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1高考 天津卷 语文 答案
http://learning.sohu.com/20110608/n309657928.shtml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天津卷回)-搜狐教答育
❷ 2010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我有 无法发来给你!
第Ⅰ卷共源一大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1.D 2.A 3.D 4.B 5.C 6.B 7.C 8.C 9.A 10.B 11.C
限制了长度
❸ 2011年语文高考作文答案(天津卷)800字
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正如考前所料依旧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样式和主题方向,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主题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问题,适合写作议论文。
材料中的几面镜子是用来观察自我或外物的,每面镜子的功能各不相同:哈哈镜看到了扭曲变形局部夸张的自我,反光镜则看到相对真实的自我和环境,望远镜能看清远方的世界和人生道路,近视镜却能使原本看不清的事物被变清,显微镜更是把原本细微如发的事物看得巨大无朋。单用哪一种镜子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所以,要看清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也正是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学生甚至还可以借此展开关于“目的(动机)——方法(途径)——结果(效果)”辩证关系的分析讨论。
在写作素材方面,如果学生能很好地借鉴去年前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的内容,则可一定程度地受益。前两年文题《我说九零后》和《我生活的世界》,也都涉及到如何看清自我和世界的问题,其中不乏典型材料可供借鉴使用。
修改一下就了,这个你应该会吧。。。。。
《我生活的世界》
从化流溪江的宁静,到大城市的繁荣;从尘嚣浮动的世界,到如梦如幻的仙境;从偶生一时的落寂,到丛生一世的繁华。
这里是我畅谈人生,挥洒笔墨的世界; 这里是我亲吻自然,享受安宁的世界;这里是我领略才华的横溢,独领风骚的世界;这里是我广纳良友,增长见识的世界。我生活的世界,我的校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校园之景浮现在眼中
我独自走在洗墨池的那条小路上,摘下一片叶子,真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放在嘴里品尝,酸涩却微甜,那是回忆的味道。我悠闲地沿着小路走着,昔日与朋友嬉戏的场景,仿佛雷鸣闪电一时,触动我那根绷着的弦。我的高中生活,将在此美景中度过。都不知自己已来到学府遗墨,眼前浮现出一座小山坡,山坡上草木丛生,给校园带来的是充满绿色生机的韵律,心儿已随步伐来到了这座小山坡的最高点,远远听到一阵琴声,跳跃舞动,收不住的喜悦详溢其中,不知是谁在自己的闰房正在随意地拨动琴弦?此时校园的一景一色都印在脑中,此处,我仿佛领略到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宽广之感。微风吹过,洗墨池内碧水悠悠,水之绿,是淡绿。唯此才有“白毛浮绿水”的谐趣。抬头仰望,浮云轻飘,静绕林间,四栋高楼大厦直插云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诠释的是一中学子内在的修养。啊!好一幅山清水秀的自然之画,好一派美丽的校园生活。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
我们的一中,她走过的路,你还未走过;她受的伤,你还未体验过;但是她今日的辉煌,你见证过。金光闪耀下得她,显得那样妩媚,那骄人的姿态,不得不令人赞叹。也许,你听过范仲淹洗墨的故事?整个洗墨池仿佛还弥漫着浓浓的墨香,闪着眼,这似乎也是在享受安宁;也许,你早已累了,想在此景中虚度年华,无奈你为何不想想车胤?你是否感觉得到萤火虫的光芒足以造就这一人才?无奈你为何没有像他那般爱学习的狠劲?也许,你不会忽略文正楼那一硕大的雕像,我们的校友蒋翊武,他的勇气,他对母校的爱,你是否也有?太多太多尘封的美好,在此刻重拾未晚。生活在这个海洋之中,我偶驾一叶扁舟,独自划向美好的明天……
我的校园里,人才济济,我正在寻找自己的方向。
身边林林总总的人,即使从不说出口,但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着一份炽热的追求,把心灼烧的滚烫,那镶嵌着三年时光的齿轮,不断地被勤劳和汗水润滑,一刻不曾停歇的转动——向着,我们的追求。
我生活的世界,如此之大。我像蜗牛般慢慢攀爬,累了的时候,就观赏这美丽的风光;倦了的时候,就想象“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希望;疲了的时候,就追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仰。我必须同身边的人一样向上,直至高考的岸壁,纵身一跃,坠入奋斗的海洋,游至成功的彼岸。
在余音绕梁的低回处,在清风送爽,点点月光下,我,如同窗外的帘燕,在思念中几度徘徊。
在这里,有我挥洒的汗水
在这里,有我流下的眼泪
在这里,有我敬佩的园丁
在这里,有我美好的回忆
在这里,我静静洗着画笔,望着这充满美意的校园,心中不由一阵欣然。这就是我生活的世界——澧县一中,我爱你,我的校园!
❹ 我要2011年天津的高考试卷下载 语文。数学 英语 文综 另外我要2010年得考研试卷 人力资源的 英语和政治
http://www.ks5u.com/GaoKao/TianJin/
就在这里面。。我下完了但是有印花、、、
貌似只有这内个了。。下吧容
❺ 2011高考语文 天津卷标准答案
http://e.people.com.cn/GB/116076/116077/116079/14860893.html
去看试卷的尾页就是答案
❻ 2011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病句题C项
“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 个人感觉 这里面缺少东西内 这个 对。。。。。 是容不是 缺少东西呢 你好好读这句话 比如 这道题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如果改成 这道题对我太简单了 是不是觉得很别扭呢 呵呵 纯属个人观点
❼ 求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B 2 D 3 A 4 B
二(分,每小题3分)
5 D 6 A 7 C
三(12分,每小题3分)
8 D 9 A 10 D 11 C
12.(8分)
(1)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3)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13 (6分)
(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14.(5分)
(1)小人长戚戚
(2)还顾望旧乡
(3)齐彭殇为妄作
(4)生长明妃尚有村
(5)叶上初阳干宿雨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五、(8分)
15.(3分)
(1)相似之处:都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
都认为视杆细胞能够收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2)主要分歧:视锥细胞能否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来源:高&考%资(源#网]
16.(3分)
(1)观赏 离接近,画面变人时;
(2) 先注视白色屏幕30秒,然后在席上画作;
(3)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增加。
17.(12分)
有意义,艺术与科学联姻,有助于科学的把握艺术规律,使审美活动理性化。
没意义,用自认科学方法对艺术进行分析不是审美,无法解读作品意蕴。
六.18分
18.(3分)
生命短暂 生命力强 拟人
19.(8分)
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
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
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
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20.(5分)
(1)故乡是世界的缩影
(2)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
(3)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坐着人生基础
(4)故乡是坐着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
(5)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21.(2分)
七、(12分)
22.(3分)
戏剧性【⑤】文学社【③】摄影小组【①】
23.(3分)
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2010内建成使用
24(6分)
标题符合画面内容,画面解说符合情景,有创意。
八、(60分)
25.(60分)略
❽ 2008高考语文天津卷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 2.A 3.C 4.A
二、(18分,每小题3分)
5.C 6.D 7.C 8.B 9.D 10.C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B 12.A 13.B 14.C
四、(18分)
15.(8分)
⑴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的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⑵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⑶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16.(5分)
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17.(5分)
⑴①多于在庚之粟粒子 多于周身之帛缕 ②蜀道难 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⑵①谗陷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②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五、(18分)
18.(4分) 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 迈着舞步的马 美丽的菩萨 童子媳戏图
一笔一画抄出的经书 顶天立地的佛像
19.(4分)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20.(6分)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21.(4分) B D
六、(12分)
22.(3分) " " 、 -- 《 》" " 。
23.(4分)⑴功亏一篑 ⑵越俎代庖 ⑶蔚然成风 ⑷淋漓尽致
24.(5)表意完整 修辞手法 某种感悟 文采
七、(60分)
25.(60分)略
❾ 2006年天津高考语文答案详解
2006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1.【答案】A
【解析】(A落笔/落照 都读(luò)剥削/瘦削不堪都读(xuē)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都读(mǐ) B.刹那(chà)/古刹都读(chà)累赘/果实累累都读(léi)强弩之末读(qiáng)强人所难读(qiǎng) C.佣工(yōng)/佣金(yòng)攒射/万头攒动都读(cuán)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都读(jiě) D.殷红读(yān)殷切 读(yīn)绰约/绰绰有余都读(chuò)擢发难数/数典忘祖都读(shǔ))
2.【答案】B
【解析】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 殚精竭虑 D.彪炳
3.【答案】C
【解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般可用作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和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积聚:聚集,于原文语意符合。积淀:聚集沉淀。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中强调的是完善美好。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4.【答案】A
【解析】B项“衡量”与“标志”搭配不当。C缺少主语。D“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搭配不当。
5.【答案】B
【解析】B项错在文中并没有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前首先需要当学员,而是说“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6.【答案】C
【解析】文中第二段讲胡森是从教育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认识和看待学习型社会,把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故C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7.【答案】D
【解析】A项错误是因为还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而不是以这种“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来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B项错在“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处,应是“教育应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C项错是因为为应对“知识爆炸”等挑战,胡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是终身教育”的理念。
8.【答案】D
【解析】A项以“生物残骸”为核心的说法不准确,“矿石”的定性也不妥当,所以A错。B项“火山爆发喷发形成”只是一种推测所以B错。C项观点也是一种假说,用来作解释不妥当。D项紧扣“锰结核”三字来进行解说,客现平实,不把未成定论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观点,所以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根据作者的观点,C项所列各项都是假说,但除以上原因外,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也被人认为可能是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10.【答案】B
【解析】A项说法片面,且只是一种假说。C项原文说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并没有说能将海中的锰、铁等金属析出。D.文中末段已交代现在已估计出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11.【答案】A
【解析】“迫”应解释为接近。
12.【答案】B
【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可译作“把”。A项前一个“乃”为“竟然”的意思。后一个“乃”为“于是”的意思。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译为“做”。D项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加强肯定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
13.【答案】D
【解析】①句表现他执法严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现他胸襟开阔的美德。
14.【答案】C
【解析】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
15.【答案】
(l)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 “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16.【答案】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17.【答案】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18. 【答案】
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的材料。
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19. 【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20【答案】两者强调我手造我心。前者说,造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后者说,造心应有正确的目标且严肃认真。
21.【答案】BC
【解析】B项,该段没有使作借代修辞手法。C“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成就” 过于武断绝对。
六、(12分)
22.【答案】
如:自强不息 苟且偷安 流水不腐
23.【答案】①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
② 它是由毕加索、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来的。
③ 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4.【答案】
(略)
七、(60分)
2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一所向往的前景。
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 【示例】
愿景--我虔诚的祈望
天津一考生
“一生爱好是天然”,过自由、快乐、高质量的生活是每个人本能的追求。
我也不例外。
很想过理想中无忧无虑、充实温馨的校园生活。上小学时我就设想,上课是活泼而又惬意的,课余是丰富多彩的;而现实却给了我当头棒喝,我只好无奈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无休止的重复性作业霸占了我的大部时间,我不快乐。上初中后我又设想,学习那么多科目,在知识的天河里游泳该有多爽;然而我又失望了,分数、排队、竞争,我感到的只是不能恢复的疲劳。高中时我做好了百分之二百的吃苦受累的打算,但现实居然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恶劣N多倍。
父母、亲友、老师,所有的解释归结为一句话:为了生存。现在我懂了,我们上学、接受教育都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活着。上小学时拼命是为了上更好的中学,上中学拼命是为了上更好的大学,上了大学还得拼命,找到了工作后得加了倍的拼命,直到把命拼得油干灯枯,活力耗尽,那时可能才真的到了“愿景”,享受极乐世界的一切舒适。可悲么?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过,学校成了生存的职业培训班,学生享受不到“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诗意,享受不到老师“如坐春风”般的熏陶及浸润,享受不到在阳光雨露中绽放花开的幸福;同样,我的老师们也体会不到教育的快乐,他们更多的是疲于奔命。我很理解老师为何常常发脾气,我更理解浙江的那位优秀教师为何从18层楼顶“飘然而下”。可怕的生存,可憎的压力。
学校成了折磨学生、煎熬老师的刑场。
谁之过欤?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如今真的成了“愿景”。看《义务教育法》,看人才培养规划,真的很理想;国家对基础教育有很理想的蓝图,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理解也很透彻到位。但为什么我所经历的却是“如此惨淡的人生”。很多人把责任归结到社会,归结到世俗意识的顽固,说是“社会”和“世俗意识”让基础教育扭曲变形成了生存培训与竞争的战场。看似有理,实则狡辩。为什么就不能追究一下政府及及相关部门“不作为”的责任?
我很欣喜地看到,教育部已经开始反思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及基础教育“扭曲变形”的问题。我想,如果真的能自上而下把教育当作教育来搞,把学校当作学校来“做”,不远的将来,我“愿景”中的校园也许会成为现实吧。
诚如此,我愿穿过“时空隧道”,从小学开始,重写我的求学史。
【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宁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捉到行凶者将其押在狱中。当时为万事创办待兴之时,军营中犯了法纪,大多情况是对犯法者宽容而不追究,寇他竞然在集市中杀了行凶者。贾复认为这是个让他感到耻辱的事情,回过头路过颖川,对左右人说:“我和寇恂共同做将领,可现在被他所侮辱,大丈夫中哪有心怀怨忿而不马上决断的人呢?如今要见到寇恂,必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知道了他的意图后,不想和他相见。谷崇说:“我,是个将领,请让我能够带剑陪侍在你身边。一旦有变故,我足以为你挺身而 出。”寇恂说:“不要这样。从前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啊。小小的赵国,尚且有这种重义之人,我怎能忘记这种大义呢?”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好供应军队的用具,储备好美酒,执金吾的军队一入界,让他们一个人得到两个人能享有的酒饭的款待。寇恂于是在道中迎候,口说有病而回去了。贾复率兵想追击他,可手下的官吏士卒都醉了,于是就这样走过了他的治界。寇恂派谷崇把情况向上汇报,皇帝于是征召寇恂,寇恂到了以后,发现贾复先在那儿坐着,想起身回避,皇帝说:“天下没有平定,两虎怎能私自相斗?现天我要把你们分开。”于是两人共坐同饮,极尽欢乐。
高峻据守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决死守,大将军职奔等人围攻他,一年也没攻下来。建武十年,皇帝商议派使臣招降他,就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前去招降。如果高峻不马上投降,你就带领耿奔等五营兵力去攻击他。”寇恂捧着玺书走到第一城时,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谒,行推辞礼,表示不屈服。寇恂发怒,将要杀死皇甫文,众将功谏说:“高峻有精兵万人.大多带有强努,连年攻克不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他。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经杀了他了。想投降,赶快降;不想降,就固守。”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开城门投降。众将都来贺喜,趁机问:“请问你杀掉高峻的使者并且使他率城投降,为什么呢中。”寇筒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人呀,是给高峻出谋划策的呀。现在到来,态度推辞不屈从,一定无投降心。成全他那么他就会得计,杀了他高峻便吓破了胆,他就会投降。”众将都说:“我们确实比不上你呀。”
寇构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所得的俸金.多多地施给朋友、故人以及跟从自己的官吏士兵。常说:“我依靠着你们才达到现在这个地步,难道我能独享这些东西吗。”当时的人把他归于仁厚的长者一类人,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是威侯。
❿ 2011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一卷第四个选择题(语病题)C选项句子成分分析
应该是结构混乱 改为:外国人也难以抗拒它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