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5南通期末语文

2015南通期末语文

发布时间:2020-12-23 11:32:36

Ⅰ 南通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项,ù/móu,lòu,mā/mò;B项,qǐ/jī,pì,pí/bì;c项,chà/zhò,qì/qiè,mí/mǐ;D项,jì,chuàng、chuáng,kàng/hàng)

2.(3分)D(“始作俑者”指最先提倡某种风气或某事的人,含贬义。A项,“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B项,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望文生义,与句意不符。C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3.(4分)示例:①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因而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②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是因为他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人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

评分建议: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改变原意,不得分。

4.(5分)示例;(汉字)惊(2分)。(理由)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举国震惊;神七飞天、奥运的成功举办举世惊叹(3分)。

评分建议:所选汉字欠准确,理由欠充分,可酌情扣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夺:强行改变。如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3分)B(①写其外表、才识、人品。④是在表示效死的决心。⑤是行动,不属于“谋划”’)

7.(3分)C(“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在文中无依据)

8.(10分)

(1)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评分建议:①果:果真,真的。(1分) ②夷:残杀,消灭。(1分) ③次:临时驻扎。(1分)

(2)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极尽忠心,可以吗?

评分建议:①见疑:怀疑我。(1分) ②虽:即使。(1分) ⑧得乎:可以吗。(1分)

(3)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

评分建议:①书:信。(1分)②艾:停止,完结。(1分)③释:消除。(1分)④安:使……安定。(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耶律屋质,字敌辇。仪态简约沉静,有才识,重承诺。遇到突发的事件,能从容镇定处理,人们不能窥测他的才识。

会同年间,太宗驾崩,众大臣拥立世宗,太后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派皇子李胡带领军队攻打他们,在泰德泉遭遇安端、刘哥等抵御,失败回去。李胡把世宗的大臣和家属全部抓起来,对守卫的人说:“我作战不能取胜,就先杀死这些人!”人们对他说:“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当时耶律屋质跟随太后,世宗认为他善于筹划,想暗中让他办事,就找了件事写信,来试探太后。太后收到信,把信拿给耶律屋质看,耶律屋质看完信,说道:“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效命。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尽忠心,可以吗?”太后说:“我如果怀疑你,怎么肯把信给你看呢?”耶律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神器没有转给其他家族,有什么不可呢?太后应该考虑长远的计策,和永康王和议。”太后于是让耶律屋质写信给皇帝。

皇帝让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有很多不恭敬的言辞。耶律屋质进谏说:“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设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皇帝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与我匹敌呢?”耶律屋质说:“即使战不过你,对待兄弟怎么样啊?况且还不知道谁胜利?即使说你侥幸胜利,被李胡抓住的众大臣的家属就没有活着的人了。根据这个谋划这件事,只有和议是最好的。”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开始相见,双方充满怨言,相互责备,没有一点和议的心意。太后对耶律屋质说:“你应当替我谋划这件事。”耶律屋质进谏说:“太后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我才敢进献谋略。”太后说:“你只管说。”太后又对律屋质说:“和议已经确定,神器最终归谁啊?”耶律屋质说:“太后如果把神器交给永康王,顺应天意,符合人心,又有什么怀疑的啊?众人一致,都希望立永康王,是不可强行改变的啊。”于是同意立永康王为皇帝。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因谋反被关进监狱,刘哥和他的弟弟刘盆都勾结耶律天德等人作乱。耶律石剌暗中报告给耶律屋质,耶律屋质立即带着耶律石刺入朝觐见皇帝,禀告那件事。刘哥等人不服,于是停止处理这件事。不久,刘哥邀请皇帝观看赌博,捧酒杯祝皇帝长寿,在袖里藏着刀子进献。皇帝发现,下令抓住他,亲自审问那件事。刘哥自己发誓,皇帝又不追究了。耶律屋质上奏说:“应当让刘哥跟耶律石剌当面对质,不能就这样饶恕了他。”皇帝说:“你替我审问他。”耶律屋质率剑士前往审讯刘哥,耶律天德等人服罪,杀了耶律天德,对萧翰实施杖刑,流放了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耶律屋质去世,年龄五十七岁。皇帝祝痛哀悼,停朝了三天。

三、古诗鉴赏(10分)

9.(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何事长向别时圆 (2)入则无法家拂士(3)恐年岁之不吾与(4)潦倒新停浊酒杯(5)廊腰匿缦回 钩心斗角(6)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即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11.(6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2分),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2分),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2分)。

12.(6分)

①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力量的弱小。②面对险恶、残酷的生存环境,人类抗争过程的漫长与艰辛。③只有坚持不懈、不惜代价才能求得生存。

评分建议:每点2分。如笼统回答象征了人对自然的抗争,得3分。

13.(5分)

①人类不能满足已取得的一点成果,应不断奋斗。(3分)

②与苦难际遇的生存抗争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2分)

14.(6分)

探究角度示例:

①“坚硬的荒原”是文章表现的主体,以人类抗争的艰难来衬托“坚硬的荒原”的威力与险恶。

②“坚硬的荒原”是人类奋力抗争的背景(或对象),以“坚硬的荒原”衬托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

③“坚硬的荒原”与具有坚硬荒原的品格的人类都是文章表现的主体,在荒原和人类的对峙关系中,表现生存环境的险恶与人类精神的伟大。

④“坚硬的荒原”象征着人类的命运,老人、小孩象征着人类的意志和力量,文章以人类向命运的不屈抗争,展现了弱小力量的顽强与伟大。

评分建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六、选做题:甲、论述类文本(15分)

15.(3分)C(C项表述太武断,文中并不要求排斥)

16.(6分)当文学与精神、灵魂、思想、哲学等无关,甚至背道而驰,当经典阅读成为快餐式阅读的时候,人们只能获得感官上的轻松、表层上的享乐(2分),面不能对社会和人生作严肃和深刻的思考(2分)。那它也就缺少存在的价值,必然会迅速消亡(2分)。

17.(6分)文章将苏联因不重担经典阅读导致国家解体,和美国倡导经典阅读提高国民审美判断能力进行对比(2分);加深读者对“重返阅读经典”意义的理解(2分),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

选做题:乙、实用类文本(15分)

15.(3分) C(胡适是从作者的身世、家世上考证的)

16.(6分)

①俞平伯写了《红楼梦辨》,并考定后四十回确非曹雪芹原作,从而构成信说。

②俞平伯完成了第一部参汇几种早期脂评本的校本——《〈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③俞平伯还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作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论说。

④俞平伯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自叙传”说。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6分。

17.(6分)

①考证的角度不同:胡适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证上,俞平伯则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

②考证的方法不同:胡适运用索隐的方法考证,俞平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考证。

③考证的结果不同:胡适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叙传”说,俞平伯修正了“自叙传”说。

评分建议:每方面2分,意思答对即可。

Ⅱ 南通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一)
( 满分65分,考试时间:分钟)
【识 字 写 字】
一 一、看拼音在田字格里书写词语。5分
zhān yǎng shēn yín wā jué shuāi jiāo jiǎo jiàn

二、按查字典知识填空。4分
“张”字用部首查字法要查_______部;用数笔划查字法要查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要查字母_______,音节是__________。
“张”字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下面句子里的“张” 字应取哪种解释,请选择。
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开;③看、望;④量词;⑤姓;⑥扩大、夸大。
1、听老师讲课时应专心,不要东张西望。( )
2、渔季到了,渔民忙着张网捕鱼。( )
3、一张张白纸,都要爱惜,不能随便浪费。( )
4、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
三、组词。4分
蹋( ) 掉( ) 梁( ) 缚( )
塌( ) 悼( ) 粱( ) 搏( )
四、在( )里写近义词,“_____”线上写反义词。3分
刚强( )_______镇定( )_________ 热闹( )_________
五、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4分
雪中送( ) 推心置( ) ( )( )尽瘁
休( )与共 身( )其境 ( )( )吞枣
【积 累 运 用】
六、按要求写词语。6分
1、写含有“不”字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写“清清楚楚(AABB)”式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描写景物环境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七、改错。4分(2+2)
1、圈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 )里。
有经验的鱼民跟据水柱的行状,就可以叛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 ) ( ) ( ) ( )
2、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把用错的词改正过来。
①他写的小说已经在晚报上刊登发表了。
②一辆辆崭新的桑塔那轿车奔驰在宽敞的公路上。
八、按要求写句子。7(2+1+1+1+1+1)
1、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不为瓦全。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马宝玉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扔向敌人。
有三个连续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们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下苦功夫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描写速度快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个表达送别时,依依不舍或情深意重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陶醉”、“大显身手”、“坚毅”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九、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按要求作答。6分(2+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的诗作。
2、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8分(4+2+2)
深蓝的天空中________一轮金黄的_________,下面是____________,都种着_________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_________,手捏________,向一匹猹________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段话中的第一句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样景物。
2、这段话按先写______,后写_______的顺序,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海边少年。
【课外阅读】
十一、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13分(2+2+1+2+2+2+2)
白衬衫•黑木炭
8岁的帕克放学后气冲冲[chōng chòng]地回到家里,进门以后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帕克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进来,想和他聊聊。
帕克不情愿地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的 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华金以后甭想(在 再)得意了。”帕克的父亲一面干活,一面静静地听儿子诉说。帕克说:“华金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特别(愿望 希望)他遇上几件倒霉的事情。”
他父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帕克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作华金,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作你想(像 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华金遇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们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帕克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扔到衬[chèng chen]衫上。
父亲问帕克:“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他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zhōng zhòng]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几个黑印子了。”
父亲看到儿子没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让帕克去照照镜子。帕克在一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满身都是黑灰,从脸上只能看到牙齿是白的。
父亲这时说道:“你看,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你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的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情却落在自己身上了,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 )在别人身上兑[tuì ì]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 )它们也同样在我们自己身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

1.请给[ ]里正确的读音画上“ ”。(2分)
2.请划去( )里不正确的词。(2 分)
3.请在文中( )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
4.认真读短文,把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写下来。(至少写4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帕克生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 ,生气后他_________
_________ 。(2分)
6. 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你觉得这个教育方法好吗?说说理由。(2分)

7.“我们的坏念头……难以消除的污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Ⅲ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高中生招三年语文教育吗

出门左转南通吧或者南通师范吧

Ⅳ 嗯,南通小学语文必读书目有哪些

推荐一个我之前上传的一个书目表,希望能帮到楼主~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_网络文库/view/69e79a395a8102d276a22f8e?fr=prin

Ⅳ 南通市海安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六年级语文答案

一.
1.
(1)腊月;逛庙会;展览;
(2)养尊处优;
(3)美不胜收;
(4)优雅;
2.
(1)选第一个
(2)选第二个
(3)选第一个
(4)选第二个
(5)选第二个
3.
(1)选C
(2)选A

Ⅵ 2009年南通小学语文毕业试卷全套答案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①放大镜是( 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 放大物体图像 )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②(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③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 镜片的凸度 )有关,放大镜( 凸起程度越大 ),( 放大倍数也越大 ),( 球形 )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 最大)。⑤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 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 )等,就具有同样的( 放大 )功能。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①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肉眼 )观察不到的( 细节)。②通过( 放大镜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③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 灵敏 )得多。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①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 固体物质 )叫做( 晶体)。②自然界中的大部分( 固体物质 )都是( 晶体 )或由( 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规则 )。

4 怎样放得更大

①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 有限 )的,两个( 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图像放得更大 ),这就是( 早期 )的显微镜。②( 放大镜)和( 显微镜 )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 视野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③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倍)的金属结构的( 显微镜 ),用它发现了( 微生物)。④(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⑤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电子显微镜 )和( 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倍)。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①洋葱表皮是由( 细胞 )构成的。②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 细胞 )结构。③物体必须制成( 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 精细结构 )。④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 目镜 )、(调节旋钮 )、( 物镜 )、( 载物台 )、( 反光镜)。⑤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见教材13页)。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①( 生物 )都是由( 细胞 )组成的。②生物细胞的( 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 )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 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③( 细胞 )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单位 )。④( 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发现( 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①用( 显微镜 )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②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 微生物 ),如( 草履虫 )、( 变形虫)等,它们也是由( 细胞 )构成的。③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 构造和功能 ),以适应周围的环境。④( 微生物 )是( 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 特征 ),如:对( 环境有一定的需求 )、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 )、( 能繁殖 )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①由于( 观察工具 )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 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 无法发现 )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②人类探索( 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 )、社会的( 进步 )和人类生活的( 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 细菌 )、( 病毒 ),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 生物)(3)利用微生物( 酿酒 )、( 发面 )、制作( 酱油 )、( 醋)、( 酸奶 )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 垃圾 )和( 污水)。③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 眼 )、( 耳 )、( 鼻)、( 舌 )、( 手 )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 蚂蚁)等昆虫,( 放大镜 )和( 显微镜 )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 微生物 )、(细胞 )。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①世界是( 物质)构成的,物质是( 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②一些物质的变化( 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 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 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②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 化学变化)又发生( 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③在变化过程中,( 不能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我们称为( 物理变化)。④在变化过程中,( 能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生产了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 化学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①( 米饭 )在口腔里与( 唾液 )作用会发生( 化学变化)。②( 淀粉 )与( 碘酒 )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 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淀粉 )。③唾液能使淀粉变甜,不甜的糖类是( 淀粉)。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①( 小苏打 )和( 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气体 ),这样的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②( 二氧化碳 )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5 铁生锈了

①铁生锈是一种( 化学变化 ),( 铁锈 )是一种不同于( 铁)的新物质。②铁生锈的原因与( 水 )和(空气 )有关。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①( 化学变化 )会伴随各种现象,如:( 改变颜色 )、( 发光发热 )、(产生沉淀物 )、( 产生气体 ),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②( 硫酸铜溶液)和( 铁钉 )会发生( 化学反应),产生( 新的物质 )。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①( 水 )和( 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②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 水的多少 )关系很大。③把铁与( 水 )、(空气 )隔绝开是防止( 铁生锈 )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①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②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 物质)组成的,物质是( 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 物理变化 )和(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③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 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④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然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 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不断增加 ),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 )、( 土壤沙漠化 )、大陆和两极( 冰川融化 ),给全球( 环境 )造成巨大的压力。

第三单元 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①( 月球 )是地球的( 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②1969年7月,( 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阿姆斯特朗 )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③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 )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④月球的地形地貌是( 环形山 )和(月海 )。

2 月相变化

①月相在( 一个月 )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 形状 )。②月相变化是(月球 )围绕( 地球 )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③月球在( 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 形状 )叫做( 月相 )。④农历上半月( 由缺到圆 ),下半月再( 由圆到缺 )。⑤月球是一个( 不发光)、( 不透明 )的(球体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 反射)太阳的光。⑥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⑦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 亮面大小 )、( 方向)也就不同。⑧观察白天的月相时间是每天( 傍晚 )和( 清晨 )。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①( 环形山 )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它的直径有的不足( 一 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 几百千米 )。②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 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③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 陨石 )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 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4 日食和月食

①( 日食 )和( 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②( 月球 )运行到( 太阳 )和( 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处于月影中时,( 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 ),形成( 日食)。③(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于( 太阳 )和( 月球 )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就发生了( 月食 )。

5 太阳系

①( 太阳 )和围绕它运动的( 行星 )、( 矮行星)和( 小天体 )组成了( 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 天体系统)。②( 太阳 )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 恒星 )。③太阳系里有( 八大行星),它们的排列顺序是:( 水星)、(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④以( 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 矮行星)、( 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 太阳系 )。⑤太阳直径是:( 1400000千米)。

6 在星空中(一)

①( 星座 )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 恒星 )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②( 北斗七星 )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著名的( 北极星 )属于( 小熊座)。③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 区域 ),根据其形态想象成( 人)、( 动物 )或( 其他物体 )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 星座)。④( 大熊座 )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⑤( 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 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 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 北极星)。

7 在星空中(二)

①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星座 )在天空中是( 运动变化)的。②亮星构成的( 图形 )是星座的主要标志。③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 )、( 织女星 )----属于( 天琴座 )和(牛郎星 )----属于( 天鹰座 )构成了一个巨大的( 三角形 ),人们称之为( 夏季大三角)。

8 探索宇宙

①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 天体系统 )。②宇宙是( 运动变化 )的,( 膨胀 )的,组成宇宙的( 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③( 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④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 银河系 )。⑤银河系大约由( 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万光年 )。⑥光的传播速度是( 每秒钟30万千米 ),( 光年 )就是光在( 一年 )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 距离 )的单位。⑦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如:( 仙女座星系 )、( 猎犬座星系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 100亿个 ),人们把它们统称为( 河外星系 )。⑧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 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然没有看到宇宙在( 边缘 );宇宙是一个( 膨胀 )的、( 充满活力)的宇宙。⑨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 火箭 )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 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 火箭 )的名称。⑩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和( 神舟六号 )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 登月考察 )。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①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 垃圾 )。②丢弃的垃圾( 危害环境)。

2 垃圾的处理

①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 填埋 )、( 焚烧 )等,但填埋的方法会(污染地下水 )、焚烧的方法会( 污染地大气 )影响环境。②( 设计合理)的( 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③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④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⑤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 )、( 体育场 ),但是不能用来和( 种植庄家 )。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①( 减少垃圾 )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 减少丢弃 )和( 重新使用)。②( 过度包装 )会造成( 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③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等。④(减少垃圾的数量 )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⑤( 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①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 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 减少垃圾 )、( 节约资源)。②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 回收利用)和对一些( 有毒垃圾 )的处理。③(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 肥料 )。④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 垃圾混装 )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 分类 )和( 分装)。⑤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 汞 )、( 铅 )、( 镉)。⑥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 减少丢弃 )、( 重新使用)和( 回收利用 )。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①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 淡水资源 )很紧缺。②由于( 人口迅速增长)、( 环境污染 )和( 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 40多个 )。③(淡水 )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须品。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①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 人类的活动)造成的。②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 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 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 ),也可能来自( 动物的尸体 )等。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③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 沉淀)和( 过滤 )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 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④污水需经过( 复杂的处理 )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 ( 物理方法 )、( 生物方法 )、( 化学方法 )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 分离 )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 生物方法)是通过( 细菌 )分解水中的污物;( 化学方法 )主要是用于(消毒 ),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 化学药剂)——( 氯 ),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①水污染主要是( 人类的活动 )造成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 生产 )、( 生活 )。②水质的情况可以从( 颜色 )、( 气味 )、( 是否浑浊 )、( 有无杂物)等方面进行分析。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①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 垃圾 )、( 水污染 )、( 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②( 减少废气 )和( 废物排放 )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 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③减少白色污染( 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④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 )和( 海洋环境的恶化 ),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 1000倍 )。人类( 滥捕乱猎 )和( 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⑤( 建立自然保护区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 九寨沟)、( 长白山 )、( 四川卧龙 )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⑥许多环境问题是( 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Ⅶ 江苏省南通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

3.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苏教版)

阅读全文

与2015南通期末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