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特级教师语文期末会考

特级教师语文期末会考

发布时间:2020-12-23 03:27:21

A. 全国68所名牌小学特高级教师精心编写的小学语文会考全真模拟试卷是什么样子的

去看《小考必备(考前冲刺46天)》后面

B.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有哪些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有:

1、许建平:许建平同志现担任江苏省南通中学教务处主任,是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南通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南通市中语会常务副理事长,04年荣获南通市政府首届“园丁奖”。

2、陈石林:湖南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从事高中教育37年。任教毕业班20届。辅导学生创作发表习作200余篇。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单位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编著7部,获得课题奖5项、荣誉称号2项。专业著述累计110余万字。

3、程红兵:安徽六安人,1982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

4、杨生春:广西龙胜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中学特级教师,桂林市“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培养对象,桂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国家级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5、张孝纯:张孝纯,名世继,以字行,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三岁时,过继给伯父张麟阁,从此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6岁时,在伯父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已能背诵“三百千”和《古唐诗合解》中的全部五七言绝句,并开始写五绝诗。

C. 语文考试会考哪方面的

首先要明确新课改抄高考语文试题袭的两大明确发展1,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更丰厚。2,写作题目更平实,鼓励自主更明确。两大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1,阅读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积淀。2,写作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水平。

D. 会考语文成绩还能补考

会考语文成绩还能补考。
补考是各办学单位为考试不及格或因故未参加考试的学生而举行的考试。
学生的学年成绩不论有几科不及格,均需进行补考。学生因病或其它特殊原因,未能参加考试者,准予补考。

E. 人教版小学语文期末可能会考哪些古诗

所有的,因为古诗被视为小学语文的一大重点,所以要全面的复习,透彻的理解,以下是我点的一些复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1.熟读熟背古诗本身内容及作者和朝代
2.透彻了解古诗句意思,以及中心思想(这个可以来背,也可以通过理解来记忆)
3.可以的话拓展一下,随便了解一下诗人背景,以及代表作和要表达的意境
(最后,祝考试顺利!!)

F. 语文六年级期末考试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学校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拼音识字。(8分)1、看拼音写词语。(6分) mò shēnɡ jiāo zào yì rán wǎn lián yí shì zī yuán
( ) ( ) ( ) ( ) ( ) ( )

2、在下面四组加点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2分)(1)凝(níng)重 气概( gài ) 塑(shuò)料 霎(shà)时(2)调节(jié ) 恶劣(liè ) 阻(zhǔ )挠 瘦削(xiāo)(3)严肃(sù) 归宿(sù) 松脂(zhī) 勉强(qiǎng)(4)清爽(shuǎng) 唱和(hè) 腹(fǔ)部 荡漾(yàng)二、积累运用。(32分)1、比一比,再组词。(8分)邀( ) 普( ) 魁( ) 眷( )遨( ) 谱( ) 槐( ) 卷( )劈( ) 健( ) 俯( ) 庞( )壁( ) 键( ) 府( ) 宠( )2、按要求写句子。(4分)(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修改病句。(6分)(1)小明身上存在许多毛病,有些是需要改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师节上,张老师光荣地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不仅年纪小,而且志气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1)《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写的。 ( )(2)“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指高亢的歌声使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 )(3)《蒙娜丽莎》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 )(4)桑娜无论自己受苦,都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5.先默写古诗《春夜喜雨》,再写一句带有“春”字的诗句(不重复)。(1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30分)(一)课内阅读(13分)草虫的村落(片段)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伫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 我看到 村民们 的劳动生活了 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 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现在它们归来了 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 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1、给片段中的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2、用“~~~”在第一自然段中划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3分)3、“我”为什么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片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虫子的脑海中蕴藏着不少智慧?(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17分)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分)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不超过20个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 )。(3分)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2分)6、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请用文字说明画的是什么?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习作。(30分)在学习、生活和其它的活动中,我们曾经得到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这些感人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一定想表达自己的谢意,那就请你以“谢谢你,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感激别人的习作。
题目:谢谢你,_________
要求:
1、把题目填完整:可填(妈妈、老师、警察叔叔……)2、要通过一、二件具体的事表达你对他(她)的感激。3、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字数四百以上。

G. 特级教师语文系统总复习第22节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3、注释(1)字、词: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弗:不。矣:了。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日中:正午。及:到。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决:判断。孰:谁。汝:你。(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第二课《匆匆》(散文)(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1、背诵课文。2、知识点:《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24岁时所写),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3、理解句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仿写:像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落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找寻。(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仿写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思索的时候,日子从紧皱的双眉前过去。仿写2: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仿写3: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弹琴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指间轻轻地流过。(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如春水,被大海包容了。过去的日子如彩虹,被白云遮挡了,如昙花,被白天送走了。(同步练P4)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欢乐的飞鸟,我能做自由的蝴蝶,我还能做嬉笑的精灵。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顾曾经的幸与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来的美好与欢乐,我还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今天。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的大树,我能做一朵点缀世界的美丽花朵,我还能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小草。4、背诵《明日歌》。5、关注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词语手册p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6、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一刻千金、见缝插针7、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1、熟读第4、13、14自然段。2、句子的理解:(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第四课顶碗少年《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第五课手指《手指》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回顾.拓展一》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说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说明了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第二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写作特色: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1、熟读第1、2、7、11、12自然段。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章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时间自然段风俗习惯详略安排腊月初旬到年底1——6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略写除夕7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详写初一8——9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详写初六10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略写元宵节11——12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详写正月十九13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略写写作特色:文章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个部分,像这样有详有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各节日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4、作业本P11造句(用带点词打比方造句)(1)下雨了,人们撑着伞在街上行走,从高处往下看,这不是伞,而是一片流动的彩色蘑菇。(2)过年了,我送给爸爸一些礼物,差不多就是一些心意。5、阅读链接:《北京的春节》里“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而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过年》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除夕》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了喜庆与热闹的气氛。三篇略读课文《藏戏》写作特色: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写作特色: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回顾拓展二》1、日积月累(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2、《元日》写的是春节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节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乞巧节、重阳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第三单元主题“我的理想”。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物的事迹: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是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1、熟读第5、7、17、19、22自然段。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3、理解句子:(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第十一课灯光(回忆往事)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照应(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匆匆》《顶碗少年》《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体裁:议论文)1、背诵全文。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3、理解句子:(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4、P57第3题: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这段话共4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5、用关联词造句:例1:因为班干部是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什么干得不好的,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例2:因为优异的成绩都是勤奋学习换来的,所以,如果你不肯流汗,就只能流泪了。6、学写本文第4小节中的排比句例1:人生的意义在于执着的追求,在于不懈的努力,在于顽强的拼搏。例2: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要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努力生活。例3: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例4: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大树,您是高山,您是大海

H. 语文会考多少分过

语文会考不是有分数的,是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C、D。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等级共25%。D、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

(8)特级教师语文期末会考扩展阅读:

一、做好考前准备,有备无患。考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牢记考试时间、考点名称、地址及所在考场。合理安排出行方式,避免因途中塞车耽误入场。赴考时,要检查是否带齐考试所需证件及考试用品,要特别注意天气等原因,迟到15分钟不得入场,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出行时间。

二、主动接受检查,不携带任何违禁物品进入考场。考生进入考场时,要持证排队,接受身份查验和对随身物品的检查,监考员使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检测时应主动配合。严禁带入考场的物品有:手机、手表和各种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扫描等各种信息传输设备。

三、严守考试纪律,诚信考试。考生要严格遵守考试规则,杜绝弄虚作假。不要轻信、购买和使用考试作弊器材。我省所有考场均为标准化考点,考场配备无线信号屏蔽器,考场全程录像并通过远程实时监控,考生在考场的一举一动全部录像备查。考试结束后,将对全部监控录像进行回放审查。

I. 你们谁知道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卷的是特级教师,全在模拟试卷哦

出题不会出原题的,不过模拟卷倒是可以做做

J. 特级教师 试题

第一章,教师职业能力及其形成发展。
一单选。
1教师职业能力是:
A:教师以顺利的乃至完美的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2:智慧技能是:
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作技能:
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
4;八个半智能是:
大体相当于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能力,美术能力,社会能力。自然知识能力,哲学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存在智能,自知智能。博物智能,人际智能。)
5:关注论是:
描述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焦虑,但也可以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
A关注他人阶段,B关注自己阶段,C关注教学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
6:角色认知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角色自我认知特点。也能体现出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
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
A为角色感性认知阶段B角色自我认知阶段,G角色比较认知阶段,D。群体角色认知阶段
7:心境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境状态特点。也能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特点,
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
A受挫与平静。B稳定与自信,C保完熟与低落。D抱怨与退出。
8:典型行为论,是名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典型行为。
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
A准备与模范B积极上进C熟练与应变,D反思与革新。
E墨守成规,F退缩与退出。
9:教师职业能力一般形成和发展过程。
A理论学习,B实地观察,C模仿与练习,D实地实践,E总结与反思,F革新与创造,G反复实践。
10:职业威望是:
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的相对地位,是所有社会成员根据个人的职业给予他的敬意程度。
二:多选:
1、教师职业能力的特征:
A实践性,B发展性,C稳定性,D差异性,
2.教师能力功能或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作用?)
A完善个人修养,B提高职业威望,C增强职业信心,D提高工作效率,E保证工作质量。
2、心理学大体上把人的能力分为两种
A智慧技能B动作技能
3、加涅的学习理论的核心理论是:
A智慧技能B动作技能
4、早期对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的解释有代表性的
A有桑代克。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B美国加涅的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四;简答题
1.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按照什么分类,又分为几种?
答,我们是按照教师教育基本任务的类型和每项任务的活动过程阶段对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进行分类的。一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能力A教学能力B教育能力C管理能力D科研能力。二中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A信息能力B语言能力C交际能力D角色认知能力F心理调适能力E自我提高能力
2.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发展有着自然的阶段性特征分别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分为,一是婴幼儿阶段,智能开端于一种原生性的模仿智能;二是幼儿早期阶段,智能开始表现为对初级符号的掌握;三是学龄阶段,智能表现为对系统符号的掌握;四是成熟阶段,智能表现为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3.加德纳智能是怎样形成的,?
辨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是否影响人能力的形成因素。)
答。加德纳认为“八个半智能‘源于人的遗传禀赋,所以人人都潜在着“八个半智能”,这是人人共有的能力。但个人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决定了人的“八个半智能”水平的个体差异。但是,即使禀赋很好,也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成为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智能。
五.辨析题:
1.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职业能力是否一样?
答,不对,教师专业能力是在教师职业准备阶段,在师范教育专业获得的能力。学术性与系统性是其特点,而教师职业能力地实际的职业劳动中获得的实践性能力,这种能力中已经包含了职业准备时期获得的专业能力,不过已经实践化,个人经验化了,因此,用:“教师职业能力”这个概念更适合一些,但是,可以肯定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特征之一。
六,设计题。
根据角色认知理论设计新教师培养方案和计划,
答:角色认知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角色自我认知特点。也能体现出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
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A为角色感性认知阶段B角色自我认知阶段,G角色比较认知阶段,D。群体角色认知阶段。
因些我这样设计新教师培养方案:一是听课阶段。首先新教师处在角色感性认知阶段。对自己的职业尚无亲历体会时期,更多的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情况获得教师职业能力的直观印象。因此,应按排新教师多听一些已经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或是较为成熟的教师的课,从而获得最初的感性认知,二是听课试讲阶段。教师参加工作不久之后往往关注自己在师生中的印象,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职业力处在模仿阶段。所以这个时期可是在听别人的公开课观摩课的基础上试着讲课,在讲课中提高自身的认识,取得师生以及他人好的评价,这样有助于良好的自信心的培养,三是在听课中参于评课,并试着讲观摩课,因为有了一段工作经历后,教师就能够在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同时也把自己民同他人进作比较。更客观地认识自己,职业能力处在理性的模仿时期,所以应试着自己去讲,去评,参与到整个学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来。四是在教学研讨中总结自己的独特风格,因为在最后教师已经完全摆脱了自我中心状态,自我与他我融为一体。此时的职业能力已经走向了个性他和成熟。所以应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发光,发热。

阅读全文

与特级教师语文期末会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