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八下语文达标检测答案人教版

八下语文达标检测答案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12-23 08:36:09

1. 八年级语文(下)阶段性检测(一)答案人教版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嗜酒shì 衔觞shāng 忏悔qiān
B、挑衅xìn 浸润qìn 绮户qǐ
C、骈文pián 吞噬shì 睥睨pì
D、炽热zhì 叱咄ō 媲美p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B、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C、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D、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3.下列加线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器宇轩昂(器宇:气概,风度) 颔首低眉(颔:下巴。这里指低头的意思)
B.油光可鉴(鉴:鉴别。文中指当镜子照的意思) 斥责他的不逊(逊:逊色)
C.末尾是匿名(匿:隐藏) 眼翳(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D.灰白的鬈发(鬈:弯曲的头发) 浓密的胡髭(髭:嘴上边的胡子)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公安机关决定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坚决打击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犯罪行为。
B.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D.没有踏实认真的实干精神,只会夸夸其谈是不会把工作干好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6、仿照下面的例句,将其中的“老师”“春风”分别换成“母亲”“挫折”,另写两个句子。
例句:我感谢老师,是你的关心带着我这条小溪汇入大海。(4分)
我感谢春风,是你吹绿的草,吹红的花,吹暖了我的心房。
仿写:我感谢母亲 。
我感谢挫折 。
7.默写:(8分)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诗句是 , 。
④《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 。
8、下面三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诗中所表示的节日是(3分)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B.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9.下面两部古典名著你读过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各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故事,并选一个故事谈谈你读后的感受。(5分)
例:《三国演义》 水淹七军 舌战群儒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后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55分)
(一)(20分)
①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换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②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③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④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⑤男孩子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⑥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⑦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是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⑨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始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⑩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住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曰报”的姑娘。
⑾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帐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⑿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帐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帐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⒀“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德。(2分)
1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是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写法的地方来吗?请你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照应之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应之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16.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17.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

18.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7分)

19.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4分)

(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20.解释加点的词:(4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B、以其境过清 以:
21.翻译句子:(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2.用原文回答:(3分)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3.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3分)

24.第4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一种什么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三、作文(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宥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附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C 2.B 3.B 4.D 5.D 9.元宵 重阳 除夕
二、阅读理解
(一)11.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12、“满满一大杯牛奶”使得处在困境中的男孩看到生活中存在着爱心,重新燃起希望,振作起来,继续拼搏奋斗。
13、可以从精神品德方面,也可以从文学鉴赏方面选择人物,关键能说出喜欢的理由,表现出一定的评价鉴赏能力。
14、如:“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施以爱心,不图回报”——“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其好处是:使文章前后呼应,上下连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15、成语如:知恩图报;谚语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诗句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16.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过30字,意思对即可。
17.答案: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评分: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答对得2分。
18.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不能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正确得1分,只答一种不得分;“不能去掉”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
19.答案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
评分:本题4分,设计有一定道理即可。
(三)20、略 21、略 22、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3。a、表达作者欢悦的心情 b、衬托水清(或侧面描写水清)24、寂静(或冷清) 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悲凉的感情

2. 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目标与检测人教版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68154.html
希望能帮助来你。源
如果版本不同,请自行搜索(搜索练习册)

3. 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人教版)答案

第一题:

(3)八下语文达标检测答案人教版扩展阅读

这部分内容主内要考察的是《醉翁亭容记》的知识点: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4.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答案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练习说明
一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设题目的是诱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有争论更好。教师可以参考“问题研究”第1点的说法作解释,但无须作定论。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阅读全文

与八下语文达标检测答案人教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