句子即可,单句、复句没有要求。
18. 【答案】:“寄奉”改为“寄来”;“过目”改为“奉读”;“些许”改为“极大”;“惠存”改为“珍存”;“光临”改为“定到”
【解析】:适用对象不当,应对郑先生表示尊重,自己出语谦卑。
19. 【答案】(1)思路:顺叙。(2)好处:内容:①按时间依次写了古村人们一天的生活,②强调了古村人们按部就班,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地悠悠节奏,③表达了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上帝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平凡的极限的主题。结构:④点题。
【解析】:叙述方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好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20【答案】与【解析】:理解句子需要理解形象和抽象的句子。本句兼有形象和抽象,需要抽象词语“这一动作”在语境中具体含义“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理解“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这一比喻,理解“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这一借代、对比,“从未改变”在语境中具体含义。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21. 【答案】提示:①口语化;②多用短句;③整散结合;④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解析】语言特点从字、词、句、篇考虑,考虑语言艺术特色和风格。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22. 【答案】:提示:对按部就班又日日常新的生活的赞颂向往;对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的赞颂,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的赞颂,对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的领悟。
【解析】:归结文章每部分包含的情感,注意最后一段。
(二)
19. 【答案】:提示:①内容上,用地方普通却被间谍重视的对比,写出重水的重要作用;②结构上,讲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对下文重水的介绍,与第三段“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照应。
【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20【答案】:①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②重水能生产出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氘
【解析】:从第4-7段可以概括出,注意原子弹、热核反应的作用和重水的作用。
21. 【答案】:提示:①列数字,语言准确,①作比较。③拟人,设问
【解析】:从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文学性考虑。
22.【答案】:提示:(1)合适。(2)理由:①“古怪”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①是文字讲述的重点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先答合适与否,再答两个理由,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否可从首段、末段找理由、想题目。
23. 【解析】这一题目,切准了时代脉搏,在中国改革进入反思的今天,题目现实性强,其内涵更强调家国情怀、天下意识,更易引发学生的思索与联想。题目内容让考生可以选择的观点不少,担当责任、面对失败、困难,坚持均可,从整体看,成功应该有理想、勇于面对困境、精神专注,切题更准,更能成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门槛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讲,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从文体选择的角度看,考生可记叙、可议论,也可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这样,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更充分地体现高考(微博)的选拔功能。
审题难度的降低可能导致学生拼文采,多关注家国,言之有物,可能更容易得分。
Ⅱ 09山东语文高考答案
绝密 ★ 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解析版
语文答案解析
注:解析仅代表个人观点,错误在所难免,谨此就教于各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眷顾 伺候(cì) 怯生生(què) 不揣冒昧(chuǎi)
B.糅合 愠色(yùn) 闹别扭(biè) 闭目塞听(sè)
C.遴选 舛误(chuān) 煞风景(shā) 飞扬跋扈(hù)
D.做梗 咋舌(zé) 处方药(chǔ) 唧唧喳喳(chā)
【答案】B
【解析】A. 怯生生(qìè)C. 舛误(chuǎn) D.唧唧喳喳(zhā)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答案】D
【解析】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 “活动”应放到引号内。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答案】C
【解析】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 :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答案】A
【解析】B项 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褒义词。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5.下列各句中,没胆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B.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C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的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6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节选自关长龙《“断桥”考》,有改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Ⅲ 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解析】A中“捕”读为“bǔ”.B中“嚼”读为“jiáo” D中“模”读为“m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解析】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字形。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C中“问侯”为“问候”。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08年山东卷)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
【解析】标点体现段落的层次。第一句是文段的总起,所以①处应用句号分开。这样便排除BC。①---③是“金晶”的话,用引号标出。②后“看“紧跟前面的“爱看电影《佐罗》”,所以语意没断,②处不能用句号分开。这样就选处了A。验证一下:④后中的“我”自然指的是前面的“金晶”,所以④后的句子仍然是前面说话的延续,那么,④处自然只能是逗号。⑤句是引入话语的结束,标点准确。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解析】A中“再现”缺少了宾语“场景”等。B中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中“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答案:C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www.edown.net/ 原文地址:http://www.edown.net/gaokao/gaokaoti/gaokao/200806/21125.html
Ⅳ 语文高考山东卷2016答案作文有答案吗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B 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 (pán)C 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 (lòu) 扪心自问(mèn)D 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 (liú) 兵不血刃(xuè)【参考答案】 A【试题分析】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 (lò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易错提醒】“嚼舌头”易受方言影响判断不出错误。C项中的三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难度中等。【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C 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参考答案】B【易错提醒】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考查引号的基本用法;B考查冒号和句子层次;C项考查冒号的统辖范围,较为简单;D项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注意“形式多样”与“内容独特”并列。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二、(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C的错误。【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7.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三、(12分,每小题3分)申甫传 汪琬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者。距甫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之。(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 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C.遽薄京师 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A.①②⑥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后。【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2个小题)(6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孑)立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五、(12分)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参考答案】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参考答案】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_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①来搞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②作者赐稿。③来稿请寄:×× 市××路××号《×××》编辑部×××敬启 邮编:×××× ④《×××》编辑部××××年×月×日【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语序不妥,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六、(18分)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解答提示】(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解答提示】“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解答提示】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七(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Ⅳ 2016山东高考语文阅读材料涉及敏感话题
2009—2010学年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2010.5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D(Achuò/chuòjié/jiēmǐ/mǐjiàn/jiānBsāi/sàibiàn/biànmiù/móubì/pìCtiāo/tiǎofēn/fēnjiè/xièjīn/jīnDbì/bàipiāo/piàodǐ/zhzhàng/chāng)2.B(A重复赘余。荷枪实弹:扛着枪,装满子弹。与“携带武器”重复。C成分残缺。“施行”后面缺少宾语“政策”。D语序不当。应当是先决定“自身”后决定“世界”。)3.文字中有“春”的意思1分;比喻、排比正确2分;表达向往、渴望之意,语言得体2分。4.随着学历的提高,城乡之间同等学历人口比例的差距逐渐拉大;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下降。(4分,每点2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5.A(委,委弃)6.B(排除②⑥,②写虞翻的学问,⑥写虞翻的讲学)7.B(擅长音乐的是延陵而不是虞翻)8.(1)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前句2分,后句1分)(2)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舍弃了这个美德,怎么行呢(第一句2分,二、三两句各1分)(3)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能算得上为人处世恰当呢(一句1分)附参考译文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王朗抵抗孙策,被打败,逃到海上。虞翻一直追随并保护着他,王朗对虞翻说:“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可以回家了。”虞翻回来以后,孙策依然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还亲自到虞翻的家里探望他。孙策喜欢骑马打猎,虞翻劝谏说:“您聚集乌合之众,统领涣散的人们,竟使得他们都对您效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至于您随便地微服出行,侍卫来不及戒备,官兵们经常为这事苦恼。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孙策说:“你说得对。”虞翻调出会稽担任富春县长。孙策去世,各县官员都打算出城奔丧,虞翻说:“(我)担心邻县的山民可能有变乱,官员远离城池,一定会导致动乱。”因此留下来制作孝服服丧。各县效仿他,都得以平安无事。虞翻给少府孔融写信,并把自己著作的《易注》给他看。孔融回信说:“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著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区美好的,不只是会稽的竹箭。”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极言劝谏,孙权很不高兴。虞翻又生性不合世俗,经常被诽谤陷害,因此被贬到丹杨泾县。吕蒙图谋打败关羽,因为虞翻也懂医术,请他跟随自己。后来吕蒙带领大军向西进发,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吕蒙还没有占领郡城就在沙场上作乐。虞翻对吕蒙说:“如今和您一条心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中的人怎么都能相信呢,为何不赶紧入城收缴他们的府库的钥匙呢”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孙权做了吴王以后,有一次宴席快结束的时候,亲自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离开后,虞翻又直起身坐下。孙权于是大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惶恐。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道:“大王酒一喝多竟要杀掉良臣,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相信?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前功尽弃,怎么行呢”虞翻因此得以免。虞翻曾经乘船出行,和麋芳相遇,糜芳船上人大多想让虞翻主动避让,前面开路的人说:“给麋将军让路!”虞翻大声骂道:“丧失了忠信,拿什么侍奉君主献出人家(蜀国)两座城,还称将军,行吗”糜芳关上船窗不应,赶紧回避了。后来虞翻乘车出行,又经过糜芳的军营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虞翻又大怒说:“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里能算事情得妥当呢”糜芳听到后,露出惭愧的表情。虞翻生性疏狂直率,多次酒后失礼。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他们都是人,你们还说是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孙权恼恨他不止一次了,于是把他流放到交州。虽然他被流放,但是依然讲学不止,来听讲的门徒常常多达好几百人。三、古诗鉴赏(10分)9.(1)(1)同:都是返乡士兵(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归乡(1分)。(2)对病军人的同情。(2分)(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4分,每点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犹且从师而问焉(2)成由勤俭败由奢(3)寻常巷陌(4)忧谗畏讥(5)山岛竦峙(6)不以规矩(7)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11.点题(1分),由交代行程引出下文对神农氏的追述(2分),与结尾“天子坟是山”形成呼应(2分)。12.①想象,赋予神农氏呼唤上苍,有求必应的神力,突出其形象的神奇。②铺陈,用神农氏许愿的三个片段突出其初种谷物的执著。③细节描写,“双手抠出”、“使劲地搓揉”,表现出神农氏对生长谷物的土地的热爱。(6分,每点2分)13.①寻觅种子,种植谷物。②拓荒旷野,耕耘土地。③品尝百草,治疗疾病。(6分,每点2分)14.天子坟高大如山;神农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厚重如山;这种精神在子孙后代心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6分,每点2分)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5.D(“五四”时期和40年代并不独指苏曼殊的作品,而是指“现代作家”)16.作者认为学术研究是“寂寞的事业”,不能把它当做谋取名利的手段;学术变革时代已经过去,当下是没有学术英雄的过渡时代;没有学术英雄的时代,学术也可能有高成就。(6分,每点2分)17.作者希望将来学术研究能告别平淡的常规建设阶段,进入英雄辈出的学术变革时代,并希望过渡阶段不要太长。(6分,每点2分)七、作文(70分)18.见“等级评分标准”2009—2010学年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19.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6分,一处1分)20.(1)“风雅”是指《诗经》。《琵琶行》或《卖炭翁》。(2分,一处1分)(2)就诗歌的内容拟题,不沿袭古题。(2分)21.BE(B哈姆雷特装疯卖傻,是在去英国之前。哈姆雷特觉察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E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人物,《祝福》出自于《彷徨》)(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22.①老船夫拒收渡船人的钱,体现了重义轻财、以诚相待的美好情怀;②老船夫对翠翠的关爱,体现了善良淳朴,深爱至亲的美好情怀。(6分,每点3分)23.原因:南蛮王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为收服人心决定对孟获恩威并施。结果:孟获归顺蜀汉,为蜀汉出兵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4分,原因2分,结果2分)24.①门票收入是一些景区的唯一收入来源(1分)②一些王牌景区还具有垄断性(1分)③门票支出在中远程旅游花费中比重较小(2分)④提高门票价格简便易行(2分)25.①旅游部门应想方设法增加中远程游客②政府应鼓励景区免费开放③王牌景区应加强品牌输出、品牌旅游商品销售④文化类景区应积极更新项目内涵(每点2分,答全四点得9分)2010届南京市语文三模补充细则3、得分点按照答案标准执行。例1、我要做一只快活的小鸟,飞向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小溪的清凉,品味鲜花的芬芳,观赏新木的青翠。(5分)例2、我要像小鸟在天空中尽情翱翔,像小鱼在小溪里尽情嬉戏,像骏马在草原上尽情奔驰。我愿与自然长伴。(4分,无“春”的意味)例3、山野间的野花铺成一片缤纷的绸缎,树林间的小草长成一席绒绒的绿毯,山谷间的流水流淌出一首动听的乐曲。(4分,渴望的意味不强)例4、整日在校学习,如笼中之鸟,不能飞向自然的怀抱;如井底之娃,不能欣赏自然的风光;如园中之虎,不能驰骋旷野。(2分,无“春”的意思,且没有得体地表达出向往、渴望之意)例5、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春游让我们亲近母亲去感受她的美丽,春游让我们感受她的无私,春游让我们深切体会母爱。(1分,有“春”的意味,虽然运用了比喻、排比,但都不恰当)4、得分点按照答案标准执行。补充如下:(1)第一点中,如果学生只答到“我国高等教育接受者中,城市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这层意思,得1分。(2)第一点中,“人口比例”中“比例”两字必须答出。(3)第二点中“重点高校”的“重点”必须答出,“比例下降”答成“比例减少”也对。8.1得分点:重、威、少重:可译成“持重、庄重、稳重”。答成“注重、慎重”等不给分。不威:译成“没有威严、没有威信”亦可。8.2得分点:以、容贤畜众、海内望风、一朝弃之以:因为。一朝:一下子。译成“突然”亦可。译为“一次、一天”均不给分。之:代词,必须译出。8.3得分点:一句一分,前两句中的省略成分必须准确译出,第一句必须译出“城门”,第二句必须译出“营门”。第三句必须译出反问语气。三、古诗词鉴赏补充细则9.1两首诗相同点:答“士兵(军人)”得1分,答“回乡”,得1分。不同点:答“一伤一旧”也可,得1分;“一个未到乡,一个返故乡”也可,得1分。9.2答到“同情”或“怜悯”等意思得2分,只答“对战争的诅咒或厌恶或反对”得1分。9.3答出“对比”,得2分;分别阐述两处对比的内容及效果,各得1分。(未单独列出“对比”,但对两处对比的内容及效果的分析准确,也得4分)11、点题1分;引出下文1分,写出引出的具体内容1分,答铺垫或总领全文不给分;首尾呼应1分,写出呼应的具体内容1分。12、每点2分,写出作法1分,写出形象的特点1分。补充:①虚写等同于想象,③动作描写等同于细节描写。增加一个得分点:排比,用整齐铿锵的句式突出神农氏初种谷物的艰难和执著。这样,本题共4个得分点。答出三点得满分。13、原参考答案内容不变。每条答对一小句得1分。如某条内容提取正确,但主语为神农氏,则扣1分;14、第一点评分标准改动如下:“天子坟高大如山”答出得1分,增加“代代农人为天子坟培土,使它越长越高”,答出得1分。其余两条不变。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本题有三个要点:第1小点,作者认为学术研究是“寂寞的时代”,没有多少油水,不能把它当作谋取名利的手段;(意思答对即可)第2小点,学术变革时代已经过去,当下是英雄似乎消失的“常规建设”时代,或者“操正步”时代;(意思对即可)第3小点,没有学术英雄的时代,未必学术成就不高。(意思对即可)17、本题三个小点:“告别散文”,“走向诗歌”,“不久的将来”,意思理解准确,分条表述,答案和参考答案意思对即可。附加题补充答案20、(1)“风雅”只能答《诗经》,写《国风》《小雅》不给分。白居易的作品体裁必须是乐府诗。(2)直接抄袭“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不给分;写出“根据诗歌内容(或现实生活)来拟题(或命名诗篇)”给满分,不提到“名篇”的含义不给分。22、事例1分,评价2分;事例必须与人情美的评价吻合;不从老船夫的角度来谈人情美,0分;没有评价人情美的特点,只举事例,最多不超过2分。一个事例1分,情节不实不给分;学生能根据小说情节概括出老船夫的其他“人情美”(如勤劳敬业、与人为善、热情好客、宽厚待人等)亦可,一点2分,最多不超过4分。23、因:“发动叛乱”1分,“收服人心”或“稳定边境”1分;果:“归顺”1分,“解除后顾之忧(稳定后方)”1分。大意对即可。2010届南京市三模作文补充细则作文题目用水冲刷、冲洗,去除混杂于有用之物中的杂质,叫“淘”。现在,对事物过滤、筛选、提取,也可称之为“淘”,经“淘”而获得最佳,即“淘宝”。请以“淘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一、审题1、对“淘”的理解从“淘”的本意看,它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去除杂质获得有用之物的行为或过程。提示语进一步提醒考生,在生活中,“淘”主要指对事物过滤、筛选、提取,侧重指获得事物的过程。“淘”应该具备两个特点:①选择范围很广范,它是在众多的事物中,四处寻觅,获取自己所想要东西的过程;②依据自我的标准进行过滤、筛选、提取,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众中选优的过程,有“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的含意。2、对“宝”的理解此“宝”是指经“淘”而获得的“最佳”者,并非轻而易举所得之物,此其一;该“宝”是对自己而言的最佳者,有较强的个人色彩,某事物是否是宝物,是由人的兴趣追求和自身的目的决定的,并不不一定与该事物的本身价值成正比,此其二;“宝”可以是实物,如一本书,一枚邮票,也可以是抽象的东西,如经验方法、思想理念或某种精神品质等,此其三。3、对“淘宝”的理解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主要是指一种行为或过程。淘宝,即经“淘”而发现、提取最佳,或用“淘”去除杂质,留下好的,二者均可。立意的重点可放在“淘”上,亦可放在“宝”上,但前者更佳。如果选择议论文,可侧重分析:①为什么乐于淘宝,“淘宝”的乐趣不仅仅在获得“宝”的喜悦,更在“众里寻他千网络”或“上下而求索”的“淘”的过程;②怎样淘宝,侧重分析“淘”的过程:对事物过滤、筛选、提取的过程,也可分析筛选、提取的背后要有披沙拣金的眼力,也需要有永不灰心执著的精神等等。③也可从一个角度切入立意,如“历史是最好的淘宝者”。如果选择记叙文,则可叙述自己淘宝的经历和感受等等。如果只是简单的把“淘宝”绑在一起论述,未阐释其内涵,如“淘宝需要毅力;淘宝需要勇气;淘宝需要勇气”,视为贴标签,一般45分上下赋分,最高不超过49分。二、评分1、基本原则评分须坚持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评分须从实际出发,公平公正,确保一定得区分度。对那些紧扣文题、概念准确、判断恰当、论证严密,富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赋分时适当上浮;对虽然基本切题,但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的文章,应在及格线以上4分内浮动;对偏离题目,思维混乱,文风不正的文章,应在及格线以下赋分。2、赋分等级说明一类卷原则上63分以上;二类卷原则上56-62分;三类卷原则上42-55分;四类卷原则上28-41分;五类卷原则上27分以下。3、文体写作特别提示l议论文写作:①能扣住“淘宝”,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论据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运用一个独特的“由头”,进行层层深入的品评,语言智慧、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②能扣住“淘宝”辩证分析,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富有概括力,可视为二类卷赋分。③能抓住提示语中关于“淘宝”的几个观点或其中某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和品评,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无明显的突出之处,可视为三类卷赋分。④形式上是一篇关于“淘宝”的议论文,但没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思维混乱;或者现象列举明显偏离“淘宝”;或者语言表达明显缺少论证等,应当在及格线上下赋分。l记叙文写作:①记叙自己淘宝的经历或过程,进而进发自己对“淘宝”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淘宝故事情节为由头,引发自己对淘宝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②文章以淘宝故事为由头,生发出来的主要是关于淘宝的体验或感悟,且情节合理,叙议得当,可按二类卷赋分。③文章主体叙述的是一个与淘宝相关的故事,引发的感悟只是提示语中的相关词、句的重复,语言平淡,表达上没有明显特色,可按三类卷赋分。④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是淘宝之外的话题,且语言稚嫩,可视文章的具体情况,在及格线上下赋分。4、个案处理①并未很好地理解题意,而把“淘宝”作为一个概念来对待,未体现“淘”或“宝”的特点和内涵,赋分最高不超过49分。②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赋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赋分最高不超过13分。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采用“得分—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