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升高中语文考试常出现的题

升高中语文考试常出现的题

发布时间:2020-12-21 13:04:03

1.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含答案)

1找出灭有病句的一项(

a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看成全国一流。
b
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c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
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神而丰富的内涵。
2对《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正确的(

a
首联用景物描写渲染了严酷的战斗气氛,使人联想到敌军压境,形势危急,大战在即的情势。
b
从听觉,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厉的战地气氛,直接描写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
C“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和爱国热情。
d
全文主要借助想象,用浓烟斑驳的色彩吧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3下列句中括号中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

a
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是站在军装笔挺的进军将领中,仍是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b
小张(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c
大家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d
同学们喜欢新颖别致的小玩意儿,原来那些样式陈旧,毫无个性的东西已(无人问津)
能做几道做几道,标号序号!
问题补充:
我既需
2008-08-02
10:42
爱&泪
回答:9
人气:40
解决时间:2008-08-04
08:48检举
答案应该依次是ABB。第一题,b项“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语序不对;c项“锐不可当”用词不当;d项关联词“既”与“也”搭配不当。第二题,“直接描写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表述有错,文章并没有直接描写“短兵相接”的场面。第三题,b项,"匠心独运"是指一个人具有“巧妙的心思”,一般用于什么设计之类的,所以用词不当。
玫瑰~love
2008-08-02
17:30
检举

2. 高中语文考试现代文小说常考问题的问题是什么,回答套路,要很详细的

四、小说的阅读技巧

(一)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作者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理解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分析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分析人物的行动和语言。
2.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
3.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
4.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人物。

(二)剖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没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贯穿的小说,就不是优秀的小说。对其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

(三)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查。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四)鉴赏小说的语言
鉴赏小说的语言,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以及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1.要细细咀嚼玩味,发现那些不易看出的妙处。有些字眼好,句子好,比较明显,有一点欣赏能力的人都能看出来;有一些则不易被发现。要提高欣赏能力,就要用心去发现。

2.要联系语境,想像情节,欣赏个性化的语言。欣赏人物语言,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还要看作者怎么把握人物的身份个性,在什么场合让人物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3.要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小说总是用形象说话,不把话说尽,意在不言之中。含蓄的语言留给读者回味的余地,想象的空间,回味想像之乐,欣赏含蓄之美。

4.要琢磨落笔行文所体现出的作家的语言风格。风格是从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互比较中感知的。概括风格,又有专门用语,大致有简洁与繁丰,含蓄与明快,朴实与绮丽,缜密与疏放,高雅与俚俗,庄重与谐谑,豪放与柔婉,雄浑与纤巧,等等。

五、外国小说知识整理

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如鲁迅的《祝福》。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有距离感。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2.把握场景的功能
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②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场景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3.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 “爱与恨”、 “美与丑”等是小说家百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这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小说。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事讲述的独特技巧。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小说主题: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4.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间接描写则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通过直接和间接描写,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才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5.注意分析小说情节设计的技巧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
(1)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该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2)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3)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4)并联: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5)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6)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六、高考小说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某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某某是一个……的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2.“故事情节”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某某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某某事物、某某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设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某某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环境描写”常见题型
(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先要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自然环境的描写,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会环境描写,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然后结合上下文弄清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人物、写作手法等分析。

4.“主题思想”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发?谈谈你的体会)
(3)结合全文主旨,谈谈你对某句话(某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把握小说的主题,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设置悬念;小说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5.“表达技巧”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作品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齐整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形象、词语丰富而灵活)给读者以哪些审美情趣?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6.“小说的语言”常见题型
(1)某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点,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二是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三是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
某某词语,写了……,表现了……

(3)本文语言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描写如见其人,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或质朴清新等。

3. 高中语文选择题,每次考试都错一半,这选择题到底该咋做

错什么类型的,就专练什么类型的!集中突破,记住,十指皆伤,不如断其一指!一道一道拿下,这是最有效的。每种类型平均做十几道,这样会明显提高的!

4. 高中语文考试题型有哪些

一、单选(字音、字形、语序、文言句式、文学常识等)
二、文言断句
三、文言文阅读(课外)
四、现代文阅读(议论文(或说说明文)、记叙文)
五、背诵默写(课内)
六、作文(一般文体不限)

5. 高中语文必6种必考基础题型,是哪六种高中考文言文的题型有哪些文言文客观题答题技巧呢

病句 错字错词 成语意思 阅读理解 诗歌鉴赏 仿写句子 背诵诗词 文言文阅读回 作文
文言文会考诗词虚词解释答 通假字 翻译句子
文言文客观题要读懂文章大概意思,将所选答案代入文章看是否符合 用排除法

6. 高中的语文考试,选择题要么错很多,要么一道都不错。我每次考试之前都是好好复习了的,怎么提升正确率

你好!感谢信任。
选择题出错,一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造成误选,二内是马虎,三是不会容。针对你所说的情况,我认为还是你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虽然复习了,但知识点把握得还不够准确,对于相近的相似的问题区分的不够。因此对于这个困惑,要想解决还是要从根上抓起,将知识掌握准确,不是出现含乎,看细。
如是其它原因也要对症下药,语文是不能着急的,基础是必须的。祝进步!
愿对你有所帮助!

7. 高中语文考试题型是什么

备考还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上来制定计划的,高中语文的复习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每个学生适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该怎样让孩子的思路更加清晰?

老师讲课

总的来讲,一定要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还要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不管是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在下课的时候,高中语文不光只是文科生的事,对于理科的学生,你们还是要抓紧的,因为这是高中语文这是三大主科之一。

8. 高中常考的语文作文有哪些话题

依我看,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就是这些
1.奉献、.回报、3.诚信、4.宽容、5.持恒
6.机遇、7.选择、8.创新9.逆境、10.自信
11.幸福、12.价值、13.竞争、14.审美、15.爱心
16.友谊、17.正义、18.智慧、19.进退、20.和谐
21.荣辱、22.奥运、23.责任、24.环保。
还行吧,O(∩_∩)O~
亲情、社会见闻、人生感悟、个人对某一观点的看法、
温暖 和谐 幸福 创造 想象
前三个可以作为一组话题
同学你好,我是新东方优能学习中心的老师杨洋。
针对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先说你题到的常考意向。
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又会把“学习”“生活”具体到这常考的五个意象,勇气、道德、爱心、信心、创新。有的同学说真的假的,让你这么一说,我还觉得高考简单了呢。不信我们来看,这是2009年15个省,对应的是本省高考作文真题题目,这边是我们总结的五个常见意象,我们稍微来过一下。2009年国家I卷讲一故事说兔子被狼逼到河边,后来下定决心学习游泳,大家就知道,可以写勇气吧,鼓起勇气改变命运、当然你也可以说它对自己的改变有信心,还可以说这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全国II卷给出了三个故事,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自己是色盲,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改革传统的洗衣技术,都可以写创新。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取自张韵涵的一首歌《隐形的翅膀》,这个“隐形的翅膀”可以具体化为勇气道德爱心信心创新都可以。07年重庆的中考作文题叫“翅膀”,比起高考来少了隐形两个字,看来高中初中作文的水平差距还真是隐形的。天津卷我说九零后,九零后的特点就是有勇气有道德有爱心有信心讲创新、三个代表五讲四美八荣八耻九九归一。山东卷“见证”,可以见证勇气,见证爱心、见证信心,见证道德,什么都可以。上海卷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非古非今,自成一派,当然可以写创新。湖南卷题目就四个字“踮起脚尖”,大家就知道了,踮起脚尖代表的是向以前不敢触及的高度勇敢挑战,电影《变形金刚》中译本里有句台词“人的一生能够经历几次真正的考验”,在经受这样的考验的时候,再没有什么比勇气更有价值,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别人不能经历的经历才能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得到,只有忍受了别人不能忍受的忍受才能享受别人不能享受的享受。湖南卷出题特点就是文字艺术感强,很赞,去年湖南的题目叫选的韩愈的一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可以用爱心来展开讲。湖北卷考的是人与鱼的关系,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生物的关爱。江苏卷品味时尚当然这道题引起很多专家的非议,认为这个题目对于很多农村的孩子不公平,因为时尚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太过遥远,会让他们无话可说,是一种隐性的歧视和区分。专家的考虑不无道理,但出人意料的是,仍然有很多学生获得高分,因为时尚从广义上理解并非只是购买品牌,还有更多的含义。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1236页,时尚就是当时的风尚。很多学生想,杨老师说了,考来考去就那几点,直接写现在的时尚是勇气是关爱是信心是道德是创新,是三个代表五讲四美八荣八耻,问题迎刃而解。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是刘欢毛阿敏唱过的一首歌,表现的当然是深深的爱心。四川卷熟悉,我们不熟悉别的,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勇气爱心信心道德创新。重庆我与故事,我的故事不讲别的,就讲勇气道德爱心信心创新。福建卷善良,讲的道德。广东卷常识,题目中说“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可以写创新,也可以写勇气道德信心爱心都是我们的常识。海南宁夏卷,这也是是一种什么,这也是一种勇气关爱信心道德创新。有人说原来真的会写这五个就触类旁通了啊,对,所以我们有信心让你成功。
换句话说,高考作文本质上就是摆积木,积木就是我们准备好的素材,一上考场,人家让我们摆个鸡,我们就摆个鸡,摆个狗,我们就摆个狗。摆的动物就是常考意象,我也能告诉你怎么放怎么摆。而如果你上考场时连积木都没带、素材都没想好,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同学才觉得高考作文非常困难。我估计在座很多同学都读过满分作文,什么感觉,觉得这文章好像也没说什么,几句话读完,人家怎么就满分了呢,似乎自己也可以嘛。为什么人家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优美的文章,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提前进行过背诵。这种方法古代人就在使用,并把它叫做“宿构”。也就是说,当你坐在考场的椅子上开始搜肠刮肚思考写什么东西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把底下写过数次的文段背诵上去了。那你现在想想,作为一个没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你想好自己要写什么了吗?如果这都没有的话,怎么能考试时不紧张,怎么能写不好作文呢。有的同学就对会说,对,我回去也得整几段,这就对了,通过带领你从这五个立意逐一展开去认识作文、学写作文,你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有突破。
祝你取得好成绩,追问谢谢杨洋老师 那文章的段落排布? 我想在想好的是一个个好句子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然后 我想直接分出3条线来开头点出XX 是什么。。。或有XX就能。。。。 然后结尾 。 比较典型的一种,若要优化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回答如果是议论文,一般而言,至少可写五段,最简要的段落布局便如下:第一段总起,第二至四段写分论点,第五段收束全文。建议可围绕中心论点,写出三个分论点,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开头一段总起全文,开宗明义,点明主题,然后,分述三个分论点,注意此处,三个分论点的分述论证时,最好采用,排比句式暗连,一来有文采,二来阅卷老师易寻找分论点,更迎合了中心突出的阅卷标准要求。举一简例,比如以下写信心三个分论点的确立:信心是水,信心是水,信心是山。结尾点题,卒章显志,照应开头,再次点明中心论点。

9. 高中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常用到的语句,(如‘借景抒情’之类的。)求几句感谢!!!

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象征。。专。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先属抑后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联想现象还有某些修辞手法。。。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动静结合:静更静
正、侧面描写
直抒胸臆
情与景
托物言志(有与拟人相似的特点):物有了人的色彩
虚实结合
...
大概了吧,呵呵,想到了就再改吧

10. 请问高中平常考的语文试卷题和初中的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高中各方面要求都有提升。 1、答题量、文字量提升1倍-1.5倍; 2、初中有答题公式,相当好用;高中也有,但仅靠答题公式最多只能拿?分数; 3、初中客观题(问是什么,原文找答案)较多;高中主观题(问怎么样、为什么,需要自己分析概括)较多。 4、初中偏重答题技巧(简单的语言文字把握,能看懂,有技巧就会答);高中偏重考察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的提取、归纳、整合,能理解、有感悟才能得高分)。

阅读全文

与升高中语文考试常出现的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