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4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我的这篇怎么样
首先按照正常的60分打分的话,一般也就是40分左右,看当年阅卷老师的严格程度。
第一内,标题居中容。
第二,字体稍微潦草,错字和划去的字比较多
第三,内容,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对于句式和引用的人物故事要有比较强的把握,多运用一些排比等各种表达方式
❷ 14年山东高考语文难不难
心情再差,也不要写在脸上,因为没有人喜欢看你的臭脸;工作再累,也不版要抱怨,因为没有人无条件替你权干;生命再短,也不要随意作践,因为没有人为你的健康买单;生活再苦,也不要失去信念,因为美好将在明天;前行再难,也不要踯躅不前,因为自己的选择,跪着也要走完。
❸ 今年山东高考语文卷答案
2012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B
【解析】:A、xiù;shun; guǎng/kuàng; B、zhuá; li; tà; C、yè; chēn/chēng; jié;D、xù; yuè; bèng/bǐng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变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A(识记)
2. 【答案】:C
【解析】:A、精粹; B、赔礼道歉; D、元宵节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A(识记)
3.【答案】D
【解析】融化:指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三点水旁“溶”。题中应选“融化”。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勾通:暗中串通,贬义词。应用“沟通”。喧闹:1喧哗热闹:—的集市;2喧哗吵闹:大声—。喧哗:1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2动词:喧嚷。侧重“热闹、吵闹”,与“起来”搭配,应用“喧闹”。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
4. 【答案】:D
【解析】:D项奔走呼号: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A项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望文生义。C项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出自《孟子》,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亦指迷途不知返。望文生义错。
5. 【答案】:C
【解析】:A双重否定错,去掉“切忌”或“不要”,或将“切忌”改为“切记”;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发生”;D项有歧义,“极不付责任的”指的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不明确,另外”公开谈及”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也不明确。
6. 【答案】:B
【解析】:B项可以从文中第一、二段找到;A项文中是“极可能源于上古时期”;C项“西汉”应为“东汉中期”,“东汉时已深受”应为“东汉中期后更加”;D项“新的看法”原文为“崭新的认识”,“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错,应为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视“六艺”的传统。
7. 【答案】:C
【解析】:原文是“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变并列为顺承。
8. 【答案】A
【解析】B“盛极一时”指的是博累棋;C文中说“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D、“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9. 【答案】:A
【解析】:躬,亲自。
10. 【答案】:B
【解析】:B、为:替;A、表转折/表修饰;C、用/因为;D、相当于“于”,在,表地点/相当于“于”,比,表比较。
11.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二字,②是世人称赞,⑥是明帝说的。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12. 【答案】:C
【解析】:“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不是阴兴的请求,阴兴只是说他们二人“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13. 【答案】(1)光武帝到的地方,阴兴总是先进去清理宫殿,非常被亲近信任。
(2)皇帝(汉光武帝)赞赏(嘉奖)阴兴谦让,不改变他(不愿加封关内侯)的志节(要求)。
(3)阴兴最大的诚心从内心发出,使皇帝身边的人都感动了,皇帝于是就听从了他的要求。
【解析】:
(1) 注意:辄、清宫、被动句、句意
(2) 注意:嘉、夺、句意
(3) 注意:中、使动句、听
14. 【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解析】
(1) 景色先总答,再分答。回答关注事件地点人物,再解释诗歌。
(2) 思路:
a) 解释: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b) 修辞效果:点出该字的修辞及其作用。
c) 表现效果:点出该字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d) 结构作用:点出该字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
e) 意境情感主题: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f) 探讨词语的深层含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15. 【答案】(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识记)
16. 【答案】:做出的饭菜不能色香俱全,买来的衣服不能称心如意
【解析】:句式“A的B不能C”,运用比喻,体现出缺少最主要的内容之意。
17. 【答案】:京剧是源于徽剧,分生旦净丑四类角色,唱腔和动作有一定程式,以脸谱、服饰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剧种。
【解析】:文段分为四层,第一句为第一层,核心词“徽剧”;第二、三句为一层,核心词“角色”;第四句为一层,核心词“程式”;第五句为一层,核心词“艺术表现形式、脸谱、服饰”。总结为一个以“京剧”开头的句子即可,单句、复句没有要求。
18. 【答案】:“寄奉”改为“寄来”;“过目”改为“奉读”;“些许”改为“极大”;“惠存”改为“珍存”;“光临”改为“定到”
【解析】:适用对象不当,应对郑先生表示尊重,自己出语谦卑。
19. 【答案】(1)思路:顺叙。(2)好处:内容:①按时间依次写了古村人们一天的生活,②强调了古村人们按部就班,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地悠悠节奏,③表达了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上帝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平凡的极限的主题。结构:④点题。
【解析】:叙述方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好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
20【答案】与【解析】:理解句子需要理解形象和抽象的句子。本句兼有形象和抽象,需要抽象词语“这一动作”在语境中具体含义“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理解“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这一比喻,理解“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这一借代、对比,“从未改变”在语境中具体含义。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21. 【答案】提示:①口语化;②多用短句;③整散结合;④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解析】语言特点从字、词、句、篇考虑,考虑语言艺术特色和风格。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22. 【答案】:提示:对按部就班又日日常新的生活的赞颂向往;对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的赞颂,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的赞颂,对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的领悟。
【解析】:归结文章每部分包含的情感,注意最后一段。
(二)
19. 【答案】:提示:①内容上,用地方普通却被间谍重视的对比,写出重水的重要作用;②结构上,讲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对下文重水的介绍,与第三段“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照应。
【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20【答案】:①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②重水能生产出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氘
【解析】:从第4-7段可以概括出,注意原子弹、热核反应的作用和重水的作用。
21. 【答案】:提示:①列数字,语言准确,①作比较。③拟人,设问
【解析】:从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文学性考虑。
22.【答案】:提示:(1)合适。(2)理由:①“古怪”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①是文字讲述的重点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先答合适与否,再答两个理由,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否可从首段、末段找理由、想题目。
23. 【解析】这一题目,切准了时代脉搏,在中国改革进入反思的今天,题目现实性强,其内涵更强调家国情怀、天下意识,更易引发学生的思索与联想。题目内容让考生可以选择的观点不少,担当责任、面对失败、困难,坚持均可,从整体看,成功应该有理想、勇于面对困境、精神专注,切题更准,更能成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门槛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讲,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从文体选择的角度看,考生可记叙、可议论,也可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这样,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更充分地体现高考(微博)的选拔功能。
审题难度的降低可能导致学生拼文采,多关注家国,言之有物,可能更容易得分。
❹ 2013山东语文高考,活着,答案
19.
老迈年高;复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表现制出生命的韧性
20.
(1)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老人对亲的 渴望。
~ 1 / 2 ~
(2)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21.
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22.
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义丰、耐人回味。(打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❺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是什么
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一幅图画,有人看到静,有人看到闹,有人看到俗,有人看到雅。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 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3-6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 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窗外风景”,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 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 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窗外风景”——“所见不同”——“雅、俗、静、闹”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 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雅俗静闹是一个维度而人们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这两个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 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莫言改错体现着从关注大众观点到关注个体思维融合关注社会, “自省”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我叹风景歌咏志”终于走上了“格局与境界”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部分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将会产生高分作文。
❻ 山东语文高考:为什么各省市大阅读都出散文,难道说实用文本已经被抛弃了么我14年高考88分,要不是
我也是山东的考生,经历过散文,也经历过应用文。我当年的散文阅读也特别差,高考的时候学了几招。
和数学一样,这个东西有公式要套的。回答每个题都要这么写:描述了XXX,表达了XXX,之类的。当年我的语文老师就让我们背公式,每一个题目都有一个公式,不能上下两个题目用同样的答案。你多看写那种阅读技巧书,考试的时候多写点,不能空着。
别的不好,作文一定要拿分,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60分,目标一定要50分。多准备些素材,比如古代大哲,苏轼啊,李白啊,陆游啊的典故,多背一些别人不知道,但是又很好的诗词。最好研究别人不懂得材料,比如研究红楼梦的任务材料。多看些往年的优秀作文,建议你看《作文与考试》这本杂志,多背诵优秀文章,不论什么论题,拿过来就用,全部是用别人的话,自己都不用动脑子。
我觉得别的基础题都是靠感觉,把那些能那分的,开放性质的题都拿到分就行了。中国文化这么深厚,理科好的人语文都不好,正常。
放平心态,不要害怕语文,注意多总结经验教训。
❼ 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作文题是一篇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是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一切回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答明和阴影构成。”她自己作文的主题是体现人生如面对成功和失败。对于刚刚考完的语文试题,考生们普遍表示,总体感觉不是太难。
❽ 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解析】A中“捕”读为“bǔ”.B中“嚼”读为“jiáo” D中“模”读为“m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解析】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字形。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C中“问侯”为“问候”。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08年山东卷)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
【解析】标点体现段落的层次。第一句是文段的总起,所以①处应用句号分开。这样便排除BC。①---③是“金晶”的话,用引号标出。②后“看“紧跟前面的“爱看电影《佐罗》”,所以语意没断,②处不能用句号分开。这样就选处了A。验证一下:④后中的“我”自然指的是前面的“金晶”,所以④后的句子仍然是前面说话的延续,那么,④处自然只能是逗号。⑤句是引入话语的结束,标点准确。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解析】A中“再现”缺少了宾语“场景”等。B中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中“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答案:C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www.edown.net/ 原文地址:http://www.edown.net/gaokao/gaokaoti/gaokao/200806/21125.html
❾ 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立意
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开窗看问题。材料作文: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