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2015南通高三期末语文

2015南通高三期末语文

发布时间:2020-12-21 12:47:37

『壹』 南通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

19.(6分)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每处1分,共6分)

20.(2分)前期英勇善战,有攻城野战之功;(1分)

后期担任相国,无为而治(清净无为),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1分)

21.(2分)萧何(1分);萧规曹随(曹随萧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汉朝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唯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二、(15分)

22.(5分)A D(A项,“没有一丝亮色”错误,因为作者在主题思想的阐述中有“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等语。D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出自林黛玉《葬花吟》)(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

23.(5分)(1)①孔明(诸葛亮) ②徐庶 ③刘备 ④周瑜 ⑤关云长(关羽)(每处1分)

(5分)(2)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双重矛盾:父与子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2分) “雷雨”的象征意义:①周朴园家庭内部酝酿着并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②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即将像雷雨一样到来。(3分)

三、(15分)

24.(6分)①模仿性 ②快速化 ③平民化(每点2分)

25.(9分)一方面,“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内涵的现象,山寨产品逃脱监管、税收,存在侵权之嫌,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并且质量没保证,也可能给群众带来伤害。如果我们对“山寨”过于宽容,那么就更难发展创新文化(3分)。另一方面山寨产品通过模仿产品的外形和部分功能来降低成本和价位,也成为了部分社会民众表达自身创意和想法的一个渠道,成为人们自娱自乐的一个手段,满足了大众的需求(3分)。所以我们要对山寨文化持宽容的心态,保护民众翻新产品、娱乐大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山寨文化也应加以引导和管理,使其步入正常、健康发展的轨道(3分)。

『贰』 2010南通高三五月语文模拟考试答案

南通2010高三二模语文数学英语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A项,粘贴/沾沾自喜;C项,伛偻/衣衫褴褛;D项,泄露/公开露面,读音相同)
2.(3分)A(A项,“平易近人”既指态度谦虚和蔼,使人容易接近,又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B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使用对象有误。 C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不合语境。D项,“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将尽,将衰。前后矛盾。)
3.(4分)尊崇传统(2分)、把理想模式建立在过去(1分)的思维方式(1分)。
4.(5分)
示例一:千年古城迎青奥,五洲健儿展雄风。
示例二:南京成功申办青奥,圣火再次点亮中华。
示例三:青奥让世界了解南京,南京让青年走进奥运。
评分建议:修辞手法,2分,内容合理,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D(见:称代副词,我。见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
6.(3分)B(②记叙现状;⑥是写救济他人。)
7.(3分)C(应是“未灭”,他经营垦田,目的是以便起兵之用)
8.(1)(顾炎武)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的虚而不实的话。
评分建议:①务:力求。(1分)②质:评定。(1分)③泥古:拘泥于古代。(1分)④空言:虚而不实的话,空话。(1分)
(2)(顾炎武)却尽力拒绝推荐来表明自己的节操,那么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
评分建议:①拒:拒绝。(1分)②节:节操。(1分)③未之闻:宾语前置。(1分)
(3)先生承受亡国的痛苦,想在天下广泛宣扬他母亲的志向。
评分建议:①负:负担、承受。(1分) ②揭:公开、宣扬。 (1分) ③于天下:状语后置句。(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生字宁人,后改名为炎武,学者称他亭林先生。顾炎武年少时高超不凡,有远大的志向,不与人苟且迎合,性格正直,超出世俗。和同乡归庄非常友好,一起游历复社。对于书籍没有不看的,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当时国内有很多忧虑之事,他叹息天下缺少有才能的人以致国家败亡。他广泛阅读《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下来,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虚而不实的话。晚年更加专注于记述《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更加是先生终身学术研究最高境界的书,凡是经书和史书中精妙的话语全部收录在书中。
乙酉年夏天,顾炎武母亲六十岁,到常熟的郊外躲避战争,她对顾炎武说:“我虽然是一个妇道人家,然而承受朝廷的恩宠,果真国家有大的变故,我就为国而死。”给后人遗言不要侍奉二主。先生正响应昆山县令杨永言的征召,和嘉定生员吴其沆以及归庄一起起兵抗清,到吴地跟随夏文忠公,起兵之事没有能够成功,先生和归庄侥幸得以逃脱。第二年,几次参与吴胜兆的起兵,更想到海上组织抗清,因为道路阻隔,没有能够前行。
先生怀抱故国的悲伤,国土遭受清人蹂躏,每天没有一刻能够安宁。游遍沿江一带的山水,来观赏旧都周围的美景。戊戌年,又游遍北都周围的地方。一直到山海关外,来观赏大东的美景。丁巳年,第六次拜谒思陵,开始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当初先生游遍观赏四方,他对明朝忠诚的心愿并没有丢下,先生在华阴购买五十亩田地以供早晚辛勤耕种,而开垦收获的物品,另外贮藏起来,以备起兵之用。
大学士方孝感用信召见先生作为他的助手,先生说:“希望以死推辞,最下的想法是逃到世外。”方孝感听后惊恐,就停止召见他。戊午年朝廷大规模选拨人才,皇帝诏书下达,众官员争相想招致他,先生预先让在京城的众门生推辞,并且说:“刀绳都有,不要让我快速死去!”第二年朝廷大修《明史》,众官员又想推荐他,他写信给学士叶訒庵,请求一死而得以免去编修的职务。有人说:“先生认为获取好名声的人,他的心志哪里想被人知道呢?而尽力拒绝推荐来表明自己的节操,那么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华阴的诸生请求他讲学,他也推辞了。先生拥有为世所用的谋略,却不能得到实现。尚书徐乾兄弟是先生的外甥,当他们还没有做官时,先生救济他们,等到他们富贵了,多次写信迎接先生南归,愿意把别墅给他居住,并且买田来供养他,他都没有去。
辛酉年,先生死在华阴,没有子女,死时六十九岁。他的高足吴江人潘耒收藏他遗留下来的书稿,作序并发行,又另外编辑了《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为广泛流传。徐尚书的长孙徐涵在广东做官,从数千里外写信给我,嘱咐我给先生写表文。我沉吟思考很久,王不庵说:“先生承受亡国的痛苦,想在天下广泛宣扬他母亲的志向,到处奔波,流离失所。怎么能够回望故乡,甘心死在外地啊?哎,实在哀痛啊!”这话,大概能够用来为先生的墓作表文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3分)
①战乱连年,山河破碎(1分);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1分);③老友分别,难以重逢(1分)。
(2)(4分)
①以静衬动(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1分)。
②寓情于景(1分),“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1分)。
③虚实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1分)。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1分)。
评分建议: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3)(3分)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评分建议: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秋天漠漠向昏黑 (2)玉盘珍羞直万钱 (3)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4)夕揽洲之宿莽 春与秋其代序 (5)如炳烛之明 (6)俯不怍于人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即不得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5分)领起全文内容(2分),概括了黄河凝聚壮大的成长历程(1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奇观的惊奇与赞叹(2分)。
12.(6分)因为黄河①兼收并蓄,蔚为壮观(2分);②汇入海洋,完成使命(2分);③衔接世界,获得新生(2分)。
13.(6分)通过想象黄河流入大海惊涛拍浪、汹涌澎湃的情景和自己“侧耳细听”的细节描写(1分),照应上文(1分),与下文写黄河入海时静穆安详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2分),赞美了黄河博大宽广的胸怀以及宠辱不惊的气度(2分)。
14.(6分)探究角度示例:
①百川归宗、生命有终的生存法则;②生死轮回、生生不息的生命规律;
③淡泊宁静、顺应融合的生活态度;④博大宽广、宠辱不惊的胸襟气度;
⑤乐于奉献、牺牲自我的人格操守;⑥积累凝聚、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评分建议:只要答对两点,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5.(3分)B(“让他始终无法找到并实现自己的梦”一句,原文无此意。)
16.(6分)①一个顾城足以倾城:顾城内心纯真,其自由舒展的诗性人生,令人倾倒(3分);
②回顾顾城遗留的孤城,为之倾倒:顾城所创造的童话王国和精神世界,令人倾倒(3分)。
17.(6分)
①生活在幻想中,不想长大(2分);②历经幻灭,拒绝世俗世界(2分);
③偏执自闭,自己无法跳出,别人也无法介入(2分)

『叁』 2015年南通市高三一模(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自己网络或问老师啊,问我我怎么知道?
你的采纳是我们继续答题的动力O(∩_∩)O~

『肆』 南通高三期末一模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还有南通一模难度怎么样啊,是不是和高考一样两个老师监考啊

嗯,挺难的

『伍』 2015届南通一模语文选择题答案

我就是2015届的

『陆』 南通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项,ù/móu,lòu,mā/mò;B项,qǐ/jī,pì,pí/bì;c项,chà/zhò,qì/qiè,mí/mǐ;D项,jì,chuàng、chuáng,kàng/hàng)

2.(3分)D(“始作俑者”指最先提倡某种风气或某事的人,含贬义。A项,“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语境不存在帮助别人的意思。B项,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望文生义,与句意不符。C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3.(4分)示例:①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因而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②崔龙喜的紫砂壶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是因为他把中国艺术“诗境”和“画境”融人紫砂壶的创作中,在艺术美的层面表现物象的思想深度,并赋予中国紫砂艺术哲学旨意。

评分建议: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改变原意,不得分。

4.(5分)示例;(汉字)惊(2分)。(理由)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举国震惊;神七飞天、奥运的成功举办举世惊叹(3分)。

评分建议:所选汉字欠准确,理由欠充分,可酌情扣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夺:强行改变。如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3分)B(①写其外表、才识、人品。④是在表示效死的决心。⑤是行动,不属于“谋划”’)

7.(3分)C(“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在文中无依据)

8.(10分)

(1)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评分建议:①果:果真,真的。(1分) ②夷:残杀,消灭。(1分) ③次:临时驻扎。(1分)

(2)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极尽忠心,可以吗?

评分建议:①见疑:怀疑我。(1分) ②虽:即使。(1分) ⑧得乎:可以吗。(1分)

(3)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

评分建议:①书:信。(1分)②艾:停止,完结。(1分)③释:消除。(1分)④安:使……安定。(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耶律屋质,字敌辇。仪态简约沉静,有才识,重承诺。遇到突发的事件,能从容镇定处理,人们不能窥测他的才识。

会同年间,太宗驾崩,众大臣拥立世宗,太后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派皇子李胡带领军队攻打他们,在泰德泉遭遇安端、刘哥等抵御,失败回去。李胡把世宗的大臣和家属全部抓起来,对守卫的人说:“我作战不能取胜,就先杀死这些人!”人们对他说:“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当时耶律屋质跟随太后,世宗认为他善于筹划,想暗中让他办事,就找了件事写信,来试探太后。太后收到信,把信拿给耶律屋质看,耶律屋质看完信,说道:“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效命。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尽忠心,可以吗?”太后说:“我如果怀疑你,怎么肯把信给你看呢?”耶律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神器没有转给其他家族,有什么不可呢?太后应该考虑长远的计策,和永康王和议。”太后于是让耶律屋质写信给皇帝。

皇帝让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有很多不恭敬的言辞。耶律屋质进谏说:“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设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皇帝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与我匹敌呢?”耶律屋质说:“即使战不过你,对待兄弟怎么样啊?况且还不知道谁胜利?即使说你侥幸胜利,被李胡抓住的众大臣的家属就没有活着的人了。根据这个谋划这件事,只有和议是最好的。”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开始相见,双方充满怨言,相互责备,没有一点和议的心意。太后对耶律屋质说:“你应当替我谋划这件事。”耶律屋质进谏说:“太后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我才敢进献谋略。”太后说:“你只管说。”太后又对律屋质说:“和议已经确定,神器最终归谁啊?”耶律屋质说:“太后如果把神器交给永康王,顺应天意,符合人心,又有什么怀疑的啊?众人一致,都希望立永康王,是不可强行改变的啊。”于是同意立永康王为皇帝。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因谋反被关进监狱,刘哥和他的弟弟刘盆都勾结耶律天德等人作乱。耶律石剌暗中报告给耶律屋质,耶律屋质立即带着耶律石刺入朝觐见皇帝,禀告那件事。刘哥等人不服,于是停止处理这件事。不久,刘哥邀请皇帝观看赌博,捧酒杯祝皇帝长寿,在袖里藏着刀子进献。皇帝发现,下令抓住他,亲自审问那件事。刘哥自己发誓,皇帝又不追究了。耶律屋质上奏说:“应当让刘哥跟耶律石剌当面对质,不能就这样饶恕了他。”皇帝说:“你替我审问他。”耶律屋质率剑士前往审讯刘哥,耶律天德等人服罪,杀了耶律天德,对萧翰实施杖刑,流放了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耶律屋质去世,年龄五十七岁。皇帝祝痛哀悼,停朝了三天。

三、古诗鉴赏(10分)

9.(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何事长向别时圆 (2)入则无法家拂士(3)恐年岁之不吾与(4)潦倒新停浊酒杯(5)廊腰匿缦回 钩心斗角(6)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即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11.(6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2分),渲染了悲凉、沉重的气氛(2分),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2分)。

12.(6分)

①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力量的弱小。②面对险恶、残酷的生存环境,人类抗争过程的漫长与艰辛。③只有坚持不懈、不惜代价才能求得生存。

评分建议:每点2分。如笼统回答象征了人对自然的抗争,得3分。

13.(5分)

①人类不能满足已取得的一点成果,应不断奋斗。(3分)

②与苦难际遇的生存抗争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2分)

14.(6分)

探究角度示例:

①“坚硬的荒原”是文章表现的主体,以人类抗争的艰难来衬托“坚硬的荒原”的威力与险恶。

②“坚硬的荒原”是人类奋力抗争的背景(或对象),以“坚硬的荒原”衬托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

③“坚硬的荒原”与具有坚硬荒原的品格的人类都是文章表现的主体,在荒原和人类的对峙关系中,表现生存环境的险恶与人类精神的伟大。

④“坚硬的荒原”象征着人类的命运,老人、小孩象征着人类的意志和力量,文章以人类向命运的不屈抗争,展现了弱小力量的顽强与伟大。

评分建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六、选做题:甲、论述类文本(15分)

15.(3分)C(C项表述太武断,文中并不要求排斥)

16.(6分)当文学与精神、灵魂、思想、哲学等无关,甚至背道而驰,当经典阅读成为快餐式阅读的时候,人们只能获得感官上的轻松、表层上的享乐(2分),面不能对社会和人生作严肃和深刻的思考(2分)。那它也就缺少存在的价值,必然会迅速消亡(2分)。

17.(6分)文章将苏联因不重担经典阅读导致国家解体,和美国倡导经典阅读提高国民审美判断能力进行对比(2分);加深读者对“重返阅读经典”意义的理解(2分),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

选做题:乙、实用类文本(15分)

15.(3分) C(胡适是从作者的身世、家世上考证的)

16.(6分)

①俞平伯写了《红楼梦辨》,并考定后四十回确非曹雪芹原作,从而构成信说。

②俞平伯完成了第一部参汇几种早期脂评本的校本——《〈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③俞平伯还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作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论说。

④俞平伯发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修正了“自叙传”说。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6分。

17.(6分)

①考证的角度不同:胡适主要集中在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世、家世等)的考证上,俞平伯则是主要集中在文本本身的考证上。

②考证的方法不同:胡适运用索隐的方法考证,俞平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考证。

③考证的结果不同:胡适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和家世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叙传”说,俞平伯修正了“自叙传”说。

评分建议:每方面2分,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全文

与2015南通高三期末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