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鲁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鲁教版

发布时间:2020-12-21 11:13:50

⑴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课后五首古诗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说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⑵ 谁有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急用!!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答案版_学子权斋 http://www.xuezizhai.com/khxt/banianji/ljbywkb/

⑶ 急求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

⑷ 最新的鲁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课本中,《出师表》是上还是下

是上,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无法认定是不是诸葛亮写的

⑸ 求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谢谢了!

要的话加我QQ1657763400

第一单元

1课 藤野先生
一1、
fē jì pá jié sù dìng pōu qī piē
2鉴
蔼 畸
逊 寓
匿 疾
诲 聊3(1)借口。
(2)指改朝换代后仍眷念前朝不肯归顺新朝的人。 (3)这里是反语,丑陋。(4)这里是反语,指十分熟知一些无聊的事。(5)这里是反语,指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6)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4(1)周树人绍兴 文学
思想革命(2)《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野草》
(一)5“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句话引出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6厌恶、鄙弃的态度。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观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表现的,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表达效果。
7“时时记起”是由于“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为负责;二是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
8答案举例: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怀。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也是作者爱国感情的表现。9略
10(1)这些词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忱、负责、一丝不苟的品质,也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先生的感激及内心的不安。(2)“喝采”说明这些闲人已经麻木到令人震惊的程度,表现了作者极其沉痛的情感。“何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二)11有才学,工作极端认真,管理严格。善于教育学生,热爱学生。12详写了“我”犯错而被教育;略写了老师的严厉,“我”的造句受到表扬,老师带“我”吃油茶以及坐错车。好处是:突出老师对“我”的教育,同时也表现老师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点,使老师的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13(1)对“我”犯错的不满,为“我”回避惩罚而生气、惋惜。(2)为犯错而脸红,为同学替自己辩护而感害羞,为自己逃避惩罚而惭愧,为有负华老师的希望而不安。 14朴实、亲切、含蓄、委婉、平淡中蕴含深情。
2课我的母亲
一1shù shù bó shi zhōu zhì shù

2栗 馈
嶂 漠
3(1)这里是相对文静而言,无贬义。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2)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3)指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4)文中指卑劣、不道德。
4(1)指桑骂槐
(2)心照不宣5《胡适自传》 胡适
胡洪骍(xīng)
适之宽容、善良、温和、刚强 怀念和感激之情6(1)《三国演义》如:诸葛亮借东风、空城计;刘备三顾茅庐等。司马徽、庞统、徐庶。 (2)《水浒传》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花荣大闹清风寨等。
二、(一)7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因此,前三个自然段非但不是闲笔,反而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并且与文末相呼应。
8三个“如果”,都是用假设的语气表现作者对母亲教育自己的感激之情。作者当时已经是一个著名的学者,然而他仍然这样谦虚地说自己在做人方面的态度,这足以表明母亲对作者做人方面的教育的重要作用。
9本文多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在真切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等,字里行间饱含感情,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10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在学习上的督促和在做人方面的训导。11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近乎严厉,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前一天的错误并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我”因为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12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些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13(1)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2)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14略
(三)15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不耐烦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16(1)天空
礁石 河床
执着和深情(2)略17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18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了思考方向:(1)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2)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3)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
3课我的第一本书
一1shài cǎn lài shú zhòu ju hōng tiáo wǎng fù yǎ
tiáo
2(1)温和宽厚。(2)喜欢而心安。(3)痛苦(多指生活上的折磨)。(4)白白地。3(1)叙述(2)描写(3)抒情4(1)、
、 ,《
》《 》《
》《 》
。 (2):“
。 ,
, ‘ ’ ‘ ’ 。”5略6.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等;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等。
二(一)7自然地引出下文。8因为他不想让元贞由于没有课本而失学。9因为这第一本书蕴含着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乃至那困难时期的可贵的生活情趣。这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10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童年生活得很沉重,不仅自己家,几乎所有家庭都生活在生存的底线上,但是无论童年怎样艰难,也抹不去童年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11略12打动我们的还有:①父子之情;②淳朴、无私、善良的同学、朋友之情;③父亲的温和、善良,理解并尊重孩子,对孩子负责,乐于助人;④乔元贞的不幸命运等。
(二)1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14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15(1)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2)“我”感受到了父亲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16“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这些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艰难,表现出父亲无私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内心的感动。
4课列夫·托尔斯泰
一1郁
凹 崎
鄙 碍
慈 陋

2略3《三作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4(1)比喻(2)比喻、夸张
5(1)意识(2)躺避(3)柔和
和蔼(4)扯掉
撕烂
二(一)6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7第6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特点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的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8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9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10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问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二)11有一晚用手抚着我的肩头(或“假如那是好而值得的”) 记叙作者拜访罗丹、目睹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12 (1)传递出罗丹在雕刻作品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变化:为成功而兴奋,为还未达到理想境界而苦恼。 (2)传神地写出罗丹在初步完成雕塑作品后,对心爱的女正身像倾注了深情,备加爱护。 13点拨:答案不统一,要结合当时罗丹专心致志的心态加以想象。14因为我从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对罗丹充满了崇敬之情。15略
5课 再塑生命
一、1
niǎn cán jì guǎi suō cù yǎn xǐ
2截
然 感
慨 杈
筑 翼
翼 悔
遨 觅

3(1)原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必在一字一句上下工夫。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像花朵、锦绣汇集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4一份牵挂 一种付出 一生的奉献 5A
二(一)6(1)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2)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大自然。(3)莎莉文教育海伦认识“爱”这个抽象名词。7表达了作者焦虑、不安、绝望、迷惘的心情。8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海伦,使她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9爱海伦,对事业执著,对海伦循循善诱,善于因势利导,教育方法多种多样。10略
(二)11①“我”代数不及格时,老师给“我”关爱。②老师每天于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补课。③老师激发了“我”解答难题的勇气和灵感。④老师没有接受母亲给买的贵重衣料,而接受了我给买的一只红萝卜。⑤“我”坐在老师对面时的那种敬慕和爱恋之情。⑥老师对“我”的勉慰和“我”为老师翻译些短篇文字。12“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牢记了原理。”13T女士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她热诚为“我”补习算术,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护,因而不肯接受母亲的“报酬”;红萝卜却无疑是童年时的作者对老师的一颗敬爱之心,T女士接受红萝卜同样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
14我对老师的敬爱、敬慕和爱恋、沉痛而深切的思念。表现了尊师爱生,尤其赞美了老师的美丽、和平、善于诱导。
15答案举例:“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飘”字不仅生动形象地突出T女士的美丽形象,而且巧妙地与“云雾”相对应;“生命”一词写出T女士的出现,对于童年时代的作者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1D
2A 3B 4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母不嫌儿丑,狗不嫌家贫。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5参考示例:母爱就像一条小溪,波澜不惊,细水长流。
二(一)6写的是英国少年艾金森成长的故事。长得憨头憨脑的艾金森受到同学、老师和父亲的歧视,找工作也四处碰壁。后来,他记住了母亲的话,没有气馁,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演员。
7作者是在借“开花的季节”来解读美丽的人生之花。即: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同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花草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同样,人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学习知识,经历挫折,积累智慧,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
8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耐人寻味,暗示了文章的主题。9略
(二)10是园中的菊花,是父亲的象征,是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11推托、拒绝。主动要求。盼望。12交代了母亲在菊花开时再拍照的原因,写出了父亲的高洁品格,揭示前文设置的悬念,突出了选文的中心。13写出了秋天万物凋零的特点,起反衬作用,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风骨、执着)的特点。14示例:浅浅的微笑先是在唇边。尔后,眼角、眉梢都有了笑意。(内容要符合语境;是神态描写;语言通顺)15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确的观点,正义和真理;原则、守则、法律法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等。

先发第一单元的

⑹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http://www.91yuwen.cn/

语文资源网,好好学习。回。答

⑺ 八年级下册鲁教版语文 《马说》课下注释!急急急!

一下回答版权归网络所有

词句注释
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祇: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食(sì):通“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示推测。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其实。
知:懂得。

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陈涉世家》翻译 鲁教版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者,阳夏(夏读作jiǎ)人也,字叔。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地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鸽的凌云壮志啊!”】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失期,法皆斩。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这样好吧?”】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周。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扶苏以数(数读作shuò)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是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为楚将,数(数读作shuò)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读作wàng)”,置人所罾(罾读作zēng)鱼腹中。
【于是用朱砂在调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入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又间(间读作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被草树包围着的词堂里,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人),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称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伯。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起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群众。】
尉果笞(笞读作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到达就要杀头。】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宁读作nìng)有种乎!(这是名句)”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徒属皆曰:“敬受命。”
【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
袒右,称大楚。
【大家露出右臂叫乍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扫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该县。】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克新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新县以东的地方。】
攻铚(铚读作zhì)、酂(酂读作cuó)、苦(苦读作hù)、柘(柘读作zhè)、谯(谯读作qiáo)皆下之。
【(陈胜自率主力)攻打任、铣挪、苦、拓、樵等县,都拿下来了。】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礁门中应战。】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入共同商讨大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鲁教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