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阅读老家答案

语文阅读老家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3 04:37:36

1. 老家阅读答案明晓东的

参考答案:
1. (1)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人生不能没有它;(2)各种情感中,惟愤怒版最真实权;(3)愤怒可以使人做出辉煌业绩。(4)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见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作者对此持否定(或不满)的态度。
2. 不矛盾。人们“憎恶愤怒”是从愤怒的消极方面说的。愤怒容易暴露"赤裸裸的内心",容易暴露真实的自己,不利于在复杂环境下的对敌斗争,故此需要"制怒"。
作者的“珍惜愤怒”是从愤怒的积极方面说的。作者认为,人类生活不能没有愤怒,愤怒可使生命充满活力,是生命的一种壮美之举,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这体现了作者对高品质生命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完美情感生活的呼唤,因而,即使愤怒有对人不利的一面,人也应当珍惜愤怒的权利。
3. 比喻(或暗喻)。愤怒是人生命力的瞬间强烈释放,他的作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4.D、E

2. 老家 莫小米 阅读答案..急急急!!

13.老家的可贵之处在于:老家让我们感觉树高千丈,又随时可以叶落归根。回老家是最初的摇篮答,又是最终的归宿。是一种挣脱又是一种牵扯,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14.第一处:你终于衣锦还乡。
第二处:世代种田的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15.因为离开家乡很久的人最渴望听到的是老家的乡音。
16.过年的时候人们都预订车票机票,购买各式礼品,将手头的一切事情暂告一段落准备回老家。
朋友说国语极标准流畅,而且过去习惯和我用国语对话,从南方飞回后却用方言和我通电话。

PS:你的问题可真多呀!

3. 老家 阅读答案

①桑梓——代指家乡、故乡。

萦回。萦回环绕

②引出下文,说明思乡之心。
回乡道路坎坷,总有不利因素困扰。
作者日思夜想归乡之心,却无法落叶归根。

4. 怎样找高考语文 老家 孙犁阅读题 答案

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3.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觉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诗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清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六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的担心。

1.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以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2.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
3.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
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4.AD

5. 高中 阅读题 孙犁 老家及答案

才给0分``````算了 告诉你

http://app2.learning.sohu.com/ecation/html/exam_article-12343-120-46.html(揭示《老家》)

散文阅读是高考试题的重头戏,也是考生备感头疼的考题。笔者以为,散文阅读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解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阅读规律,在“读懂”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把握了文章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同顺风行船,定会事半功倍。
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设置与平时的语文教学是一致的,强调整体阅读。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发挥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进而把握文章主旨。04年高考全国卷二选取了著名作家孙犁的经典散文《老家》,对这篇散文的鉴赏绝离不开一个宏观上的把握。文后的4道题目均紧紧围绕文章的主旨——“老家主要抒写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所设。文章的主旨明白了,思路清楚了,才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话在整个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仔细揣摩,突出重点
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先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开头、结尾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同学们应当一字一句重点研读。另外散文创作往往由形象到概括,由表象到本质,叙述描写是它的血肉,抒情议论是它的筋骨,所以鉴赏散文一定要紧紧抓住那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通常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同学们在阅读时不妨用铅笔划一划以方便回头寻找。如对《老家》的鉴赏,考生在阅读时若能紧紧扣住第8节(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与最后一节(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这两节议论研读,则文后的第18、20两道题可以说是迎刃而解。
三、研究题干,筛选信息
散文鉴赏是一种整体训练,所以文后的题目不是孤立命制而是相互联系的。考生读题时一定要整体研读,把各题干之间的暗示信息利用起来,而不应看一道题做一道。文后的第4道选择题一般说来都含有对全文主旨的表述,考生尤其应先予研读。《老家》第18题问第1节的梦境描写有何作用,实际上这道题的答案在第21题的A、D两选项中已有表述:A项说“它们全都浸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D项说“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从这两个选项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描写各式梦境还是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情感。除此而外,D选项中“内心世界的矛盾,内心潜意识的冲突”这两个短语对第20题作者复杂心情的回答也有明确的提示作用。
四、文题对照,圈定范围
良好的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理解上。高考题的答案要尽量在原文中挖掘,因此,考生在研读题目后要根据题干的指向搜索原文中的有效信息,确认相关段落以供组织文字之用。如答《老家》第19题就应当将原文第9节与第4节末句视为有效信息;答第20题则应将第3、8、12、14四节看作有效信息。另据笔者多年的阅读经验,如果考题要求理解或鉴赏某个含义丰富的词句时,一般而言,解释词语要往上文找,解释句子要往下文找。
五、整合文字,组织答案
高考命题专家近期在预测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考查趋势时曾这样说:“文中一般不会有现成的原句可以作为答案,答题的信息都分散在作品的有关段落。”今年的高考证实了专家们的论断,15套考卷中散文题的命制都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概括性。所以考生不能再机械地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中的句子,而应根据命题人所“问”的角度,抓住有效信息中重要的词句,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当然如果考生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而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则也非明智之举。那样的回答距参考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去甚远。

不错吧~~~~追加分~~~

6. 《老家》的阅读答案

1.(1)①请假不准;②迷失路途;③旅途艰难。(2)表现了作者因回家不得而产生的焦急心回情。(第二答问应根据首段末句“急醒了”的“急”作答)
2.并不矛盾。说“不想再回去了”是因为老家已没有亲人,极少熟人;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是因为无论有无亲人熟人,人对故乡的感情也难以割断,且越到晚年越强烈。(要结合这两句话的前后文作分析,这样就会看得比较清楚)
3.①老屋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②对老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园荒废的感份;③写老屋与写故乡的新房子相对照,与末段的意思相切合。(文中写老屋,一是第六段,说老家还是我固定的巢窠,游子的归宿”,寄托的是思乡之情;一是第九段写老屋的残破,借村人故旧的话寄托伤感之情;一是“朋友选择我”的,在第十二段,“几间破房子”,“实在太不调和”。本题不解泛泛而谈,应先找出来分别加以分析,再“整合”)
4.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终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而又理解的复杂心理。(对本题不能作简单化处理,应把该句放在全文中
作分析,不能用套话作答,否则不合作者本意)

7. 老家阅读理解答案 明晓东

①|参考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⑥ 2.小雪后小山秀美的景色
3.D 4. 妙空间回顺序山上山尖山坡答上山腰上5、比喻、拟人画线 略
6.“秀气”这里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7.温暖;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8.(“动词之美”如“顶”字、“镶”字、“穿”字等;“修辞之美”如比喻拟人的写法;“色彩之美”如山腰的光和色的描写; “动静之美”如对“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动态描写;“情感之美”如对雪后小山秀美的赞美之情。)

8. 孙犁 老家的阅读答案

1.(1)文章开头描写了梦境中回家的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2)文章描写这些“困扰”有什么意义?
答:(1)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五)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文章多次写到老屋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家》参考答案:
1.(1)①请假不准.②迷失路途.③旅途艰难.(2)表现了作者因回家不得而产生的焦急心情.
2.并不矛盾.说“不想再回去了”,是因为老家已没有亲人,极少熟人;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是因为无论有无亲人熟人,人对故乡的感情也难以割断,且越到晚年越强烈.
3.①老屋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②对老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园荒废的感伤;③写老屋与写故乡新房相对照,与末段的意思相切合.
4.意思是: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终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而又理解的矛盾复杂心理.

9. 老家的青瓦房阅读答案

老家的青瓦房阅读答案
19.①巷子里的人;②院子里的果树、树枝上的鸟雀;③屋檐下土墙专上的物品;④屋属顶上的瓦片、花草;⑤母亲为“我”涂伤口。
(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瓦松的功效,表现了母亲的慈爱。(1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拟人、排比,(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由泥变成青瓦房的过程,表达了对青瓦房的喜爱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内容方面:回忆了青瓦房的建造过程,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主旨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老家风土人情的热爱,深化了文章主旨。③结构方面:为下文对青瓦房变迁抒发的感慨作铺垫。
(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2.①青瓦房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它曾经带给人们的温馨和美好不会消失;②表达了作者对老家的青瓦房的热爱;③青瓦房是质朴的乡村生活的象征,表达了对纯朴、温暖的乡村生活的怀念。(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从句意、感情、主旨方面作答)

10. 怎样找初中语文 老家 孙犁阅读题 答案

1.(1)文章开头描写了梦境中回家的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2)文章描写这些“困扰”有什么意义?
答:()①


(2)

2.作者在(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五)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

3.整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文章多次写到老屋有哪些作用。
答:

4.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附:答案及简析
1.(1)①请假不准; ②迷失路途; ③旅途艰难。(2)表现了作者因回家不得而产生的焦急心情。(第二问应根据首段末句“急醒了”的“急”作答)
2.并不矛盾。说“不想再回去了”是因为老家已没有亲人,极少熟人;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是因为无论有无亲人熟人,人对故乡的感情也难以割断,且越到晚年越强烈。(要结合这两句话的前后文作分析,这样就会看得比较清楚)
3.①老屋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②对老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园荒废的感份;③写老屋与写故乡的新房子相对照,与末段的意思相切合。(文中写老屋,一是第六段,说老家还是我固定的巢窠,游子的归宿”,寄托的是思乡之情;一是第九段写老屋的残破,借村人故旧的话寄托伤感之情;一是“朋友选择我”的,在第十二段,“几间破房子”,“实在太不调和”。本题不解泛泛而谈,应先找出来分别加以分析,再“整合”)
4.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终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而又理解的复杂心理。(对本题不能作简单化处理,应把该句放在全文中作分析,不能用套话作答,否则不合作者本意

阅读全文

与语文阅读老家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