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

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

发布时间:2020-12-23 11:42:16

① 初三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的题目

快乐如点燃的蜡烛越来越矮小,烦恼如水葫芦越来越泛滥,收入如死水越来越干涸,亲情友情如能源越来越紧缺,厄运如追魂锁缠绕越来越紧.

②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不用下载的~还要有答案的哦~谢了哦

不知到你是哪里的,这里有一份上海的,阅读部分是通用的,可能题型有差别。说实话,这套题还是很好的啊 ~~~

2008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87分)
一、文言文阅读(38分)
【说明】题目中标“A组”的供使用S版教材的学生使用,“B组”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学生使用。第(四)题为共做题。
A组:
(一)默写(15分)
1、(1)月落乌啼霜满天, 。
(2) ,一日看尽长安花。
(3)最喜小儿无赖, 。
(4)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 。
(5)《捕蛇者说》中,“悍吏”到来时,闹得乡里“ ”,而蒋氏则是“弛然而卧”。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2、君将哀而生之乎( ) 3、执策而临之( )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4、引文中“随园主人”就是本文作者 朝著名诗人、学者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6、引文通过 的对比,分析了“天下物皆然”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B组:
(一)默写(15分)
1、(1)此夜曲中闻折柳, 。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抬望眼, ,壮怀激烈。
(4)老而学者,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岳阳楼记》中直接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引文中“醉翁”就是作者 (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上文说“醉翁之意不在酒”,从全文来看,“醉翁之意”其实在于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④。”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旦:早晨。 ②市:集市,市场。 ③一朝:一天。 ④贾:通“价”,价钱,这里指报酬。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比三旦立市 比:
(2)人莫与言 言:
8、对文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去照顾一下我的马。
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回头照看我的生意。
C.愿你看看我的马,围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去照顾我的生意。
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马转几个圈儿,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
9、“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中的“之”指代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10、从“马价十倍”这个故事中你获得的启示是 (3分)

二、现代文阅读(4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23分)
贫穷与学问
①一个人要在学问上做出成绩,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与努力。其中对学问本身影响最大的当是个人的品德。关于道德对学问的重要性,许多大学者已经在道德标尺上为后学做出了表率。但我以为,德行之外,物质生活水平对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学术成就划定了另一个边界,树立了另一个限度。贫穷乃学问之大敌。
②《东轩笔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范仲淹在南京做学官期间,秀才孙明复,常因贫穷而乞讨,范仲淹观其乃才俊之士,对他的胸无大志表示不能理解。不过当得知是贫穷使然后,范仲淹就使他“日可得三千以供养”,让他能“安于为学”。十年后,孙明复不负众望,从一个秀才成长为一代大儒。范仲淹知道后感慨地说:“贫之为累亦大矣,倘因索米至老,则虽人才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而不见也!”
③“贫之为累亦大矣”,谁说不是呢?在古代,有多少聪敏之人因家境贫寒而导致学术“早夭”啊!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方仲永少时天赋异常,名扬乡里。但故事的结局却是个悲剧——长大后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作者认为是因为方仲永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进一步看,他为什么没有获得良好的教育呢?那是因为他家“世隶耕”,祖祖辈辈以种田为业,家境贫寒啊!且不说家财万贯了,即使是一个中等之家,恐怕他父亲也不会“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乞讨而“不使学”了。因贫穷导致方仲永的人生悲剧,我们要为他惋惜。
④贫穷对学问之累,古代尚且如此,在今天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环境下,当更是严重。“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情,不是随处可见、支耳可闻吗?人穷志短。富兰克林也说两个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没有钱,保持一己的品格操守尚且很难,又何谈做学问这个更需要人格独立,需要安定气质的事业呢?大圣人孔子招收弟子时尚且要求干肉一束作为学费,想必是非常明白个中道理的。如果没有这种物质基础,孔子又怎能安下心来删定六经呢?如果一个学者连一己的生活都不能很好地维持,何谈抱负、理想,又怎能兼济天下呢?
⑤学者大师的成功历程一再告诉我们,做学问除需要高尚的品德、安定的气质、忘我的勤奋外,还需要一个衣食无忧的“后方”,一个面对一定的资料费和交游费而不用愁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基础,学问就会沦为谋生的手段,学问即在饭碗中,饭碗即在学问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取得优秀的学术成果,无异于缘木求鱼。然而现实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⑥而有些人却撇开这些物质基础,大肆批评学术浮躁和后继乏人,这种批评无疑隔了一层,没搔到痒处,也显得批评者不厚道。学人固然应“寂寞投阁”,固然应“板凳甘坐十年冷”,固然应不追求名利富贵,但学人自身的不追求难道能成为管理者们不给予他们的理由吗?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11、第⑥段中画线句用成语表达是 (2分)
12、本文的论点是 。为证明论点,文中举了不少事例,如第③段就举了 的例子;从论证严密性的角度看,原文中还应该有 这方面的事例。(9分)
13、根据作者的看法,做学问除需要(1)高尚的品德、(2) 、 (3) ,还需要 ,否则学问就会沦为谋生的手段。(7分)
14、本文的论述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学人固然应“寂寞投阁”,固然应“板凳甘坐十年冷”,固然应不追求名利富贵,但学人自身的不追求难道能成为管理者们不给予他们的理由吗?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6分)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①那天上午,是两节作文课。
②留下作文题目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慵懒,眉头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班里静悄悄的——快要高考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懂得了珍惜时间。
③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垂柳虽在枯黄的枝桠间爆出了星星点点的绿,但风依旧很大,春寒料峭,让人难以抵挡。教室正对着的,是学校浏览室。我见浏览室的辅导员老师胖胖的身影一晃,将一块小黑板立在了学校的公告栏前。黑板上写着什么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个究竟。
④原来是一个通报批评,寥寥数语,大意是说一个同学昨天把一本杂志私自“拿”出阅览室,被当场“抓”住,希望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不要再做出这种另人不齿的事。而被批评的,竟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我心头一热,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进了阅览室。
⑤辅导员正低头整理报纸,头顶上,一圈新长出的白发,在周边染过的黑发的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他见我神情异样,便问我有什么事。我直截了当,向他说明了来意。我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班上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下课之前,把黑板撤了。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语气一定很生硬,生硬得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命令。辅导员的脸腾一下红了,他生气了,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⑥那时侯,我刚刚毕业没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和胆量,敢顶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片刻的沉默之后,我的语气缓和下来。我说,老师,是这样的,还有三个多月就要高考了,如果学生们看到这个通报,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样的话,那个挨批评的学生压力肯定会非常大。我怕,我怕会影响他的高考……
⑦可是,如果不批评,不给学生们一个警告,我这里的杂志就要被学生偷完了。我管理阅览室,就有自己的一份责任。辅导员老师似乎还在生气,但语气也明显缓和了许多。
⑧是的,我知道。可是,这个学生,这个学生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发现自己语塞,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我的语气近乎央求了。他沉默了半晌,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我把黑板撤了,但你必须保证,你回去一定要批评你的学生。是,我会的,我会的。我一边答应,一边疯也似的跑到公告栏前,把那块黑板取了回来,并当着辅导员的面擦掉了那个通报批评,就好像擦掉自己的一个错误。擦完之后,我站起身,如释重负。
⑨是的,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我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出什么岔子,尽管我的学生的确做错了。
⑩之后,我曾经想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诉那个犯错误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说。我也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⑾高考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讲了很多,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末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因此得到过这样那样的教训。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永久地溶在了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其实,这粒盐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我这里,就收藏着这样一粒盐。
⑿学生们一下子显出惊异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扫视了班里一圈,笑了笑说,是的,我这里的确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诉你们,这粒盐是属于谁的,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因为,……
⒀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在学生们的掌声中,我结束了那次班会。
⒁我始终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我的那位学生,大学毕业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很优秀。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次班会上的掌声,仿佛仍旧回响在我的耳畔,温暖着我,让我不能忘怀。
15、第④段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3分)
16、本文题为“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其中“一粒盐”指的是 ,而“收藏”的含义是 。(6分)
17、原文第⑿段的末尾有一句话,根据上下文这句话应是: (3分)
18、本文在写“我”为学生“收藏一粒盐”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请就你认为描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品味。(6分)
句子:
品味:
19、“我”在最后既没有批评那个学生,也没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只是在一次班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作者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请针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谈谈你的见解。(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 写作(63分)

2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我愿为你 (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2)我的乐土
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2、不得套用阅读中的材料。

200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阅读(38分)
A组:
(一)默写(15分,每题3分,凡错、漏、删、改1字扣1分)
1、(1)江枫渔火对愁眠 (2)春风得意马蹄疾 (3)溪头卧剥莲蓬 (4)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5)虽鸡狗不得宁焉
(二)加点词解释(4分,每题2分)
2、使……活 3、面对
(三)课内语段(7分)
4、清 袁枚(2分,各1分)
5、其他那些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儿子孙子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2分,关键词“祖父、无论”)
6、人们对待借来之物与自己的东西的不同态度(3分)
B组:
1、(1)何人不起故园情 (2)枯藤老树昏鸦 (3)仰天长啸 (4)如秉烛夜行
(5)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以……为耻 3、面对
4、北宋 欧阳修(2分,各1分)
5、望过去那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2分,关键词“蔚然、深秀”)
6、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3分)
(四)课外语段(12分)
7、(4分,各2分)(1)接连,连续 (2)说话
8、D(2分)
9、那个人卖的马是骏马的事实。(3分)
10、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如只要自己的东西确实是好的,不妨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3分)
二、现代文阅读(49分)
(一)贫穷与学问(23分)
11、隔靴搔痒(2分)
12、物质生活水平对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学术成就划定了另一个边界,树立了另一个限度。(3分)贫穷导致方仲永由少时天赋异常到最终“泯然众人”(3分)现代社会中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对一个人做学问的必要性(3分)
13、安定的气质(2分)忘我的勤奋(2分)稳定的物质基础(3分)
14、该句主要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形成了较强的语言气势,并能引人深思,有力地强调了管理者应该给予学人做学问所需的物质支持的观点。(5分)
(二)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26分)
15、另(1分)令(2分)
16、学生犯的错误,文中是指学生偷拿杂志一事(3分)为了保护学生,不直接将他们犯的错误公之于众而是用一颗爱心来加以包容和引导(3分)
17、参考原文: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取一颗永不犯错的心灵。(3分)
18、(6分)句子2分,描写方法1分,品味3分
19、(8分)观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8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7~6分;有观点,有理由,40字以上,5~4分;有观点,40字以下3~1分
20、(63分)参照上海市学业考作文评分标准

③ 2008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三
语 文 试 卷(供课改实验区考生使用)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3分)
河床每天感受着河水的重量,可它是被水(fù)________盖的,河床一直蒙受着水的恩
(huì)________,它怎么能泄露河流的秘密?河里的鱼知道河水的质量,鱼的体质依赖于河流的水质,可是你知道鱼儿是多么忍辱负重的生灵,更何况鱼类生性沉默寡言,而且孤辟,它情愿吐出无用的水泡,却一直拒绝与河边的人们交谈。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请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方格中。(1分)

②改正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1分)
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
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忍辱负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以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三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在横线上。(3分)
随着铜芯价格的不断上扬,胶质电缆线成了犯罪分子炙手可热的物品,因而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为维护社会治安,抨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3月9日,我市某县人民法院对偷盗高速公路建设工地胶质电缆线的被告人俞某、钟某依法进行宣判,以盗窃罪判处俞某、钟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错误一:
错误二:
错误三:
4.口语交际(3分)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使他处在困境中。假设你家境优裕,而你的同桌是贫困学生。同桌因没有十几元钱买必须的学习用品而发愁。你想帮助他,要如何对他说?(要说得得体,不伤自尊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_。(2分)
6.语序排列(2分)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7. 按原文填空
⑴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⑵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⑶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⑷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______________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⑹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⑺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⑻读下面语句,任选其中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
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诗词与作者及朝代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东晋
B.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李白――唐朝
C.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唐朝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宋朝
9.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10――12题(10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②。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③已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已也。故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讦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解】①盖:雨具 ②桔槔(jié gāo):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③ 繇(yóu):通“由”。从,自。
10.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11.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
译文:

12.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二)阅读下面小诗,然后回答13-14题(5分)
乡色酒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正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3.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2分)

14.三十年前,“你……望我”;三十年后,“我……望你”,从中你看出诗人性格的变化吗?(3分)

(三)阅读《那个孩子》,然后回答15――21题(18分)
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选自沈阳出版社《我曾把春天丢了》2003年4月版有删改)
15.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7.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2分)

18.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2)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19.阅读文中画线句,揣摩父母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20.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3分)
21.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3分)

(四)、阅读《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一文,然后回答22――25题(12分)
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
①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它就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的希望。“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内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②美轮美奂的。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③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猫画虎的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④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的直射,不至于影响到时运动员的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此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⑤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时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应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留下的空间就少些。“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只有5层看台,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最高为68.5米),南北两边就低了下去(最低处42.8米)。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呆以昼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⑥“鸟巢”人性化的设计和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它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艺术性和守信用性,而又大度、简洁、典雅,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选自《网络知识》2007年第22期)
22.国家体育场被称为“鸟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3.文中说“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这里“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指的是什么?(3分)

24.南北走向的运动赛场设计成东西高南北低的原因是什么?(3分)

25.阅读第⑤段中画线句,说说这一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五)、阅读下文,然后回答26――30题(15分)
不感恩的政治
戴庆华
①知恩必报向来被认为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品德。据说,某些高等动物都知道感恩。不过,报恩者对恩人的义务是有一定限度的。

②俄罗斯有一个童话叫《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渔夫对金鱼有救命之恩,金鱼自然知恩必报,但渔夫却在贪得无厌的渔婆的怂恿下提出一个比一个贪婪的要求,最后金鱼忍无可忍,终于扬长而去。
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像那个贪得无厌的渔婆,总是要求臣民对“皇恩”承担无限的义务,即所谓的“忠”。

④甚至被皇帝老儿赏根绳子自尽也还得谢恩。皇帝老儿或许真的算恩人,或封官,或赏赐,或大赦,或“平定海内’’什么的,但报恩者承担的义务也实在沉重得太不成比例了,满门抄斩还得叫声“谢主隆恩”。
⑤“皇恩”其实只是专制政治的伴生物,民主政治永远是一种不感恩的政治。

⑥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因为他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应当说不仅有“恩”于英国,也有“恩”于全人类,但就在战争结束之际的大选中,英国人民抛弃了他。
⑦他在知道自己失去首相职位之后意味深长地引用了古希腊人的一句名言:“对自己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一个特点。”
⑧丘吉尔说对了,强大的民族是“忘恩负义”的,但是,还不甚强大但正在觉醒起来的民族也会变得“忘恩负义”.
⑨韩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两个前总统卢泰愚和全斗焕。但
是,“忘恩负义”的韩国人民把他们双双送进了大牢,韩国人民没有因为他们的功而原谅他们犯下的罪。

⑩其实,丘吉尔也罢,卢泰愚、全斗焕也罢,都大可不必责怪他们的人民“忘恩负义”。说透了,一切统治者对人民都没有恩。因为,如果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那么,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干好了人民可以拥戴他,干不好人民可以叫他让位,犯了罪人民还要把他送上法庭。如果统治者的权力不是人民赋予的,那么他的统治就是不合法的。

⑩如果什么时候,一个民族对统治者不再感激涕零,不再磕头效忠,不再三呼万岁,什么时候一个民族学会了“忘恩负义”,那么,这个民族有朝一日一定会变得强大起来的。
26.文章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27.根据提示以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论证的思路。①由个人的感恩说到对统治者的感恩à②________________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à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à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8.文中加引号的“忘恩负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3分)

29.作者为什么举出了丘吉尔的例子之后,还要举出卢泰愚、全斗焕的例子?(3分)

30.文章最后一段说:“什么时候一个民族学会了‘忘恩负义’,那么,这个民族有朝一日一定会变得强大起来的。”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三、写作(60分)
3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拥有亲情的人是幸福的。亲情,她是你在寒冷时苦苦盼望的火焰;亲情,她是你在苦闷时久久追寻的黎明;亲情,她是你在孤立无援时焦急等到的救兵……亲情如一盏灯,在黑暗中照亮你脚下的路,又如一簇火,温暖你生命中的每一个寒冬,让你的人生蜂飞蝶舞,四季如春。
请以“珍惜亲情”为题,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作文;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2)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到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猜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注意:要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答案:
一、 1.①覆,惠;②辟改成僻;③ 2.示例: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3.
(1)成语误用。“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某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用来形容商品的“热销”是不恰当的。(2)动宾搭配不当。将“抨击”改为“打击”;(3)成分残缺。在“以盗窃罪”后加上“分别”;
4.示例:我这里有些闲钱,你先拿去用吧,学习要紧。 5.武松,林冲 6.D 7. (1)斜晖脉脉水悠悠 (2)何日遣冯唐
(3)化作春泥更护花(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浊酒一杯家万里 (6)塞土胭脂凝夜紫 (7) 几处早莺争暖树 (8)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醉里挑灯看剑 ③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铁马冰河入梦来 ⑤老夫聊发少年狂。(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8. B 9.C
二、(一)10. (2分)(1)拂:同“弼”,辅佐(2)鄙:边境,边远,乡下
11.(4分)(1)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 又用了三年把手艺学成,但又遇上大涝年景,汲水工具没有什么用,就回头又制作雨具了。
12. (4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或“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卒章显志(或: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
(二) 13.月亮 拟人 14.
三十年前的“我”是天真无邪‘充满童趣的少年,所以在“我”看来,月亮似乎在与“我”嬉戏,是月亮在望“我”;三十年后的“我”饱经沧桑,只能心事重重的对月抒怀,所以是“我”望月亮。
(三)
15嫌母亲粗鲁而发火;认识到应对父亲尊重(或:愤怒地批评了同学);母亲担心孩子从床上掉下;真正理解了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 16缘于同学让父亲倒水这件事。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17纯朴、善良、生活节俭,全身心热爱孩子。 18(1)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受儿子呵斥后懊悔、不安和极度小心的心情。 (2)这一形容心情的词用于表情,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满足感。 19父母放心是觉得孩子有出息,该相信他的话;不放心是担心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的生活。 20修改后不好。原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指出很多孩子都有过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改后有局限性,削弱了表达效果。 21作子女的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到内心和言语行动相一致,使父母理解自己的一片孝心。
(四)22. 国家体育场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纺织成一个温馨鸟巢 23.“鸟巢”外形上看是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 24.
东西方向看台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时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应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东西两头高还呆以昼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25.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鸟巢”东西高南北低的特点,使读者对鸟巢的外观特点有更为具体的了解。
(五) 26.民主政治永远是一种不感恩的政治。
27.②提出论点:民主政治永远是一种不感恩的政治――③举例证明民主政治是不感恩的――④进一步论述民主政治为什么是不感恩的――⑤总结全文:学会了“忘恩负义”的民族一定会变得强大起来。(意思对即可)
28.不能因杰出人物对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而把他个人置于民族之上。(大意对即可)
29.丘吉尔是强大民族的代表,卢泰愚、全斗焕是不甚强大但正在觉醒起来的民族的代表。这样写更有说服力。
30.一个民族学会了“忘恩负义”就意味着专制政治的消亡和民.主政治的形成,而强大的民主政治是一个民族能够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基础。
三、写作(略)

网上下载,供参考

④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新浪考网有很多省市中考模拟题,可以去看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

阅读全文

与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