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13校联考语文答案

13校联考语文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3 00:23:07

⑴ 中原名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忱.(chéng) 横槛.(kăn) 太监版.(jiān) 褴.褛(权lán) B.惩创.(chuàng) 寥.落(liáo) 洗涤.(dí) 殒.身(yŭn) C.瞑.目(mín) 粜.卖(tiào) 场.院(cháng) 场.地(chăng) D.逸.事(yì) 机杼.(shū) 相.亲(xiāng) 相.

⑵ 跪求!上海市高三十三校联考语文答案

参考答案

一、(13分)
1.(1分)边城[来源:学科网ZXXK]
2.(1分)乡下人在城市以清除(处理)垃圾或捡拾垃圾来谋生的生活。
(2分)乡下人在城市过着的物质水平低下、社会地位卑微、体力劳动强度大的生活。(只要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3.(2分)C(“乡下人进城后几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而且他们也不是“与时俱进”,而是生活质量的下降)
4.(1分)(1)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先天不足,进城后多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来源:学科网]
(1分)(2)他们很少能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现代化城市生活不能给予他们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
(1分)(3)他们除了自己的劳力与身体,没有其他物质资本,很难养成城市人的消费习惯。
5.(4分)要求建议具体可行,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如政府切实增加优惠政策,提高乡下人的工资收入和农业收入;积极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切实加强择业能力的宣传与培训,提升他们的竞争力等。
二、(23分)
6.(1分)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没有定语,即不得分)
(1分)饥馑、忧患和苦难(漏一个词,即不得分)
7.(4分)①渴望自由;②反对专制;③热爱祖国;④同情奴隶(答“对自由的渴望、对王权专制的痛恨、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和同情”也可。)
8.(4分)①出身高贵;②童年幸福;③生活优裕;④突然间遭受厄运和苦难。
9.(6分)C E(A项错误在于前三段只谈了起义的原因,没有叙述过程,“相互衬托、首尾照应”也不恰当。B项文中写到“腐质土的堆积”,重点在揭露沙皇统治的专制黑暗和暴虐。D项“揭示文章的主旨”错误,文章主旨并不是为了歌颂她们对爱情的追求,而是歌颂她们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
10.(3分)①照应文章的题目(或点题)。②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③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她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11.(4分)最好围绕“激流”的特点来阐述,指出这些年轻女性的具体行为(如她们懂得恨,更懂得爱,为了自由而放弃贵族称号、财产、农奴管理权,甚至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自己的丈夫一起被流放,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她们) ,语言流畅,表达完整,符合字数要求,可得满分。如果围绕“唯一的海”来答,得3分。
三、(6分)
12.(1)杜鹃声里斜阳暮 (2)锦江春色来天地 (3)关河冷落
(4)此生吾与白欧盟 (5)黄沙百战穿金甲 (6)阴晴众壑殊
(7)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四、(8分)
13.(1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写“州”也可)
14.(3分)C(“语言清新明快”不准确)
15.(4分)结句以景结情,诗人用眼前漫山的黄叶飘飞这一深秋萧瑟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自己飘零旅况、久客思归的悲寂心情,确实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内容1分,情感2分,语言1分)
五、(16分)
16.(1分)史家之绝唱(1分)敌对双方政治谈判斗争;也指危险的、不怀好意的约会。(只要写出一点即可)
17.(4分)(1)友好 (2)同“纳”,接纳 (3)本来 (4)登记
18.(2分)A D(于是)
19.(3分)(1)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关键词:所以、出入、非常。判断句“……者, ……也”)
(3分)(2)期望项伯详细地说我不敢背叛恩德。(关键词:具、之、倍)
20.(1分)联络项伯的感情;(1分)自我辩解(意思接近即可)
六、(14分)
21.(1分)伶官传序
22.(2分)突出杨侯和二疏一样具有品德之美,受人敬重。(意思接近即可)
23.(1分)B(非定语后置句,关键词:属,之)
24.(2分)暗示杨氏离京场面与二疏不同,借此议论古今执政者的不同,感叹朝廷对有功德的老臣的少恩,替杨氏鸣不平。(意思接近即可)
25.(2分)有才华,德高望重,不忘本(家乡);(2分)无限惜别、 仰慕、赞叹。
26.(4分)可从语言(如朴实无华,句式多变)、情感(如真切深沉,动人肺腑),意境(如浑厚优美)等角度把握“无韵的散文诗”的特点,有具体内容或句子来分析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谈出两点,语言表达流畅,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为他们饯行,车数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人,有很多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都说他们贤能。汉朝的史官就将他们的事迹写成传记,后来的画工又按照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至今还引人注目,清晰显著如同头一天的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就向丞相表示要离开回归家乡。世人常说今人无法企及古人,今天的杨巨源和疏氏二人,他们(去官)的思想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我很惭愧地排列在公卿之后,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是不是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说着他的贤德?而史官是不是也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接续二疏的事迹为他作传,不让他冷落寂寞?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人,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而我听说杨侯的辞归,丞相有爱惜他的意思,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宰相。(我)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离职归乡,有没有这样的事?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我)不得而知!
现代的士大夫们以官府为家,一旦罢官就无家可归。杨大人刚刚二十岁,就在他的家乡中了举人,靠本事考试中举来做官的。如今回归,指着某棵树说:“这棵树是我先人所栽种的啊。那条河那座山丘,是我孩童时垂钓的地方啊。”乡里的人们没有不加以敬仰的,都告诫自己的子孙要以杨大人不离弃家乡为榜样。古代所说的乡先生,逝世以后可以在乡祠堂中被供奉祭祀的,大概是指杨侯这样的人吧!大概是指杨侯这样的人吧!

⑶ 2013全国大联考第二考语文答案(下标:13-XKB-QG)

我们考完了。

⑷ 台州市三市三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语文第7题答案,不会,求解!!!速度,急急急

1 B(根据上下文,它应该是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3(西回班牙的影响力超出了答中国的文字没有提到)C(世界语分析蔓延的原因是不正确的)
4 C(:终于死)
D(②“孝”的表现;⑤每个人的意见)/ 6(“捕捉诸葛恪是错误的) 7。 (1)景帝偷偷收留三千学者是不怕死的,分散的,一个早上一起来,人们不知道这些人。 (死士“阴”三千“地球”的目的,每个句子2:00 1:00)
(2)景帝命令文钦督率精英的力量去榆树拦截敌退,大冢坚率领由船长作为他的继任者。 (“敕”,“趋势”,“”,白2点)
。使用这个比喻的修辞。的白帆黄金铸像白云在湖面上,像白玉雕柑橘鲈鱼。 (2)白云宇帆生动地写道:云帆困难的境界:天水市的美国(2)鱼谷调用金妍柑写鲈和金隅股份柑橘品质,生动的颜色的金。 (2)
9。 (1)照顾的主题,指向的书面意见。 (2)②拓展空间的意境,东南大地都沉浸在金色的秋光垂虹垂虹亭表示深切和真诚的爱。 (3)
10(1)必须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天堂和地球(2)诚实的小串,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3)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紧,我也层出不穷。

⑸ 湖南省高三2013 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语文答案

湖南省2013届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答卷
1. C(A卷帙zhì浩繁B诤zhèng友D说shuō服)
2. D(A绵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 。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谦词)B洋洋大观: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盛大壮观。C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也比喻双方财力相当在地位上互不相让。D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应用“雪上加霜”。)
3. B(A语序不当,“日本政府”应移到“自从”之后;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D句式杂糅。)
4. D(根据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诗的意境内容可确定选项。)
吴山图记
(明)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选文删除此段】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quán,恳切,难以割舍的样子)于此山哉?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苏东坡替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5. D(去:离开。)
6. B(A介词,译为“因为”;连词,表示并列,译为“并且” B都是介词,译为“对” C介词,译为“替”;介词,译为“被”。D连词,表示承接,译为“于是”;介词,译为“通过”。)
7. C(作者在文字上不事雕饰,且选文并没有描写吴地山水。)
8.(1)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他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
(2)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山水那样眷恋呢?
(3)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9. D(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译文:辛弃疾乃一世豪杰,以气节而自负,以功名事业而自期,当他收敛了自己的才干而去从事那种清闲放旷的事务的时候,又哪里是着意于小小的歌词呢,只不过是把这作为陶冶自己性情、宣泄自己情怀的一种工具而已。

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自从汉代贾谊被贬长沙写了《吊屈原赋》之后,以屈原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之感便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手法。韩愈此诗别具匠心,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此诗的大意是:汨罗江畔山猿愁啼,汨罗江上鱼跃浪翻,这里自古就流传着屈原的故事。如今我空有满盘的频草,却找不到地方把屈原祭奠,只听到渔夫击舷歌唱的声音。
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这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相传屈原贬逐,披发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遇一渔父相劝道:“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lí,薄酒)?”说罢,“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子已逝,渔父犹在,此时之渔父虽非昔日之渔父,然而此时之诗人正如昔日之屈原,贤者遭黜,隐者得全,清浊醒醉,古今一理。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这首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ào古同“傲”,傲慢。)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成功地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韩愈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深厚造诣。
10.(1) ①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摹写江上景色,但这样些容易流于一般写景,显得平淡无奇。②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描写了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之江景,所营造出的神秘愁惨的气氛,实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③写汨罗江,一不写它的浩瀚,二不写它的平静,而是写它的动态,以突兀动荡的气势和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答对一点即可得3分)
(2)运用渲染、情景交融、用典等手法,借凭吊屈原,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无端遭贬的激愤哀切之情和满腹忧怨,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之感。(手法2分,情感3分)
11.(1)无以至千里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12. C(不仅仅指这两方面问题)
13. D (A“现在被替代”错,文中是“似又为电影所转移”。B“全都”错。C因果关系错。)
14.答题要点:(1)内容真实;(2)表达自由;(3)语言自然;(4)自成风格。(意思对即可,从“内容”、“表达(形式)”、“语言”“风格”四方面答对一点给1分,全对5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赏读:
这篇散文充分发挥散文小巧轻灵的特点,运用描写、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了莲民的种莲、收莲,有力的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和崇高敬意。
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乐是次要的,苦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采莲“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莲子好吃,可剥莲子“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莲农的艰辛在作者的行文中自然流露,对农民的崇敬之情也随之而出。
文章最后作者再次拿欣赏荷花与种莲对比,荷花是美丽的,种莲却是辛苦的。结句“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画龙点睛,揭示了主旨,深化了主题。
15.纵观全文,谈谈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含义及作用。(4分)
答:①含义: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莲人生活的辛苦与诗意,抒发了对种莲人的赞美。②作用:作为写作线索,贯穿全文。(含义及作用各2分)
16.“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中“梦境”的含义。(4分)
答:梦境是指不切实际的虚幻的境况,(2分)在文中指的是“我”对采莲的劳动并不了解,其实种莲人家自有他们的辛苦和欢乐。(2分)
17.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及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①运用对比的手法,指出采莲人用岁月和汗水抒写生活生命之诗,他们的生活不乏情趣,他们创造的美景更有诗意。②卒章显志,升华了主题,抒发的作者对种莲人的赞美,并提出了劳动创造的美才是真正的大美。③与标题相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18.本文语言很生动,请在文中选择三处加以评析。(6分)
答:实例:“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竞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了莲花以人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莲花的美丽,同时也为后文写种莲人的辛苦埋下伏笔。
“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莲全身是宝,寄寓了对莲的赞美,也暗含了对采莲人的肯定与讴歌。
“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采莲人劳动之辛苦,抒发了对采莲人的赞美。
(每处评析要举出实例,并能分析手法或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每答对一处得2分)
意外
【美】弗尔敦·奥斯勒
评点:
弗尔敦·奥斯勒是美国作家和编辑,曾任《大都会》和《自由》杂志主编、出版社副总裁和《读者文摘》高级编辑。
《意外》这篇小小说叙述的故事并不重要,但它包含的某种思想内容却是深刻而永恒的——“冷峻”的爸爸,不但不能给人以快乐,他自己也不会拥有快乐;“慈爱”的爸爸,既能给人创造快乐,又能使他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作品用发生在车厢里的画面,以对比手法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父亲形象,从中既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待亲人甚至他人方式的不同,又可看出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心温度。小文章大意义,很可读。
19.(1)请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高个子红胡子爸爸的女儿在受到爸爸呵斥后的心里活动。(6分)
答:又是这句话,为什么每次都是这句话?难道玩游戏就不像女孩子吗?为什么别人的爸爸能陪女儿捉拇指,我的爸爸却不愿意呢?要是我的爸爸不那么冷峻,该多好啊!(人称、想象合乎文意、描述具体各2分)
(2)这篇小说主题深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6分)
答:《意外》这篇小小说叙述的故事并不重要,但它包含的某种思想内容却是深刻而永恒的——“冷峻”的爸爸,不但不能给人以快乐,他自己也不会拥有快乐;“慈爱”的爸爸,既能给人创造快乐,又能使他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作品用发生在车厢里的画面,以对比手法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父亲形象,从中既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待亲人甚至他人方式的不同,又可看出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心温度。(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20.(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道标题。(2分)
中国式英语教育引发社会热议(对象1分,新闻事实1分)
(2)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10分)
(示例)
功利英语当慎行
在学校教育和职称评定等方面“过度重视”英语,此举当慎行。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学好英语对于加强国际交流具有长远意义,但我们更应当看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概率是很低的,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从小学开始直至大学毕业,甚至到研究生毕业,都花大量的时间在英语学习上,而最终结果是毕业就扔了,这种做法未免有点得不偿失。与其如此功利,不如来点实用的,岂不更好?(体裁必须是新闻短评,标题不做限定。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21.作文:参照2013年考纲作文评分标准

⑹ 豫南九校2013_2814学年上学期12月份联考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撒的股份撒地方工商法规

⑺ 安徽第一卷·2013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其他的都简单,作文是给自己一点xx

⑻ 今天上海市十三校联考的数学答案公布下吧T_T语文选择也来下!

语文 CDCDB

阅读全文

与13校联考语文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