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0-12-22 16:27:40

❶ 17年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提了三个此以外的词跑题不

你的作文有一点跑题。这两组图的意思主要写的是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考生要论述其利与弊。不知你作文内容中是否有着一些内容,如果有,可能还会给你一些分;否则,你的作文得分不会高。

❷ 语文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的答案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❸ 2013全国卷语文高考第17题参考答案

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

❹ 17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

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内,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容,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

运用通感手法,接通五官,让香气变成正方形,叫声音变成花瓣雨,这样的写作手法奇妙无穷;

❺ 17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

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内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容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❻ 看了高考默写近几年的全国卷为什么有的文章考了几次 尤其是16 17连续的考劝学。18会不会有重复的

说不考,你敢不背劝学吗??
简单说……全背过就行了

❼ 有没有17年春考语文试卷呢@静安的补习班

上海卷测量目标简析

一 积累运用部分10分

【测量目标】识记理解

【测量目标】名句积累运用、语意连贯

······新·······王······牌 ·····

二 现代文阅读一16分

【测量目标】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测量目标】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测量目标】语意理解,语言表达与运用。

【测量目标】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

【测量目标】概括文章内容。

三 现代文阅读 二 15分

【测量目标】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测量目标】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测量目标】赏析词句的表现力及其修辞效果。

【测量目标】鉴赏评价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测量目标】赏析作品使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测量目标】赏析作品的构思特点。

【测量目标】评价作品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四 诗歌鉴赏 8分

【测量目标】文学文化类常识知识。

【测量目标】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五 文言文阅读一 18分

【测量目标】考查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测量目标】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测量目标】概括人物品质。

【测量目标】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

【测量目标】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

六 文言文阅读二 13分

【测量目标】根据语义选择虚词填空。

【测量目标】分析论说类文章思路、结构上的关系。

【测量目标】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测量目标】考生能够对文意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和思想意义的评价。

七 作文 70分

【测量目标】一、审题 二、立意 三、文体 四、结构 五、语言 六、字数

❽ 我想复读无奈明年全部都用全国卷(17年语文数学还是山东卷)被梧州学院录取了,感觉很犹豫,

复读不复读在复于你自制己对自己的一个认识,是否真的发挥失常或者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大学对于一个人来说相当于一个相对干净的圈子,对于以后的生活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考虑要慎重。而且,复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有一定压力的,要考虑自己能不能承受,并且付出努力。至于你说改全国卷,都是客观因素。不是特别重要。知识点没有变化太多。

阅读全文

与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